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1981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新疆罗布泊发现了距今3800年的楼兰少女古尸。当考古人员揭开少女脸上的朽布,惊奇地发现,美丽的姑娘紧闭双目,嘴角微翘,如同睡梦中一般,脸上浮现着甜蜜的微笑。
几年后,诗人席慕蓉写下一首凄婉的《楼兰新娘》:
“我的爱人曾含泪,将我埋葬。用珠玉用乳香,将我光滑的身躯包裹,再用颤抖的手, 将鸟羽,插在我如缎的发上......有谁,能把我重新埋葬,还我千年的旧梦,我应仍是, 楼兰的新娘。”
考古发现,打碎了少女3800年的梦,也让沉睡几千年的楼兰古国重现视野,让我们又回到那段并不优美的战乱年代......
据史料和考古发现,楼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个古国,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楼兰古国是印欧人种,人口一万四千人,还没有今天的一个乡镇大。楼兰人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与若羌接壤,紧邻敦煌。
包括楼兰在内的西域诸国,因为弱小,长期饱受匈奴人的欺凌,只好乖乖当小弟。打破这个平衡的是汉武帝,为了彻底解除匈奴人的侵扰,他决定联络匈奴人的世仇月氏国,对匈奴形成夹击,于是就有了张骞的西域探险。
从这一刻起,挡在西域通途中的楼兰,进入汉帝国视野。
楼兰王如同井底之蛙,平生只认得匈奴人的马刀,根本不鸟汉使的“之乎者也”。于是,他们积极地充当匈奴人的爪牙,不断截杀汉使,让汉武帝大光其火。
元封三年,汉武帝决定帮楼兰王开开眼界,他派赵破奴和王恢,率700轻骑,就轻松把楼兰王“请”到了长安。楼兰王长安几日游,娘哎,世界上还有这么牛叉的帝国!俺投降,你俩都是老大!
楼兰王被放归后,立刻调整政策,分别向汉帝国和匈奴送出质子:你俩代表我给俩老大当孙子去吧!
漠北大战后,霍去病和卫青相继离世,汉武帝苦于无将,持续十几年不动刀兵。狼性不改的匈奴人缓过劲来,又开始在汉边境和西域频频出没。
楼兰国太弱小,每天只能过借风使舵的日子。汉帝国几天没打他,楼兰王一时忘了疼,又投入匈奴人怀抱,帮他们袭击汉人,让西征的李广利损失惨重。汉武帝再度“拍苍蝇”,又把楼兰王“请”到长安,故地重游。
这回,楼兰王带着哭腔说:老大,我们国小,夹在你们俩大国之间,不两边倒活不下来呐!汉武帝心软了,好吧好吧,别再跟我较劲了,回去吧。此后十余年,楼兰王疏远了匈奴。
征和元年,被搓揉了一辈子的楼兰王死了,楼兰国向汉武帝请求,让质子回国继承王位。汉武帝一听,这事不好办。原来这位楼兰质子,在长安长期受到优待,逐渐活出滋味了,越活胆越大,不断犯罪,结果被汉武帝“宫”了!
要是让个“太监”回去当王,楼兰人不能干,这伙计得势了还不得跟汉帝国干到底?于是匈奴人乘机将另一个质子安归,送回楼兰继承王位。
楼兰与汉帝国的二次摩擦开始了,安归长期生活在匈奴,他即位后,楼兰全面“奴化”。汉武帝晚年,基于国力衰退,停止对匈作战,这个政策,让安归产生错觉:还是匈奴这根大腿粗!要是老楼兰王还活着,一定会抠下他的眼珠!
