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几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交情一般的人,不该说的话尽量别说”,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_自己的_吕布_蓝田县

本文目录

  • 德川家康的几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 “交情一般的人,不该说的话尽量别说”,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 大家怎么看待《三国演义》的吕布
  • 吕布是怎样的人呢我们对历史中真实的他有所误解吗
  • 在职场被排挤了怎么办
  • 《水浒传》中的宋江和谁的关系最好
  • 明知推恩令可解决藩王问题,为何建文帝却不采纳
  • 如何理解“父母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
  • 弟媳出轨我可以去她家骂她吗
  • 龙岭迷窟到底是不是李淳风的墓穴历史上有这人吗

德川家康的几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仿佛是刻意和他之前的那位天下人丰臣秀吉形成鲜明对比。当秀吉苦于无子时,德川家康却是子嗣众多。只是这些源出同根的儿子们的命运,却是各自迥异。

  

  死于莫须有之罪——松平信康

  

  

  

  松平信康最后自杀的地方——二俣城遗址

  

  长子松平信康,生于1559年。其母乃是今川义元之甥女筑山殿。既是长子,又是正室所生,信康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德川家康的第一继承人。可惜,最后却事与愿违……

  

  当初,德川家康于1563年和织田信长结盟时,为了进一步密切双方的关系,彼此同意联姻。1567年,当时还叫竹千代的信康与织田信长的次女德姬结婚(标准的娃娃亲)。而他的不幸就此埋下。

  

  出自今川家的信康之母筑山殿,对于杀死其舅父义元的织田信长之女德姬,有着一种天然的敌视。婆媳关系可说是冷淡甚至恶劣。当德姬连续生下2个女儿后,筑山殿更是趁机以为德川家延续香火的名义,为信康纳原属武田氏的德川家臣浅原昌时之女为侧室。只是,筑山殿太过小看德姬的反击力量。1579年,德姬给父亲信长写了一封记载婆婆与丈夫12条罪状的书信。而其中最致命的一条,就是筑山殿内通甲斐武田家。勃然大怒的织田信长命令德川家康处理此事。慑于震怒的信长,家康不得不舍弃筑山殿与信康母子。该年秋,筑山殿在远山富冢为家康所派去的家臣所杀。而闻听噩耗的信康也于远江二俣城切腹自尽,年仅20岁。还未来得及展示自己的才能就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命运多舛——结城秀康

  

  结城秀康像

  

  在生下长子信康15年之后,德川家康才迎来自己的次子结城秀康,一个命运坎坷的孩子。

  

  结城秀康的生母小督局(即于万之方),本来仅仅是家康正室筑山殿的侍女。负责在远江滨松城(一说三河冈崎城)的浴室里替家康更衣。因为受到家康宠幸而怀上了结城秀康。此事为筑山殿所知后,女人嫉妒的天性爆发了(而大凡在富贵之家,正室的嫉妒常常会引发不幸),怒火中烧的筑山殿疯狂地虐待小督局,最后把当时还有孕在身的小督局扒光衣服,扔在野外(真是没人性……)。所幸小督局为德川家臣本多重次所救,被安顿在远江滨松宇富见村的中村源左卫门家中,于那里生下了结城秀康。

  

  秀康自小由本多重次抚养,是时,德川家康并不准备认这个儿子。一直到他2岁时,由兄长松平信康带着去见自己的父亲。在信康的授意下,秀康喊德川家康“父亲大人”。耳闻秀康那稚嫩纯真的童声,连家康都被感动,于是当场命名秀康为“于义丸”,正式承认这个儿子。

  

  原本,在松平信康自杀之后,结城秀康成为了德川家康的继承人。但是,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结束后。臣服于丰臣秀吉的德川家康需要以一子为质。结果,在当时已经有其他儿子的情况下,家康却偏偏选择最年长的结城秀康。而随着入质丰臣家,结城秀康对于德川本家的继承权也失去了。看来,德川家康心里对于这个儿子,还是并不特别喜欢。

  

  成为秀吉养子后,结城秀康元服,拜领养父的“秀”字与生父的“康”字,时名羽柴秀康。受封河内1万石,任从五位下侍从兼三河守。看来,当时还无子的丰臣秀吉,对待这个养子,倒远比生父德川家康更好。

  

  1587年,结城秀康虚龄14,便完成了自己的初阵,参与了九州征伐中对丰前岩石城的进攻。此后2年中,秀康也跟随养父,四处征战,表现不俗。可惜好景不长,1589年,淀殿为丰臣秀吉生下了亲子鹤松。无论再怎么看重,所谓疏不间亲,养子毕竟还是不如亲子。丰臣秀吉指名鹤松为继承人。至此,结城秀康对养父家的继承权也丧失了。

  

  次年(1590年),结城秀康娶下总结城晴朝的养女鹤姬为正室,以婿养子的身份正式继承结城家,领地为下总10万1千石。之后的围攻小田原同文禄庆长之役,结城秀康也均参与。

  

