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用?有多少人知道积极心理学呢_心理学_自己的_马丁

本文目录

  • 学了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用
  • 有多少人知道积极心理学呢
  • 怎样的心态才是积极心态
  •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 怎样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
  • “积极心理学”与“阿Q精神”有何异同“精神胜利法”不也是获得积极心理的方法吗
  • 积极心理学是真正的科学还是心灵鸡汤为什么

学了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用

自从知道“积极心理学”这5个字后,我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变。

我觉得我一直是个悲观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是往坏里想。小时候就算我考试考的好,考了第一名,也只能高兴一下,接着马上陷入担忧:下次考不好怎么办?

老师怕我们骄傲,会讲一些“做人要谦虚”之类的话,讲的时候还会瞟我两眼,估计就是说给我听的。老天,真是冤枉我,我像骄傲的人吗?每次上台领奖的时候,其实我心里都很尴尬,我觉得就算考第一名也不需要站在大庭广众之下捧着奖状对着大家笑。要不然下次失败的时候你看别人怎么挤兑你。

开始读小学时,我就意识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考砸了是会挨打的。尽管我在少年时被称为学霸,可是记忆最深刻的却是数学考了70分被打。哪怕你平时再优秀,只要一次失败,就会被钉在耻辱柱上经常被人说。

一次失败,就会被人扣上“脑子不中用、笨蛋”的标签。所以,对于失败,我非常地恐惧。大人们不断地要求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对他们寄予厚望,让孩子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可是,几乎没有人教我们: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失败时的伤痛,只能独自承担,还要提防外界撒过来的一把盐。失败,这个词对我来说就是红色的危险警告。我拒绝这个词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所以,每次做什么事,我都害怕:失败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后来我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少做事,少尝试,那失败自然就少喽。

于是我在逃避中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也许是受家庭影响,也许是基因里本来就有这成分。我经常无端地对人生感到绝望,我咳嗽一下就生怕自己得癌症,我被人笑话时会觉得天塌地陷,我遭受挫折了会觉得前途无望。

我看着别人大胆地去尝试,失败了能迅速走出来,内心真的是无比羡慕呢。为什么我总是担心害怕呢?为什么我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社会的阴暗面呢?有一次,写作群的木棉姐听我倾诉后,告诉我:你可以接触下积极心理学,说不定能帮助到你。

听她这么说,我到网上买了积极心理学的书开始看。这一看不打紧,积极心理学的大门向我打开了。自从知道“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行动上也有变化,只不过没有那么快地转变,要循序渐进。

可能有人会问:积极心理学有这么神奇吗?其实它一点也不神奇,它只是帮助我们挖掘我们本来就拥有的东西。

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类的优势。

人类自身确实存在许多缺点,可是如果只盯着缺点,一个人就缺乏自信和动力。如果你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自己的优势拓展方面,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你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你就会拥有自信。

成年人要这样做,对待孩童更是如此。有的家长天天拿自己孩子跟别家的比,动不动就觉得自己的孩子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反正就是比不过别人。如果孩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那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就算是天才也会被打击成傻瓜。

你为何不看看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优势,然后帮TA发展呢?

我看待自己,就是一直盯着缺点,觉得自己自控力不强、不够勤奋、不够勇敢、不够时尚……总之各种不满意,越看越嫌弃。

后来我就学习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来发现优势。我做了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的VIA测试,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主要是:好奇心、热爱学习、洞察力、领导力、谨慎、谦虚、幽默等方面。

我也找出了具体的证据来证实我确实有这些优势,比如说我对新的知识总是非常好奇, 愿意主动去学习。我坚持写作、运动,带动其他人参与。我能够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有趣好玩的一面,而且乐意去欣赏美丽的事物。

这些,本来就是我自身存在的东西,并不是别人给予的。可是由于之前我的悲观思维,我看不到。我很庆幸我的好奇心尚在,它指引我去学习积极心理学、去更好地完善自我。

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去关注别人的优势。我们的积极回应和消极回应的比例至少是3:1。当你能够发现他人的美好,那你的人际关系方面会有所改善。否则你看谁都不顺眼,那谁还想靠近你呢?

