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暖冬还是冷冬?冷冬和暖冬是什么意思_暖冬_气候_冬季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暖冬 2020年 2020 暖冬 气候 冬季

本文目录

  • 2020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 冷冬和暖冬是什么意思
  • 百年罕见的暖冬天气,对我们的作物带来什么影响
  • 为什么说今年是暖冬
  • “冬季冷不冷,就看今日末伏头”,啥意思今年冬季是暖冬吗
  • 今年是暖冬吗为什么
  • 今年是暖冬吗
  • 2018年是暖冬吗暖冬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吗
  • 如果说今年是暖冬,对明年农业和气候有什么影响

2020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2020年暖冬的概率极高,虽然如今有拉尼娜现象的酝酿,就算是出现了,但是也未必能够改变气温偏高的局面,所以说拉尼娜现象虽然是引发降温的信号,但是热依然是在它的“顶端”,世界气象组织也才发布了说明,2020年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同时我们看看最近的气候情况也就明白了,首先2020年关于极端气候现象还是不少,特别是关于“高温”的说法非常多,例如:北极在今年出现了38度极端性高温。

而最近几天关于日本的近海“海温”异常又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不少人都在说是不是跟海洋区域的“拉尼娜现象”酝酿存在一定的关系,确实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可能发展起来,但是也无法肯定最近日本近海的不断升温,是否与拉尼娜现象存在关系,但是它的存在必然影响气候。

因为在自然气候变化之下,拉尼娜现象的发展也是属于正常的现象,所以不具有直接性的说明日本近海温度的一个转变,那我们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下日本近海温度异常到底如何,然后再说拉尼娜现象的发展情况如何,会不会对我国产生极寒的模式。

日本近海温度多“异常”?

根据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数据来看,日本最近的南部海洋区域的温度出现了极其“异常”情况,海面温度大大的高出了正常水平,其中关东东南部,四国/东海以外和冲绳以东区域非常的明显。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这些区域基本上在8月,都是创下了高温的记录,其中最强的时候,许多区域的海洋温度都是超过了30度,真的是“海水翻滚”的模式。

而从平均值的数据来看,其中日本关东东南部地区为29.3°C(正常值为+ 1.6°C),四国和东海以外的地区为29.8°C(正常值为+ 1.7°C)和30.7°C(冲绳东部地区的正常平均值)两者的差为+ 2.1℃(均为初始值),从1982年开始具有分析值以来,是8月份的海面温度最高时段,也是8月份的正常差最高的时段。

而接下来,日本还将可能出现相应的情况,预计到9月下旬海面温度都不会减弱,这将可能给日本带来重大的灾难,因为最近有台风路过,这相当于是“催化剂”。

那日本近海温度异常与拉尼娜酝酿有关吗?拉尼娜会出现吗?

很明显,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在这几个方面,那就是日本东部/西部和日本南部海域的太平洋高压太强、同时还有强烈的暖风和日照影响,所以这导致了日本近海温度异常的波动。而对于拉尼娜现象的发展,确实可以说明在如今也在发生之中,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指出,预计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为60%,所以这个概率还是很高。

同时我们最近几天也看到了指数区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如今最低已经在-0.6度到-0.8度区间了,这足以说明它的发展已经在近些之中,所以对今年的气候影响可能会缓慢的出现,基本上是可以确定会出拉尼娜现象。当然大家都知道,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一样,都是涉及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温度波动,以及各层大气环流变化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了,它的降温信号即将出现,所以我国就容易出现冷冬或者偏冷的情况。

我国会不会像2008年一样严寒天气?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拉尼娜现象确实具有降温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会出现2008年一样的严寒气候现象,因为如今全球变暖是占据了主要地位,并且在2020年我们也看到了高温还在持续上升,所以即使拉尼娜现象确实发生了,它的降温信号也不足以抵消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科学家们已经明确说明了,同时2020年依然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

从8月近海地区出现异常高温都知道,如今的气候依然是以热为主,海洋高温度都这么高了,在陆地区域的影响肯定就更大了,所以说更多的是偏向于暖冬,而我国也不太可能出现2008年一样严寒的天气情况,什么冰天雪地的模式,也许我们很难在遇到。除非出现了一些短时性的极端气候现象,这个概率还是有的,因为它们是属于全球变暖的产物,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2020年的气候异常已经明显出现,如今可以确定了,只不过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影响的情况可能不一样,而对于拉尼娜现象的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完全是要看拉尼娜发展的强度如果,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2017至2018年,强度属于弱到中度。

