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错用三人(刘备在刚和关张结拜后为何不去寻访贤人帮助自己,长期仅他们三人呢)_刘备_荆州_孙权

本文目录

  • 刘备在刚和关张结拜后为何不去寻访贤人帮助自己,长期仅他们三人呢
  • 刘邦七年建立汉朝,刘备一生仅三分天下,难道刘备能力不如刘邦
  •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一人一骑,自选兵器,谁会胜出
  • 刘备一生之中遇到的贵人都有哪些人他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你如何评价汉昭烈帝刘备的一生
  •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没有一个君主能统一是三人都太强了还是三人都太弱了
  • 白帝城托孤,刘备为什么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 历史上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 刘备用三个郡换了半个南郡,鼠辈为什么可以理直气壮的颠倒黑白
  • 如果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一起辅佐刘备到终老三国会怎样

刘备在刚和关张结拜后为何不去寻访贤人帮助自己,长期仅他们三人呢

很明显的事,刘关张创业初期,连个村企业都不是,充其量就是个小店,你让谁去投奔他们?有才能的人肯定都去投奔郡守以上的人了。

刘邦七年建立汉朝,刘备一生仅三分天下,难道刘备能力不如刘邦

友友的问题很好,不过,不能说二者间,谁的能力更强或谁的能力更弱。时势造英雄,是二者所处的“时势”大不同了。而且,透过所处“时势”的分析,可以发现或者说澄清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真相。

一、王朝替换与分合交替,中国历史是简单循环吗?

(为什么合了,会分?又为什么分了,必然合?所谓“分合交替”,只是中国历史的表象。)

不是!根本就不是!所谓的“王朝替换”和“分合交替”,那只是历史的表象,绝不是真相。

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的末期,无一例外都是大乱世,群雄并起。刘邦创业于秦末,刘备奔走在东汉末年。表面看是“合久必分”,实则是一种治理模式的失败,是旧有的治理架构和意识形态无法跟上社会变化的节奏,不再代表先进生产力,无法再凝聚人心。秦,是西周分封的诸侯,最终选择了法家的意识形态和治理模式,但恰恰是严刑峻法逼迫天下人揭竿而起。两汉和西晋是“皇权+功臣集团+豪强大族”的治理模式和儒家意识形态(当然,西晋有特殊性,那就是皇权+皇族+豪强大族)。

大乱世,无一例外,都会走向终结,重新诞生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大乱世,本身就是一个淘汰机制,胜出者都是当时节点下代表先进生产力、得合民心的。秦亡于平民起义,刘邦本就是平民出生,以平民好恶以决策基点。王莽新朝主要亡于豪强造反,刘秀本就是豪强出身、依靠豪强,以儒家意识形态为纽带团结并代表了豪强的利益。西晋强化了豪强大族对社会资源的垄断,某种程度上,就是东汉社会结构的延续。而司马氏本就是豪强出身,还服膺儒教,所以,也只有司马氏才是三国乱世的最终赢家。

(回望大泽乡。大泽乡里一声吼,旧贵族,就成了过去式。接下来,平民,该唱主角了。)

二、不同的时势,成就不同的赢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的是平民的视角和心声。一个大泽乡,就成了秦王朝覆灭的起点。这反映了历史的进步,那就是平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刘邦的身世和背景,不做赘述了。别的不说,年近40还是光棍;混了一个官儿,还是最低级的,标准的平民。刘邦就是平民的视角、平民的好恶。而他的最主要对手项羽呢?标准的旧贵族,从小接受“万人敌”的教育,以贵族的行为标准为决策的依据。所以,刘邦一定胜项羽。而且从根本上讲,是平民对旧贵族的胜利。

(酷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项羽。此后,中国大地再无旧贵族的舞台和空间。他就是个绝唱!为什么最后张良要“隐”?因为天下再无旧贵族的舞台。)

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织席贩履为业”。可偏偏自光武始,豪强大族就成了东汉王朝的支柱,对于财富、声望和权力等几乎已经是垄断性的占据。大乱世,相当于撕开了一条缝,所以曹操和刘备这样的人,才有表现的机会。但身在局中,终敌不过大势。不要说刘备如何,就是曹操也无可奈何啊!一个“求才”,居然要发三次令,破局之难可见一斑。

(“青梅煮酒论英雄”,小说《三国演义》里不多的温情场景。为什么只有他们两位可以坐在一起呢?因为大乱世里,真正的平民出身也就他们二位算是人物。为什么要论英雄呢?因为他们二位的奋斗历程,本身就是对英雄的最好诠释!)

总之,平民登上历史舞台,成就且只能成就刘邦这样的平民。三国是东汉到两晋的过渡,成就且只能成就司马氏这样的豪强。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一人一骑,自选兵器,谁会胜出

曹操、刘备、孙权,一人一骑、自选兵器,谁的武力最高?

