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了小乔跟谁了(小乔在周瑜死后为何没了消息难道真被孙权雪藏起来了吗)_小乔_小桥_记载

本文目录

  • 小乔在周瑜死后为何没了消息难道真被孙权雪藏起来了吗
  • 周瑜英年早逝,小乔后来改嫁了吗
  • 周瑜死后,大乔小乔的结局如何
  • 周瑜死后小乔去哪里了
  • 周瑜死后小乔嫁给了谁
  • 孙策和周瑜去世后,大乔和小乔的命运如何
  • 周瑜英年早逝,小乔是否跟了曹操

小乔在周瑜死后为何没了消息难道真被孙权雪藏起来了吗

这个问题,都怪我们中国的史学传统和古代对女性的不平等。

一,我们中国的史学传统,一般主要记载男性,帝王,士大夫,将军,以及民间的重要人物。

大乔小乔,在民间很有名,无奈他们不是重要人物啊。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也不大,史书上怎么会过多的记载他们?

我们中国的史学上,史书中,对人物的生平描述,大都遵循的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的体例。传统上包括《二十四史》在内的大部分史书,都是这种体例。

纪传体通史,对于帝王的记载,一般都是用本纪。对于重要历史人物的记载,都是传记。到了明清的时候,对于后妃,诸王,才有了更详细的记载。

至于重要人物的家眷,儿子里有成名人物的,会提一笔,女眷根本就很少提及。

所以,我们在传统的正史史书上,很少见到一般女性的记载。因此,大乔小乔的身后事,我们不太可能从正史上获得。

除了正史,还有野史,还有文人的笔记。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我们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很多文人都不屑于为一般女性著书立说。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史书上,我们能见到的女性,除了吕后,武则天,杨贵妃,慈禧太后等等这类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女性人物,还有就是皇家女眷,比如后妃,公主,或者还有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母亲,子女。

比如曾国藩这种大人物要出生了,他的母亲就出现在史书上,做了一个灵异的怪梦,从而怀孕,生出了将来毕将惊天动地的曾国藩。

更可恨的是,那帮史学家,连很多上了史书的女性的名字都不愿意提及,只是说一下他们的夫姓或者外号。

比如,什么什么氏,什么什么姬。还记得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吗?史书上她也就是个陈姬。陈圆圆的大名,多亏了一些野史和吴伟业的《圆圆曲》才流传后世的。

否则,一般的中国女性,就别想留名青史了,即便你的人生很传奇,你的经历很跌宕,即便你是名垂千古的小霸王孙策的妻子,你是赤壁周郎的老婆。

对不起,他们这帮史学家,臭文人才不关心你怎么死的呢。他们更不会关心你干了什么!

为什么小乔在周瑜死后没消息了?就是因为正史不会去记载,野史笔记也不会去记载,古代的臭文人可以把孙策,周郎,写个千八百遍,也不会去关心一个弱女子、一个壮年丧夫的寡妇怎么过完自己的后半生的。

周瑜英年早逝,小乔后来改嫁了吗

小乔根本没资格,也没有权力改嫁。

小乔身份是妾,妾是属于周瑜个人的私有财产。

周瑜死亡后,小乔所有权转移到长子周循次子周胤,再不济也是周瑜嫡妻之手。

《吴书.周瑜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孙策周瑜得(二桥)后分之,大乔归孙策,小乔被周瑜自纳。

得、纳,肯定不是娶妻,何况孙策周瑜当时都是26岁,不可能无妻。

周瑜死后,大乔小乔的结局如何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小乔可以说是三国时期除貂蝉外,最为人所熟知的美女之二,其中大乔嫁给了小霸王孙策,小乔则嫁给了周瑜,虽说以孙策和周瑜的身份地位、人品相貌,也算是良配,可惜的是孙策与周瑜皆英年早逝。那么,孙策与周瑜去世之后,大乔和小乔的结局又如何呢?

虽说大乔和小乔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可正史中关于两人的记载却实在太少,在《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仅有“(周瑜)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一句。

而除了正史之外,《江表传》中则记载,“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不过,即便加上这句,关于二乔的记载,也不过短短两句而已。

由于相关记载实在太少,导致我们从正史中获得的线索少得可怜,大致也只能总结出以下两点:

1、双方相遇极为偶然。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孙策与周瑜攻打庐江的宛城,城破之后见到了乔公两女,因见两女长的国色天香,于是孙策纳了大乔,周瑜纳了小乔。由此可见,孙策、周瑜和大小乔之间,并没有什么青梅竹马、一见钟情的浪漫故事,双方的相遇可以说极为偶然,或者说仓促,孙策和周瑜更像是打了胜仗之后,分别纳了一位战败方的漂亮女子罢了。