  丰臣秀吉死后2年,在决定天下归属的关原之役,结城秀康所处的位置是相当尴尬的。一方是自己的生身之父,另一方是待自己不薄的养父之家。这场大战于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矛盾。或许是因为知道秀康的左右为难,德川家康并没有让他亲自参与关原之役,而是让他留在关东,对下野的宇都宫氏和会津的上杉景胜保持警戒。

  

  随着关原之役德川家康的胜利,天下已经落入其手。而属于家康一系的大名,均被增封领地。作为家康次子的结城秀康,更是封赏倍于他人,受封越前北之庄67万石的庞大领地。除了巩固德川天下的目的,也许,家康此举,还包含着对这个命运多舛的儿子的一丝补偿。5年后,结城秀康官位又升为正三位权中纳言。可惜2年后,结城秀康即病逝,结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时方34岁。可能,这对于秀康而言是一个幸运。因为他避免了亲眼看到8年后大阪之役,自己养父丰臣秀吉一门彻底灭亡。

  

  

  

  位极人臣的二代将军——德川秀忠

  

  德川秀忠像

  

  

  三子德川秀忠,这位未[来的德川幕府二代将军,生于1579年。其母乃德川家康侧室西乡局。西乡局颇为美貌,加上行止端淑,很受家康的宠幸。可能是子以母贵,加上长兄松平信康自杀,次兄结城秀康出继他氏,德川秀忠成为了家康的继承人,并成功成为德川幕府二代将军。

  

  关原之役,德川秀忠受命统率38000大军,从关东出发,准备参与同东军的大战。但在路过信浓上田城时,为城主真田昌幸所挑衅,结果大举进攻上田城(第2次上田城之战)。虽然围攻数日后,在德川家康的催促下,秀忠撤兵西上,向关原主战场急赶。但由于拖延时日过多,最后还是错过了关原之役,为此而遭愤怒的家康的痛骂。

  

  骂归骂,德川家康仍然以秀忠为继承人。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2年后,家康传位于秀忠,而自称大御所,移居骏河骏府城,但仍然掌握实权。直至1616年家康病逝,秀忠才真正掌握了幕府实权。之后,德川秀忠先后改易了福岛正则、最上义俊等外样大名,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德川幕府的统治。然而,真正困扰他的,是自己将军之位的继承问题。

  

  秀忠的正室是著名的浅井三姐妹中最小的崇源院阿江,阿江比秀忠年长6岁,此前已经结过2次婚。这场由丰臣秀吉安排的政治婚姻看来相当不搭配。1601年,阿江嫁给秀忠6年后生下了长子长松丸,但不幸早夭。3年后,又生下了次子德川家光,但生来即由乳母春日局养育,加上有口吃,并不被秀忠夫妇所喜。他们更喜欢三子、由自己所亲自养育的德川忠长。但由于春日局面见德川家康诉说,家康出面表示要分长幼。自此确立了德川家光的继承权。

  

  1623年,德川秀忠效仿父亲家康,传位德川家光,而自己同样自称大御所,掌握实权。而德川忠长则于同年任从三位权中纳言,次年又受领骏河、远江、甲斐3国55万石领地,1626年又进位任从二位权大纳言。但官位与领地的封赏并不能抚平忠长未能当上将军的不满。其行为越来越荒悖。1631年,忠长为将军德川家光下令幽禁于甲府甲斐。大御所秀忠曾经求情,但家光不允。次年,德川秀忠即逝,结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两个早逝之人——松平忠吉、武田信吉

  

  松平忠吉像

  

  

  关原之役,松平忠吉与岳父井伊直政阵地遗迹——正是这一战中所受的伤,让他们翁婿2人都早逝

  

  四子松平忠吉,生于1580年,与德川秀忠同为西乡局所生。1岁时就过继给了三河东条城城主松平家忠,成为东条松平家的继承人。同年,松平家忠病逝,继承了三河东条1万石领地。次年移封至骏河沼津4万石。10岁时元服,正式改名为松平忠吉。1592年,移封武蔵忍10万石。并于同年,娶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之女清泉院为正室。虽然领地不断增加,但此期间的松平忠吉因为年幼以及此后日本国内局势暂时平静,并无多少表现。

  

  1600年的关原之役,是松平忠吉的初阵。该役,年方20岁的他统率3000人,与自己的岳父井伊直政的3600人布置在一起。正对西军的小西行长、岛津义弘部。初阵即参与如此重要的战役,除去德川家康希望自己一门立功外,松平忠吉的不俗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是役,松平忠吉在岳父井伊直政的帮助带领下奋战。在西军撤退时当先追击,但为岛津义弘的萨摩士兵的火绳枪击伤。战后,凭借德川家康之子与力战有功的双重因素,松平忠吉受封尾张清洲52万石。次年官位晋为从四位下侍从。1605年又再升为从三位下权中将。但2年后,由于关原合战时所伤枪伤的后遗症,松平忠吉死于破伤风,享寿仅27,成为了德川家康诸子中又一位短寿者。由于独子生下来半月即夭折,其一系断绝。

  

  

  