能提出如此刁钻的问题,也算是别出心裁了,那我们就煞有介事地回答一下。

三国演义中的主公,如果只论武力,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档次:

第一档:神将吕布,西凉马超,江东小霸王。

这几人都是万夫莫敌的超级猛将,可以在战场上大杀四方,吕布是神级,马超是超一流,孙策是强一流。

第二档:白马公孙瓒,江东猛虎,西凉马腾。

公孙瓒敢战吕布、文丑,孙坚可以飞身夺槊,马腾不仅培养出了马超、马岱,还有在校场上力敌许褚、曹洪、徐晃(混战被擒)等人的表现。这几位,绝对有强二流的实力。

第三档:鲍信、王匡、司马师、曹髦、袁绍等人。

鲍信战死在乱军之中,王匡被吕布杀到狼狈而逃,司马师被姜维不三合杀败,曹髦仗剑升辇却被人一戟刺死。袁绍敢于在董卓面前拔剑怒怼,但被赵云逼得扔了头盔,被桃园三英吓得金刀脱手坠地。这几位,基本都是三流水平。

第四档:袁术、刘表等人。

袁术曾经穿着金盔金甲与吕布对阵,刚一混战就在阵中尿遁了;刘表曾经率领蔡瑁、张允等人拦截孙坚,被杀到溃不成军抱头跑路。这两人虽然能够上阵,但只能算不入流的门面功夫。

第五档:刘璋、孔融、刘协、刘禅等人。

这些人就没上过战场,刘璋是养尊处优,孔融是饮酒高论,刘协是不出宫门,刘禅是专业斗蛐蛐!

阿斗一脸不耐烦:“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还冲在了四叔前面,竟然被你拉到了最后一档?没有我,赵云早挂了!”

言归正传,那么曹操、刘备、孙权的武力,分别划到哪个档次呢?

这三人之中,谁最强?谁最菜?

曹操的武力分析。

一、曹操勇猛的一面。

1.灭黄巾,广宗之战,曹操第一次出场。张梁、张宝引残军败逃,“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马匹极多”。此战中,曹操亲自带队厮杀,而且曹氏宗亲、夏侯兄弟等人还尚未加盟,也就是说,曹操在混战中还是有一定表现的。

2.濮阳之战,曹操集团与吕布军团展开了多次激烈交火,曹操全程参与,并且多次亲自作战。比如夜袭西寨,曹操派六将前去劫寨,自己引一支军接应,“正逢高顺,三军混战”;再比如田氏诈降(火烧濮阳),曹操大叫道“我不亲往,谁肯向前”,于是率先拍马而入!

3.“贾文和料敌决胜”,张绣、刘表以胜军追曹操之败军,因为曹操亲自殿后,这二人大败而回。

4.许攸献计(火烧乌巢),曹操亲自提点了五千精锐骑兵,连夜杀奔乌巢。

5.围攻冀城,曹操飞马冲到吊桥边,城上弩箭如雨,“射中操盔,险透其顶”;曹操“更衣换马,引众将再来攻寨”。

二、曹操出糗的一面。

1.太师府内,曹操身怀削铁如泥的七星宝刀,竟然不敢背刺打盹昏睡的董卓,理由是“惧卓力大,未敢轻动”。

2.荥阳之战,曹操在混战中被徐荣射伤左肩,带箭而走,在山谷草丛之处摔了个大马趴,被两个小卒生擒。危急关头,曹洪飞马赶来,斩杀二卒,将战马让出,后来又背负曹操渡河逃命。

3.宛城之战,曹操衣衫不整地爬出被窝,在混战中上马逃命,右臂被射中了一箭,最终搭上了典韦、曹昂、曹安民,不过捡回来一条命。

4.丞相府内,曹操被太医吉平揪住了耳朵,灌了满头满脸的汤药。

三、曹操残暴的一面。

1.吕家庄,曹操连斩八人,一怒之下又斩了一头黑猪,在逃亡路上又背刺了吕伯奢,以及那条毛驴。

2.献帝寝宫,曹操仗剑而来,一合生擒了董贵妃,命将士用白绫将其勒死。

3.横槊赋诗,曹操被扬州刺史刘馥败了雅兴,瞬间大怒,“手起一槊”将刘馥刺死!

4.午休假寐,曹操蹬掉了被子;近侍上前盖被,曹操暴起,挥剑斩之!

四、曹操VS超一流猛将。

1.曹操VS吕布。火烧濮阳,曹操冒烟突火而逃,迎面撞上了吕布,竟然纵马上前;吕布一戟打来,曹操竟然用头硬接(真是头铁啊),一合之后,吕布飞马而走。吕布毕竟是神将,这一戟的力道,将曹操打成了脑震荡,后来演变成了终身不治的头风病。

2.曹操VS张飞。当阳桥,张飞单枪匹马、据水断桥;曹操身后带着许褚、张辽、夏侯渊、文聘等十位小弟,没有选择以多欺少,而是调转马头就走,真是以德服人。

3.曹操VS关羽。华容道,关羽率关平、周仓及五百校刀手突然杀出,曹营众将亡魂丧胆,而曹操竟然不畏险阻、只身上前,但见关羽军中如波开浪裂,闪出一条道来,于是曹操奋勇当先杀出重围!

4.曹操VS马超。潼关,曹操敌不住马超,单骑而逃,马超奋勇赶上;曹操故意卖个破绽,马超一枪刺来,却被晃得失了准头,一枪扎在了树上。曹操一个闪现,就把马超撇在了脑后!

5.曹操VS魏延。斜谷,魏延一箭射来,曹操竟然张口去接;庞德连连鼓掌,魏延被吓得仓促退走!

6.此外,曹操还有两次遇险被追杀的表现:平定汉中地,曹操深入险地,被杨任、杨昂伏击追杀;濡须口之战,曹操探视敌寨,被韩当、周泰伏击追杀;这两次,对手的档次较低,曹操懒得出手,让许褚立功了!

备注:本段纯属恶搞。

纵观曹操的戎马生涯,真的是经历了一场场风风雨雨、迈过了一道道坎坎坷坷,他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武力表现,但灭黄巾、战吕布、退张绣、烧乌巢,可都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的!不过从他不敢背刺董卓、被小卒生擒等表现来看,他的武力大概就是三流水平,也就是前文所述的第三档。

刘备的武力分析。

1.关羽、张飞约架,刘备徒手将二人压制!但是,这不是演义原著,而是央视电视剧的改编剧情,所以这一条不作数。

2.灭黄巾之战,刘备VS张宝,“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玄德摩军回身复杀,贼众大溃”,如此场景不下五处,而乱战的场景更多!

