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有哪些美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生活中感受不到一点希望,一切靠自己,结果白搭,你有过这种体验吗_郑板桥_子弟_孩子

本文目录

  • 郑板桥有哪些美德
  •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生活中感受不到一点希望,一切靠自己,结果白搭,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 父母教育孩子时的态度,决定孩子将来的为人处世态度,有道理吗

郑板桥有哪些美德

郑板桥对子弟的教育,有许多都写在他的家书中。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处世做人。

在郑板桥看来,做人要厚道,对人要宽容;要时刻心存善念,与人为善。他在家书中这样告诫其弟郑墨:“吾辈存心,须刻刻去薄存厚……”(《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他还以买墓地为例,进一步说明为人厚道之可贵:他父亲生前,曾想花12两银子买下一块墓地,但因墓地中有座无主孤坟,买下后就得挖掉。为避免挖人家的坟墓,他父亲就放弃了。可他觉得这块墓地自己不买,别人就会买去,那样孤坟仍保不住。为此,他决心将这块地买下来,以后埋葬他夫妻俩,那座孤坟也留着与他俩为伴。同时还立碑告诉子孙后代,这座孤坟今后也不能挖,每年清明节还要祭拜。并立下规矩,百世不变。郑板桥想把待人厚道的美德,在子孙后代中永远传承下去。

作为一名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郑板桥一向关心百姓,乐善好施。他为此矢志不渝,也以此教育子弟。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中告诫弟弟,要“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相赒相恤……”就是说自己 富贵了,还要帮助别人,和乡邻团结友爱。这方面他也有言有行:在山东范县做县令时,他让前去探望他的弟弟带着他的俸禄,回家一一分送给生活困难的乡邻:“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給。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皆当有所分惠。麒麟小叔祖亦安在?无父无母孤儿,村中人最能欺负,宜访求而慰问之……其余邻里乡党,相赒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在潍县做县令时,他也年年捎钱回家,救济族内的穷人。他的这些善行,对子弟,对他人,都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在郑板桥身上,还有着一般封建官吏缺少的民本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也用在对子弟的教育培养上。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说:“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愚兄平生最重农夫”。因此他告诫其弟,要尊重农民,关心农民,与他们平等相处,以礼相待:“新招佃地人,必须持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他甚至不希望子孙高官厚禄,而是当一名普通农民:“不愿子孙将来能取势位富厚……愿子孙为农家子,安分守己……”(《潍县署中寄内子》)在“官贵民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社会,能有如此高的觉悟,实在难能可贵。

郑板桥对子弟的教育,尤其注重从娃娃抓起,因而他对年幼儿子的教育,就更为具体,也更富有特色。他在家信中告诫其弟,要从小培养儿子的忠厚之德,毋使他沾染残忍的习性:“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他还进一步要求,要教儿子通情达理,平等待人,关心帮助别人,不要有恃强凌弱的特权思想:“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更为可贵的是,郑板桥还以更高的思想境界要求子弟,告诫他们要有博大的爱心,懂得爱人:“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他说自己虽然喜欢骂人,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一技之长,或者是行为、言谈上有优点,他都会对他大加赞赏。他家中本来积蓄了数千两银子,却随随便便就送完了,就是因为爱人的缘故。(《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郑板桥所说的爱心,不但是对人,还包括对动物。他在潍县写给弟弟的信中,就要求儿子从小怜悯、爱护动物,拒绝残忍:“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晴蜒,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这种尊重生命的爱的教育,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他还特意推荐儿子熟读四首古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虼蚤出。

这四首古诗,都通俗地反映了民间疾苦,表达了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关爱。郑板桥让儿子熟读这些诗,就是让他从小就了解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树立爱民思想。

当然,郑板桥的教子之道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因而难免带有封建色彩和时代局限。但跟许多人遵奉的“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出人头地”的教子观相比,它在当时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生活中感受不到一点希望,一切靠自己,结果白搭,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应该是人人都会沮丧,感觉不到一点希望的时候吧!高官,首富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应该会更多,只是人家扛过去了。

十几岁的时候时常会哀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总幻想着能有好事不经意间砸在自己头上,少奋斗多少多少年。

二十几岁的时候感觉生活没有一点头绪,工作,对象,房子,车子,票子。生活真的是感受不到一点希望。家里有矿的应该没有这些问题,相信也会有其它问题吧。暂且归因到年龄的特征吧。

现在三十好几了,一切都过来了,过来人的感悟就是:唯有埋头苦干,不问得失,是你的终究会回到你身边。一切靠自己不就是人生常态吗?一心想要利用别人、靠别人的人生活终究会是一地鸡毛。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只是失意的时候一句不痛不痒的宽慰话,别当真。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属于你的跑不掉,不属于你的你也强求不来。随其自然,心态好了、想通了,不钻牛角尖,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该有的样子,慢慢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一切也就都会雨过天晴,好起来。

老人家常说:靠山山倒,靠水水跑,唯有靠自己才能丰衣足食。

天有地有不如自己有,丈夫有隔只手,自己有才算有。

结果不理想只能说明你努力的还不够,一定的量才能引出质变。

调整好自己,唯有继续加油了!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准备工作做充分,拼搏到无能为力再看结果。

没有谁能靠别人成为生活的强者吧。

父母教育孩子时的态度,决定孩子将来的为人处世态度,有道理吗

大家常用一句挂在嘴头的话,“身教重于言教”。也就是说,大人平时的一言一行,处事的方法,品格德性。都在 无形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成年人在孩子面前,要约束自己,不能太随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生长的环境和条件,以身示范。肯定对孩子受益成长大有好处。

还有就是对孩子要严格管教,不能过于溺爱 ,养成良好的性格,心中有爱,性格开朗,尊长有序,身心健康,好学上进。

这样,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有道理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