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创造下哪些至今无法超越的世界奇迹?如何评价电视剧《长征》_红军_长征_遵义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长征 红军 长征 遵义

本文目录

  • 红军长征创造下哪些至今无法超越的世界奇迹
  • 如何评价电视剧《长征》
  • 长征遇到哪些困难
  • 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 你心目中最美的电影是哪一部
  • 毛主席长征诗,清平乐是什么意思
  •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或者英雄
  • 红军长征途经多少个地方呢
  • 有个性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你怎么看
  • 小学生需不需要报补习班

红军长征创造下哪些至今无法超越的世界奇迹

所谓的世界奇迹,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无人可以创造的行为。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中国工农红军自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踏上西征之路,历经千难万险,饱尝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经过二年多的长途征战,爬雪山、过草地,穿行11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实施大小战斗数百次,人员从最初的8万之众到达陕北后只剩1万余人,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举世瞩目的长征。

2019年笔者骑行红军长征路在湘江战役旧址界首渡口

纵观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和经历,我认为创造了至今无法超越的世界奇迹:

一是长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红军长征路程之长,没有任何军队可以相比。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和补给的状况下徒步二万五千里的路程。这样看,1800年5月,法国统帅拿破仑率领4万法军,5天穿越了阿尔卑斯山脉的行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相比,看起来似乎更像是一个假日旅游。

2019年笔者骑行红军长征路在通道转兵旧址留影

二是行军速度之快无人可比。长征途中的红军每天都必须行军,否则就可能被敌人包围据相关历史资料介绍,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部队,携带的辎重,在一个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特别是飞夺泸定桥时,红四团的官兵们一昼夜行军240里,创造了步兵行军史上的奇迹。

2019年笔者骑红军长征路在当年抢渡乌江指挥部旧址

三是艰难程度无人可比。红军长征途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缺衣少药,缺粮少弹,吃树皮、草根,吃皮带等,在迹罕至、荒凉至极的苦寒地带,边行军边战斗,这些经历是任何后来人或他人都无法想象或克服的困难,是任何军队都不可能经历的。

2019年笔者骑行长征路在遵义会议旧址留影

四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从瑞金出了时只有八万余人,而追击和堵截的国民党部队却经常是十几万人,几十万人,且装备精仿、弹药充足。如果不是一支理想笃定、意志坚强、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要跳出敌人包围圈,比登天还难。

2019年笔者骑行长征路时在赤水河畔留影

五是危机关头,总有中华民族的智慧在闪烁。红军长征途中,步步惊魂,时时危机重重,处处险象环生,特别是四渡赤水、枪渡乌江、飞夺卢定桥、通道转兵、遵义会议、激战腊子口、夺取哈达铺等紧要关头,稍有不慎,都可以导致前功尽弃,但是,每当这些千钧一发的紧张关头,中华民族的智慧便通过伟人睿智的思想展现出来,及时扭转不利局势,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使伟大的红军队伍从低潮走向成功,从失败走向胜利。

2019年笔者骑行红军长征路时在泸定留影

纸上得来终觉清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荣幸至极的是本人曾于2019年4月至6月全程骑行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曾经18天冒雨骑行,也曾因寒冷、饥饿想过放弃,但是,一路骑过来,真正深切感觉了红军长征的艰辛,至今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佳肴,开阔了我的眼界,充实了我内心,丰盈了我的思想,并且成为了我一辈子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如何评价电视剧《长征》

长征当然是优秀的党史电视剧,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编剧的叙事逻辑,还是制作,都是非常精良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整个电视剧都贯穿了内因决定外因的思路,符合我们在中学政治教科书上看到过的哲学思想。

整个电视剧围绕着两条线展开,一边是国民党的内斗,也就是委员长说的,追击共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镇定西南,这也是杨永泰在这个剧中的角色非常重要的原因。甚至可以说,这个剧里的杨永泰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军师谋士的角色。