3.虎牢关,刘备参与围攻吕布,三人将吕布围在中央,三匹马转灯儿般厮杀。当然了,刘备最弱,所以被吕布当成了突破口,“布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脚而逃。这一战,是刘备的武力最高展现,他与吕布兵器相接,交手应该有十余合吧,这种表现,实在不容小觑!

4.磐河之战,赵云冲击袁绍之后,保着公孙瓒突围;袁绍率众追击,刘备三兄弟及时赶到,“三匹马飞奔前来,直取袁绍”,惊得袁绍宝刀坠地,众人死救过桥。这一战,袁绍身边有颜良、文丑,而刘备是亲自厮杀的!

5.救北海,“玄德驱兵掩杀,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6.盱眙之战,关羽斩荀正,“玄德驱兵杀将过去,纪灵大败”。

7.穰山夜战,刘备被张郃追击,又被高览截住,竟然打算亲自单挑高览,“方欲自战”,不过赵云冲了出来。刘备敢于单挑高览,估计他能支撑个十几二十回合。

8.博望坡,夏侯惇追击诈败的赵云,刘备忽然杀出,与夏侯惇交手数合,从容而退。

9.长坂坡之战前夜,曹兵忽然掩杀而至,“玄德死战”,在混战中忽然遇到了文聘,将对方骂道羞赧而退。

10.入川之战,刘备多次奋勇厮杀,与张任、泠苞、吴兰、雷铜等人均有交手。

我们再看刘备数次逃命时的惨状。

1.刘备在小沛与曹操串通,吕布大怒征讨,关、张两军皆溃。刘备引数十骑奔回小沛,被吕布乘势杀入城门;刘备惶急无措,只得弃了妻小,跳过吊桥匹马逃难。

2.刘备再夺徐州,曹操亲自征讨,张飞劫寨失利而逃,刘备折损了过半人马。“夏侯惇又到,玄德突围而走”,夏侯渊、李典拦住大杀一阵,刘备夺命而逃,投奔袁绍去了。

3.马跃檀溪,刘备被蔡瑁率三百军士追赶,吓掉了半条命。

4.落凤坡,庞统被射死,刘备遭遇张任突击,抵敌不住落荒而逃,被关平、刘封所救。

5.雒城之战,刘备被张任单骑追杀,命悬一线之际,张飞赶来,将张任战退。

纵观刘备的所有表现,他虽然屡战屡败,但也屡败屡战,群雄皆灭,唯独刘备依然在寒风中坚挺!刘备起点太低、资源匮乏、兵将太少,所有每一次都是亲自用命、卖力厮杀!这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老兵油子,绝对不是三流菜鸟!

其实,如果刘备撇开主公身份,那么他就是一员善战的武将,从他围攻吕布、敢战高览、诱敌夏侯惇以及多次在阵中厮杀来看,他应该与公孙瓒、孙坚等人属于同一档次,绝对有二流偏强的实力!

孙权的武力分析。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孙权虽然继承了父兄的基业,但并没有继承父兄的遗风,他年轻时擅长书法,年长后擅长管理,外问周瑜、内问张昭,又有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献计献策,还有甘宁、周泰、凌统等一大帮小弟充当打手,所以一辈子养尊处优,几乎没怎么上过战场。

我们来看孙权的武力表现:

1.宣城之战,山贼连夜暴动,“泰抱权上马”,然后赤体提刀、步行冲出去了。注意:此时的孙权,已经十六七岁了,人家凌统十五岁可以在大江上夺回父亲的尸身,马超十七岁可以双杀两位西凉将领,而孙权竟然要靠周泰抱着上马,啧啧!

2.周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破曹之计,又给孙权打了一管鸡血,孙权为之大振,“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大叫道再有言降者,与此案同!这是孙权的唯一一次斩杀!

3.甘露寺,孙权第一次见到刘备,“观玄德仪表非凡,心中有畏惧之意”。

4.刘备一剑斩断巨石,孙权也横向劈开了石头。这二人都是仰天祝告,所以产生了玄幻色彩的效果,因此不作数。

5.刘备说了一句“南人驾船,北人乘马”,孙权不服,当即”飞身上马,驰骤下山,复加鞭上岭“,反唇相讥道“吾亦不能乘马乎?”

6.合肥之战,“孙仲谋大战张文远”一回,这是孙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阵对敌,他搞了一个三叉戟的组合,左有宋谦、右有贾华,这二人挥舞着一对方天画戟,十分拉风!这种排面,让孙权信心爆棚!

张辽挥刀出阵,专搦孙权决战;孙权直接出马,竟然是“绰枪欲自战”!太史慈措手不及,脸都绿了,飞速冲到孙权身前,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合。

孙权悻悻而回,问宋谦道:太史慈怎么脸都绿了,是被张辽吓的吗?宋谦回了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内心一阵吐槽:不是被你吓的吗?

7.太史慈、张辽酣战之际,李典出了一个损招,乐进飞马如一道电光杀到了孙权面前,宋谦、贾华用画戟急挡,乐进单刀斩下,两条画戟齐齐折断!孙权崩溃而逃,宋谦被李典射死,孙权大哭。

8.濡须之战,孙权再一次被卷入混战,茫然不知所措,周泰再次暴走,三次杀入敌阵,最终将孙权救到岸边。孙权叹息道,这是我与周泰第二次并肩作战了,我虽然能够全身而退,却不能守护他的周全,以至于令他遍体鳞伤!