从征和年间,到汉昭帝初年,安归积极配合匈奴,成了挡在西汉通往西域道路的劫匪,他们频频截杀汉使,和往来商道的商人。
以汉帝国的实力,扫平一个楼兰国不算事。可是当时汉昭帝刚即位,国内政治格局基调是和平,恢复经济生产,不想出兵,这就是楼兰人那十几年嚣张的原因。
面对困局,有个牛人站出来——傅介子。傅介子当时的身份只是个骏马监,他自请出使大宛。傅介子一行只有三十余人,面对死亡威胁,他以超人的勇气,居然连唬带蒙,以大军将至的大话,吓住了楼兰和龟兹二国,顺利完成了出使大宛的任务。
走了一遍西域路,傅介子心里有底了,他向霍光请求,只带原班人马,奇袭龟兹,改变西域倒向匈奴的现状。霍光思量半天,最后批准傅介子拿楼兰王安归试刀。
倒霉催的安归,蹦跶太欢,上了傅介子的黑名单。
这次傅介子依然只带着随员三十余人,都是文官和少量保安。行礼比以前多出不少,都是能晃瞎眼的黄白之货。
到了楼兰边境,傅介子让人通报安归:皇帝派我给你带赏赐来了,快来领赏吧。安归不傻,他像一条机警的鱼,轻易不敢下嘴,拒绝前去拜会傅介子。
傅介子一看,不咬钩?我咋就不信呢!他让人再次传话:这么多财宝,你不想要那就算了,我明天就启程,唉,便宜别的国王们了!
安归绕着鱼饵转了好几圈,贪心终于战胜了小心,他咬咬牙,决定“拼死吃河豚”。也许安归觉得,在自己的地盘,还有护卫随行,汉使那几个文官,能把我咋的?
安归一到,傅介子很热情,他指着陈列得整整齐齐,光灿灿亮闪闪的金银珠宝:这些都是你的了!
安归的智商被闪没了,他戒心全无,与傅介子勾肩搭背,入帐痛饮。酒过三巡,两人好得像哥们。傅介子套着安归的耳朵说:天子有一密旨,需要传达给你,请随我来后帐。
安归根本没过脑子,摇摇晃晃,跟着傅介子一步迈进鬼门关。帐外的安归随从,不大一会儿等来安归的人头,大惊失色。傅介子翻脸大喝:我奉天子之命,诛杀安归,汉军就在其后,尉屠耆(楼兰在大汉的另一位人质)不日即到,他将成为你们的新国王,拥立者有功,反对者死!
安归都死了,谁还愿意拿自己的小命碰大汉的钢刀?于是楼兰全军宣布投降!
就这样,傅介子一行,不带一兵一卒,轻松斩杀楼兰王,搞定楼兰国。西域各国闻听,大惊失色:汉帝国又呲牙了,快踹了匈奴人吧!
这就是历史上,傅介子千里斩楼兰的故事。楼兰国这个名字,从此也成了历史,它被傅介子改成了“鄯善国”。
此后数百年,鄯善国与两汉之间虽有摩擦,但总的来说,它不可逆转地步入与汉文化的融合之中。随着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条件恶化,和周边的战争状态,到公元六世纪,鄯善国被北魏帝国消灭,从此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沙漠。
傅介子斩楼兰王,难度极大。一是路途艰辛,二是面对敌对势力,三是抗旨行事。当时汉昭帝明确否决了傅介子的请求,是霍光的暗中支持,才得以实施。假如失败了,倒霉的一定是傅介子。
所以,傅介子的功勋无法复制,西汉末年,有个叫谷永的官员,劝老将军段会宗说:傅介子那样的功勋,不可能再现,您老就别去西域了,好好养老吧。
可是自古以来,男儿热血疆场,为国建功的勇气,鼓励着一批又一批的英雄豪杰,以傅介子为榜样,挺进西域。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二十几岁游历西部边疆,面对雄浑又有苍凉的大漠,他仿佛又看见了大漠风沙中,金甲银枪的将军们,纵马迟骋的英姿。于是提笔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实,楼兰王有多少错?他唯一的错就是国家太弱小了,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站在大汉帝国的立场,楼兰王勾结匈奴,损害汉人利益,可是站在楼兰国立场,他很冤:你们我都不喜欢,可是我又不得不跪舔你们的脚!