另一条线则是共军内部的斗争,从两天路线之间的斗争,到两大主力会师后的斗争,都是在围绕着跟谁走的问题进行斗争,而这个斗争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共军的前途命运。而这个剧中的共军政治上的内斗无论如何激烈,共军再军事上始终团结,这也是这个电视剧想说明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党史剧,军史剧一贯的套路和做法。比如三大战役为代表的一系列电视剧中,国军内部的斗争也有比较充分的反映和描述,而且并没有脸谱化,而是很深刻的揭示了国军失败的必然性在于,国军内部始终没有解决的相互拆台和派系问题。

这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一大批电视剧都贯彻始终的叙事逻辑,也就是不只是集中于描述军事上的安排和输赢,更集中于解释政治和军事之间的关系,军事斗争必须也必然服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长征以后的一系列同类型的电视剧,很多就差远了,比如之后的延安颂,解放,都是这样的主题,但是在叙事逻辑和主题上都不够彻底和圆融。只有井冈山稍微好一些。




长征遇到哪些困难

1933年9月,蒋介石出动100万军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其中50万军队用来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步步逼来。此时,以搏古为首的中共中央坚决执行王明的“左”倾路线,将军事指挥权交给根本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共产国际代表、德国人奥托•布劳恩(中国名李德),采取阵地战和短促出击等战法,高喊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与国民党军硬碰硬、拼消耗,到1934年10月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眼看巳无法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中共中央被迫做出撒出根据地、向湘西贺龙、任弼时领导的二、六军团汇合的决定。10月10日,红军8.6万人从江西瑞金、雩都,福建的长汀、宁化开始转移,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就此开始。那么,红军在长征中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一、长征首先面临的困难是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中央继续处于领导地位,不改变这种状况,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将走向绝路。事实证明,在博古的错误领导加上李德的瞎指挥,中央红军不顾国民党军的层层布防,强行向湘西方向准备与二、六军团汇合,导致红军经湘江一仗,由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如果不改变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既定目标,中央红军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随着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的召开,中央终于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向贵州进军的建议,特别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领导层的改组,解除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使中国革命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解除了长征中的最大困难。

二、长征前将士对前途的渺茫,出发前仓促间大量地扩红,使得部队上下普遍笼罩着悲观主义情绪,加上大批新兵未经训练,使新建立的军团战斗力低下,无法面对残酷的战斗。这些问题在湘江一役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场战役损失的5万多战士当中,有相当部分是溃散所导致。如于1934年9月21日组建的红八军团,本有10000余人,但因行动迟缓,一直拖在大部队后面,到湘江边时仅剩600余人,后来中央被迫撒销了八军团编制。经湘江血战,剩下的基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部队,加上后来红军战略目标的改变和经过在遵义等地战斗的胜利,遵义会议后,红军官兵逐步走出了失败的阴影,重新振作精神,向着新的战略目的地前进。

三、如何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是红军所面临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面对国民党军铁桶般的碉堡群,红军大部队首先走的是经过广东边境的路线,幸好之前红军已与广东军阀陈济棠定下秘密协定,广东军阀部队只是组织了象征性的拦截,并未过多为难红军。过广东边境后,红军逐渐钻入蒋介石事先布置好的口袋,如果再坚持与二、六军团汇合的原订计划,中央红军将有被围歼的危险。经过乌江、娄山关、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突被腊子口等一路征战,中央红军终于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汇合。

四、战略转移目标的最终确定,是经过敌情的不断变化才最终完成的。1934年7月下旬,中央命令任弼时、肖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向湖南中部移动,目的是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汇合,也是为中央红军今后的战略转移寻找一条通道。红六军团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于是年10月最终完成了与红二军团会师的任务。中共中央由此把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目标确定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汇合。由于蒋介石巳清楚地判断出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数十万大军正张网以待。随着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改变了战略转移的目标,解除了中央红军被围歼的危险。

