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的意思和典故(点燃西晋“八王之乱”导火索的赵王司马伦,有怎样的一生)_司马_司马懿_儿子

本文目录

  • 点燃西晋“八王之乱”导火索的赵王司马伦,有怎样的一生
  • 农村杀狗时,把狗尾巴留着有什么用
  • 司马懿的儿子中有没有做过皇帝的
  • 怎样看待高鹗和程伟元续作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可不可读
  • 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为何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

点燃西晋“八王之乱”导火索的赵王司马伦,有怎样的一生

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事件,是一场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场内乱中,西晋皇室子弟自相残杀,最终导致了中原空虚,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趁机入侵,造成了“五胡乱华”。其实“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由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仅仅持续了三个月。而后一个阶段才是不可收拾的混战阶段,开启这个混乱局面的正是赵王司马伦。那么这位点燃了“八王之乱”导火索的赵王司马乱,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呢?

司马伦是西晋王朝奠基人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为司马懿的小妾柏夫人所生。司马懿生前一心想的是培养好自己的长子司马师和次子司马昭就可以了,对司马伦这个小儿子的教育并不是特别上心,再加之柏夫人深得司马懿的宠爱,爱屋及乌,于是司马伦从小就被惯得有些无法无天,在学业上更是无所成就。司马伦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

晋武帝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以后,司马伦先后获封琅琊郡王、赵王。司马伦仗着自己是皇室的近亲,做起事来不知天高地厚,有次他想偷司马炎的御裘穿,廷尉判了他死刑,却因司马炎特赦捞回了一条命;后来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派他镇守关中,却因为赏罚不公弄得天怒人怨,导致关中的氐族、羌族大规模起义反叛;而后被召回洛阳,拜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可司马伦并不就此收敛,还开始在独揽大权的皇后贾南风和贾南风的母亲郭槐面前极尽谄媚取荣之事,想谋得一个拥有实权的官位,但未能获得贾南风的辅臣张华、裴頠的同意。

元康十年(300),就是“八王之乱”第二阶段的开始时期。太子司马遹的逐渐长大让贾南风再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贾南风设计陷害司马遹,逼迫晋惠帝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东宫的警卫不想看着太子就此衰败,于是找到了司马伦商量一同搞垮贾南风,迎立太子。司马伦本来已经答应了,而此时他的军师孙秀却认为这样不妥:迎立太子后,说不定太子会因为司马伦之前谄媚贾南风一事反咬一口。所以他建议司马伦将与东宫合作的消息放出,借贾南风之手杀了太子,自己再趁机搞垮贾南风,坐收渔翁之利。

听到风声后的贾南风果然乱了阵脚,便借由谋反的罪名将太子司马遹杀害。而躲在暗处的司马伦则在此时出现,拿着贾南风谋杀太子的铁证将贾家的势力一下子连根拔起,绝了贾南风的后路。又趁机杀了张华、裴頠等贤臣,自封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中央政权。掌权后的司马伦及其心腹孙秀愈发气焰嚣张,明里暗里干了许多鸡鸣狗盗的事情。

司马伦为人极其迷信,受到他人迷惑后有了称帝的想法,于是让孙秀盖了一间供奉司马懿的庙,谎称得到圣谕,皇帝应由自己来当。于是司马伦应司马懿的“感召”,带兵到洛阳将自己的侄孙司马衷赶到了金墉城,自立为帝,并且还遵奉自己的侄孙司马衷为太上皇,简直荒唐至极。由于司马伦的人品和风品都不好,因此只能靠封官来拉拢人心,如此一来,导致了司马伦滥封官员时,官帽上要用的貂尾不够,就用狗尾巴来代替,便留下了“狗尾续貂”这个成语。

坐拥强兵的其他几王自然是坐不住了,一时间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进军洛阳,司马伦自知自己的皇位是坐不稳了,便下旨接回了晋惠帝司马衷,自己灰溜溜的躲回来赵王府。可他会赵王府没多久便被押送到了金墉城,随后让一杯御赐的毒酒结束了此生。

《晋书》评价司马伦道:“司马伦实下愚,敢窃龙图,乱常奸位,遄及严诛。”人的贪欲确实是个无底洞,欲望的火苗如果不熄灭便只会逐步壮大,而司马伦正是因为自己对权力的贪欲,再加之他自生的冒失和无能,不仅加速了“八王之乱”演变为天下混战,又从而招致了“五胡乱华”,断送了晋朝的江山。

农村杀狗时,把狗尾巴留着有什么用

农村杀狗时,把狗尾巴留着有什么用途?