中原人真的对楼兰人有多恨吗?不见得,连汉武帝当初也很体谅楼兰王的境遇,处在那个历史环境,同情解决不了问题,大汉也是被匈奴人逼的,汉帝国付出的代价,也是楼兰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与其说是中原人有多恨楼兰,不如说是汉民族面对外族入侵,希望投身报国大业的一份壮志情怀。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楼兰是如何被破的哪种说法最接近事实
中国古代留下不少有名的古诗词中都是有关战争的,其中有一个地方总是频频出现,这个地方就是“楼兰”。
楼兰古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史记·大宛列传》: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南河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楼兰一名最早被汉人所知的出处。
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后来,这国度又突然消失了。至于消失的原因,至今学界众说纷纭。
然而,楼兰古国却异常活跃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之中。比如王昌龄《从军行》的“不破楼兰终不还”,李曾伯《水调歌头·万里长淮北》的“驰志在楼兰”,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的“却将旧斩楼兰剑”,李白《塞下曲六首》的“直为斩楼兰”等等。
刀叔个人曾做过详细的统计: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这几个诗词最繁荣的时代,包含有“楼兰”这个词语的古诗词竟然有84首。在这84首中,针对楼兰不是“破”就是“斩”、不是“斩”就是“指”的共有68首!
貌似这个地方总是让中国古代的中原人士很讨厌,这是为何呢?今天我们来说说。
不要看楼兰仅仅是个“城廓之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是在这里南北分道。因此,这里不仅仅是交通要道,还是西域信息集中地,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就像战争时期的襄阳、徐州等。因此,这个国家的态度,会影响着周边大国军事、外交、经济等战略策略。
占据着如此有利地理位置的楼兰究竟是个暴脾气还是个软柿子呢?答案是墙头草。
汉武帝时期,张骞从西域归来带来了很多消息,汉武帝遂派使者通往西域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准备搞点跨过生意,顺带着拉拢点小弟一同对抗匈奴。使者走到了楼兰时,楼兰国王却十分不讲究:不是给扣下,就是半路打劫。
楼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又会影响着大汉帝国和匈奴的军事态势,汉武帝自然格外关注。因此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命从票侯赵破奴及王恢率兵数万攻打楼兰。赵破奴领700轻骑率先赶到,攻破楼兰,俘楼兰王,楼兰降服于西汉。
匈奴知道楼兰向汉朝投降后,又派兵攻打了楼兰。楼兰惨被两大国攻击,不得不向汉朝和匈奴两方面派出质子,也就是国王的儿子,扣押在两国。
也就在这时,汉朝、匈奴、楼兰暂时达到了一种平衡,楼兰事件暂时作罢。等到李广利征大宛时,这个国家却又”犯病“了。受到匈奴的威胁,楼兰不得不又去打劫汉朝军队。不出意外,汉朝又派出军队对楼兰做了一次回访。这次,楼兰王又被生擒了。
对此,楼兰王曾对汉武帝诉苦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汉武帝也觉得太难为他了,便放他回国了。
公元前92年,这位楼兰王死了,距离第一次被汉朝军队生擒(公元前108年),仅仅十六年。十六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短的是汉代人民平均寿命才四十余年,长的是神雕大侠饱受相思之苦整整十六年。
当时遣送到汉朝的楼兰质子因为犯了法,被处于宫刑,尔后并未归还给楼兰。另一边的匈奴则机灵了,抢先把送到匈奴的质子给还了回去。就此,楼兰又倒戈到匈奴这一边,继续扣押汉朝使者,继续做着打劫的生意。
这个时候汉朝已经到了汉昭帝时代,汉昭帝忍无可忍了,准确的说应该是霍光忍无可忍了。因此,遣平乐监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这位安归同志就是曾经被送到匈奴的质子,后来成为楼兰王。汉朝后立尉屠耆为王,更其国名为鄯善,迁都扞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至此,楼兰被大汉帝国彻底给“破”了,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
楼兰被大汉帝国彻底给“破”了,唐宋诗词人在了解到这段历史后也“high”了。究其原因,就是在后续的几个中国古代朝代屡屡受到西域的威胁,不管是突厥、党项还是瓦剌,各朝统治者都希冀自己能像大汉帝国那样,能够彻底统治西域。
然而,翻开厚重的史书,值得荣耀的却只有远远守望长安的裴行俭和郭昕,以及抬棺出征的左文襄。
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武力至上的国家,当我们在评论一位伟人的时候也都会用文治武功来去衡量其生命的厚度。但是,对于屡屡挑衅、背信弃义的小人,我们能够做到“虽远必诛”。
我们渴望和平,却也不惧挑衅!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1981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新疆罗布泊发现了距今3800年的楼兰少女古尸。当考古人员揭开少女脸上的朽布,惊奇地发现,美丽的姑娘紧闭双目,嘴角微翘,如同睡梦中一般,脸上浮现着甜蜜的微笑。
几年后,诗人席慕蓉写下一首凄婉的《楼兰新娘》:
“我的爱人曾含泪,将我埋葬。用珠玉用乳香,将我光滑的身躯包裹,再用颤抖的手, 将鸟羽,插在我如缎的发上......有谁,能把我重新埋葬,还我千年的旧梦,我应仍是, 楼兰的新娘。”
考古发现,打碎了少女3800年的梦,也让沉睡几千年的楼兰古国重现视野,让我们又回到那段并不优美的战乱年代......