五、面对外线作战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央红军能否完成最后的战略目标,部队的后勤保障是一大难题。中央红军在出发前准备了大量的银元等,途中散发给了各单位自行保管,这些货币加上途中打官僚地主土豪所得,在长征途中基本解决了红军的吃饭问题。但是当红军行至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如过草地时,粮食极度紧缺,不少人靠草根树皮、皮带等才熬了过去,还有不少人没能战胜恶劣的大自然,永久地留在了长征的路上。

六、张国焘权力野心的极端膨胀,差点葬送了革命。1935年6月12日,历经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终于翻过夹金山与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汇合。当极具权力欲的张国焘得知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只剩两万多人马时,拥有八万多人马的他即开始做起了阴谋夺取最高领导权的梦。在千钧一发之际,毛泽东当机立断,率八千红军连夜出发,摆脱了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干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的。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34年10月17日从中央苏区(瑞金)被迫转移,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脱破乌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和国民党的围追阻载,于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这就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的长征。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作机,长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里程碑。

你心目中最美的电影是哪一部

在我印象中谢晋的电影是我最喜爱的,从《早春二月》到《芙蓉镇》令我产生无穷回味,謝晋把他观察,体会,思考全部融入进电影中。他是一位思想者!也是一位杰出的电影大师!

《芙蓉镇》取材于古华同名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女主角胡玉音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极左”运动对所有人的无情伤害!

不分青红皂白的无情批斗!人格污辱,令人难以忍受!饥饿与贫穷带给人的是绝望!

王秋赦这种人渣,二流子,地痞,流氓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运动成了他们借机打砸抢!吃大户,混水摸鱼的大好时机!多么悲哀的一幕,何佛就在昨天。

那一声“运动啦”!令人顿时浑身泛起鸡皮疙瘩。

无疑謝晋的《牧马人》,《天云山传奇》系列电影都给中国敲响警钟!

《活着》是余华小说改编的影片,可惜大陆至今没有允许上映!冯小刚导演的这部电影有谢晋作品的神韵,电影从更深层次揭露了“无知”与“狂妄”所带来的危害!所付出的代价让人扼腕!

好的文学作品生命力是强大的!也许百年之后这些优秀作品会闪耀出更加辉煌的异彩!

立足于生活,客观真实反映世界与社会,这才是电影复兴所在,我期望贾平凹的《废都》能原汁原味拍成电影!我迫于没有金钱,无法购买版权!还是请有经济实力的剧作家们去完成这一宿愿吧。

2022.5.4.今天“五四”!谨以此文纪念这个日子!

作于山西太原

毛主席长征诗,清平乐是什么意思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号的《诗刊》上。此词系毛主席对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前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革命之诗篇。

1935年8月下旬,红军过草地后,当时领导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顽固坚持退却的逃跑路线,在党内公然进行分裂活动,擅自率领第四方面军南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严肃的斗争,坚持了北上抗日的方针,率领中央红军主力继续北上,9月中旬攻占腊子口。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溃了前来堵截的国民党骑兵团。当日下午,北上红军翻越了横贯陕甘宁三省的六盘山… …。

“清平乐”,是词调名。双调,四十六字。

该词调上阕四句四仄韵,下阕四句三平韵。一说是汉.乐府的清乐、平乐两调名而为词调名。又说唐.李白作《应制清平乐》四首,后来用为词调。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参阅:(《词谱》五。)

附:“词”,也指韵文体之一。原指古乐府的变体,后以泛称合乐的诗体。

词使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馀;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其句式长短不一,故称长短句。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每调的片(阕)数、句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格式。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或者英雄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贵州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政委苏振华分别收到了同一个人写给他们的信。给他们写信的人是个泥瓦匠,但是他们在收到信后,却激动不已,并迅速联系上了泥瓦匠,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红军剧照)

这个泥瓦匠叫孔宪权,他出生于1911年,是湖南浏阳人。

孔宪权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年少时便给地主放牛割草,后来又做过杂工,吃了许多苦。后来农民协会闹革命时,他就开始闹革命。再后来,红军经过浏阳时,他便扔下锄头参了军,其后他参加了土地革命和反围剿中的多次重大战争。

