俄罗斯S300与S400的主要差别?一个S300防空导弹营有多少杖导弹_导弹_系统_俄罗斯

俄罗斯S300与S400的主要差别

S300防空导弹   俄罗斯首批S-300型导弹系统早在1984年就开始服役,是俄罗斯引以自豪的反导防空武器,连美国人都曾试图从白俄罗斯购买一个完整的S-300V型导弹连进行测试,结果碰壁。S-300的总设计师维尼亚明·叶菲莫夫曾在记者面前夸口:该导弹在过去50余次点防空拦截试验中已成功击毁了60个以上的弹道导弹或高机动性导弹之类的目标,甚至曾拦截一架模拟美国B-2型隐身轰炸机的目标。
  S-300副总设计师鲍里斯·庞金博士称,以俄军现役的S-300PMU1型导弹为例,它使用最大射程为150公里的48N6E型导弹,弹头重145公斤,飞行速度达6马赫(2800米/秒),而更先进的S-300PMU2则可在最大距离200公里之外拦截飞机目标。S-300PMU1使用64N6E型三坐标全自动中高空搜索雷达,可搜索300公里距离的中高空目标。为适应中东地区反隐身作战的需要,S-300PMU1可部署在丘陵、森林一带的伪装阵地上,S-300PMU1还同时配备40V6型塔式低空搜索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搜索能力最低迎击高度为10米。S-300PMU1系统的发射速度为3秒钟一发,能同时制导12枚导弹,一次可同时迎击6个不同目标,系统反应速度低于15秒。 具体的实际参数国家是保密的,这很重要,从重量及其他数据可以推测射程及其他性能
  长度:7.5米
  直径:0.51米
  总重:1800千克
  翼展:1.0 米
  最大速度:6M
  射程:5000~150000米
  发射高度:25~27000米
  (S-300PMU1)
  1992年中国从俄罗斯引进S-300防空导弹,之后中国引进生产线与俄研发并生产S-300PMU1,其国产化产品即红旗-15。
  S-300PMU1采用垂直冷发射技术和相控阵列雷达,可同时制导12枚导弹拦截6个目标。低空、超低空性能良好,具有战术弹道导弹拦截能力。S-300PMU1采用程序+无线电指令+末段TVM制导,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式(重143千克、2万多块破片),单发命中率80%-90%

一个S300防空导弹营有多少杖导弹

48枚

  S-300PMU系统的所有战斗装备都装在MA3-543M特种高机动卡车上,从行军状态到作好射击准备的时间减少到了5分钟。一个导弹营的作战装备包括多功能相控阵照射制导雷达,低空补盲雷达和最多为4套的发射装置及一种新的导弹5B55P。每套发射装置包括1辆主发射车(装有发控舱)、1~2辆辅助发射车(不装发控舱,它受主发射车的控制)。在发射车上装有4枚筒装的5B55P导弹。一个营的导弹数达48枚。导弹营独立作战时还增配一部三坐标目标搜索雷达。

军事-S400防空导弹系统与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1 有效射程提高。
2 S-400系统能够打击隐身飞机、巡航导弹以及弹道导弹,有效射程约
3 速度最高为每小时110800英里。
“凯旋”S-400防空导弹系统(北约其为SA-21“咆哮者”)是在S-300P防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设计思路研制的。

  研制S-400系统的俄罗斯“金刚石科学生产联合公司”总经理阿舒尔佩利表示,研制和装备该系统是为了消灭隐形飞行器以及飞速度达每秒4.8公里的弹道导弹。1个S-400型防空导弹系统能替代3个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与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相比,S-400型防空导弹系统在目标命中率和速度方面的性能提高1倍,在抗干扰能力方面提高4倍。

  俄罗斯国防部负责装备事务的副部长阿列克谢·莫斯科夫斯基评价说:“从作战性能指标上讲,S-400系统要超过S-300系统两半!”

  S-400首次采用了3种新型导弹和机动目标搜索系统,可以对付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役战术导弹及其他精确制导武器既能承担传统的空中防御任务,又能执行非战略性的导弹防御任务。

  S-400系统采用新型的40N6远程导弹时,射程可达400公里,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距离是50—60公里。其性能远远超过俄罗斯现防空主战兵器———“骄子”系统,以及美国正在研制的射程最远的防空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拦截弹。

  S-400系统设计独特,其火力单元(最小作战单位)包括一辆相控阵制导雷达车和几辆导弹发射车。每辆发射车上可装载不同类和不同数量的导弹,配置极为灵活。指挥控制系统包括一辆搜索指示雷达车和一辆指挥控制车。S-400系统的照射制导雷达为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探测和跟踪距离远,可同时完成搜索跟踪目标、制导导弹、反电子干扰等任务。S-400系统可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尤其适合在强烈的电子干扰环境下作战。