9.逍遥津之战,这是孙权最知名的一场战役!孙权率十万之众,被张辽的七千人马杀到狼奔豸突,逃命到小师桥,在凌统、牙将谷利死战张辽的时候,孙权跨马越桥而去!此战过后,江东但凡讲起孙权大战张辽的故事,小儿都不敢夜啼!

10.其他战绩,无。

孙权一辈子没出过江东,一辈子没有厮杀表现,他差点被乐进终结,差点被张辽活捉,但他竟然有单挑张辽的勇气,实在搞不懂他到底哪来的自信和底气!孙权的武力,实在无法入眼,他充其量就是不入流的第四档。

小结:曹操、刘备、孙权的战斗表现,基本都被八卦出来了,整体来看,刘备的武艺遥遥领先,曹操发起狠来也能够恶战一场,唯独孙权实在太面了!刘备是二流偏强,曹操属于三流,而孙权实在不入流!

最后,我们再回到主题。

一人一骑、自选兵器,谁会胜出?

1.先说坐骑。

曹操有两匹宝马,一为大宛绝影,一为爪黄飞电。宛城之战,曹操骑着绝影逃命,却被反贼射中了马眼,那宝马倒地而死;许田打围,曹操骑着爪黄,与汉献帝只差一马头,但这匹马似乎没上过战场。

刘备前期没什么良马,但不耽误他连番逃命,后来得了的卢马,可以渡水登山,甚至腾空而起!

孙权的神驹唤作玉龙,“逍遥津上玉龙飞”,说的就是这匹宝马。

这三人的坐骑,虽然不如赤兔,但也都是宝马良驹,所以在战马这个环节上,三人基本持平,说不上孰优孰劣。

2.再说作战兵器。

曹操曾经横槊赋诗、持钺巡检,但槊和钺都不是他的作战兵器。

曹操有两把宝剑,一是青釭剑,一是倚天剑,青釭剑被赵云夺去,因此曹操所用正是倚天剑。

曹操的剑术,除了背刺吕伯奢、擒拿董贵妃、梦中杀人之外,还有几处精彩表现,譬如割发代首,譬如割须断袍,后来还挥剑刺入参天梨树,被惊得弃剑于地而逃(倚天剑自此遗失于江湖)。

同样是宝剑,在赵云手中就可以杀到“衣甲平过、血如泉涌”,在曹操手中,就只能砍砍废柴罢了!

刘备的兵器是一对雌雄双剑,但他早期与关羽、刘备一同打造了兵器之后,共同操练了很长时间,耳濡目染之间,应该也会一些其他刀枪之类的兵器。

在演义中,敢于使用短兵器上场杀敌的,可谓寥寥无几,除了典韦之外,就属刘备了,再就是孟坦、袁尚、韩琪这几位使用双刀,但他们几个都是三流。刘备的自身优势就是胳膊长,所以能够弥补双剑较短的缺陷,因此能够可以和一些猛将屡屡过招!

如果说到历史上的刘备,那可是打不死的小强,而且还有斩杀车胄、蔡阳的高光表现,甚至还有“顾应剑法”流传于世!

孙权的兵器,只是装点门面的...简直一言难尽!

3.箭术技能。

许田打围,曹操搭弓射箭,将草丛中的一只鹿射中,“正中鹿背,倒于草中”,没射中鹿头,这鹿估计没死。

刘备的箭术,放眼整部三国,那该都可以排进前十,至少实用性和射杀率非常高(比夏侯渊、张郃等人的射杀数据好看很多),我们来看一下:

张宝落荒而逃,“玄德发箭,中其臂”;

孙仲逃脱,刘备起手一箭,“孙仲翻身落马而死”;

攻宛城,刘备一箭射死了韩忠!

孙权的箭术,无。

结语:一人一骑、自选兵器,刘备毫无悬念地胜出,曹操次之,孙权难以相提并论。如果以兵器单挑,刘备十合之内必杀曹操,三合秒杀孙权;而曹操能够在二三十合之内放倒孙权。如果比箭术,曹操、孙权都不够刘备射的!

刘备一生之中遇到的贵人都有哪些人他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三国三大政权中起点最低、白手起家成功创业的典范,刘备一生的创业之路最为艰难,刘备创业的前25年,没有地盘,即使短暂拥有徐州,也很快丢失,没有势力,是一群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草根在支持刘备。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刘备的创业之路也不是一个人独自就能完成的,他的一生中之中遇到四个贵人,这四个贵人在刘备的创业之路上给予很大的支持,相对来说,让刘备的成功,显得容易一些。

刘备、关羽、张飞

一、求学路上遇贵人

刘备一生中的第一个贵人是刘元起。刘元起是刘备的叔父,也是刘备一个宗族的人,刘备小时候家中很穷,虽然整个宗族都是汉室后裔,其实与普通百姓的宗族相差无几,刘备由于父亲去世得早,家中没有什么资产,因此与母亲靠编织草席和贩卖草鞋为生。

虽然刘元起与刘备同属一个宗族,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刘备家的生活非常穷苦,想要读书就显得不可能了,在那个年代,读书是步入上层社会的一个途径,想想也会知道,如果刘备没有读书,连字都不认识,他哪里有后来的成就,哪能开创一个朝代呢?

