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城,一个独特的地名,所,顾名思义,守御所之意,是兵房哨所。所城村,先是卫所,然后筑城,后演变成自然村。所城村并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但因其独特,因其意义非凡,一直在岁月的沉淀中呜咽呻吟。蓝山、江华也有所城,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所城,都与明朝卫戍有关。
所城村在江永桃川镇,都庞岭和萌渚岭脚下一片宽阔的平原地带,俗称“桃川洞”。四面环山,山间平地似桃形,一河纵贯其间,河流环绕,碧波荡漾,瓜果飘香,曾有民谣:“都庞山上一溜云,云层脚下万顷田,好鸟难飞桃川洞,桃川洞里四季香”。
现在,一条公路直达村里,村民介绍,曾经进村口有城墙洞口,因不便于通车,前几年就把进村的城墙洞拆掉了。
所城村不同于其他古村落,古建筑各自成堆,以姓氏家族集居。据说有三十六个家族,三十六个门楼,现存七八个门楼,有“大王家门楼”“吴氏门楼”等,硬山顶叠层结构,前有悬空门檐,梁柱顶立,门墩、门鼓、门簪一应俱全,横梁和门楣都有精美雕饰。
村内巷道保持军营独特的方块形状,纵横交错,村中道路四通八达,沿街铺面繁多,马头墙巍峨挺立,都装饰彩绘凸雕,房屋鳞次栉比,中心十字街为城核心位置,据说曾经还有校练场。
古村周围以城墙相连,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周长五百五十丈,高1.3丈,开东西南北四门,现存西门,小红砖拱顶,带有明显的沧桑感。曾有诗曰:“无边原野似洞庭,小镇东南筑所城。千户总兵今不见,空余残壁伴流莺。”
查阅江永南岭居士的文章中得知:据《永明县志·光绪三十三年版》记载,“桃川所城在县南五十里,距龙虎关三十里,所城外一里许即桃川圩,明洪武二年设哨弁领哨兵一百二十名,四年改置守御千户所,设所正千户一人所副千户三人,镇抚司二人百户十人,总旗兵二十名,小旗兵百名,民壮四十名,杀手四百名,屯田兵一千二百名,流官吏目一员,二十九年建土城,城周五百五十八丈高一丈三尺,城门四,护楼串楼共五十五间,池宽一丈四尺,深五尺。国朝顺治六年改置千总一人兼管本所屯粮,康熙二十七年裁屯粮归并县征。”随着朝代更替,兵营逐渐废置,军官士兵也因此逐渐转为乡土居民。由此,所城是由原来驻守在哨所的屯兵因御所之废除而留下来的士兵,娶妻生子逐渐繁衍而来的村落。
永州的所城都是明朝时期防备百越民族起义安置的屯兵御所。5600人为一卫所,1120人为千户所,120人为百户所,下设总旗、小旗,官职多为世代承袭,军士也是父子相继。
明王朝为了守备地方、防止叛乱再度发生,同时出于维持南北交通线的需要,先于洪武初年设立了永州卫,又于洪武二十九年增设枇杷、桃川、宁远、江华、锦田等千户所,隶宁远卫。自此,单永州府一地,就拥有两个卫级建置:永州卫和宁远卫。成为帝国经略南岭控制薄弱区、维持南北交通动脉的前哨。
漫步所城村,心境似乎散漫而凌乱,找不到那一种脉脉源流的承载,而更多的是耳边的呐喊和兵器碰击的叮当声,恍惚间似乎能感受到当年士兵的无奈,一个时代的足迹已经终止,留下来的就仅仅是一种记忆和印迹……(图文:陈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