  五子武田信吉,生于1583年。其母下山殿,与甲斐武田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是武田氏家臣秋山虎康之女,同时又是武田信玄之女见性院和养子穴山信君夫妇的养女)。因为这层关系,加上德川家康一直怜惜甲斐武田氏的后继无人,于是让自己的这个儿子继承了武田氏。

  

  1590年,信吉才7岁便已受领下总3万石的封地,次年又增封为下总佐仓5万石。关原之役时,时年17岁的武田信吉并没出阵,而是受命留守江户。随着德川家康于关原获胜。武田信吉的领地同样也大幅度增封,于1602年领常陆水户25万石。

  

  可惜,武田信吉生来羸弱多病,除了领地不断增加,他在战国的历史上并没留下多少痕迹。1603年,抱病多年的武田信吉,和自己的兄长松平忠吉一样,在无后嗣的情况下病逝,时年20岁。而在常陆这一当年新罗三郎义光驻足过的地方,留下了源氏名门武田氏的痕迹,似乎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唯一印记。

  

  

  

  命运最为悲惨——松平忠辉

  

  松平忠辉像

  

  六子松平忠辉,生于1592年。其母朝觉院,大概是德川家康众多侧室中地位最低下的,她本是远江国一个卑微的铸物师之妻。松平忠辉生下来的时候长得十分丑陋,加上母亲地位低下,结果德川家康将其交给家臣、下野长沼城城主皆川广照抚养。连瞧都不愿瞧他一眼,看来德川家康确实够绝情的。

  

  无论如何,终究是自己的儿子。在忠辉6岁那年,德川家康还是和这位阔别长久的儿子会面了。由于忠辉酷肖长兄信康,因此家康开始逐渐改变了看法。

  

  1599年,7岁的松平忠辉出继长泽松平家,受领武藏深谷1万石。关原之战后,虽然只是个小孩子,作为德川家康之子,松平忠辉还是分享了胜利果实。1602年,接掌了五兄武田信吉转封常陆水户后遗留下来的下总佐仓5万石。次年,再次转增为信浓川中岛12万石。并于1605年,和在关原合战前就已经订有婚约的伊达政宗之长女五郎八姬完婚(这一好事多磨似乎预言了日后他将因这场婚姻而遇到不幸)。1609年,抚养忠辉长大的皆川广照连同山田重辰、松平清直,向大御所德川家康诉说忠辉行为不端。结果,在忠辉的辩驳之下,皆川广照、山田重辰、松平清直3人反而被改易,并被勒令切腹。翌年,松平忠辉又被转封,领地大幅度增加为越后高田70万石。而他的家老大久保长安也受封武藏八王子3万石领地。此时的松平忠辉,可以说是相当得意,而浑然不知命运的悲剧即将来临。

  

  1614年的大阪冬之阵,松平忠辉留守江户。翌年的大阪夏之阵,23岁的松平忠辉受命统领12000越后锐卒加入大和一路方面的部队。而同在一路的还有自己的岳父伊达政宗的10000人,本多忠政的5000人、松平忠明的3800人,以及作为先锋的名义上的该路总大将水野胜成所部3800人。无论是从兵力配置还是配属伊达政宗这样的名将来看,德川家康对于松平忠辉是相当看重,有意让自己的这个儿子立下大功。

  

  可惜松平忠辉的表现却相当令人失望。先是于道明寺之役姗姗来迟,导致本路其他诸将在真田信繁的猛攻下受挫。赶到战场后,又并未追击撤退的真田信繁。在天王寺决战中,同样表现差强人意。当时,有传言称,妻子五郎八姬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忠辉,对基督教持同情态度,因而对攻击有着众多基督教信徒的大阪城犹豫不决。无论如何,这一传言给其父大御所德川家康留下了不良印象。夏之阵结束后,家康与德川幕府二代将军秀忠进宫面见天皇,忠辉称病不随同,却在嵯峨野游玩。接着又私自回到领地高田。他的无法无天彻底激怒了德川家康。家康断绝了和他的父子关系,勒令他谪居上野。即使忠辉的母亲朝觉院哭求家康念在父子一场饶恕他也无用。忠辉随之又被流放伊豆三岛。

  

  1616年春,德川家康日渐病重。初夏,家康病笃之时,松平忠辉也被禁止见父亲最后一面。家康的葬礼,忠辉同样未能参加。而他的不幸才刚刚开了个头。将军德川秀忠以家康的遗命,将自己的这个弟弟除封,并流放伊势朝熊。妻子五郎八姬也与忠辉离婚。有说法,认为松平忠辉的被除封是因为大久保长安与伊达政宗密谋,准备外借西班牙之力,拥立忠辉为幕府将军。虽然此事并无证据,但联想到当初的丰臣秀吉时代,那位老谋深算的伊达政宗便曾经参与煽动九户之乱;而大久保长安死后同样也被幕府以贪污敛财、私通朝鲜、非法传播天主教的罪名破棺枭首;最后,1624年,德川幕府同西班牙断绝外交关系。看来此事也并非完全属空穴来风。

  