  S-400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可以发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远程的各类导弹。在首发导弹未命中的情况下,可发后续导弹进行补射。用户可以选择装有多种先进导弹的标准发射装置,或装新型导弹,或新旧型导弹混装,每一种发射装置在待发射位置均可放置4枚导弹。

  另外,S-400还有自己的“独门招数”———它的发射状态是垂直于地面90度角,在发射升空后导弹才按照导航信号定向飞行,就是说具备空中锁定目标能力。这样极大地缩短了发射前的战备操作时间。

  俄空军防空部队指挥官高尔科夫称,俄罗斯计划在2015年之前分两个阶段在所有具有战略意义的行政和政治中心部署新型防空统。俄空军防空部队目前部署了30多个装备S-300防空导弹的导弹团,这些S-300导弹将逐步被S-400导弹所取代。

  俄空军总司令泽林说,S-400型将不仅作为俄军防空系统,还将作为反导防御系统,覆盖俄罗斯的所有工业中心,甚至还能用于在建立的欧洲反导防御系统。

  叫板爱国者

  据俄罗斯军方称,S-400系统在速度、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美国的“爱国者”PAC-3地空导弹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防空导弹系统。它不仅保卫莫斯科地区,在不久的将来还要保卫整个俄罗斯领空。

  阿舒尔佩利说,在最近的数十年间,S-400将成为俄罗斯防空和非战略反导系统的中坚力量。与上一代S-300相比,S-400“凯旋之所以能够成为俄罗斯非战略反导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不仅能够击落飞行速度不超过4800米/秒的飞行物,而且对飞行物的打击最低离地距离竟然只有10米。打击对象可以是弹道导弹弹头,也可以是体积微小的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就命中精度以及科技含量总体而言,美国的“爱国者”和这套系统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就是正在研制中的THAAD战术防空系统也相形见绌。

  由于俄军向来强调多种模式作战———一种武器可以完成多种作战任务,所以,可配备多种型号导弹的S-400系统,在没有其他种支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独立完成防空和拦截任务。而这种“独立性”正是该系统较之于偏重反导任务的美国“爱国者”—3系统最大的区别。S-400系统既可以承担防空的重任,攻击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等常规目标,又能完成非战略性的导弹防御任务,拦截战役战术导弹以及其他精确制导武器。对当前流行的军事技术发展,S-400防空导弹系统也有前瞻性的针对设计。现有的防空导弹射程大都在150公里以内,因此西方国家纷纷研制射程在200—300公里的“防区外撒布武器”类型的导弹。而S-400超远的射程则恰好成为这类武器的克星。

  能在战略防空网中扮演重要角色,是S-400系统的又一大特点,也是“爱国者”—3做不到的。S-400完成战斗部分离后能用于战弹道导弹防御。它配置了全自动模式工作的目标瞄准系统。S-400升级后能和A-135M反导弹系统共享目标数据信息。在A-135M反导系统协同下,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根据俄军计划,S-400防空导弹将同航天兵一起防护俄罗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如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乌拉尔工业区等。

  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鲁耶夫斯基大将强调说,这样的防空导弹系统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消灭当今所有飞行目标——战术、战略用途的战机,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战略导弹、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等。”

  将带来“滚滚财源”

  S-400防空导弹系统凭借其优越的性能,自问世之初就有不少国家对引进这种多功能防空系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俄罗斯经明确表示,拥有或即将拥有S-300系统的国家,将是其优先考虑的出口对象。

  8月7日,阿舒尔佩利表示,俄将从2009年开始出口S-400防空导弹系统,“在这两年中,我们将侧重于测试该系统,从而确保这产品能够成功投放市场,随后我们将开始批量生产出口型产品,并于2009年开始出口。”未来两年内,俄罗斯军队将试验该系统,确保其安全投放市场。

  有媒体称,国际军火市场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块大蛋糕,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由于在防御能力上大大优于美国的“爱国者”,且具备防空与反导的双重作战能力,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害怕美欧关键时候“卡脖子”的那些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军事专家宋晓军说,普京上台后,从两大处着手振兴俄罗斯经济,一是能源;二是军工。由两位副总理分别主抓能源和军工便见能源和军工的分量。随着一系列S-300的热销,俄罗斯获得了大量外汇,这笔钱又迅速投入到S-400的开发中,从而推动防空导弹系统的技术进步,实现了良性的发展循环。

  宋晓军认为,俄军火市场向来生意兴隆,原因在于,同等质量的军工产品,S-300就比爱国者系列要便宜得多。从性价比而言,S400的价值更高。俄罗斯重视S-400是出于出口的需要。俄罗斯希望它能如此前同类军工产品一样,迎来“滚滚财源”。以象征意义来判断,S-400足以满足俄民众大国梦想的心理需要,它是俄军用产品的光荣与骄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