刘元起资助了刘备读书的全部费用,这就相当于今天有人资助你完成整个大学的费用,这笔费用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刘元起觉得刘备是个人才,所以资助了他,而且还让刘备与自己儿子刘德然一起读书,更为重要的是:刘元起为刘备找到同郡的名士卢植为师。

刘备

这一点非常重要,卢植是当时的名士,曾经担任过九江太守,有东汉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人脉关系,刘备师从卢植其实是获取了一定的人脉资源,比如公孙瓒,当时也拜在卢植门下,刘备作为卢植的门生,在当时是可以借着卢植的名声结交名士的,这为刘备日后打天下创造了基础条件,而且不是任何都能拜在卢植门下的,这一点,刘元起显然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创业路上遇贵人

刘备一生中开启创业的第二个贵人就是苏双与张世平。苏双与张世平是中山大商人,刘备是幽州涿郡涿县,三人都是河北人,但是苏双与张世平就肯拿出钱财来资助刘备创业,这是非常难得的,人人都知道,创业最难的就是第一笔启动资金,刘备当时在涿县,想接一支队伍起来打黄巾军。

想要组织军队,就得有钱财,首先得养活这些人,让他们有饭吃,这就要有钱买来粮食,除了有饭吃,还要有兵器和马匹用于作战,这还得要花钱,所以刘备想要接起一支队伍最重要的就是钱,刘备不像曹操有家财万贯,也不像孙权是个官二代,刘备没有钱,只能到处拉资助。

刘备收徐州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刘备是如何从苏双和张世平那里拉来第一笔天使投资的,但刘备显然做到了,苏双和张世平的名字只有一次出现在史书中,作用就是为刘备第一次起兵提供了钱财支持,原因应该是刘备在当时有些名声,同时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乱世之中,拉起一支队伍,能够保卫家乡,是会得到很多人支持的,而苏双和张世平则显得非常可贵。

这就是一笔天使投资,因为没有人知道刘备将来会不会成功,如果不成功,商人苏双和张世平投资刘备的钱财就打了水漂,而正是苏双与张世平的投资,才让刘备开启了创业之路,刘备才有资格和实力去闯荡天下,有了开始才有继续,有了继续才有将来。

三、人生低谷遇贵人

刘备领徐州牧是一生中第一次拥有城池,但是很快刘备的城池被吕布偷袭,在前线刘备又被袁术击败,前线战败,后方不保,刘备第一次感觉到了前无出路,后无退路的境界,带着一股残兵败将逃到了海西,这个时候是刘备一生中第一次重大的人生低谷,不仅是在现实上备受打击,而且在心理上士气低落,而且还没有饭吃,如果没人相助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历史上没有刘备这号人了。

刘备

这个时候徐州巨富糜竺出现了,糜竺的家里非常富有,光是仆人就有上万人,家中资产以亿来计,糜竺为刘备提供了粮食,提供了钱财,还招募了军队了,先解决了刘备的当务之急,然后刘备稳定心情后,向吕布投降,被吕布安排在小沛,之后刘备就满血复活了,还能靠着糜竺提供的钱财招兵买马,然后再次发展壮大,这就是糜竺的作用。

糜竺资助刘备不光只有这一次,而是在刘备之后所有的时间内都在资助刘备,一直资助刘备到夺取益州建立政权,这是多么巨大的投入啊,这是不离不弃的资助,糜竺几乎用他的一生来资助刘备,换取了刘备事业成功的机会,同时刘备也对糜竺敬重有加,糜芳投降了,刘备仍然善待糜竺,所以糜竺是刘备的第三个贵人

刘备与诸葛亮

四、事业低谷遇贵人

刘备人生中最后一个贵人就是诸葛亮。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前,虽然目标很明确,但是没有战略,没有计划,没有步骤,像只努力奋斗的无头苍蝇,又像只没有方向的小蜜蜂,很勤劳,但没有结果,无论刘备怎么努力,就是无法达到目标,反而到处投靠他人,寄人篱下。

诸葛亮出现后,为刘备提出了正确的政治纲领和长远战略,告诉刘备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告诉刘备在政治上应该取荆州和益州,联合东边的孙权,西边的戎狄,南边的蛮夷,共同对抗北边的曹操,刘备听了诸葛亮一席话,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刘备托孤

同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后为刘备提出了政治的规划,并且亲自出使东吴与孙权联合抗曹,并建立了联军共同抵抗曹军,并在战中建立刘备取荆南四郡,在战后为刘备足兵足粮建立基层政治组织,同时为刘备建立政权,培养官吏,收取赋税,编制法律,就连刘备去世后,也是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为刘备继续稳定江山,实现理想,执意北伐。

所以说,刘备的一生中第四个贵人就是诸葛亮。

你如何评价汉昭烈帝刘备的一生

1.具有非常强的识人用人的能力,先不说关张赵,他破格提拔的魏延绝对是一个耀眼的将星,还有李严、向宠等等,在识人用人方面刘备要远高于诸葛亮;2.坚韧,懂得韬光养晦,颠簸流离多年终创一番霸业;3.情商高,能让一帮精英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到处颠簸,绝对高情商。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没有一个君主能统一是三人都太强了还是三人都太弱了

刘备曹操太强了,孙权跟他们比太弱了。

曹操迎回汉献帝,占据天时,挟天子以令不臣,又在官渡之战击败拥有四州之地的袁绍,可以说三人之中以曹操最强,兵法和指挥基本没有问题,而且还握着汉献帝这张王牌,可以说占尽先机,但是曹操成也天时,败也天时。

一场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短期统一天下的希望,根本原因在于刘备和孙权占据民心,这个时候的民心还是以大汉为主,所以在江东曹操遭受了一次惨败,而后他就去平定马超和韩遂了,之后在合肥之战与孙权打成了平手,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便撤回北方,双方各守边界,曹操自此再也没有机会南下,一直到他人生的结束。