  此后,松平忠辉便开始了漫长而悲惨的流放生涯。其间,他先后被流放至飞驒高山、信浓诹访。世间的一切与这位日渐垂暮老人似乎都已无关。在度过长达68年的流放生涯后,已经是91岁的耄耋老人的松平忠辉,结束了他悲剧性的一生。而此时,已经是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了。

  

  

  

  德川家康的七子松千代、八子仙千代均于5岁夭折,连元服都未来得及举行。而这一中断似乎是一个预兆,在此之后出生的家康最小的3个儿子命运都不错。

  

  

  命运颇佳的德川御三家——德川义直、德川赖宣、德川赖房

  

  

  喜好儒学的德川义直

  

  九子德川义直,生于1600年,与仙千代均是相应院所生。他出生那年,德川家康刚好于关原之战获胜,夺取了天下。因此,较之自己的几位兄长(诸如松平信康、结城秀康),义直的人生道路要顺畅的多。1603年,德川家康开幕府之时,虽然只有3岁,但义直还是与自己的那些哥哥一起受封领地,获得了甲斐府中25万石。1606年元服,时名为德川义利。翌年,四兄松平忠吉病逝。由于忠吉无子继承,义直便继承了其尾张清洲53万石的领地。1615年,娶浅野幸长之女春姬为正室。次年,父亲德川家康去世,义直按照家康的遗命,其一系成为了德川御三家之一尾张德川家,在德川将军家一系无子嗣继承时,有权继承幕府将军之位。1619年,义直的领地增加至61万石。1621年,正式改名为义直。1626年,任从二位权大纳言。义直一路走来,可以说相当顺利。

  

  虽然义直曾经跟随父亲,参与了大阪冬之阵与夏之阵。不过一个当时只有14、5岁的孩子,对战局并不能有什么影响。他真正的成就,主要是在治理自己的领地尾张方面。义直素来喜好儒学。与诸多儒学学者都有交往,当著名学者林罗山开设私塾时,他还送去孔子画像,以示支持。由于爱好学问,德川义直甚至曾经延聘旅日明朝学者陈元贇为儒官,向其学习书法、诗文。而他自己也编撰了《德川氏宗谱》、《东照宫御年谱》等史学著作,在文治方面留下了自己的一笔。而依照儒学思想改革后的尾张藩政,也颇为出色。

  

  1649年,德川义直中风,次年病逝,就此结束了他平淡安逸的一生。时年50岁

  

  

  

  “纪州名君”德川赖宣——确实气度不凡

  

  十子德川赖宣,生于1602年,其母为养珠院。翌年,五兄武田信吉早逝,赖宣便继承了信吉常陆水户20万石领地。1606年,与九兄义直一起元服,时名为赖将。1609年,转封骏河、远江50万石,由于领地巨大,人称骏河宰相(当然,一个7岁的小孩是不可能处理政务的,此时的赖宣仍然待在骏府城的父亲家康身边)。1614年的大阪夏之阵,德川家康与出征时特意为赖宣举行了初次穿带铠甲仪式。翌年的大阪冬之阵,虚龄才14岁的赖宣请求出任先锋。德川家康自然不会允许。随侍在旁的家臣松平正纲安慰赖宣以后还有机会。但赖宣却回应:“人生难道有2个14岁吗?”。令家康称赞不已,而赖宣的不凡气度,也由此可知一二。

  

  1616年,父亲德川家康病逝。赖宣按照家康遗命,成为了德川御三家之一(1619年赖宣转领纪伊和歌山55万石,故称为纪伊德川家),同样有权在德川将军家一系无子嗣时,继承幕府将军。次年,娶加藤清正五女八十姬为正室。1626年,与九兄德川义直同时进位为从二位权大纳言。

  

  处于承平之时,德川赖宣的主要作为,都是在治理纪伊藩领地方面。他大力开发城下町,促进生产,繁荣商业,改善了藩政的财政,巩固了藩政;时常开仓济贫,更废除杂税,鼓励开荒,扩大农业生产;兴修道路,便利商品流通;延揽儒学名家(其中包括文禄、庆长之役中被俘虏的朝鲜学者李梅溪、李荣真父子),颁布《父母状》,提倡人伦纲常,改变民风。所以这一切,都展现了赖宣出众的治民之才。而且赖宣的文才也颇为不凡,现引一首他的《飞雪之泷之诗》:

  重叠千山万水围,

  雨余秋色有光辉。

  一条瀑布落岩畔,

  乱沫随风作雪飞。

  由此可见,这位人称“纪州名君”的家康十子,的确才能过人。

  

  但由于减少开支,裁撤臣下,导致领内出现不少浪人。1651年(庆安四年)爆发了以浪人由比正雪为首的浪人暴动(“庆安事件”)。由于由比正雪自称得到了德川赖宣的资助,导致幕府对赖宣的怀疑,以至赖宣不得不在江户居住10年,以示无野心。

  

  1666年,正室八十姬去世。次年,德川赖宣以年老让位于长子光贞。1671年,这位“纪州名君”去世,时年69岁。

  

  

  

  德川赖房之墓

  