据史料和考古发现,楼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个古国,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楼兰古国是印欧人种,人口一万四千人,还没有今天的一个乡镇大。楼兰人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与若羌接壤,紧邻敦煌。
包括楼兰在内的西域诸国,因为弱小,长期饱受匈奴人的欺凌,只好乖乖当小弟。打破这个平衡的是汉武帝,为了彻底解除匈奴人的侵扰,他决定联络匈奴人的世仇月氏国,对匈奴形成夹击,于是就有了张骞的西域探险。
从这一刻起,挡在西域通途中的楼兰,进入汉帝国视野。
楼兰王如同井底之蛙,平生只认得匈奴人的马刀,根本不鸟汉使的“之乎者也”。于是,他们积极地充当匈奴人的爪牙,不断截杀汉使,让汉武帝大光其火。
元封三年,汉武帝决定帮楼兰王开开眼界,他派赵破奴和王恢,率700轻骑,就轻松把楼兰王“请”到了长安。楼兰王长安几日游,娘哎,世界上还有这么牛叉的帝国!俺投降,你俩都是老大!
楼兰王被放归后,立刻调整政策,分别向汉帝国和匈奴送出质子:你俩代表我给俩老大当孙子去吧!
漠北大战后,霍去病和卫青相继离世,汉武帝苦于无将,持续十几年不动刀兵。狼性不改的匈奴人缓过劲来,又开始在汉边境和西域频频出没。
楼兰国太弱小,每天只能过借风使舵的日子。汉帝国几天没打他,楼兰王一时忘了疼,又投入匈奴人怀抱,帮他们袭击汉人,让西征的李广利损失惨重。汉武帝再度“拍苍蝇”,又把楼兰王“请”到长安,故地重游。
这回,楼兰王带着哭腔说:老大,我们国小,夹在你们俩大国之间,不两边倒活不下来呐!汉武帝心软了,好吧好吧,别再跟我较劲了,回去吧。此后十余年,楼兰王疏远了匈奴。
征和元年,被搓揉了一辈子的楼兰王死了,楼兰国向汉武帝请求,让质子回国继承王位。汉武帝一听,这事不好办。原来这位楼兰质子,在长安长期受到优待,逐渐活出滋味了,越活胆越大,不断犯罪,结果被汉武帝“宫”了!
要是让个“太监”回去当王,楼兰人不能干,这伙计得势了还不得跟汉帝国干到底?于是匈奴人乘机将另一个质子安归,送回楼兰继承王位。
楼兰与汉帝国的二次摩擦开始了,安归长期生活在匈奴,他即位后,楼兰全面“奴化”。汉武帝晚年,基于国力衰退,停止对匈作战,这个政策,让安归产生错觉:还是匈奴这根大腿粗!要是老楼兰王还活着,一定会抠下他的眼珠!
