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_元宵节_正月十五_忌讳

本文目录

  •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
  • 为什么古人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忌讳
  • 大家怎么看待正月十五元宵节偷青的习俗
  • 唐代元宵节古诗、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怎样赏析
  • 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

《元 宵 节》

正月十五佳节春,

手艺工匠走出门。

元宵一碗今吃下,

争当今年发财人。




为什么古人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为上元,也叫上元节,天圆,地圆,人团圆,是美好,团圆/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点彩灯,也叫灯节。还有个说法是情人节。古代,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独正月十五,姑娘们可以外出看灯,想念自己心上人。用写诗,猜灯谜会见情人。总之,元宵节,是家家团圆,欢乐吉祥的节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忌讳

问题: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忌讳?

又是一年元宵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元宵节总是和“灯”有着很大的联系,元宵节又名观灯节,大家要在元宵节的晚上点亮挂好的灯笼,还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当然这些都是倡导的,那么在明天的正月十五这天,还有哪些不提倡不倡导的呢?在农村习俗上有什么忌讳呢?

在一些农村地区,至今还流行着元宵节这天关于“灯”的忌讳,人们称之为“躲灯”,这个“躲灯”就是指刚娶进家门的媳妇在第一个元宵节的时候不能看婆婆家及自己娘家的灯,需要到老公的一些主要亲戚家住最少一个晚上,把这个过程叫“躲灯”,而且要在傍晚的时候由老公的亲戚来接这位刚过门的新媳妇。不知道大家哪里是否还都有这个讲究?

另外,元宵节是一个非常喜庆而欢乐的节日,那么在这样的节日里面自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忌讳,比如这天家里人不能相互争吵,不能有哭哭啼啼的情况;这天家里也不能宰杀畜生,这是不祥之意;还不能在这天对外借钱,借了就等于借走了自己一年的财运;元宵节这天还忌讳讨债,因此,催收人员这天可以歇息了,这天要钱会让今年一年财运不济。

总之,我国农村地区比较广阔,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在元宵节这天的忌讳讲法也有很多不同,我的分享只是一些地区的讲法,不是全国的,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说自己家乡在元宵节这天的忌讳吧!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欢迎大家的关注!

大家怎么看待正月十五元宵节偷青的习俗

四川流传一种古老的习俗,一代代传下来的“元宵偷青”。乡下人打着灯笼走上山坡去“偷青(情)”。有的地方是正月十二到正月十五都可以“偷青”。

这个习俗是:年轻人打着灯笼走上山去“偷青”。就是偷偷摸摸到别人家地里,拔几颗菠菜,扯几根蒜苗,揪几把豌豆苗。这不会被人看成小偷的,据说可以偷来一年的好运,偷来姑娘的情,走桃花运。

你偷了哪家的青菜,就是看中了哪家的姑娘。回家把青菜交给父母,告诉中意的姑娘,父母自然请媒人去那家提亲。

在广西玉林一带也流行“偷青”,但偷青的对象不是青菜,而是田地里面的农作物,并且都是有寓意的,偷到了菜,寓意财,偷到了葱,寓意聪明,偷到了蒜,寓意会算数……

这种习俗主要是利用谐音双关,来图个吉利罢了。元宵节一般在立春之后,万物复苏,春情萌动,也有人认为这个节日是古代情人节。

发展到当代,这种习俗在四川广西等地慢慢消失。当然,现在也有城里人借“偷青”这个习俗,去乡里村里偷菜,践踏农家的菜园,把菜园的菜全部拔出来丢掉,真是糟踏东西!像这种损人利己的偷青行为不值得提倡!

唐代元宵节古诗、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怎样赏析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很多,大家最熟悉的当然是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和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了。

不过,唐诗中最经典的元宵诗,则是苏味道 的这一首《正月十五夜》,巧合的是,苏味首可是咱们最可爱的文人苏轼的先祖。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是武则天时期的人,官至唐朝宰相,但是处事不怎么样,怕得罪人,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苏味道善作五律,代表作就是这首《正月十五夜》,他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崔融、李峤四人并称「文章四友」。苏味道有一个儿子留在四川眉山,成为后来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先祖。

《正月十五夜》是苏味道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吟咏神都洛阳元宵夜盛况的古诗,据刘肃《大唐新语·文章》载:武则天时,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文士数百人赋诗纪事,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 。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们早已淡忘,唯有本篇传诵不绝。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元宵佳节的夜里,到处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城门打开铁锁。铁锁开: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骏马驰过,暗尘扬起,明月初升,人们纷纷走上大街,欣赏花灯。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歌女们盛装走上街道,边走边唱《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禁卫军特许通宵欢庆,计时的更漏不要紧催天亮。

元宵佳节诗词的名篇中,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虽然都描写了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但内里却有一股忧伤的情绪,只有苏味道的这首《正月十五夜》,才衬我们现在的盛世元宵。

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上元节"的由来,则沿袭道教的陈规。民间一般只称"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欢欢喜喜过大年"。可见元宵节还是放在过年的范围之内的。过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团圆!过过元宵节以后,团圆年就结束了!亲朋好友,各奔各自的工作岗位,孩子们去读书。期待着新的希望!(简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