  十一子德川赖房,生于1603年,与赖宣一样是养珠院所生,乃德川家康最小的儿子。不过,由于家康所喜爱的另一侧室英胜院的独女市姬早夭,因此被过继给了她。此后,1605年,2岁的赖房受领常陆下妻10万石。1609年,接替了转封的十兄赖宣遗留下的常陆水户25万石领地。1611年,随同父亲上洛的赖宣在京都元服,正式命名为德川赖房。大阪冬之阵与夏之阵时,由于年龄太小,赖宣受命留守于骏府城。

  

  1616年,德川家康去世。德川赖房按照家康遗命,与自己的2个兄长义直和赖宣一起,成为了德川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德川家。不过,与自己的2个哥哥不同,家康给予赖房的遗命是“要遵从二代将军秀忠的任何指令”;而水户德川家也不像另2家可以于将军一系无子嗣时继承幕府将军,而是“世为天下副将军”。也许,德川家康此举是为了不过分偏袒养珠院。但至少,在3个儿子中有所区别,令赖房心里多少有些不快。

  

  可能是为了安抚德川赖房,幕府于1622年增封他3万石领地。但1626年的晋升官位事件,又一次令赖房不满。当时,赖房与加贺金泽藩藩主前田利常、萨摩鹿儿岛藩藩主岛津家久和陆奥仙台藩藩主伊达政宗三人同日进位为从三位权中纳言。而同年,自己的2个哥哥义直和赖宣则都进位为从二位权大纳言。如此的安排令赖房极其不满,认为是矮化了同为德川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德川家,将之与外样大名视为等同。结果,幕府为了安抚赖房,不得不在次年初,将他升为正三位。

  

  虽然有这些不满,德川赖房仍然努力地效仿自己的2个哥哥,以儒学为基,治理自己的水户领地。

  

  和亲哥哥赖宣一样,赖房同样鼓励开发城下町来繁荣商业,并进行了领内大检地,以稳固藩政。又亲自向儒学家人见林塘学习四书五经,向荻野兼从学习吉田神道。以自身的表率来促进文教。自撰《青社遗范》,规范家老的行为。赖房的恭法儒学,甚至体现在安排继承人上。由于尾张德川家的二代继承人德川光友和纪伊德川家的二代继承人德川光贞年齿均次于自己的长子赖重。为了遵行长幼有序,赖房让赖重改姓松平,外封高松藩,成为了水户藩的支藩,而以自己的三子光国(次子早夭)为继承人。看来,儒学的思想彻底深入了赖房的内心。

  

  1661年,赖房病逝,时年58岁。

  

  

  

  德川家康的这11个儿子,命运各异。可能,如果不是生在富贵之家,他们大多会平淡安逸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其中诸如德川赖宣这样的才能出众者,更可能会成为一代名臣。但身为德川家康之子的身份,注定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或因莫须有之罪而死;或出继外家为质;或因征战之伤早逝;或自恃身份贵重,行事荒悖而遭流放;或虽位极人臣却困于家事;即使平安度过一生者,也难免幕府猜疑。真是:

  身负葵纹自不凡,花自同株落各方。

“交情一般的人,不该说的话尽量别说”,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认同这句话。不管交情如何,不该说的话,千万别说,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否则,你会惹很多预想不到的麻烦。

我认为别人的隐私和忌讳千万不要提及,一定要守口如瓶,我有一位朋友,说话从不与脑壳商量,口无遮拦。有一次,在餐桌上说他看见某朋友的老婆,与一个陌生男人在湿地公园像夫妻一样手牵手,窃窃私语。说者无意,听着有心,第二天,这两口子找他对质,要他拿出证据,难堪极了,只好说自己眼花认错了人,赔礼道歉,自讨没趣。现在两口子视他为小人,水火不容。

其实,无论交情如何,不管什么目的,说话都要注意分寸,不分老少的话不说,惹是非的话不说,涉及隐私忌讳的话不说,伤人自尊的话绝不能说,不清不楚的话不说。记住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场合,无论什么朋友,都要管好自己的嘴,避免祸从口出。我是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大家怎么看待《三国演义》的吕布

“谁掌握过去,谁就掌握未来”,无论正史还是演义中,吕布都是一个存在被“有色化”嫌疑的人物,除过被陈寿定性为“轻与去就”、“有勇无谋”,吕布的某些特点则刻意被打压。

一、吕布有英雄情结,追求某种认同感

一则表现在吕布被董卓余部打败后,没有只想自己逃命,而是想到了先救王允,这是其英雄情结所在,并非仅仅是毫无情感的打手;另外,吕布两次送还被自己扣押的刘备的家属,而且期间并没刻意为难,则是其英雄情节的又一体现。吕布追求某种认同感,则表现在吕布投奔刘备时所说的一番话“.…(我)不被诸侯所接受”,其中固然有基于生存立足的考虑,但是细思之下可以看出还有某种追求认同感的体现。

二、吕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求追绝对的安全

在《三国志.吕布传》中,多有记载吕布“不安”、“恐”等,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描写---李肃游说吕布投靠董卓,在挑拨吕布与丁原关系时,吕布也很“惶恐”,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吕布“轻与去就”,在极度不安全的情况下,人总会作出出人意料的举动。同时,吕布两度认父,或许正是为了追求一种极度的安全。