2、二乔地位仅为妾室。孙策和周瑜都出生于熹平四年(175年),在攻打宛城时两人都已经24岁,古代男女成婚年纪本就较早,而以孙策和周瑜的家世来说,两人肯定已经成婚,也就是说此时已经有了原配妻子。与此同时,古代对婚配之事极为重视,尤其是在东汉末年豪门林立的情况下,以孙策和周瑜出身官宦世家的情况来看,其正妻必然讲求门当户对,而且自有一套繁琐的礼节,但纳妾则相对简单很多。而从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来看,两人既没有征求家人的意见,且是“纳”而非“娶”,可见大乔和小乔应该只是孙策和周瑜的妾室。

如上,由于史料记载相对较少,导致我们对于二乔的出身和经历只能进行猜测,而从有限的记载来看,二乔的地位恐怕并不算高,这恐怕也是史料记载相对较少的原因。因此,关于二乔的结局,我们同样只能进行猜测。

先说大乔,《江表传》有载,击败袁术之后,孙策便“表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皆徙所得人东诣吴”。由此大致可以判断出,大乔应该在被孙策纳为妾室后不久,便随同被俘虏的袁术和刘勋家眷一起送回了吴郡,而在仅仅四个月之后,孙策便遇刺身亡,大乔就此沦为了寡妇。

虽说大乔极可能仅是孙策的妾室,且在被纳妾后不久孙策便遇刺身亡,但其身份想必应该还是会被江东方面承认的,毕竟以大乔的身份地位而言,与其他人并无利害冲突,因而其基本生活应该还是有所保障的,不过在失去了孙策这座靠山之后,身处陌生环境中的大乔,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恐怕是难免的。

此外,史料虽然并未记载孙权对孙策女眷的安置情况,但关于孙策子女的状况却是有着明确记载的。孙策之子孙绍在孙策称帝后,先被封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死后由其子孙奉沿袭爵位,而孙策的三个女儿则分别嫁给了顾邵、陆逊和朱纪。可见,孙权对孙策的家眷还算不错,虽说其子孙后代没有过多涉足权力,但至少应该有比较好的生活保障,因此大乔的待遇应该还是有所保障的。

再说小乔,小乔自嫁给周瑜之后,史料便再也没有了关于她的记载,周瑜虽然有两子一女,但由于史料并未记载生母是谁,因此也不知道小乔与周瑜是否有子女。不过,相较于姐姐大乔来说,她的生活应当是要幸福很多,但周瑜也仅仅陪伴了小乔十一年,便英年早逝了。

周瑜在东吴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说,虽然周瑜去世较早,但从其子女的婚配情况来看,在东吴的地位那也是相当高的,其中长子周循官至骑都尉,娶了公主孙鲁班;次子周殷官至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同样娶了孙氏宗室女;而其女周氏则嫁给了孙权的长子孙登。由此推断,小乔的生活应该也算不错。

综上所述,在孙策和周瑜去世之后,鉴于两人在东吴的地位和声望,大乔和小乔虽然仅为妾室,但基本生活待遇应该还不错,不过就算能够享尽荣华富贵,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而言,恐怕也不会获取多少的关注度,好在姐妹之间倒也算是有个伴。不过,至于两人何时去世,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周瑜死后小乔去哪里了

小乔二字主要是后期演义和影视剧中采用,正史中小乔本姓桥,历史上对她的基本情况记载很模糊,甚至小桥的全名都没留下,在此我们暂且称呼她为小桥,最起码这样称呼尊重逝者的姓氏。对于小桥的出身也没有交代清楚,只简单的说明桥公有两个女儿,长女称之为大桥,次女就是小桥。后世对桥公身份猜测很多,但始终只停留在猜想的阶段,所以在此我们就不再纠结这个了。

战场路上捡美女

既然不能查询到小桥的详细户口,我们就主要说说小桥在历史上扮演着什么角色,咱们看看三国志上是怎么记载的: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简单的说就是当年周瑜攻破皖城时,发现了桥公的两个美女女儿,大桥被孙策笑纳了,小桥跟随了周瑜。所以小桥的意外走红,离不开她的相公周瑜,如果她战乱中嫁给了一个莽夫,知名度自然就低太多了。

《江表传》载: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看来不管什么时候战乱的环境下都不好过,桥公这等上流的人物也曾颠沛流离,偶得这两个有本事的女婿,桥公也非常的满意。桥公的表现真应了那句,女人干得再好也不如嫁的好,只不过小桥命运差,周瑜英年早逝,早早的就开始了寡妇生活,但周瑜生前和小桥的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第一种说法

周瑜死后,历史对小桥的记载就更模糊了,那位史官会老惦记一个寡妇的行踪,估计经常打听寡妇干什么,一不小心还会惹祸上身,我们只能从史料的零星记载中找点线索。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36岁英年早逝,小桥时无记载。不知周瑜二子一女是否为其所生。

以上这个说法更笼统,周瑜死后小桥就没音信了,甚至小桥和周瑜是否有亲生孩子都不知道。史书上确实也没交代小桥生没生孩子,但是更多人倾向于周瑜还有一个正妻步夫人,周瑜的所有孩子都是步夫人所生。这个事情如果仔细推敲,还是能发现点蛛丝马迹,三国志上记载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古代用“纳”字,一般纳妾才这么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周瑜和小桥结合时已经有了正妻?那么周瑜和小桥没孩子,还真有可能是真的,所以周瑜死后小桥可能一个人消磨时光孤独终老。