刘备在前期颠沛流离,有了徐州,还被吕布谋夺,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一直到了赤壁之战,在孙刘双方的努力之下,击败曹操,才让刘备第一次有了喘息之机。

在江东与曹操激战之际,刘备取了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孙权取得了江夏与南郡。之后在曹操的压力下,鲁肃与诸葛亮的争取中,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至此刘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三足鼎立的态势初步形成规模。

根据诸葛亮的三步走,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是取益州,第三步是夺天下。在刘备的努力之下,势力越发扩大,谋有庞统,马良,诸葛亮,武有关,张,赵,黄....初有夺取天下之势。随后,张松献图,刘备入蜀,经过三年的激战,刘备终于夺取益州,自领益州牧,势力逐渐坐大,孙权则无任何变动,随即双方展开了荆州争夺战,又是迫于曹操的压力,双方湘水划界,平分荆州。

此时,刘备开始应付汉中之战,素有恐曹症的刘备第一次扬眉吐气,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告终。在荆州的关羽坐不住了,开始北伐,短期之内,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最终在曹孙双方的打击下,关羽失败。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带了益州的大量军队,最后被陆逊火烧夷陵,兵败,随后退至白帝城,去世,刘备能在失败之中,建立偏安一隅的蜀汉,足证明其能力出众。

孙权呢,带兵能力并不出众,他也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唯一的优势在于年龄,因为曹操和刘备都死了,他还正值壮年,但是并没有大的建树,而且孙权到了晚年,废太子,立幼子,杀害陆逊,使吴国陷入内乱。

所以刘备曹操太强了,孙权相比之下弱了一些。

白帝城托孤,刘备为什么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因为刘备太清楚诸葛亮给马谡采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模式。

诸葛亮与马谡哥哥马良的关系非常铁,可谓对马谡是亲眼看着成长,印象里已经先入为主,再者说马谡的策略性建议,已经成功的运用在了实际的西南边疆民族问题处理上,可谓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平日里对马谡不是以一个领导严格要求,或者以负责任师长督促进步,而是眼中只有优点,看到的都是成绩,对这位故友兄弟提供的成长环境过于宽松了,温室里长大的嫩苗怎么能经受得了狂风暴雨的吹打呢,战场上情势瞬息万变,书中理论只是教人最基本也变化最普遍的共性,面对战斗中错综复杂的出情况,指挥官缺乏认识种种不同情况的特性经验,贸然决策,自然失败可能性大了。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王平,这位以前给著名曹将徐晃打下手的不起眼人物,据说识字不过百十,却两次向自己的上级提出过正确意见,巧合的是上一次徐晃也是一心一意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与这一次马谡教科书式背山而攻一样失败了。王平日常可能不会怎么读书,但是他的努力用在了别的地方,比如认真观察思考,最关键的是虚心学习那些高手的军事技巧,渐渐自己悟出了战争的本质。因此,作为一个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中高级指挥员,他是比马谡更加胜任的这一次事关重大战役的战地指挥官。

至于马谡,诸葛亮对他呵护有加、却要求不够,导致慢慢养成了骄骄二气,接受任务时总指挥一再对他做出明确指示,执行任务中经验丰富下级又不断给之提醒,却统统视作耳旁风。根本上说,孔明对马谡的培养是失败的,我们可以看到,马谡在街亭之役中的乖张表现,证明了他连做一名合格军人的资格都够呛。

正是教出了个不及格的马谡,诸葛亮后来才能培养出优良的姜维!

历史上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刘备最大的失误无疑是在夺取汉中以后过于自得,没有及时发现危机,最终丢失了荆州,还引发了夷陵之败。

在经过两年激战以后,刘备终于击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并自称汉中王。此时刘备无疑是达到了人生一个新的巅峰期,然而此时对于他来说,其实也是危机重重。

汉中之战虽然获胜,但是蜀军也是损失惨重,益州为了汉中之战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而且曹操将汉中之民全部迁走,刘备夺取的不过是一座空城,因此损失并不是这么快就能得到弥补的。而曹操虽然在汉中战败,可是依然是实力远胜刘备,威胁并未消除。

同时孙刘联盟在湘水对峙以后其实已经破裂,并不稳固。孙权对荆州垂涎已久,此时刘备夺取了汉中以后声势大振,对于孙权来说显然也并不是乐见的。所以荆州在曹魏、孙吴的两面威胁下并不安全,特别是在关羽北伐襄樊以后更是如此。

如果刘备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此时汉中也暂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无论是出兵顺汉水而下经上庸协助关羽攻打襄樊,还是派兵加强荆州防务,都是可行的。

然而刘备在汉中之战后却有些得意忘形,自己返回成都分封群臣,对于关羽北上襄樊也没有及时给予增援,甚至没有太多的关注,最终因为孙权派兵偷袭荆州而损失了关羽和荆州,实力大为受损,并最终引发了夷陵之败,这个责任刘备是不可推卸的。

刘备用三个郡换了半个南郡,鼠辈为什么可以理直气壮的颠倒黑白

关于荆州的归属,是刘备和孙权之间的一件公案。可以说,这件公案决定了三国历史的走向。由于刘备和孙权对荆州所有权的纷争,最终造成孙刘联盟的破裂。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不惜采取武力夺取的手段,袭杀了关羽。这使得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孙刘两家自相残杀,两败俱伤,双双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行列。那么,荆州到底应该归属谁家,这一切是怎样造成的呢?