孔宪权是个打仗不怕死的人,每次上战场,他都冲锋在前,且有勇有谋。虽然他几次都和死神擦肩而过,但他总能幸运的避过凶险,并且还取得了卓越的战功,因此就在在红军队伍里他又被称为“打不死的程咬金”。就连师政委黄克诚都对他称赞不已,并且还主动做了他的入党推荐人。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苏区大部分地区都落入国民党军队手中。为了保存军队实力和重开革命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战略转移。于是各地红军相继长征,孔宪权所在的红三军团也在其列。

1935年,红军队伍在渡过赤水后,考虑到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且敌我武力悬殊。根据毛泽东提出了的游击运动战的战略,纷纷压缩军队,红三军团把4个师缩为4个团,孔宪权被任命为12团作战参谋长。

在经过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地界时,为了能摆脱敌人,毛泽东提出“先夺娄山关,再攻遵义城”的计划。毛泽东之所以如此考虑,一是因为地方军阀虽然听从国民党的调兵遣将,但他们为了保存实力,并不愿意拿十分的力来围剿红军。二是因为王家烈是个享乐军阀,他的队伍军纪涣散,且都是“左手步枪,右手烟枪”的“双枪兵”。尽管他们人数不少,但是战斗力不强。三是因为娄山关有“贵州第一雄关”的名号,这里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争夺之地。如果打通了这个通道,红军不仅能甩掉后面紧追不舍的敌人,而且还为攻打遵义制造了有利条件。

(娄山关战斗纪念碑)

因此,娄山关战役必须打。

孔宪权所在的12团作为先锋团先一步赶到娄山关,向王家烈的黔军发起了进攻。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王家烈的黔军火力异常勇猛。

原来,就在王家烈率军来围剿红军时,蒋中正让国民党将领薛岳率领中央军进驻了贵州城。也就是说王家烈要是不打赢这场仗,薛岳就要鸠占鹊巢了。

王家烈当然不甘心,所以他把所有的精兵强将都派到了娄山关,并利用有利地形,死守关口。因而红军在这一战役中打得异常惨烈。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不断往前冲。子弹用完了,就上刺刀肉搏。刺刀钝了,就用石头砸。最终,红军打跑了敌人,夺取了娄山关。

不过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红军也伤亡惨重。孔宪权这次就受了重伤,他的胯骨中了敌人6发步枪子弹。他在受伤后还不顾巨痛,滚到水沟中又打死了几个敌人。

孔宪权是被人从战场上抬下山来的。在夺取遵义后,他被人用担架抬到了老教堂里,和许多伤兵挤在了一起。

由于没有麻醉药,医生在给孔宪权取子弹和胯骨碎片时,都只能把他的四肢绑在担架上,并在他的嘴里塞上毛巾。

手术过程中,孔宪权痛得满头大汗,但他却始终紧咬牙关,不吭一声。

旁边的小护士一边给他擦汗,一边对他说,如果太痛,你就大声喊,这样你的疼痛会缓解一点。但孔宪权始终没出一声。手术完成后,医生都对他异于常人的耐受力钦佩至极。

3月29日,红军准备继续北进。考虑到重伤员随军不便,经过党组织的讨论,决定把他们就地安置,让他们能好好养伤。

由于革命尚未成功,红军在攻克遵义后,继续踏上了长征之路。考虑到重伤病员随军不便的情况,党组织决定把他们就地安置。

孔宪权由于胯骨被打碎,手术后又因缺医少药,伤口一直得不到痊愈。所以他被组织留了下来。

(红军雕塑)

考虑到孔宪权级别比较高,又在娄山关战役中立有战功,所以组织给他留下了300块银元作为他疗伤期间的补贴。当然,这个待遇已经是团级以上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了。要知道,一般的伤兵留在地方养伤,也才15块到20块银元不等。除此外,组织还专门留下一名医生和一名通讯员给他,希望他能早些康复并赶上队伍。