三、吕布是动乱时期的“赤贫”

吕布所有的不过是自己的武力,属病越打越少,除此之外,没有政治背景,即便被王允给予高官厚爵后,还是被当做路人对待;没有固定的势力范围,吕布除了短暂的占有徐州外,几乎是在谋求“挂靠”中求生,投奔袁绍、企图与袁术结盟、投奔刘备等等。军阀都想利用他,而不会正真的接纳他。或许吕布的宿命,如果不是被曹操绞死就是耗尽青春武力,被人遗弃。

吕布的历史硬伤不可忽略,但是作为对一个人全面、中立的评价,刻意忽略其他侧面则有失公允。在我看来,吕布不可称为英雄,但是完全可以看做一个武力超强的普通人,有英雄情节,追求认同;强烈的不安全,追求绝对安全;是动乱时代的“赤贫”,吃青春饭。

他应该被指责,也值得同情。

吕布是怎样的人呢我们对历史中真实的他有所误解吗

一说起吕布,大家就会想起那句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东汉末年的战场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吕布和他的部下,骁勇善战的身影。但是,我们还会想起那句张飞的话,“三姓家奴”吕布。在我们的印象里,吕布薄情寡义,唯利是图,轻于去就,反复无常。那么,吕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吕布的骁勇是人人公认的。在历史上,吕布号称“飞将”。他弓马娴熟,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由。在他的面前,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是东汉末年公认的第一猛将。当年董卓以他为贴身护卫,有吕布在,没有人敢对董卓起异心。

可是,吕布的薄情寡义,反复无常也是公认的。我们看看吕布的人生轨迹,在他的一生中,走遍了北半个中国,也背叛了无数的主人。他先跟随丁原,后投靠董卓。后来他又杀了董卓,在董卓旧部的围攻下被迫逃亡关东。

在关东,他先后投奔了袁术、袁绍、张扬等人,不是不被接纳,就是被人谋害。最终是因为陈宫的辅佐,才袭击曹操,开始成为一方诸侯。他和曹操作战失败,转而投奔了刘备。可是没过多久,他趁刘备出兵讨伐袁术的机会,袭占了刘备的徐州。后来吕布在徐州奋战数年,终于在曹操和刘备的围攻下被俘,为曹操所杀。

我们从这一段的历史也可以看到,历史上对吕布评价他“轻于去就”、“狼子野心”也是正确的。他辗转整个北半个中国,更换了无数的主人。在这些人中,被他杀死的有丁原、董卓,被他袭取基业的有刘备,搞不好关系的有袁绍、袁术。可以说,他就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可是,我们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吕布,就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显示他纯粹是一个没有城府的人。他的心性根本就没有成熟,如同孩童一般。稍有点计谋的人就能够把他玩弄在股掌之上。他能够成为一路诸侯纯粹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吕布没有担当一个君主的政治头脑。他一直就想依附于他人,做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将。可是,吕布的身上,还有一种性格,这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那就是过于自信自己的武力,不愿意屈居人下的性格。

这种性格可能是古代西凉的游牧民族的天性,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他们的心中,那些汉人的礼仪道德,和自己的自由来说,不值一提。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他们可以舍弃一切。吕布的身上,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在战斗中,吕布尽情的战斗,在爱情上,吕布尽情的索取。战斗中,他不怕战场的厮杀,爱情里,他也不怕董卓的威吓。如果从游牧民族的眼光看,他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错。相反,吕布还是他们中最强的男人,最明亮的星。

但是,吕布最可悲的是他走错了地方。他涉足到了朝堂之上,进入到中原腹地,最后因为他那桀骜不驯的性格,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方诸侯。政治上幼稚的他,成为各方政客的玩物。不懂得如何生存的他,自己走上了死路。

他一再被人利用,被人欺骗。到死的时候还没有明白,居然想让刘备替他说情,保住一条性命。吕布也不想想,你投奔刘备,刘备收留了你。可是,你一转眼,就趁刘备出征夺了他的徐州。这徐州是刘备想尽办法才得到的基业,他还想依靠徐州夺取天下。

吕布以为,我让你回来,给一个地方容身,就对得起你刘备了。后来袁术攻打刘备,吕布辕门射戟调解了争端,就是我对你刘备的恩情了。吕布也不想想,他的这种想法,刘备是不是认可?在白门楼上,当刘备说出不能留吕布的时候,吕布居然指责刘备是“是兒最叵信者”。旁人听了,谁不为吕布的话哑然失笑。

可以说,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吕布的想法是何等的幼稚。他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从自己的心理出发,根本就不理睬任何人的想法。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吕布才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吕布的特点:武力超群,不讲道义,自私自利,轻于去就。吕布能够以自己的武力纠集起一支精锐。这支军队大多数人都和吕布一样,以横行天下为快乐。他们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根本就不理会什么道德礼法。他们自恃武力,根本不甘于屈居人下。如果打个比方,他们就是横行中原的狼群。而吕布就是他们这些人中的佼佼者,是这狼群中的头狼。

