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和心理老师说的心里话,他们真的都会保密吗
- 心理学硕士出来当心理老师如何
- 教师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哪个好
- 当中学心理健康老师有前途吗
- 作为师范类心理学毕业的男生,我想问,当中学心理健康老师有前途吗
- 小初高班主任又累又繁琐,为什么不设心理学专业的专岗班主任
- 大学教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都是怎样的呀
- 中学心理老师上心理课,学生都觉得自己好欺负,课堂纪律很差,怎么办
和心理老师说的心里话,他们真的都会保密吗
心理咨询师的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2、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未经来访者许可,不泄露会暴露来访者秘密的信息,在团体咨询中,关于团体成员的自我揭露,心理咨询师必须事先设定守密标准。
3、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纪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作为档案,及时送档案室进行保存。除了心理咨询师和档案管理员以外,任何其他人员都无权查看心理档案室档案材料。
4、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引用和科研写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据以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以保障来访者不被识别出来。
5、对外界(如新闻界)提供有关来访者的信息时,有责任对来访者的姓名予以保密,并确定信息内容不对来访者构成侵犯或伤害。心理咨询师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法律规定的询问时,不得做出虚伪的陈述或报告。
6、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来访者的行为可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生命造成伤害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如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并尽可能与其他专业人员会诊,但应将有关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紧急情况处理过后,应设法让来访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保密原则的例外
如果来访者有下列情况时,需将来访者的情况报告有关部门或采取相应措
施:
1.有伤害他人或自己的紧急危害时;
2.有虐待他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时;
3.如果来访者涉及法律案件,那么咨询老师应遵循法律规则行事;
4.有时可能需要对来访者的案例进行集体讨论,此时,每位参与者将对来访者的情况保密。
心理学硕士出来当心理老师如何
心理学硕士当心理老师可以,但我自己认为最好去做心理研究更适合。心理学需要发展本土的理论体系,我们现在的理论体系大部分是国外的,对于我们国内有很多需要补充的体系,为什么不能更好的去研究挖掘呢?
教师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哪个好
教师工作是教育书、育人,这个职业面对的是许多学生进行一定模式的教育。我当过教师,教育很光荣,也很自豪,特别是当学生获取成绩的时候,那种自豪感很充实。另外,与学生在一起,能够保持心理上的年轻。但教师工作也很辛苦,要想当好教师,所付出的辛苦是其他职业很难比拟的,劳心累身,很多教师身体不好就是这个原因。
心理咨询是一个专门职业,这个职业特点,是心理咨询师以自己对人的心理知识的掌握和心理疏导技能的运用,帮助心理上有障碍的人解除疑惑,使之缓解压力、放松思想的的过程。由于心理上有障碍的人情况复杂,各不相同,原因多样,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必须针对每个不同的咨询对象设计疏导方案。所以,心理咨询师真正能使咨询者解决问题的成功比例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心理咨询师需要准备的知识和经验极其复杂,当一些取得心理咨询师 证书的人缺少其他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对咨询者不会产生多少效果的。因此,很多心理咨询师最后也成了需要通过心理咨询疏导的对象。这是心理咨询职业最大的悲哀。
所以,我明确地回答题主:这两个职业无法分出好坏。从事这两种职业容易,要想做好极难。
当中学心理健康老师有前途吗
有!而且我觉得中学生心理健康应该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更多的重视,它对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以后更好的生活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上海那名17岁的学生在学校里有一位心理老师,我想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悲剧。她的妈妈也不会因此痛失自己的儿子。
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尽力开发心理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心理潜能的创造力。加强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在现在的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于郁闷,无聊,缺乏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追求人生理想,缺少发现美的眼光,被动消极的生活和学习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让他们不能积极的面对挫折,不会调节自己的心理,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将康老师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心理的健康可以让学生负荷日益增强的心理压力,没有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是不能学的很好,生活的很好的。面对困难和压力,如果我们能很好的释放和调节,反过来可以使我们觉得再难再苦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克服和忍受,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心理健康是一个良性循环,可以不断释放积极向上的能量。很多人并不是专业能力不足,而是心理能力不足。最危险的是有些人看起来很健康,实际上并非如此。一旦那一根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保险丝断掉就会发生不可预料的结果。可见,心理健康是隐形的,不可见的。而发生了以后又是影响巨大的。这就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在学校,老师,家长更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规避了异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所以,如果每个学校都配备足够多的,合格的心理健康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老师。遇到心理上的问题能够和老师谈一谈,聊一聊,解决心中的疑惑。我想学校里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每个人也都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
作为师范类心理学毕业的男生,我想问,当中学心理健康老师有前途吗
感谢邀请,作为已经毕业十年的心理学毕业生,我正在从事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学推广的相关工作,至于前途,我认为学习了我喜欢的专业,从事了我喜欢的工作就已经很舒心了;同时,在这个期间,不断地学习和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不清楚应该怎样评价所谓的前途,是以个人感受还是以社会评价来做标杆?