而对于2020年这次如果形成了是什么强度,只有后期才知道,但是它的出现肯定会引发2020年的气候波动,这个是没有什么猜测的,气候大变化。

冷冬和暖冬是什么意思

冬天到了,人们都会关心这个冬天是比较寒冷还是相对较为暖和?这就涉及到了气候学上的冷冬和暖冬的气象名词,这两个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是由于气候学家发现近些年冬季气候变暖才使用的一个名词。

那么依照什么来判断,这一年的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呢?气候学家们提出以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是高于或者低于常年值(气候值)0.5℃来判断,高于常年值0.5℃就是暖冬,低于常年值0.5℃就是冷冬。

从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不过自2012年1月1日起又废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开始使用了1981-2010年的新一轮的平均值作为常年值。

就在前几天的11月5日下午,我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称根据已有的气候数据分析,今年冬季(2019-2020年)我国是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

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温为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出现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出现暖冬的可能性很大,预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至1℃,汾渭平原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因为分析认为今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总体以纬向环流为主,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或偏弱,这代表着冷空气较弱,北方地区空气污染天气发生率较高。

暖冬的出现经常被认为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有关,不过科学家们也认为这种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比如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地球增温周期和火星的增温周期相一致,这表明很可能是有太阳辐射增强引起的;美国科学家也发现1975年~2000年间太阳磁循环和地球北半球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几乎一致,也说明地球温度升高和太阳光的照射有关。

不过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化导致的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排放,可以明显增加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如今地球的平均温度为18℃,气候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将地球的平均温度增加了三摄氏度,不然应该是15℃左右。

百年罕见的暖冬天气,对我们的作物带来什么影响

谢谢邀请!

大家好!我是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种植苹果树和花椒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农村,每个农民都知道,冬天就要冷,这样才有利于越冬农作物有很好的休眠,孕育花果。

农谚说“三九不冷,夏不收”,其实很直白的告诉我们,暖冬天气,对于农作物影响很大,会造成无收成的。

暖冬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暖冬天气,影响越冬农作物的正常休眠,过早的进入生长。

越冬农作物,在冬季休眠期,正是花芽0孕育期。正如人必经的十月怀胎一样,只有足够的孕育期,才能产出健壮的孩子,越冬农作物也一样,只有冬季充分的休眠,才能孕育饱满的花芽,来年花盛果实好。

2.暖冬天气,病虫害容易滋生,对农作物危害加重。

正常冬季,由于寒冷,许多越冬病虫及卵,不能正常成活,可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可是暖冬天气,刚好适宜病虫害的生长繁殖,加重对农作物的危害。

3.暖冬天气,农作物尽早复苏生长,容易发生早春冻害。

冬季天气暖和,许多越冬农作物提前复苏生长,在春季容易发生冻害。

就像苹果树和花椒树,如遇暖冬天气,就会诱发树体和花芽早期萌动,花期提前。但是刚好春季倒春寒天气经常发生,果树花芽和幼嫩枝条受冻,发生严重灾害,农民损失惨重。就像2018年4月份的那次严重霜冻天气,许多地方的果树发生冻害,果农受灾严重。

暖冬天气对冬小麦的影响也很大,主要是病虫害早期发生,直接危害小麦;还有暖冬天气,小麦容易发生早期复苏,刚好到了春季,倒春寒天气影响,冻害更加严重,同时没有冬季休眠期的根系生长,小麦根系不发达,来年生长势力弱,直接影响产量。

综上所述,农作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规律,越冬农作物,必须要经历冬季的严寒,才能更好的冬眠,孕育花果。如违背常规,出现暖冬天气,就会打乱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影响一定不小,而且是多方面的,除了以上我所知道的几点外,可能还会有其他,希望大家分享,共同学习!

好了,就说这么多。如果喜欢就点赞和转发,想看更多相关资讯,就请继续关注我。

为什么说今年是暖冬

这是气象学家做出的预测,他们会根据检测到的气候情况,然后通过大数据对比,得出2019年上暖冬。

不过,每个地方情况还是有差异吧,我们这里还是挺冷的,好像比晚年还要冷一点。

“冬季冷不冷,就看今日末伏头”,啥意思今年冬季是暖冬吗

“冬季冷不冷,就看今日末伏头”,字面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根据“末伏”这天的天气情况,判断接下来的冬天是“暖冬”,还是“寒冬”。

今天2022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十八,刚好“末伏”。农村有一句俗语叫“末伏热不透,冬季暖烘烘”,意思是如果在末伏这一天不是很热,那么冬天就不会很冷。

但看样子很多人要失望了,就在刚刚,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有35~39℃,四川东部、重庆中西部、陕西南部、安徽中南部、浙江中北部等许多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绝对是罕见的高温天气。