接待孔宪权的是一个叫宋少前的地主。红军在把孔宪权送到宋少前家时,特意叮嘱宋少前,要他一定要好好关照孔宪权。宋少前由于前期受过军阀欺压,因此对红军很有好感,冒着危险把孔宪权保护了起来。

孔宪权完全康复,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不过他被打碎胯骨的左腿比右腿短了10厘米,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再也没有以前风风火火的劲头了。

让孔宪权最着急的是,由于康复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通讯落后,因此他在养病期间就已经和队伍失去了联系。这也就意味着,他就算想要去追队伍,也不知道往哪里去追。

无奈之下,孔宪权决定就在遵义一带做零工谋生,并等待红军。

他先做过卖货郎,每天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点针线之类糊口。后来他又转行做起了泥瓦匠,时间一长,人们都叫他“跛子瓦匠”。

遵义毕竟是革命根据地,老百姓得知道孔宪权是红军后,对他的感情非常深。他穿过的旧衣、破草鞋等都成了大家争相来讨的好东西。原来大家把他看作了“红军活菩萨”,认为他用过的旧物能包治百病。所以家里有人生病,就会有人来讨要他穿过的旧物。他们讨回去后,就把草鞋这样的旧物烧成灰,化在水里,让病人吞服。

就这样,孔宪权一直呆在遵义,直到新中国成立。他在高兴之余才断了要寻找队伍的想法,准备安安心心做个泥瓦匠度过残生。

不过,一份报纸的出现,让孔宪权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机。

原来,那份报纸上刊登了贵州省军分区司令杨勇和政委苏振华的名字。这两个人以前都是孔宪权的领导。所以孔宪权一看到这条消息,就特别激动地给他们写了封信。

杨勇和苏振华在收到信后,高兴坏了。因为长征路上死了不少同志,他们虽然知道孔宪权被留在地方上养病,但从那一别后,就再也没有消息。因此他们都以为孔宪权已经死了。很快他们就给孔宪权回了信,并把黄克诚的地址给了孔宪权。

于是,孔宪权便给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能恢复他的党员身份。同时还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他虽然身有残疾,但他很想为党和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孔宪权照片)

黄克诚收信后,亦是惊喜交加,马上把他的信转给了中共遵义地委,并且再次为他出具了书面材料,证明了他的身份。

中共遵义地委的工作人员得知孔宪权是老红军,亦不敢怠慢,马上到遵义去了解孔宪权在离开部队后的情况。摸清孔宪权在解放前一直都是做泥瓦匠,没有干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后,便给他恢复了党籍,还把他安排到第七区出任区长。

1952年,组织准备把当时召开遵义会议的住宅设为遵义纪念馆。由于孔宪权参与过娄山关战役,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因此组织便委派他来筹建纪念馆。

孔宪权也很能吃苦,他不仅积极收集红军在贵州一带留下的文物和资料,而且他还对当年开会的住宅进行了修缮和养护。

遵义会议纪念馆开放后,孔宪权便成了该馆的馆长。

他这个馆长可辛苦了,他既要给参观者讲述当年的事情,又要到红军走过的地方拍资料照片和收集资料等。因此,纪念馆内的藏品越来越丰富。孔宪权对每一件文物都如数家珍,对它们背后的故事更是了如指掌。后来,邓小平来参观纪念馆后,还连连称赞孔宪权的确是最合适的馆长。

1988年11月,年迈的孔宪权因病入院,由于病情严重,他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不过他躺在病床上却十分安详,因为在他看来,尽管中间和红军断了联系,但是在解放后,还能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这已经让他感到很欣慰了。

孔宪权病逝后,原中央委员总书记胡耀邦专门发来了吊唁电报。七大军区也在同一时间发来了吊唁电报,大家对孔宪权的去世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参考资料:《闪闪红星:老红军时代画像》等)