我身边同期毕业的同学当中,从事相关专业的少之又少,两三位女性同事从事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比较稳定。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
1、在大学中学习到的心理学专业是相对广泛的基础学科,其应用范围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很多毕业生很难想明白这个专业能做什么或者说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
2、即使想要从事心理咨询或者治疗工作,仍然需要大量的学习、培训和实习过程,这也让很多人放弃了这份工作。心理治疗的相关工作看似是一个只要能够理解别人的“嘴活”,但实际上,是专业性很强的治疗过程。
国家对于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其实比较重视,但是现实情况是,基层学校并不是十分重视,所以,一般这科的老师并不能起到充足的作用,可能对于你来说会有一定的打击。这在我多年的推广和实践中得到了很多的印证,这并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政府和国家层面的引导。
对于你来说,如果要追求所谓的前途,我个人认为作为老师并没有什么,更为关键的是你后期的学习和对于心理学相关工作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你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于所从事行业的坚持程度。
所以,别让某个工作成为你评价前途的固定要素,你个人才是最关键的!
小初高班主任又累又繁琐,为什么不设心理学专业的专岗班主任
这个创意相信广大班主任及家长举双手赞成,可惜班主任需求量太大,心理专业学生又太少,缺口在可预见的十几年都不可能实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班主任如果专岗,人员、工资从哪里来?
教育部曾于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条指出: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在第五条中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也就是说,班主任必须是该班任课教师,授课和做班主任工作都是主业,在教师不增编情况下一身兼二职,减轻了财政负担。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报酬却低得可怜,虽然《规定》中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但许多老师还是不愿干,所以每学年开学,班主任的选拔、安抚工作是非常考验校长领导智慧的一件事。
对于题主中提到的学生心理教育方面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所有教师培训必须安排一定学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许多学校也配备有专、兼职心理教师,这些班主任中也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一定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心理问题而造成的悲剧。
目前,中小学教师缺口不小,而许多毕业生又苦于没有工作,相信政府会有相关措施解决这个困扰大众的社会问题。
让我们共同期待!
大学教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都是怎样的呀
也参差不齐。大学教授也存在搞学术型、搞研究型、搞政工型和教育思想僵化型的。就别说那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够成为大学心理教育教师,必须有合格教师证书和心理学教育合格证书。能够承担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有的能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从不同状态的心理健康问题中走出来,而有的却无法安心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更有的本身自己就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无法解脱。
我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的用意是什么,如果就是想知道大学心理教育教师的总体实际状况,看到这里就可以了。如果想寻找心理医生解决心理问题,还不如直接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无论是想找心理医生还是想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解决心理问题,都要提前对其进行必须的了解,然后再实施下一步。
中学心理老师上心理课,学生都觉得自己好欺负,课堂纪律很差,怎么办
这是学生放松的一种表现,其他科目都是严肃认真的,而心理课是完全放松对待的,那孩子也就会以一种“放纵”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课堂,因此,在我们的心理课上,就更应该引领着同学们多体验心灵的旅行,如果让他信真正感受到心理旅行是美妙的,那后续的课堂就会认真对待,自然老师也就会得到尊重。
读懂孩子的纪律,也就是读懂孩子的内心。
也许他们的纪律现状就是对心理老师的一种沟通方式,
多读一些心理效应吧!顺应而不放纵,心理老师一定会有魅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去套近学生,捕捉学生的灵动体验,捕捉学生的真情流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