农村杀狗时,把狗尾巴留着主要是有纪念意义,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一些其它的用途了。

过去在咱们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喂养狗狗,辛辛苦苦把狗狗们喂养大,主要是为了看家护院,上山打猎,导盲之用。

大家都知道,狗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不会因为主人家如何贫困,而背叛主人离家出走,也不会因为主人家富有而骄气,所以狗狗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家在工作之余,都牵着狗狗外去遛遛圈,逗逗乐,散散心,心情非常的愉悦了。

农村杀狗留下狗尾巴有什么用途

其实说到农村杀狗时,主人家为什么会留下它们的尾巴,七星老农个人认为狗主人留下狗尾巴,只是为了作为一种纪念,一种留念而已,留下它也没有其他的特殊用途了,也只是为了纪念狗狗在世之时很听话,说明它很聪明,看家护院有功,特别是感谢狗狗生前很对自己家人忠诚不二了,再说狗尾巴很通人性,平时一般见到主人家时摇头摆尾,很招人喜爱的,留下狗尾巴天天会如见其狗一般吧。

再说到狗尾巴的其它用途,平时大家把狗尾留下消毒处理干净了以后,还可以用来制作古装戏的服装,演古装戏。也可以把它用热水去掉毛,挂在墙壁上烘干,用来泡酒喝,能起到祛风除湿的作用。历史上也有人用来对十恶不赦之徒,历史罪人一种侮辱。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农村杀狗时,主人家留下狗狗们的尾巴,最多是一种纪念意义,以留下狗尾来纪念它在生之时,对主人家的一颗忠诚之心,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对于狗狗的一种厚爱,愿大家来世再做朋友。同时用狗尾巴来泡酒喝,能祛风除湿,起到保健身体的作用,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在评论区留言,看看农村杀狗时主人家留下狗狗的尾巴还有哪些用途?

司马懿的儿子中有没有做过皇帝的

司马懿一生有九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和你提的问题有关,那就是大儿子司马师、二儿子司马昭和最小的一个儿子司马伦。权倾朝野的司马懿和曹操一样,并没有实质性的称帝,而是委婉的在后台主持全面工作。包括的他的儿子们,也没有迈出谋权篡位的关键一步,所以在司马懿的儿子中,真正做过皇帝的基本没有。

大儿子司马师

司马懿最喜欢的是大儿子司马师,司马师其人有勇有谋,曾经为司马懿立过很多汗马功劳。司马师甚至一直被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事实也同样如此,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师就坐上了司马大家族的头一把交椅。司马师接班之后,成为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并且以自己的才能做了不少靠谱的事,可惜天妒英才,司马师在一次战斗结束回师途中因病去世。

二儿子司马昭

司马昭论资排辈没有主事的命,哥哥司马师的早死,让他有了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机会。司马师去世之后,司马昭作为替补队员成功上位,自此司马昭开始掌控全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句话家喻户晓,至今仍能让司马昭在现代走红,司马昭也不是一个庸才,所以司马家族在司马昭的经营下逐渐壮大。

有名无实的司马皇帝

上面简单说了下司马师和司马昭,二人虽然都是曹魏政权不同时期的掌权者,但他们都没有谋权篡位成为真正的皇帝。他们二人之所以有皇帝的称号,主要是沾了后期司马炎的光,司马炎可不像老爸和大伯那么含蓄,他直接将曹魏踢下了台,自己取而代之建立晋朝。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自己的长辈们自然不能怠慢,自己是皇帝,自己的老爸和大伯也得是皇帝。所以司马炎就追封大伯司马师为晋景帝,追封老爸司马昭为晋文帝,这样就算他们死了也能过过皇帝瘾。

有实无名的司马皇帝

司马伦是司马懿最小的一个儿子,司马炎建立大晋王朝时,司马伦身为王侯将相般的人物,还算个勉强安分守己的人。但司马炎死后,傻傻的司马衷继位,司马伦就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心了,后来干脆侄子菜包叔好汉,直接取而代之自己称帝。只不过司马伦称帝的时机不对,晋朝当时内部矛盾复杂,司马伦没过多久就被杀掉了,所以承认司马伦这个帝位的人不多。严格的说司马懿的儿子们,虽然都曾是某一个时期的枭雄,但总体来说都不是四平八稳的一代帝王。

怎样看待高鹗和程伟元续作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可不可读

谢谢邀请!

高鹗的四十续集之所以留传并存续,必有其独特价值,不然续写的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他的得到大多数专家和读者的认可?!

曹雪芹的头八十回中的判词已基本囊括了主要人物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走向,高鹗也基本延续下来,揭示了她们的悲惨结局,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

最主要人物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更加鲜明突出,一个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一个为情而逝,更是故事的高潮,切合曹雪芹前八十回的铺垫交待。

贾府最后的被查抄等衰落之景更是符合曹雪芹“盛极必衰”写作主旨。

所以总体看来,高鹗的续集亦是名篇,值得拜读!