我开始记录感恩日记,每天临睡前记下当天值得感恩的三件事情,或者5件10件也行,最少也要写一件。而且带动我的朋友也来一起记录。虽然这个记录时断时续,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事情,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

每天三件感恩事,曾被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运用到他的课堂里以及美国军方的士兵心理培训中,这样可以加强他们的积极情绪,会对他们的工作、人际关系方面有好的促进。

在我记录的过程中,刚开始并没有什么效果,我想难道自己就是一个冷血人,体会不到快乐吗?

有一天我的情绪非常差,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好,我觉得这个世界都对不起我。临睡前,我写总结,回忆白天发生的事情。因为主要是写值得感恩的事情,所以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就被我暂时放到了一边。

我想到了白天我曾经帮助了一个人,那个人开心地对我说谢谢,这说明我的内在还是有善良的一面。我想到了白天我曾经拍过的美景,我拿出来欣赏了一番。我想到了白天我曾经去吃过的美食,我回味了一下。我想到了白天我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是一个姑娘写的。她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她没有逃跑,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和承担,最终她把这个错误变成了机遇,她的人生迎来了新的转机。这个故事让我感动,我也从中有所收获。

当我记录完毕,我心中涌动着感恩,我觉得生活还是挺美好的,值得我去珍惜它、享受它。这个时候,我真的体会到了:这个积极心理学记录方法虽然简单,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威力。

积极心理学,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分享和实践的东西。篇幅所限,我一时半会也说不完。

我知道,我的人生因此在慢慢地往更好的方向变化着。我很幸运,能在无助的时候接触到这样一门学科。如果你感兴趣,也一起来学习吧!

推荐我阅读过的积极心理学书籍:

《积极心理学》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马丁·塞利格曼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马丁·塞利格曼

《真实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

《持续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幸福超越完美》泰勒·本-沙哈尔

有多少人知道积极心理学呢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以科学的手段研究个人和群体的健康、快乐、成就、意义、爱和美德等正向的心理体验、个性特质以及生活状态,并将其科研成果应用到个人、家庭、 教育、企业、政府、社会等各领域。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发现、发展和发挥个体与组织的正能量,使个人、家庭和 机构都不断趋向更加幸福的境界。

积极心理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模块:

1 积极的主观体验:研究快乐、投入、成就、意义和积极关系。积极心理学关注愉悦、宁静、敬畏等积极情绪,帮助人们通过感恩、宽恕和助人等积极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人们藉由投入而获得“心流”和成就,进而追寻和实现人生的意义。

2 积极的个人特质:研究人的个性力量、天分、兴趣和价值等。例如,它将人类的品质优势和美德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它们与幸福的关系、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如何养成这些品质和美德。

3 积极的组织:积极的组织包括人类的生活环境如家庭、学校、企业、社区和社会。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应用于组织和群体中,实践证明,积极心理学的干预可明显增进家庭的良性互动、提升企业的工作绩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怎样的心态才是积极心态

怎样的心态才是积极心态?

一是要学会充实精神生活。积极心态之人的精神生活不能空虚迷茫,更不能颓废失落,要有自已的精神家园,要持续不断地通过读书学习,观察思考,体验感悟等方式充实精神生活,润泽心灵境界。

二是要学会应用唯物辩证法应对分析看待问题。在当代,只有唯物辩证法是科学正确的方法,面对相应的人事问题,应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去观察分析看待,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是要学会人生修养修为。做人行事,都要学会人生修养修为。不能稍有不如意之人事发生就发脾气或意志消沉,要忍得下,耐得住,更要淡定自若,处变不惊,妥安俗尘千般事,燃放心境万盏灯。

总之,做人行事具有积极心态非常重要,消极心态会使人死气沉沉而有气无力和无所作为,积极心态会使人乐观淡定朝气蓬勃干劲倍增有所作为而成就自我奉献社会享受生活升华文明。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的心理学是科学研究什么使生命最值得生活。心理科学和实践的呼唤应该关注力量和弱点; 因为他们对建设生活中最好的事物和修复最坏的事物感兴趣; 并关心如何使正常人的生活像医治病理一样得到满足。