第二种说法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住守庐江,扶养遗孤。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十七岁。

第二种说法就是周瑜死后埋葬在了庐江,小桥念及旧情一直在周瑜的墓旁守候。而且还帮着周瑜抚养孩子,但这遗孤到底是步夫人的,还是周瑜和小桥的孩子,这里没有具体说明。小桥这样平淡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十三年,四十七岁时小桥因病去世,这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第二种说法。不管哪种说法是真实的,小桥都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早年就丧夫守寡,换谁往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此再说下周瑜不是被气死的,气死那个周瑜只停留在小说中,那不是历史!

周瑜死后小乔嫁给了谁

守寡。
小乔婚后与夫辗转沙场,相夫教子,安分守己,任劳任怨。夫死后毫无怨言,尽心尽力抚养并教育子女,勇于担当重任,以柔弱之躯显其坚韧本色,更是美女中贤妻良母的典范。
小乔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
美人命薄,小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年龄有争议,一说其为周瑜守墓十四载)。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

孙策和周瑜去世后,大乔和小乔的命运如何

“自古红颜多克夫”。

孙策和周瑜两名“男神级别”的少年英雄一直是广大三国爱好者们羡慕的偶像。 他们不仅年少有为,立业江东。更拥有倾国倾城、美丽无比的“江东女子天团”二乔姐妹作为妻子,怎能不令人羡慕?

只可惜,历史往往是残酷的,二乔姐妹与孙权、周瑜的爱情故事并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般甜蜜。

二乔姐妹并不是孙策、周瑜的正妻,而是妾室。二乔姐妹和孙策、周瑜的感情基础也不是“爱情”,而是满满的欲望。

根据《三国志》中记载:孙策、周瑜率军攻打安徽时,得到乔公的两个女儿,皆是国色天香之貌。孙策为主纳了大乔,周瑜为臣纳了小乔。(译文)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

注意,是“纳”而不是娶。

二乔姐妹的身份低微,孙策和周瑜怎么可能娶两个民女为妻呢?

所以大乔、小乔只不过是地位低、待遇差的妾室而已。根据《江表传》记载:孙策调侃周瑜道,“乔公和膝下二女都是难民,如果乔公得到你我二人作为龙床快婿,岂不是一件美事。”

“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由此可见,在孙策的眼中,乔氏父女只不过是流离失所的难民。孙策和周瑜纳她们为妾,是抬举她们,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爱情”。

孙策、周瑜在安徽得到二乔姐妹之后,命人将大乔、小乔送往吴郡生活。孙策常年在外征战,陪伴大乔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大乔被送往吴郡四个月后孙策便去世了,孙策与大乔接触的时间可能连几个月都不到,孙策与大乔的爱情,只不过是后人们幻想出的美梦罢了。

《三国志》中有关于大乔、小乔的记载少的可怜。《吴书》中也没有记载孙策去世之后大乔的下落。

《庸盦笔记》中说孙策去世后,大乔悲痛欲绝,痛哭而死。但《庸盦笔记》是清朝时期的著作,权威性不高。

针对大乔的命运,虽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肯定的是,大乔的命运是幸运的。

大乔虽然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寡妇,但她的身份、地位足以让她平平安安的、衣食无忧的过完下半生。

小乔的命运比较大乔来说要幸福的多,小乔和周瑜相处了十年,在这十年里,小乔与周瑜生育了两子一女。周瑜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娶了孙家的女子为妻,女儿也嫁给了孙权的长子孙登。

小乔在儿子、女儿的照顾之下,平静的生活着。 大乔和小乔的命运是幸运的。她们在动荡的乱世之中被孙策和周瑜看中,得到了安心、舒适的生活,不必在四处流浪、不必在忍饥挨饿。

大乔和小乔的命运同样是不幸的,她们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寡妇,从此孤独、寂寞的过完了自己的下半生。

周瑜英年早逝,小乔是否跟了曹操

谢邀。

提问者是否看’三国’的影视作品看多了,都整混了吧,能提出如此不堪之问题?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大胜,灭掉孙刘联军,周瑜等一干人马命丧黄泉,那么寡妇小乔是否跟了曹操就不得而知了。

实际上是孙刘联军大胜,曹操大败,难道要打了胜仗之周瑜将自己爱妻小乔奉献给吃了败仗,灰头土脸之曹操不成!这是哪家的逻辑?

就是周瑜病故后,已成三分鼎足之势,曹操就是有贼心,一时也没有灭掉东吴之力,想’铜雀春深锁二乔’,那也是黄粱美梦而已。反之小乔也没有必要,背井离乡,舍家撇儿,跋山涉水,嫁给奸雄曹大丞相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