正是因为思想观念不同,吕布根本就不具备作为一方君主的能力。可是,阴差阳错,他居然当了一方诸侯。这样,他虽然英勇善战,可是在群雄的征战中,他成为各方势力利用玩弄的对象。最终,他的军队很快就被消灭,他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在职场被排挤了怎么办

悟空问答:

一,如果你刚进单位,人生地不熟,有可能被孤立,单位有什么事情,也许己经过了,你才知道,或者还不知道,所以就靠你仔细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反应,也许你能觉查到一点什么事,所以假如你刚到单位一定要认识几个或一个稍微能提供一点消息的同事,有必要在关键的时候透露一点消息。比如一个单位掌握实权的人物,他(她)红白喜事,象这种情况,就该和同事一路去拜访一下,如果有人给你说一声,你知道就去了,如果没人给你说,你没去,以后这个实权人物有可能给你穿小鞋,心里觉得你没有去是看不起他(她),以后孤立你的人将是越来越多。

二,单位有单位的组织纪律,人有自己的″三观″,如果你只顾自己的小利益的时候,忽略了集体的利益而作出出格的事,大家都会孤立你。这种事情在一个单位经常有,所以在顾个人利益的时侯,一定要掂量一下轻重,受的了这个社会谬论的谴责没有,受不了就得住手,否则身败名裂。

三,不要随便欺负单位弱势群体和挑战单位领导权威。欺负弱势群体不算本实,要欺负那些强者,才显示你的能力。领导不是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有时不要认真,睁一只眼,闭一口眼,大家都得过,你也得过,挑战不成引来大批″保皇派″围攻,你将是被孤立的对象。永远不得翻身。所以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尊重别人的同时,才能蠃得别人的尊重。

四,在同事面前,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否则一传十,很快就传遍了,大家一定看不起你,被孤立的滋味很不好受,粘了别人的便宜,一定要想好,该还的还了就对了。

五,提高自已的思想觉悟,道德文化素质,随大流,消除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走群众路线,认真工作,让党和人民放心,也为自已人身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有了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不会犯低级错误,人源会越来越好,也不会有孤立你的现象发生。

六,在单位上一定要強调男女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否则同事和领导把你看作″温神″都会避开你,绕着走,含沙射影的骂你,到时想改都来不及,也没有机会,所以从现在做起,还不为迟,做一个光朋磊落的人,行的端,走的正。

《水浒传》中的宋江和谁的关系最好

宋江这人,官不象官,民不象民,匪不象匪,忠不是忠,奸不是奸,本事又不大,但凭不惜金,人脉关系还可,他在108好汉中关系最好的是小李广花荣。

明知推恩令可解决藩王问题,为何建文帝却不采纳

许多人可能进入误区了。

首先,我们来说说“推恩令”。

西汉自建国以来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诸侯王相对中央独立,拥有财权、军权、行政权。至文﹑景时代﹐诸侯王势力日益膨胀﹐形成直割据一方的王国与侯国,一度威胁中央皇权。

“推恩令”颁布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明朝分封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大封功臣的同时对诸子进行封王,意图通过诸王对功臣武将进行节制,并占据全国各要地,从而达到朱家江山的长治久安。

朱元璋对诸子进行分藩同时也进行了限制,爵位能够世袭罔替,但是军权、财权、行政权掌握在中央手里,需要经过中央的授权任命。

最后,我们说说为啥“推恩令”在明朝不能用。

①地位不同。明朝的藩王其实没有汉朝藩王那样大的权利,处处受到中央节制;

②时代不同。明朝在分封时候已经考虑过历朝历代的诸王之乱,不过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太自信了;

③权利不同。汉代藩王就是一个独立王国,明朝藩王没有太大的自主权。

因此,明朝没有必要向汉朝那样事实“推恩令”进行削权。

如何理解“父母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父母爱自己的子女胜过自己的生命,为他们的将来考虑得非常非常的深远和细致。

在我看来,天底下最感人最温馨最让人难忘的句子,就是《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这句放之四海皆准的话。其意说: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他的孩子做考虑。

故事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提出要赵威后长子长安君作人质的条件,赴威后最初怜爱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去作人质,后赴威后被触龙“你不让孩子去,国家都没有了,爱孩子有什么用。你让孩子去,等国家稳定了,他以后回来,还可能做国王”的话说服,很是感人,久嚼味浓。

现实生活中,不见几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不愿自己的孩子成龙。常言道:虎毒尚不食子。孩子是父母一口饭一口水喂养大的,就是自己的心头肉,也是自己生命的延长。但当下的孩子,没有几个能体量父母之心,我行我素,大都难听父母之言。所以,才有“可怜天下父母心”之说,确实表达了父母的无奈。

有道是:“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儿才知父母心”。父母的良苦用心,多在儿女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之后,方知其苦心。但很多事,为时已晚,后悔不迭,跪哭苍天,因为父母那凭经历或苦难得来的经验,多被不懂事的儿女,付诸东流。