一、 孙权和刘备占有荆州的战略目的。

荆州位于三国的交界,是三方争夺的焦点。在三国初期,镇守荆州的刘表无意参与天下的争夺,拥兵自保。荆州免受战乱的影响,处于一片和平状态。天下避乱的百姓纷纷涌入荆州,仅仅从关中迁到荆州的人口就达到十几万户。这使得荆州人口众多,工商繁茂,同时它也成为各路诸侯觊觎的对象。

刘备在北方失败后,来到荆州避难。他暂借新野安身,壮大自己的实力。他招纳了大批荆州的贤才,并且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诸葛亮为他规划了著名的《隆中对》,指出首先要跨有荆益,建立自己稳固的根据地。然后在时机成熟后,兵分两路北伐。其中一路从荆州出发,北伐宛洛。这与刘备的意图不谋而合,于是刘备厉兵秣马,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占有荆州。

东吴的孙权也将目光投向了荆州,他在继承孙策的基业后,便和鲁肃制订了夺取天下的战略。鲁肃建议先占领荆州,全据长江,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后来甘宁也向孙权提出了夺取荆州的建议,这都得到了孙权的首肯。孙权将主要的兵力指向荆州,经过多次征战后,终于打败荆州的大将黄祖,打开了夺取荆州的大门。

但是,除了刘备和孙权,还有一个人早就把目光投向了荆州,这个人就是曹操。他在征战北方的时候,就已经对荆州虎视眈眈。他一方面拉拢孙权,和他结为姻亲。另一方面制约孙权的行动,防止荆州落入孙权之手。在孙权击破黄祖,企图扩张胜利的时候,曹操派兵进出淮南地区,迫使孙权撤退。

在北方刚刚平定,自己的水军在玄武池还没有训练完成的情况下,曹操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夺取荆州的战役。由于恰逢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无法掌控局势。在部下的强烈要求下,刘琮投降了曹操。没有准备的刘备在撤退时,于当阳长坂遭到曹操追兵的袭击,损失惨重。在轻易夺取荆州的胜利下,曹操想一举解决东南问题,率领大军东下,引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二、 孙权和刘备争夺荆州的始末。

由于曹操想要毕全功于一役,发动了对东南的进攻。这迫使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共抗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率领的东吴水军与刘备军以火攻击破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决定将军队主力撤回北方休整。对于南方,他命令曹仁镇守江陵,张辽等人镇守合肥,暂时转入守势。而孙刘联军则乘胜追击,扩张自己的战果。周瑜为了完成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专注攻取位居长江上游的南郡。他在关羽的配合下,开始了对江陵长达一年时间的争夺。

刘备刚刚遭受长坂坡惨败,兵微将寡,自然不能和周瑜争夺要地。他只得将目光转向荆州在江南的四郡。由于兵力不足,他向周瑜商量,用张飞和一千人马和周瑜交换了两千东吴精兵,作为自己夺取四郡的资本。在得到周瑜同意后,刘备凭借这些兵力夺取了兵力空虚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从此刘备才算有了自己的立足点。

曹仁在与周瑜进行了一年的争夺后,撤退到了襄樊继续抵抗。周瑜便将江陵作为东吴在长江上游的重要据点,亲自镇守于此。在这段时间里,刘备也收编了大批人员,实力急剧壮大。他以四郡人口稀少,无法供养自己部下的理由,向孙权借南郡安身。由于周瑜尚在,东吴只是将南郡在江南的部分交给了刘备,但是至关重要的江陵前线则还是由东吴控制。

在周瑜去世后,接替他的鲁肃进行了斡旋,使得孙权答应将南郡借给刘备。刘备在控制南郡后,便以此为跳板,发动了夺取益州的战役。可是,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要求刘备归还全部的荆州。这遭到了刘备的拒绝,他向孙权表示,自己正在准备夺取凉州,在夺取凉州后,就将全部荆州归还孙权。

这让孙权认为刘备没有诚意,只是用空话哄骗自己。于是,孙权派鲁肃、吕蒙出兵夺取了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刘备闻讯后,从益州率军来援,双方一时间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只是由于此时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才与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孙刘联军重结盟好。

但是,这次冲突的解决,并不是彻底解决了双方的争端。孙权并没有因此放弃夺回荆州的念头。在鲁肃去世后,接替他的吕蒙极力主张武力夺取荆州。孙权和吕蒙一拍即合,他们利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方空虚之机。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关羽也在回师途中,大军离散,败走麦城。不久,关羽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东吴伏兵擒杀,荆州从此落入孙权的手中。

三、 刘备和孙权对荆州归属的分歧。

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和孙权制订的战略计划中,荆州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刘备的《隆中对》里,荆州既是跨有荆益的跳板,还是北伐宛洛的基地。而孙权的战略中,荆州是他全据长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吴的立国之本,因此双方对于荆州都势在必得。因此,双方围绕着荆州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而荆州的归属权之争,也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

在湘水之争时,关羽和鲁肃曾经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单刀会”。为了和平解决荆州争端,鲁肃和关羽各带诸将,让军马驻扎在百步之外,各带单刀赴会。在这场“单刀会”上,双方的言论,代表了双方对荆州归属权的看法。在《三国志鲁肃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我们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东吴上下对荆州的看法。他们认为荆州是应该属于东吴的,刘备占据的荆州是东吴借给的。借给刘备荆州的原因,是因为刘备是客军,而且遭到了长坂坡的大败,没有安身之所。如今刘备已经得到了益州,就应该将荆州归还。如今东吴只是要求归还三个郡,刘备方面也不愿意。

而刘备方面的看法是,荆州在谁的手中,就归谁所有。刘备方面的理论是,土地无主,唯有德者居之。这是如今的言论,可放在这里就完全成为了赖账的口吻。刘备方面认为自家是汉室宗亲,天下都应该是自己的,甚至东吴也应该是汉家的臣子。那么区区荆州的土地,当然应该是归刘备阵营所有了。