那么按照老祖宗的说法,今年将会是个“寒冬”。

这里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大家不要以为出伏了,天气就会很快变冷,相信大家应该是领略过“秋老虎”的威力的。所以接下来还是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避免室外高温工作。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今年是暖冬吗为什么

非专业人士怎能判断出来呢?要是误判了,影响其他人生活多不好。还是问专家们好。不过根据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冬天确实没有以前冷了。以前坑唐里的水冰结一尺多厚,可在上面玩耍。屋檐下冰琉璃一尺多长,摘下来玩,如今好多年看不到那样的场景了。

今年是暖冬吗

今年应该算是暖冬吧 ! 暖冬的概念具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高(相对暖和)时,就说是暖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又说是冷冬,那就出现一个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话了 过去的2006年,在中国全境,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暖冬天气。气温普遍偏高,降雪天气极少。 是暖冬。 由于今年,全国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比常年严重偏高,从全球看,气温更是攀升到了千年最高点。气象专家分析,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势力异常强大是造成今夏全国气温普遍偏高的主要原因。由于中、东部赤道太平洋目前已发生了新的厄尔尼诺天气事件,预计今冬、明春,我国还可能出现暖冬、洪涝严重等异常的气候现象

2018年是暖冬吗暖冬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吗

按物侯气象来说,一八年的四季最为明显,在正常不过的年份了,每个月的节和气均未打破常规,最符合自然之力与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特征。这样的年份也不易遇到。这是一个顺应自然之年,也是一个值得人们庆贺的吉祥丰收希望之年。这一年。春打到了年三十上,正月第一天就进入了一九年的春天的正统第一天,打春不早不晚。若春打到腊月二十五六。就等于冬未过完而春就进來了。若春打到正月初三四,则为已经到春天了,可冬还未过完。

象今年之春打三十头上最恰当不过,最适应物象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符合物象,时令与气温的最佳时令。

象这样的年份,正常情况下,冬天符合时令,物象与气温不会颠倒,当冷则冷,当温则温,它不会有太大的气象变化。也就是说不会有太寒和过温的暖冬现象,即是雨雪不照时令,但寒温不会违背时令的左右。象这样的年景,一般过罢年也不会出现倒春寒,即是开春有雨霜雪冻而不会大冻,不会伤及禾苗和畜牲。而年前因无大寒与暖冬,所以,人畜会自然平安,禾苗会顺应自然而眠长。这样的年份,对牲畜也属自然中和现象,属无利无害无贱无贵的中间平和局势。也即人,畜,禾自然正常年景也。

如果说今年是暖冬,对明年农业和气候有什么影响

现在已经是阴历十一月十七日了。按照以前的天气情况来比较现在应该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时候,可是现在白天的气温依然在10度左右,夜间的气温在0--2°之间,从这样的气温条件来看今年是暖冬的概率越来越高了。

暖冬的含义:对于我们北方来说本来应该是寒冷干燥的,但是却出现了温暖干燥的气候。

暖冬对于明年农业和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节和春季时候,即特别容易出现“倒春寒”,冬季没有降雨雪更容易引发春季的干旱,但是我们这里有一句这样的农谚俗语“干冬季,湿春节”。

暖冬对于农业的影响

冬季本来应该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可以把土壤地表层的地下害虫以及虫卵给冻死一部分,但是由于是暖冬地下害虫冻死的几率就大大降低,导致了在来年春季的时候地下害虫的危害会更大。

暖冬也会造成冬小麦,大蒜以及一些秋播的农作物在冬季的时候出现旺长的情况。这样的话就会使它们在来年出现长势过旺,对于小麦来说在后期特别容易出现倒伏的情况。

暖冬对于气候的影响

我们老百姓都知道每年冬至的时候就是咱们熟知的“三九天”的开始。(即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而今年的冬至在阴历十一月二十七,由此可知今年春节期间仍然是在一个比较寒冷的数九的节气里。

倒春寒一般发生在3月底4月初,这个时候正是小麦要出穗,大蒜要出苔的时候,倒春寒对于农业的影响比较大,会造成小麦不出穗大蒜不出苔的现象发生。

暖冬对于明年的影响可以从2018年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说2018苗清明节前发生了“倒春寒”,在大蒜收获的时候出现了长达一个多星期的阴雨连绵的天气,造成了那一年大蒜出现散头裂瓣的比较多,在小麦收获以后又出现了长达45天的没有降雨的过程。而在8月下旬的时候又出现了台风温比亚。所以暖冬对于气候的影响比较大。

总的来说对于这几年出现暖冬的现象对于我们种地的老百姓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在秋播种植的时候都会选择把小麦和大蒜的种植时间推迟几天,依此来抵御暖冬对于农业种植的影响。而对于气候条件我们老百姓只能随时关注天气预报,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天气对于农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