大家说是吗?!

欢迎分享留言!谢谢啦!

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为何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

一个有人教有人管,另一个从小缺爱且父亲死得早,当然成就会有所不同。

司马懿和诸葛亮,属于旗鼓相当的两个对手,二人各为其主,曾展开过绝伦的斗智斗勇,单论计谋的话,这二人应该不相上下。

不过,同样是精英人才,二人的后人却在成就上相差甚远,司马懿的后人建立了晋朝,而诸葛亮的后人,则是泯然如众人,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从表面上看,司马懿的儿子们,在成就方面要大于诸葛亮的儿子,毕竟不管怎么说,晋朝是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的“努力”下才得以建立的。

那么,为什么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和诸葛亮的后人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简单来说,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双方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让各自的儿子成就有了差别。

在家庭教育这方面,司马懿确实做得很好。

司马懿有三个嫡子,均是司马懿的嫡妻张春华所生,其中长子为司马师、次子为司马昭,三子为司马干,而最得司马懿衣钵的,正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二兄弟。

众所周知,司马师曾帮助父亲司马懿成功地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让司马家的势力更上了一层楼,除此之外,他还在司马懿去世后,利用父亲留下来的基础,让司马家的权势,在整个曹魏朝堂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擅行废立,把魏帝曹芳废黜,改立高贵乡公曹髦,这就是司马师执掌司马家族时期干的事情。

而到了司马昭接过哥哥手中的权力时,司马家族更是在曹魏朝堂上达到了顶峰,把持朝政,说一不二,甚至,还公然弑杀了魏帝曹髦。

这二人,不管是从能力还是在胆识,以及谋略方面,都深得父亲司马懿的真传,并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为什么他们的能力会如此“突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得到了司马懿的言传身教。

在我们现代教育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一个孩子日后的成就高低,某种程度上,家庭教育的好坏就能决定一大部分。

而司马懿,对这一点深以为然。

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出生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刚受曹操的强召,开始担任“文学掾”一职。

众所周知,在最初的时候,对于曹操的征召,司马懿是很不情愿的,最后还是曹操下了死命令,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曹操的身边。

但来归来,心里抵触是避免不了的,因此,司马懿就开始了一段“摸鱼”的日子。

什么叫做摸鱼呢?简单来说,就是消极怠工、混日子,而在这一年,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下了长子司马师。

本身上班就是摸鱼,加上有了儿子,初为人父的司马懿,就自然而然的,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教育儿子身上。

司马懿的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奇怪,本身在曹操那里就属于混日子,古代又没有什么严格的考勤制度,因此时间有的是,所以多管教管教儿子,也就十分正常。

况且,司马师还是嫡长子,嫡长子在古代,地位十分特殊,是将来要继承家业的,因此,司马懿必须精心对司马师进行教育。

而在司马懿的言传身教下,司马师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不仅学业相当不错,并且为人沉稳,方方面面也都十分不错。

就连当时的名士何晏,在接触过年轻的司马师之后,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司马师字子元)是也。”---《魏氏春秋》

能得到名士的如此赞许,足以说明司马师确实不错,抛开他本身就聪敏之外,更多的就是来自于父亲司马懿的良好管教。

同样的,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其大致情况也是如此,司马昭出生于公元211年,比哥哥司马师小三岁,而这个时候的司马懿,虽说摸鱼的日子已经基本结束,但对于儿子的教育,却一直没有放松。

并且,司马昭比司马师的优势在于,他对于政务方面更加娴熟,早年间他曾经在担任洛阳典农中郎将时,通过父亲的指导,纠正了不少之前留下的弊端,赢得的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由此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他们的综合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而他们能如此,最大的原因,就是司马懿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管束,因此,他们在后来才会取得一定的”成就“。

而反观诸葛亮的后人,情况就和这个大不一样了。

诸葛亮一共俩儿子,一个叫诸葛乔,一个叫诸葛瞻,不过,诸葛乔原本是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的儿子,是过继给了诸葛亮。

并且,诸葛乔死得很早,在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时就去世,年仅二十五岁。

所以,诸葛乔抛开不说,我们单说诸葛瞻,诸葛瞻出生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是四十六岁了。

那么,这个时期的诸葛亮在干什么呢?简而言之,当时的诸葛亮很忙,特别忙。

当时,刘备已经去世四年,诸葛亮也在刘备的托孤中,成为了蜀汉最忙的一个人,朝中大小事务,不管是人员调动还是官员任免,几乎诸葛亮都会过问。

并且,在诸葛瞻出生的一年前,诸葛亮已经开始了北伐的艰巨任务,并且还是亲自带兵北伐。

因此,从里到外和从外到里,当时的诸葛丞相忙得不可开交,其工作强度之大,已经远超我们现代的007和996。

工作上忙,自然就缺乏陪伴诸葛瞻的时间,至于教育,那就更谈不上了。

当然,并不是说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没有进行教育,而是当时诸葛亮的位置,决定了他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给了工作,所以,也就做不到像司马懿那样的言传身教和管束教育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诸葛瞻,自然也不会像司马师和司马昭那样具备很强的能力。