这样的言论当然被鲁肃抓到短处,遭到了鲁肃的呵斥。关羽自己也感到这样的言论过于露骨,所有才会起身打圆场,让那个人离去。从关羽的言行可以看出,刘备集团对于荆州的归属心中有愧,内心还是认为鲁肃的言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如果我们从荆州归属的变迁,就会看出刘备从孙刘联盟中得到了多大的好处。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在长坂坡之战大败后,来到刘琦的江夏驻扎。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零陵和武陵四郡,东吴则占有了江夏和南郡。随后刘备又分两次借来了南郡。

这样,孙刘两家在赤壁之战后拥有的荆州地区,孙权只占有江夏一郡,其他五郡都归了刘备。这样的分配,任何人来看都是不合理的。这等于孙权的东吴出动自己的兵力,消耗自己的物资,为刘备打下了一片江山。如果说这片江山是孙权心甘情愿送给刘备的,谁都不可能相信。唯一的解释,就是刘备利用孙刘联盟向孙权借来的。

这也是孙权向刘备索还荆州的原因,更是刘备答应在夺取凉州后,将全部荆州归还东吴的原因。但是,从刘备集团的心理来说,荆州是实现《隆中对》战略必须要占有的地区,是根本不可能归还东吴的。所以刘备才会采取各种手段,拖延归还荆州。最终引起了孙权的愤怒,采取武力夺取荆州的行动。在湘水之争后,刘备退出长沙、桂阳两个郡给孙权,双方各占三郡,暂时平息了争端。

可是,至关重要的南郡也因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刘备的属地。这种结果让孙权并不能感到满意。最终,在吕蒙的强烈建议下,孙权还是用武力的手段袭取了荆州,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四、 产生双方意见分歧的原因。

那么,我们看到,双方虽然对荆州的归属有一定的共识,那就是说荆州是东吴借给刘备的。那么,为何东吴索要荆州的时候,刘备集团非要赖着不给呢?而且双方对荆州的归属权都是理直气壮,不顾对方的反对呢?

这是因为,双方对自己和对方的地位认识有着偏差。刘备集团对自己的看法是,刘备是汉室宗亲,是匡扶汉室的主人。刘备虽然打着效忠汉室的旗号,其实他是以刘秀为榜样的。他要重建的汉室江山,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汉室江山。

当年刘秀效忠更始帝,但是他来到河北,逃脱了更始帝的控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经过多年的征战,刘秀终于重建了汉室江山,建立了东汉王朝。刘备以刘秀为榜样,也是先效忠汉献帝,但是一旦条件成熟,他也会如同刘秀一样,创建新的汉家王朝。

因此,刘备集团从上至下,都以汉室的正统自居。他们把自居看做汉室江山的继承者,孙权集团在他们的眼中,当然就如同臣子一般。那么,既然东吴是臣服于汉室的,他们的一切自然也属于汉室。荆州是汉朝的地域,自然要属于刘备集团所有。这也就是关羽手下所说的“有德者居之”的意思。

但是,刘备集团的人小看了孙权集团。孙权集团也是有着统一天下,改朝换代理想的集团。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想,孙权才会在赤壁之战前,决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在孙权的眼中,刘备和自己一样,都是武力割据的集团,而且还是受到自己恩惠的集团。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由于遭受惨败,多亏了孙权的援手,才得以生存。否则的话,刘备是根本抵抗不了曹操的进攻,只能或亡或走。正是有了东吴的援助,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才有了立足之地。而刘备在荆州的立足之地是东吴借给刘备的,一旦刘备有了新的领地,就应该归还自己。孙权根本不承认刘备的汉室正统身份,更不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主人。孙权只是把他当作和自己一样,争夺天下的势力。

这就是造成双方对荆州归属权意见分歧的根本原因。正是这个原因,东吴不管对刘备集团态度怎样,也换不来关羽等人对东吴的尊重。当努力维护孙刘联盟的鲁肃去世后,孙刘联盟就走到了尽头。孙权撕毁盟约,袭取了荆州。

结语:

由于双方战略目标的碰撞,刘备和孙权在荆州的归属上针锋相对,互不退让。由于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导致了荆州之战的发生。这一切都源自于双方对荆州归属权的意见分歧。孙权认为赤壁之战时,刘备没有什么实力。荆州是自己借给刘备的,在刘备实力得到发展,有了新的根据地后,就应该归还自己。

而刘备则认为,自己在赤壁之战中也出了力,应该在战利品中分一杯羹。自己占有荆州是天经地义的,只不过是占有比例多少的问题。因此,在湘水之争后,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问题就应该解决了。对于东吴后来发动荆州之战,刘备是没有料到的。

这是因为刘备并没有认识到,双方对荆州归属权意见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刘备以汉室的正统继承人自居,自然认为天下都将属于自己。至于孙权,未来则是自己的下属。而孙权将自己看作与刘备平起平坐的人物,认为大家都是争夺天下的对手。因此,孙权根本不承认刘备的看法,坚持认为荆州全部应该属于自己。正是这一原因,造成了双方在荆州的争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一起辅佐刘备到终老三国会怎样

如果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一起辅佐刘备最后局面还是三国鼎立。因为我认为:天下能者所見皆同,这三个人在整体的战略思维上不应该有什么不同,在具体战朮考虑上各有思路,徐庞二人或许可以避免空城危险、诸葛亮不会象庞统那样命丧落凤坡,但是这些只是局部的输赢能避免一些损失和危险,减少一些伤亡和消耗,对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多只有早和晚的影响。不太可能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