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从什么朝代开始的,为什么?拜年的来历是什么我们老家拜年都是跪下磕头,你们认为拜年合理的方式应该什么_拜年_春节_都是

本文目录

  • 拜年从什么朝代开始的,为什么
  • 拜年的来历是什么我们老家拜年都是跪下磕头,你们认为拜年合理的方式应该什么

拜年从什么朝代开始的,为什么

春节来临之际,笔者带大家穿越到了各个朝代!看看老祖宗们如何过春节这个节日呢?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春节是由虞舜时期兴起的。相传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日子也有所不同。夏朝时,春节以正月为开始,但到了商朝,春节又从农历12月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他也统一了春节的日子,即农历十月的第一天,因为他时在那个月统一天下的。秦朝之后时什么朝代?

汉武大帝时期,经司马迁提议,汉朝施行“太初历”,将原来秦朝春节日期改为正月初一。看来我们现在的春节日期是从汉朝就已经定下来了。

百姓们在熬过了秦末汉初的艰苦岁月,见证了西汉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终于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大家有了更多的精力去享受节日。作为礼仪之邦的汉朝子民,在春节期间除了祈福庆收之外,祭拜祖先也成为了当时人们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

如果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各式各样种类丰富的庆祝活动中,你将见证春节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节日。

这个时代的庆祝习俗也是愈渐丰富多彩,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阳、游乐赏灯统统都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如果你是夜猫子,喜欢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那么晋朝就最适合你了。因为,“除夕”和“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除夕之夜,合家团圆,美酒佳肴,彻夜不眠。大家一起倒计时迎接新年的到来。

如果生活在唐朝,春节期间,不制作一些“新年贺卡”送人,就会显得自己比较low,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脚步。

这里的新年贺卡在当时被称为“拜年帖”,皇室用金箔制作赐予大臣,我们这样的老百姓用梅花笺纸题辞祝贺赠与亲朋以表心意,小小的贺卡被赋予浓浓的情谊,在那个封建年代也会显得尤为可贵。有人会问笺纸是什么?这时候看过我们节目的小伙伴就会露出会心一笑,看来从别藏学到的知识不自觉就会用上呢。

此外,如果你在唐朝当公务员,春节期间,还可以享受到为期七天的休假,这还要多谢唐玄宗颁布的《假宁令》,让帝国的官员也可以过一个好年。这是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吐槽,合着只放七天假是唐玄宗想出来的,他为什么不规定放一个月呢,七天怎么够我们吃美食、串亲戚、打牌、开黑。。。

如果你生活在宋朝,又恰巧是吃货,那春节一定是你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北方人过年喜欢吃的饺子开始在这个时期流行起来,除此之外,餐桌上你还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经典美食,撩拨你的味蕾:东坡肉、屠苏酒、百事吉、春盘、鱼生、术汤、索饼五辛盘等等。

门状原来是下属求见上司时使用的,上面写有求见人的基本信息,门状呈进后,上司在门状后加了“刺引”,才可以进见。北宋时期的门状演变成了当时官员们“偷懒”的派生物,就相当于现在的贺年卡。首都东京官员众多、文人云集,每到过年,这些上层人士都要走动拜年,联络感情。每个达官贵人的朋友圈怎么的也有好几十号人吧,需要联系的人实在是太多,而且拜年既要磕头又要作揖,非常累人的。

宋人为图省事儿,就用送门状的方式拜年。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朋友就差仆人送去门状,上边写上祝福语,签上大名,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张明信片就出自大才子秦观之手。

发完拜年帖,吃饱喝足之后,一家人在通宵不绝的爆竹声中迎接春节的到来。这个时候,人们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的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中人们的辛酸得失在这响彻天际的爆竹声中统统烟消云散。

大年初一,天朝大臣和外国使节都要到开封,向皇帝“拜年”,规模相当大,人们称之为“排阵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都会带着礼物前来朝贺进贡。远在西域塔里木盆地南边的于阗国使者,更是乘着骆驼带着妻子儿女同来东京向天子朝贺。各州驻京城的进奏官会带上各地的土特产进贡。皇帝接受朝拜后以汉装、锦袄之类的衣物向各国使节回礼。

一般各个国家的使节朝拜天子后就没什么事儿了,但是大辽非常特殊,大辽使节在大年初二还要到相国寺烧香,初三到南御苑射箭,北宋朝廷挑选善于骑射的武臣伴射,伴射得胜,京师市井儿拦路欢呼呐喊,观者如堵。