红军长征途经多少个地方呢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主力红军): 从江西、福建交界的中央苏区出发,沿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进入贵州,继续向西从云南迂回度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沿川康交界处翻越岷山进入甘肃,最终在甘肃、陕西和宁夏三省交界处建立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苏区。

红二方面军: 红六军团从江西湖南交界的湘赣苏区出发,从湖南南部、广西西北部进入贵州,后回师东进湘鄂川黔苏区,与红二军团会合,二、六两个军团经四川东部(现重庆市)湖南西部进入贵州,与红四方面军配合后也从云南度过金沙江,但是二、六两个军团是从更西面的西康省北上翻越四川岷山的,并在甘孜正式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进入甘肃后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四方面军: 从川陕苏区出发,向西进入川西北草原,率先和红一方面军会合,但川陕苏区主席张国焘见红一方面军长途跋涉损兵折将,遂欲夺取中央领导权,拒绝北上,红一方面军单独翻越岷山后,红四方面军在川康交界处做了几次迂回后最终同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在甘肃会宁实现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红二十五军: 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即鄂豫皖苏区)出发,经湖北河南进入陕西南部安康汉中地区,从甘肃折回陕西北部,创建根据地,最终迎来三大主力红军。

注:由于红一方面军是中央红军,所以长征一般以红一方面军的路线为主要标准。

红一方面军的出发地是江西福建交界的中央苏区,但中央机关都在江西境内,福建那边面积不大,所以福建可以忽略不计入路线图。

从湖南广东交界处行军时主要在湖南境内,广东地方军阀陈济棠为自保未出兵,所以广东也可不计入。从广西东北部短暂插过时,虽然桂系军阀只出兵不出力,坐视蒋系中央军与红一方面军撕杀,但毕竟是参与了,所以算广西一个。

最终,红一方面军的路线应该是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如果加上福建和广东应该是十一个省. 可以看出,红一,二,四方面军总共经过十一个省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加上二十五军经过的河南、湖北是十三省.

红二方面军什么时候也没去过新疆.进军新疆是在1936年底长征结束之后的事.是红5,9,30军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共21800人,到达新疆的有800人.

有个性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你怎么看

我很欣赏有个性的孩子!

有个性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自信、聪明、果断、阳光和固执。

现在我班上有一女同学,学习成绩优异,是班上的班长,也是学生会主席,做事雷厉风行,凡事老师交给她的任务,都能圆满完成!在学习上起到了带头作用,成为了老师的小助手。

记得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全国征文比赛活动中,在她的号召下,全校有12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2名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她的自信与执着!

当然,有个性的孩子也固执,不易听进别人的意见,自己认定的意见很难改变,我们要扬长避短,间接指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改变自己,学会听取别人意见,既要有个性,但又不能任性!


小学生需不需要报补习班

感谢邀请!

关于孩子需不需要报补习班的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北大清华的学子,不是补习班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需要到补习班里去提高成绩,从短期来看,有可能让成绩有所提升,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影响了孩子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朋友家的女儿,在五岁前,家长没有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也没有教孩子认识汉字,更没有教孩子做加减法。而是有空就带孩子出去游山玩水,并拍了很多照片。而其他家的孩子,在三岁时就送到幼儿园,又学唱歌,又学跳舞,还有绘画等,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朋友家的小孩,在和大人一起游山玩水时,养成了豁达开朗的性格,做事也很积极主动,善于去发现一些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从来未参与任何的补习,她的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比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现目前在市上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三,成绩稳居全年级第一,也从未参与任何补习班的补习。

每当出去游山玩水时,所有的行程、吃住、费用等情况,均由她来安排。记得去年西藏自驾游,在哪儿游玩几天,住哪一家宾馆,提前预买门票等,她都安排得妥妥的,真是父母的好帮手。让孩子在游玩过程中得到锻炼,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了亲子感情。

孩子的童年,本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心,就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感,在游玩过程中增长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能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