并且,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对儿子将来的成长很重要,诸葛亮和司马懿虽说都擅长谋略,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用谋略为公,一个则是为私。

因此,他们的这种风格,同样也在影响着下一代,而诸葛亮的克己奉公,也自然传给了儿子诸葛瞻。

所以,诸葛瞻小时候虽说十分聪明,还得到过诸葛亮的赞赏,但从秉性上来讲,他就和司马师、司马昭二人本质上就不同。

除此之外,在诸葛瞻七八岁的时候,诸葛亮就因为鞠躬尽瘁去世了,而还是黄口小儿的诸葛瞻,自此没了父亲,同时也就没有了人教育。

后来,还是后主刘禅收养了诸葛瞻,将他抚养长大,还把女儿嫁给了诸葛瞻。

刘禅是什么样的水平,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而经他之手抚养出来的孩子,水平就是说破天,也高不到哪儿去。

因此,诸葛瞻的一生十分平淡,长大后娶了蜀汉的公主,之后在老丈人刘禅的关照下一路升迁,虽说身居高位,却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甚至还颇有些”言过其实“。

最后,诸葛瞻战死在绵竹,临死前,曾拒绝撤军保命,坚持要守卫绵竹,虽说死得惨烈,倒也没有辱没了武侯之后的威名,这也是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通过上述对比,就能够明显看出,造成司马懿的儿子和诸葛亮的儿子成就区别很大的原因,根本还是在于家庭教育,一个是有时间也有精力言传身教,另一个则是把身心都献给了国家,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并且又在儿子幼年时去世,因此才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

说完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家庭教育,我们再来谈谈”龙虎“和”草包“。

若是单论个人事业成就的话,司马懿的儿子确实比诸葛亮的儿子要强得多,但问题是,难道这就要成功?这就是所谓的”龙虎“吗?

我认为,这并不是,成功的定义,不是像司马家那样的。

司马家族通过几代人,处心积虑地篡夺了原本属于曹魏的政权,建立了自家的王朝,其行为本身就属于”乱臣贼子“。

当然,胜者王败者寇道理也并没有错,但司马家的所作所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吃相太难看。

从司马懿开始,就开始打曹魏的主意,要知道,司马懿能在曹魏朝堂上身居高位,是曹老板给他的机会,也是曹丕给他的信任。

但他却不顾君臣之谊,妄图改朝换代。

有道是前有车后有辙,在他这种”言传身教“下,司马师自然也走上了权臣之路,并且还将司马懿的精神发扬光大,干起了废立皇帝的事情。

到了司马昭那就更过分了,他开启了史上首次臣子公然弑君的先例,当街杀了魏帝曹髦。

单是这父子三人的所作所为,就已经够为人所不齿,如果这叫做所谓的龙虎,把这定义为成功的话,那让那些呕心沥血,一心为国的人情何以堪?

除了司马父子三人之外,经由他们奠基所创立的晋朝,更是烂到不能再烂。

皇帝一个比一个无能,导致爆发”八王之乱“,最终造成了异族涂炭中原百余年的”五胡乱华“,给中原大地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数不清的杀戮。

而这些,罪魁祸首就是司马懿以及他的儿子、孙子等后人。

曾经在东晋时,晋明帝司马绍某次与大臣王导和温峤聊起晋朝的发迹之路,司马绍就请富有学识的温峤说一说晋朝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踌躇半天不说,身旁的王导接过话头,详详细细的给晋明帝介绍了晋朝的曾经。

从司马懿如何专权,到司马师、司马昭如何架空曹魏,并如何公然弑君,到最终晋朝建立,王导认认真真的给司马绍上了一堂历史课。

听完之后,司马绍捂着脸趴在床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若如公言,晋祚安得长!”---司马绍

就连司马昭都觉得自己的先人所作所为不忍直视,认为这样得国不正的国家不会长久,何况是后人呢?

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又叫做失败?仅从后人对于司马氏和诸葛亮的不同评价,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况且,诸葛瞻再怎么说,也是为国战死沙场,从道义上讲,绝对要比那谋朝篡位的人强得多。

回到问题,司马懿的儿子之所以能有一定的个人成就,是得益于司马懿早期的教育与管束,而诸葛瞻因为从小缺乏类似的教育,并且父亲诸葛亮又去世的早,所以才造成了他并无太大作为,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定义成”草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