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贵,是《水浒传》中梁山108将之一。他一直担任梁山集团李家道口大酒店的总经理,业绩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而且是梁山第一代开创者,不折不扣的梁山元老。
提到朱贵,就不得不说说他那艰涩难懂的绰号——“旱地忽律”。
这个绰号,乍一看让人一头雾水。旱地就是陆地,不用过多解释,但“忽律”这个词,却让很多读者蒙圈。
那么,“忽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朱贵为何要用它来当绰号呢?
关于“忽律”的真正含义,历来存在分歧,争议颇多,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忽律”指雷声。《水浒传》是以北方语系为基础而写成的长篇小说,书中出现了大量山东、河北方言,“忽律”就是其中之一。在河北南部、山东北部等地,一些农村地区至今仍用“忽律”指隆隆的雷声,称打雷为“打忽律”。而上述地区正是梁山好汉活动频繁之地。因此,朱贵的“旱地忽律”,指的是久旱后的雷声,与宋江的“及时雨”异曲同工。
第二种,“忽律”指一种含有剧毒的四脚蛇。所谓四脚蛇,就是蜥蜴。这种蜥蜴最爱捕食乌龟,并经常钻入空壳假扮乌龟。如果“忽律”指的是剧毒蜥蜴,那么朱贵绰号即为心狠手辣之意。
第三种,“忽律”是指鳄鱼。这也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一种解释。《太平御览》一书中就曾记载:“鳄鱼别号忽雷,熊能制之。……出南海思雷二州,临海英潘村多有之。”
《太平御览》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由当时的著名学者李昉、李穆等人共同编撰而成,权威性、可信度均相当高。它记载熊能制服鳄鱼,而鳄鱼又经出没于南海的思州和雷州。
但《太平御览》的记载存在的唯一问题是,“鳄鱼别号忽雷”,并非“忽律”。虽然雷和律读音相近,但“忽律”就是鳄鱼的解释仍有讹传的可能。
那么,以上三种解释,哪一种才更贴近“忽律”的真相呢?
“忽律”到底是什么?这还得从《水浒传》中寻找答案。
“忽律”在水浒中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第11回朱贵出场,第二次是第23回武松打虎。关键的第二次出现,基本可以揭开“忽律”的神秘面纱。
在水浒原著第23回中,武松打死老虎后下山,遇见两个猎户,猎户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走过冈子来!”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忽律”和豹子、狮子一起被用来形容武松的胆大包天——居然敢摸黑独闯虎穴景阳冈。
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忽律不可能是雷声,也不可能是小小的四脚蛇,它一定是一种与豹子、狮子类似的大型肉食性动物。
从这个角度分析,“忽律”基本可以确定为凶残的鳄鱼。因为只有居于食物链顶端的鳄鱼,才有资格与豹子、狮子相提并论。
最后,我们来看看朱贵为何被称为“旱地忽律”。鳄鱼有两大特点,即体型庞大和嗜血成性。这两点朱贵兼而有之。
水浒原著第11回中,林冲看到刚出场的朱贵,就是“身材长大,貌相魁宏”。而朱贵开的黑店,更是一个灭绝人性的人肉作坊,“将精肉片为臊子,肥肉煎油点灯”,凶残程度与鳄鱼不相上下。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传说中的“忽律”,就是残忍的鳄鱼。而朱贵,就是那条让人不寒而栗的梁山之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