这个定义没有任何地方表明或暗示心理学应该忽视或忽视人们经历的真实问题。没有任何地方说或暗示其余的心理需要被丢弃或取代。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在于补充并扩展了几十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学。

正面心理学支持了几个真理。首先,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坏事物一样真实 - 不是衍生的,次要的,附带的,虚幻的或其他怀疑的。其次,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不仅仅是没有问题。我们都知道早上没有沮丧和离开床的区别,并对前一天充满热情。第三,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的解释,而不仅仅是一种混乱的理论。

积极的心理学是心理学 - 心理学是科学 - 科学需要检验理论对抗证据。因此,积极的心理学不应与未经考验的自助,无脚的肯定或世俗的宗教相混淆- 无论这些东西能让我们感受到多好。积极心理学既不是积极思考力量的循环版本,也不是秘密的续集。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或落在它所基于的科学上。到目前为止,科学令人印象深刻。

怎样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

答:请看?

1、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过,珍惜、呵护、珍爱生命❤️

2、心大事就小,心小事就大。

3、乐观主义者黄连树下弹琴唱歌? 悲观失望的人,蜜罐儿里苦不堪言。







“积极心理学”与“阿Q精神”有何异同“精神胜利法”不也是获得积极心理的方法吗

作者:余晓洁(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专业教务主任)

作者:翟玉萍(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18级学员)

相同之处:都是我们的主观体验,当遇到困难或失败时,用自己认知说服自己。

不同之处:一、表现形式不同。

关于阿Q精神,就是以自欺欺人、自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各种形式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的精神胜利法。积极心理学,是以勇气、毅力、宽容、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关注未来,从人的各种优秀的品质表现出来。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

二、达到的效果不同。

阿Q精神,他挨了人家的打,便用‘儿子打老子’来安慰自己,并自认为是胜利了。由于这种病态精神的支配,他便永难振作起来以求自强,并永在屈辱中苟活。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尽屈辱的血泪史。积极心理学,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因为人都有潜在的积极品质,有积极的能力,不仅使得人类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保持着一种人的自尊,并在与其他生命形式构成的社会系统中充当着主宰,而且也使人类社会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以一种万物共存的方式而不断向前发展。

比如:我们长期信奉的“孔孟之道“,在乱火纷纷之时,孟子“性善论“、“养浩然正气“等诸多理论,为何远远流长,就因为里面蕴藏着积极的,对人类发展有用的指引。现在网校讲授的《向孟子学习积极心理学》就是一个古为今用最有效证明,为何能用,就因为有我们需要的东西,才能在几千年后为我们所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幸福,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

阿Q的“精神胜利法”从其表现到效果都只是暂时的假像,夜郎自大,只能获得暂时快餐式的慰籍,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要想获得真正积极心理的方法,可以参考《向孟子学习积极心理学》一书,古为今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习孟子积极的品质建设,使我们人更像个人,而人又能在个人和集体的解放中表现出充分的积极,从而去感知美好,体验幸福。

积极心理学是真正的科学还是心灵鸡汤为什么

心理老师左叔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你提出的“积极心理学是真正的科学还是心灵鸡汤?为什么?”的问题,我从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立场来回答你的提问,同时,也借此机会普及一下积极心理学的知识,纠正如你一样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有误区的看法。

首先,我可以明确的说,积极心理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学家马丁·赛里格曼发起创立的一个主要关注与人的积极力量和幸福有关的学科。

马丁·赛里格曼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这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 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解释与实践心理学。

试问,这些心灵鸡汤可以做到吗?心灵鸡汤有科学研究的范式吗?心灵鸡汤有实验验证吗?编写或者说一些心灵鸡汤话的人专门以心理学为职业吗?心灵鸡汤是一个学科吗?显然,这些都是心灵鸡汤不具备的。

其次,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偏离了心理学的平衡观,一直关注人类的心理缺陷和无能,基本不重视人的自我恢复、随机应变以及自我更新的能力,特别是英国心理学凸显的这种缺点。积极心理学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它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传统心理学模式不能真实、全面地理解人的本质。因此,赛里格曼特别强调,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

而这些显然是心灵鸡汤所无法完成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