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乡村都兴起了一年一度的敬老活动,你怎么看这一现象?这两年两广有些地区搞外嫁女回村和敬老活动,你们怎么看觉得好呢,还是铺张浪费_活动_敬老_宗族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敬老活动 活动 敬老 宗族

本文目录

  • 近年来,很多乡村都兴起了一年一度的敬老活动,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 这两年两广有些地区搞外嫁女回村和敬老活动,你们怎么看觉得好呢,还是铺张浪费
  • 怎样看待南昌在腊八节开展“温暖腊八节、暖心敬老情”活动

近年来,很多乡村都兴起了一年一度的敬老活动,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这是一种好现象!尊老爱幼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乡村兴起敬老活动,说明人们又开始从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逐渐回归到人文关怀。农村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在年纪老了的时候,能得到后辈送上来的关怀,既是对老人的肯定,也会温暖他老人家的心,对这种敬老活动我们要给矛充分肯定!

乡村兴起敬老活动,这是必然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技术的进步,我国人民的寿命也越来越长,加上近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老人群体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兴起的敬老活动都是应景而生的!

现在来说说,为什么这种敬老活动多数都是在乡村进行的呢?因为这种敬老活动,多数都是同姓氏的宗族之间进行的,而农村又是族群比较集中居住的地方!在我的家乡,很多农村都修建有宗族祠堂,并且成立有宗亲理事会,这个宗亲会,一般负责宗族内的事务,比如安排拜祭祖先的活动,负责财务收支,谁家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表彰等等,当然也包括一年一度的敬老活动!

在我的家乡,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宗亲会的敬老福利,只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享有。所谓的敬老活动,一般都是给附合条件的老人送上一定金额的现金,还有其它一些日用品,虽然不多,只是略表宗族的一点心意!有人会问,宗亲会活动的资金从哪里来?宗亲会的资金有两方面来源,一方面就是来自宗族人的捐款,另一方面就是从宗族内每家每户收集上来的资金,按人口数上缴一定费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除外。

虽然乡村很多敬老活动,只是在宗族之间进行,但是也体现了后辈对长辈的关怀,让老人体会到人间的温暖!

这两年两广有些地区搞外嫁女回村和敬老活动,你们怎么看觉得好呢,还是铺张浪费

不知在何时起,两广地区掀起了一股外嫁女集体回娘家的热潮。活动期间,外嫁女们统一着装,带着厚礼,宴请、慰问娘家的老人给娘家村里捐款修桥补路,扶济困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外嫁女回娘家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既可以回娘家谢父母恩,宣扬孝道文化;又能借活动之机与外嫁姐妹重聚,重温儿时的回忆。

刚开始,这股风潮的初衷在于鼓励外嫁女常回家看看,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但活动随着流行开来,逐渐变了味,演变出了一股攀比之风;本应是自愿参加、自愿出资的活动,在部分乡村演变成了一种隐性的“强迫”或“摊派”。为体现仪式感,活动中拱门、红地毯、礼炮都已是“标配”;现加上礼服、油纸伞、盛宴也是必不可少的“加装”;更有甚者,付费请专业化妆、天上地下的摄影机及舞台节目等也“频频亮相”,更为夸张的还有请专业的公司负责包装策划;一次聚会付之好几万甚至十万都有,且已有相互攀比之势,这就变得劳民伤财了。

外嫁女聚本来只是形式,聚会的背后应该是敬老孝亲的传统和共建美丽家乡的愿望!

怎样看待南昌在腊八节开展“温暖腊八节、暖心敬老情”活动

本来这是个传统的节日,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有唯独老年人对腊八节情有独衷,说起来有几分失落感。

佑门寺是南昌人比较爱去的地方,笔者从小生在南昌,自然觉得亲切无比。也曾听家中老姑姑说每年那里腊八这天,场面壮观。许多虔诚的老者冒着寒冷赶着天亮之时,就只为喝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我家表姐表哥自小生活在农村,很看不惯母亲的这种习俗,常常抱怨八十多岁的惹太太,还去凑热闹,赶潮流,越来越不理解她是怎样想的。

姑姑自小在佑门寺长大,那里有她许多童年的记忆,她赶去估门寺喝粥,是为家人祈福;也是想找老姐妹谈谈知心话。听了她说的话,我有点不好意思,生活在南昌这么多年,竟一次也没去过佑门寺,更别说腊八节那天喝碗刚煮出来,香气四溢的八宝粥了。

我淡忘了这传统的节日,或多或少心中有几分惭愧。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消夫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