我们长大成人后,逐步理解老人的用心良苦,也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有违背父母的逆行,真有点“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苦痛。我真希望我的这个心愿,能被天下之子所理解。作为孩子,一定要多听父母的话,一定要多理解父母,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之恩,大爱无边。三国时的皇帝刘备至死,还要托孤诸葛亮辅助好儿皇阿斗,何况平民百姓怎么不“想来世呀想心甘”的想自家的儿女。新时期,我们提倡新的家风和新的道德风尚,不求过去那种扇枕温衾、恣蚊饱血、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回报,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子孝父心宽的环境还是必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

弟媳出轨我可以去她家骂她吗

你管的有点多!你弟媳出轨是他们的小家庭的问题,和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你弟弟的任何决定,包括他愿意挽救婚姻或者放弃!这些应该是他自己独立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你煽风点火推波助澜!说实话,有你这种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大姑子真的挺讨厌的!你只是个亲戚,亲戚而已!请找好自己的定位好么?

龙岭迷窟到底是不是李淳风的墓穴历史上有这人吗

?影视剧《龙岭迷窟》剧照

谢谢悟空邀请

龙岭迷窟的故事,出自盗墓小说《鬼吹灯》。故事说的是胡八一、胖子、大金牙到陕西的古蓝县,在一个叫龙岭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唐代大墓,进入大墓后才知道,这墓在建造之初,同一地点下还藏有一座西周墓葬。

之后,又遇上了“幽灵冢”,几经艰辛三人终于逃出生天。 在小说里,只是在三人被困“悬梯”商量如何破解时,才简单地提起过李淳风的墓葬所在之处。

按照书中所说,李淳风的墓在米仓山,可作者这一说法显然并不准确。而在影视剧中,又将其改编成唐代李淳风墓就在古蓝县,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纵观整个陕西省,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的 “古蓝县”。

因此,李淳风墓在古蓝县的说法,只是单纯的文学、影视作品加工创作出来的。

? 李淳风墓

李淳风其人

历史上虽没有 “古蓝县”,可李淳风其人却是真实存在。他的父亲在隋朝时任高唐尉,历史上的评价认为其学问颇高,而李淳风自小就被誉为 “神童”,父子俩可称得上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李淳风喜欢博览群书,最喜的就是天文、历算、阴阳等。十七岁时进入李世民的秦王府当了记室参军,日常负责 “掌表启书疏”,实际上也就是当了谋士。在李世民登基后,又被授予将仕郎,得以进入太史局任职。贞观二十二年,再度升为太史令。

李淳风为人熟知的多是他的预言。民间传言,他可是个比当年 “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的刘伯温还要厉害得多的人物。其实,他贡献最大的,是撰写出世界最早的气象学专著《乙已占》,首次把风分为 8 级。

直到1000 年后,英国的学者蒲福,才在《乙已占》的基础上,把风力划分为零到12级,即蒲福风力等级表。

不仅如此,李淳风还考订了前朝各个时期的度量衡, 详细记载度量衡的差异演变,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并且,还负责编定和注释十部算经。因此,历史上不仅真实存有李淳风,他还是唐代集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人物。

? 陕西黄河壶口瀑布

李淳风墓在歧山县,陕西蓝田县完全符合小说所指的“古蓝县”龙岭迷窟

说李淳风墓在米仓山,只是小说家而言,并无任何的可信度。实际上,李淳风墓在相距米仓山一千多公里的天柱山。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六十九岁的李淳风逝世,遗骨葬在了家乡的天柱山(现陕西省岐山县城凤鸣镇李家道村)。

在小说《鬼吹灯》龙岭迷窟的故事里,虚构出陕西 “古蓝县” 和 “龙岭” 这两个地方。虽然是虚构的,但小说中也给出了一些线索。一是“古蓝县” 离黄河不远;二是当地唱秦腔;三是“龙岭” 的地貌特征;四是 “古蓝县”同时有西周及唐代墓葬。

一、从地理位置上看,现陕西省蓝田县,隶属西安市,位于秦岭北麓。若从蓝田县到黄河边,距离并不远,只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

二、蓝田县一直以来,都有民间艺人唱秦腔。并且,在当地至今仍保存有百年以上的秦腔老戏楼;

? 陕西蓝田县王公岭

三、小说《鬼吹灯》里,说“古蓝县”有龙岭这个地方,按照书中描述的龙岭地形地貌,与蓝田县的公王岭十分相似。蓝田这个地方不仅出产著名的蓝田玉,在公王岭还发现了距今约115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的“蓝田猿人”;

四、据考古调查,蓝田县境内共有古墓葬36座,其中有姓名者22座,无名氏墓14座。在1986年,蓝田县城关镇东关村农民,就曾在取城墙土时发现西周早期的青铜簋。

蓝田县不仅有西周墓,很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其墓葬也在此地。如战国时期刺秦的荆轲、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蔡文姬、汉孝宣霍皇后…等。

唐朝的,则有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的柳公权墓;唐代诗人王维墓;因争狱知名的卢钧墓…等。

因此,从小说《鬼吹灯》里给出的线索看,完全符合虚构出来的陕西 “古蓝县” 条件的,只有蓝田县。而 “龙岭” 所指,正是蓝田境内的公王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