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在哪几个领域获得了科学成就有哪些?李政道还活着,为什么不如杨振宁有名_中国_李政道_回国
杨振宁在哪几个领域获得了科学成就有哪些
杨振宁先生是我们安徽合肥人,从小我就非常崇拜他,教授在宇称不守恒,玻色子多体问题,超导磁通量子化,非对角长程序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同时教授还是一位和平爱好者,为中美人民相互了解出了很大力,最后祝老先生健康,晚年幸福!
李政道还活着,为什么不如杨振宁有名
在李政道与杨振宁的诺贝尔奖的获得上确实存在争议,在国际学术界上与现在的舆论的说法正好相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杨振宁抢了李政道的功劳,而且李政道本人的态度也验证了这一点,李政道对杨振宁的所作所为有点不屑。
杨振宁之所以在国内的名气高于李政道,有两点原因,一是杨振宁有一个被统战的岳父:杜聿明将军,和一个为中国奉献一生的同学,中国伟大的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邓稼先先生。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普通老百姓还不知道诺贝尔奖是何物时,中国政府出于融合国际的需要,而对杨振宁先生进行大力的宣传,说实话,杨振宁先生也担得起这个宣传的榜样,作为华人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高度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将其视为祖国。所以杨振宁在中国名气大就很正常了。李政道先生在这一点上与杨振宁先生一样,把中国视为祖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二,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杨振宁落叶归根(他依然是美国人),其私生活很精彩(本人无意点评别人的私生活,这里不展开说),上了很多带有娱乐性质的头条,在国内的争议更大了,自然剑出偏锋,在学术上的名气没有大涨,而在其它领域上名气大增,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名气更大。而李政道先生一直帮助中国在科学教育领域及科学技术领域发展,帮中国培养人才,换句话说,李政道一直在中国学术界及科技行业做着默默地工作及奉献,自然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学术之外的人们,包括大学生对李政道自然不了解也不清楚了。
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三人中,谁对中国贡献最大依据是什么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他们三个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依据我的调查研究,对中国贡献最大的是杨振宁,然后就是李政道和丁肇中。
如果一定要给“对中国做贡献”打分,杨振宁为100分,李政道为60分,丁肇中为55分。
之所以说杨振宁对中国贡献最大,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杨振宁回国最早,而且属于长期驻扎。
杨振宁是1971年开始频繁回国访问讲学。他是中美关系缓和之后第一个回国访问的海外科学家。注意,是第一个。第一个的意义,大家应该很明白。打破了封闭,打破了封锁,让世界开始了解中国,让中国与外界开始进行科学文化上的交流。杨振宁当年回国,是在国际国内都造成巨大轰动效应的。正是由于杨振宁的“领头羊”的示范效应,在1971年一年之内,就有100多个海外科学家陆续回国访问,其中很多人后来担任了中科院的外籍院士,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交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杨振宁不仅是第一个回国,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属于长期入驻。1971年到90年代他正式到清华担任教授,这20多年之中虽然他居住在外国,但是他居住在国内的时间也很多。除了有一年他夫人患病的原因,其他所有的年份,杨振宁都坚持每年回国访问一次,每次至少停留一个月。有时候,杨振宁一年回国3次以上,也就是说他回国停留三个月以上。其中,为了创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杨振宁在中国停留了整整一年。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是杨振宁80年代初期一手创建,原研究室主任葛墨林,就是杨振宁培养出来的,后来做到了中科院院士。
到了90年代之后,杨振宁直接做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我给他算了一笔账,截止2018年,杨振宁至少向清华大学和其它国内院校捐献740万美金以上。其中包括杨振宁在美国的房产,90年代就价值120多万美金,也捐献给了清华。
杨振宁在清华长期执教接近30年,亲自为本科生上课,亲自为清华创建了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这30年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全部捐献给学校,用于引进人才,其中又有7个科学家做到了中科院外籍院士。很多杰出人才是杨振宁亲自打电话邀请过来的,包括姚期智,大名鼎鼎的“姚班”创始人。几任清华大学校长都高度评价了杨振宁对清华物理系的贡献,认为“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杨振宁对清华大学功不可没”。
杨振宁在1977年到90年代,还在兰州大学长期讲学。还在电视大学担任物理课主讲。这些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的。
第二,杨振宁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原因在于杨振宁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担任“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会长,领导全美几百万华人,在促进中美合作上贡献极大。……限于篇幅,不再详谈。
第三,对国家建言献策的贡献杨振宁最大……
(内容太多,以后谈……)
李政道和丁肇中,也是杰出的爱国华人科学家。他们在中年之后也经常回国访问,贡献主要是在教育领域。李政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倡导建立了博士后制度。丁肇中受邓先生委托,在他的海外实验室安排中国学者做研究工作。李政道和丁肇中,他们的弟子都有人后来做了中科院院士,其中有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长。还有一些学者回国后虽然没有从事科研,但也做了金融领域的俊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