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1900”的一生算不算幸运
1900是属于那条船的,自由奔放,不受拘束,他有属于他自己的归宿和幸福,也许很多人觉得他应该到大城市演奏,那样他一定大红大紫,衣食无忧,也不会与船共亡,无声无息地死去。但是从出生到死亡,1900的肉体和灵魂早就和船融为一体,他注定是要漂流的,他无法停下来,哪怕须臾。或许这就是他最美的结局了。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艘船,它使我们在无枝可依时仍然有一个依靠的港湾。但很多时候,踏出这艘船你才会发现外面也很美好,所以,请给自己多点勇气吧。
《海上钢琴师》是音乐剧吗你觉得怎么样
海上钢琴师确实是以钢琴家为主角展开的故事,但它并不是一部音乐剧。
所谓音乐剧会用大篇幅的音乐来展现对白和剧情,而海上钢琴师只是用音乐烘托氛围,作为情节的起承转合。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上映26年依然在豆瓣保持9.3分的高分,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是导演朱塞佩 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中最精彩的一部。
首先在表现手法上,没有把1900的故事平铺直叙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而是通过多年以后小号手麦克斯的讲述和现实交叉叙事。两条线互相保留悬念,让观众急不可待地想继续看下去。
而且在拍摄手法上,用到了很多大特写镜头。尤其是1900的特写镜头尤其多,在电影语言中,这种频繁给人物使用大特写是为了展现人物的孤独,与现实环境的格格不入。
其次,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根据亚历山大 巴利科的《1900:独白》改编而成。一个被遗弃在维吉尼亚号上的弃婴,无师自通成为了钢琴家,他从不下船,却有无数人慕名而来。他遇上了心动的女孩,决定下船,但是走在舷梯中间时,却又折返,他再也没下过船,知道这条船被销毁,这个传奇也结束。
最后就是这部片子的精神内核,很多人都在1900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份无法安放的孤独,对繁杂世界的恐惧。而导演朱塞佩 托纳多雷也在1900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彷徨与骄傲。
1900出生于20世纪初,那时无数欧洲人怀揣美国梦移民新世界,他们中有失意落魄的可怜人,也有承载着欧洲文明的名流学者,他们带着老欧洲最后的辉煌奔赴美国。
朱塞佩不愿如此,但也知道无法改变,所以他让1900留在船上,随着曾经的辉煌烟消云散,这是这位欧洲遗老最后的尊严与骄傲。
《海上钢琴师》到底告诉我们了什么你怎么看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电影,我以为它带给我们的回味与思考,同样荡气回肠:
1. 孤独中的自由
1900本就是孤儿,孤独而来,后来养父突然罹难,他又开始成为孤儿。他一生的朋友只有钢琴和音乐,是在一只轮船上独自“旅行”的旅人。但是,在这个孤独中他却享有无限的自由,内心和灵魂的自由。因为音乐,他的世界缤纷多彩,从来不缺少快乐和喧闹,从来不缺少自由,他可以自由翱翔,音乐可以把它带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最后在船要炸的时候,他孤独地死去,但灵魂却自由地飞向天国,那儿,一定有架钢琴在等着他,让他继续自由地飞翔。一个内心充盈丰满的人,没有孤独,只有自由。
2.有限中的无限
他永远只在一条有限的船上,但是因为有了钢琴和音乐,世界对他来说是如此无限,他的灵魂永远也无法找到那辽阔的边际,他用一生也无法穷尽音乐的世界、内心的世界。船是有限的,但是音乐是无限的,追求灵魂的自在和安宁是无限的。所以,再小的空间,对于追求无限、享受无限的人来说,它永远都是辽阔的。
3.喧嚣中的宁静
虽然有掌声,有欢呼,但是,他内心却永远是宁静的。每次弹完规定曲目外,他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弹奏他自己的曲子,他享受着世人难以读懂的最纯粹的快乐,而这纯粹的快乐带给他的是内心的宁静。他坚决不离开船,船就是他的归宿,就是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园囿。他读懂了世界,所以他“宁愿一生孤独,我不愿随波逐流”,因此,他拒绝了音乐公司的重金邀请,也就拒绝了欲望的横流,拒绝了喧嚣。即便是遇到了唯一一次爱情,也因为“城市太大了”,“没有尽头”,那里有多少未知的杂质和喧闹,有多少东西会搅动他他内心的宁静,所以,他从悬梯上又回到船上。即便是船要被炸毁,肉体将被消灭,但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内心。
4.短暂中的永恒
1900的一生很短,但是音乐是永恒的,纯粹的灵魂是永恒的。他不随波逐流的孤独,他对内心真纯与安静的坚守,拒绝诱惑、喧嚣的执着,让他短暂的生命成为永恒,犹如那袅袅琴声的永恒。
个人之间,不妥之处请指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