从征和年间,到汉昭帝初年,安归积极配合匈奴,成了挡在西汉通往西域道路的劫匪,他们频频截杀汉使,和往来商道的商人。
以汉帝国的实力,扫平一个楼兰国不算事。可是当时汉昭帝刚即位,国内政治格局基调是和平,恢复经济生产,不想出兵,这就是楼兰人那十几年嚣张的原因。
面对困局,有个牛人站出来——傅介子。傅介子当时的身份只是个骏马监,他自请出使大宛。傅介子一行只有三十余人,面对死亡威胁,他以超人的勇气,居然连唬带蒙,以大军将至的大话,吓住了楼兰和龟兹二国,顺利完成了出使大宛的任务。
走了一遍西域路,傅介子心里有底了,他向霍光请求,只带原班人马,奇袭龟兹,改变西域倒向匈奴的现状。霍光思量半天,最后批准傅介子拿楼兰王安归试刀。
倒霉催的安归,蹦跶太欢,上了傅介子的黑名单。
这次傅介子依然只带着随员三十余人,都是文官和少量保安。行礼比以前多出不少,都是能晃瞎眼的黄白之货。
到了楼兰边境,傅介子让人通报安归:皇帝派我给你带赏赐来了,快来领赏吧。安归不傻,他像一条机警的鱼,轻易不敢下嘴,拒绝前去拜会傅介子。
傅介子一看,不咬钩?我咋就不信呢!他让人再次传话:这么多财宝,你不想要那就算了,我明天就启程,唉,便宜别的国王们了!
安归绕着鱼饵转了好几圈,贪心终于战胜了小心,他咬咬牙,决定“拼死吃河豚”。也许安归觉得,在自己的地盘,还有护卫随行,汉使那几个文官,能把我咋的?
安归一到,傅介子很热情,他指着陈列得整整齐齐,光灿灿亮闪闪的金银珠宝:这些都是你的了!
安归的智商被闪没了,他戒心全无,与傅介子勾肩搭背,入帐痛饮。酒过三巡,两人好得像哥们。傅介子套着安归的耳朵说:天子有一密旨,需要传达给你,请随我来后帐。
安归根本没过脑子,摇摇晃晃,跟着傅介子一步迈进鬼门关。帐外的安归随从,不大一会儿等来安归的人头,大惊失色。傅介子翻脸大喝:我奉天子之命,诛杀安归,汉军就在其后,尉屠耆(楼兰在大汉的另一位人质)不日即到,他将成为你们的新国王,拥立者有功,反对者死!
安归都死了,谁还愿意拿自己的小命碰大汉的钢刀?于是楼兰全军宣布投降!
就这样,傅介子一行,不带一兵一卒,轻松斩杀楼兰王,搞定楼兰国。西域各国闻听,大惊失色:汉帝国又呲牙了,快踹了匈奴人吧!
这就是历史上,傅介子千里斩楼兰的故事。楼兰国这个名字,从此也成了历史,它被傅介子改成了“鄯善国”。
此后数百年,鄯善国与两汉之间虽有摩擦,但总的来说,它不可逆转地步入与汉文化的融合之中。随着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条件恶化,和周边的战争状态,到公元六世纪,鄯善国被北魏帝国消灭,从此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沙漠。
傅介子斩楼兰王,难度极大。一是路途艰辛,二是面对敌对势力,三是抗旨行事。当时汉昭帝明确否决了傅介子的请求,是霍光的暗中支持,才得以实施。假如失败了,倒霉的一定是傅介子。
所以,傅介子的功勋无法复制,西汉末年,有个叫谷永的官员,劝老将军段会宗说:傅介子那样的功勋,不可能再现,您老就别去西域了,好好养老吧。
可是自古以来,男儿热血疆场,为国建功的勇气,鼓励着一批又一批的英雄豪杰,以傅介子为榜样,挺进西域。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二十几岁游历西部边疆,面对雄浑又有苍凉的大漠,他仿佛又看见了大漠风沙中,金甲银枪的将军们,纵马迟骋的英姿。于是提笔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实,楼兰王有多少错?他唯一的错就是国家太弱小了,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站在大汉帝国的立场,楼兰王勾结匈奴,损害汉人利益,可是站在楼兰国立场,他很冤:你们我都不喜欢,可是我又不得不跪舔你们的脚!
中原人真的对楼兰人有多恨吗?不见得,连汉武帝当初也很体谅楼兰王的境遇,处在那个历史环境,同情解决不了问题,大汉也是被匈奴人逼的,汉帝国付出的代价,也是楼兰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与其说是中原人有多恨楼兰,不如说是汉民族面对外族入侵,希望投身报国大业的一份壮志情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