如果生活在明朝,你会发现过年的习俗变得十分成熟且相当隆重。

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成为了当下盛行的习俗和活动,而最受到人们欢迎的活动就是赏灯了。春节期间,各地制灯工匠和商人云集京城,把自己的产品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灯市上形形色色的花灯,应有尽有,专程前来观赏的人摩肩接踵,好不热闹。整个都城都沉浸在五光十色的灯海世界中。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按理说不是汉人统治,不该过春节。可她们偏偏却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非常流行的取乐方式。

如果生活在清朝的皇城根下,除了走亲拜友,沿袭旧俗之外,过年时期逛庙会是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现在北京每年大大小小的庙会也很多,当然对我来说,庙会上的各色小吃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清朝的庙会已经与商业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了,以北京厂甸庙会为例,春节期间,人头攒动,庙会中地摊林立,珠宝、书画、古董、碑帖、首饰、花卉食品摊位样样尽有,卖艺杂耍戏曲表演种类丰富。

无论摊贩还是市民,都希望在这个喜庆时节借庙会之际,图个新年吉利财运亨通。

清朝末年的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礼仪上,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

如今的春节呢,看春晚基本上成了每个家庭纯洁的重要活动,可能不只是为了看节目,重要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的感觉,在平时手机不离手的人们,可能只有在这一刻才能真的感觉到心在靠近。

拜年的来历是什么我们老家拜年都是跪下磕头,你们认为拜年合理的方式应该什么

谢谢邀请。

《七绝·拜年》

又是新年喜气盈,千门万户乐喧声。

红梅送福迎春到,华夏同歌盛世情。

拜年的来历,说法很多,众说纷纭,我比较赞同的是下面这个说法:

(以下内容引自网络)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天下后,国势日盛。可有一件事,让唐太宗放心不下。程咬金和尉迟恭各因为各自居功,互不服气,甚至总有矛盾发生。唐太宗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问计魏征,魏征于是说出一个方法来……

年三十这天,大家上朝后,唐太宗宣布新年放假,大家不用上朝。“不过,你们在初一这天要做一件事情。”众大臣请唐太宗赐教。唐太宗这样说:“从今以后,每逢过年,大家都相互拜年。借着除旧布新的机会,捐弃旧怨,增长新谊;诚心诚意地找到对方的优点,并反省自己是否有亏待他人之处。”

众人闻之,纷纷称善。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大家就开始相互拜年了。程咬金行事素来积极,早早的,就给几位同僚拜了年。也想去尉迟恭家消除嫌隙,可就是迈不动脚。他回到府中,正左思右想,忽听得老家人来报,尉迟恭前来拜年了!

程咬金一听,真后悔自己犹豫,让尉迟恭占了先。他急忙整好衣帽,出外迎接。尉迟恭望见程咬金大踏步前来,赶紧上前作揖,说道:“尉迟恭学识浅薄,平常对程将军多有得罪,今天向程将军拜年,还望见谅!”程咬金是个憨直性格,听尉迟恭这么一说,连忙咧开大嘴说道:“哪里哪里,以往都是我不对,今后定与尉迟将军同心,还望将军原谅老程!”

从此,程咬金家和尉迟家关系和好;满朝文武也都亲热友好,互相谅解。“拜年”的风俗于是也从此流传了下来,延续至今天。

当然了,这只是传说而已,但是不管真假,都是人们对于新年的喜庆欢乐之情。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在发展,人们对于拜年的理解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了。古时候,人们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家族、礼节等,所以拜年的时候都比较隆重,越是较大的家族,说法也多,仪式也复杂。

但是现代社会,没有了那时候的环境,也就没必要再非得遵循古代的那些礼节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诚心实意的去给长辈拜年,也不一定非要磕头的。

一般来说,拜年主要是给长辈拜年,也可以给亲朋好友、同事领导拜年,但是不管是给谁拜年,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诚”,基本就可以了:

一是心要赤诚。心要赤诚,是要心如赤子,诚心诚意。不要虚情假意,敷衍了事。要真心实意的发自内心的要给对方拜年,希望对方能够快乐,幸福!

二是话要真诚。说话要真诚坦荡,诚实端正,不要说那些过高过大,不切实际的话语,让人一听起来就感觉不舒服。同时,要针对不同的人,拜年祝词的时候,要有所区分,最好是事先有所准备。避免临时发挥,用词不当或者生搬硬套,造成尴尬。

三是行要虔诚。行为要虔诚,尤其是给长辈拜年时,要行为举止得体,举止自然。尤其是在酒桌上,更要谨慎检点,懂得尊敬长辈,不要行为失当,令人不快。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根据个人的理解,简单的阐述一下,其实要真正说起来,拜年的说法太多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也都不尽相同,而且同一地区,不同的家族之间,可能也都不尽相同。

在这里,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借头条一席之地,给各位朋友拜个年!祝大家:

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财源滚滚!万事如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