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甄嬛传》里,果郡王的生母太妃,在宫斗中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 明明知道雍正登基,德妃就是太后,宜妃为何还作死的去挑衅德妃
- 有什么虐文推荐,最好结局男女主没在一起的
- 安陵容和甄嬛之间的嫌隙是浣碧造成的吗
- 男主有苦衷不能和女主在一起的小说有何推荐
- 推荐几部,最后结局是女主没和男主在一起的小说
- 《甄嬛传》沈眉庄也是有心计的人,怎么那么容易被陷害假孕争宠
- 在甄嬛传中十分受宠的丽嫔,为何最后消失不见了
- 《甄嬛传》中最聪慧的人是谁
《甄嬛传》里,果郡王的生母太妃,在宫斗中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甄嬛传》里,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曾迷倒一代帝王,得帝王专宠,六宫粉黛无颜色,舒太妃这个女人的心机和手腕,是相当深沉的,在她的宫斗过程中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期靠的是先帝盛宠的庇护,后期靠的绝对是自己的谋略和手腕。
舒妃虽是宠妃,但懂得收敛锋芒
后宫的嫔妃个个都是千年老妖,谁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此,舒太妃能得到帝王专宠,可见,当年的舒太妃也绝非池中之鱼。
前期的时候,舒太妃这个人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从太后言语得知,舒太妃是果郡王的生母,当年的舒太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闹得六宫嫔妃抱怨,使后宫不得安宁。
从太后对舒太妃的这种评价,就知道,当年太后花了不少心思和手段对付舒太妃,即便她已经离宫多年,太后依旧记得她曾经风光的日子,可见,当年舒妃有多荣宠了!
舒太妃是摆夷人,先帝为了她开了很多先例,在太平行宫建了桐花台,亲自吹“长相守”歌迎接舒妃,并为她种满了合欢花,先帝确实是在用尽全力给她一段完美的爱情。
从长相思到长相守,琴笛合奏,琴瑟和鸣,每年春夏之际,先帝便会与她携手漫步其间,共赏花开花落,情意绵绵,更是恩爱的象征。
可这有什么用?
皇帝的情不是只给一个人的,只有后来的华妃才在乎皇帝的情多情少,为了得到帝王的情,算计这个算计那个,而最后剥夺了她当母亲权利的却是皇上。
舒妃并不像华妃,她绝对是进退有度,她知道,无论从出身地位,还是果郡王的年龄、政治阅历,都没有夺嫡的优势。
所以她只有在帝王面前展现出温和谦卑的一面,得到帝王的保护,帮她躲过前期宫斗过程中的血雨腥风。
舒妃自然知道锋芒毕露的道理,她对儿子果郡王的教导,一向是倾心于文学,不沾权力,而真正的果郡王,从小文武双全,骑射治国,无一不精通。
但他必须把智慧与锋芒都藏起来,假装做一个不问事事的逍遥王爷,这样才能平安度日。
舒妃的低调与不争,让皇帝觉得只有在她这里才踏实,也只有舒妃能给予皇帝有家的感觉,所以果郡王从小就得到了满满的父爱,就连四郎动不动还想起果郡王夺走了他的父爱。
而舒妃在得失之间也看得很开。
在盛宠之下,可以让她为了躲过后宫中的冷箭,所以在感情上,舒妃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但在江山社稷面前,舒妃并不算什么,皇帝也只能给些她温暖的小情小爱哄哄她开心罢了,却永远不会给她正宫皇后的位份。
显然,她不是皇后,儿子果郡王从来不是太子,而且又年幼,即便皇帝专宠,儿子在年龄上也没有夺嫡的任何优势。
等到儿子可以崭露头角之时,他的哥哥们早就羽翼已丰了,稍有不甚,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如此,舒妃和儿子只能他们把所有的智慧和锋芒藏起来。而后宫的人,个个都是千年老妖,舒妃没有点谋略和手腕,恐怕早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舒妃当年的竞争对手太后,为了握住整个后宫最重要的权柄,处心积虑,不惜搭上自己的清白和声誉,私情于她的青梅竹马隆科多,就是为了帮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
当年太后见舒妃专宠,心生嫉妒,一直把舒妃母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当她真正成为太后之后,这时候的太后对舒妃母子有了生杀予夺之权。
这时,舒妃母子的命不是掌在自己手里,而是握在太后和皇帝的手中……
宫斗,舒太妃的对手一直只有太后
新君四郎登基,也意味着太后成功上位。太后上位后,想要靠良好道德形象树立威信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后宫的勾心斗角、争宠夺权、与大臣有染,这些都是成了太后上位之后的“污点”。
后来太后训教宜修皇后的时候,还因为这些“污点”被宜修噎个半死,说:“这都是皇额娘多年来的提点历练……”
言外之意就是皇额娘教的,我跟你学的,太后当时竟然无言以对。
如此,太后想在后宫立威,靠道德素养这方面根本行不通,只能靠狠辣的手腕,开始逐一找借口处置先帝的宠妃。
于是太妃们不是被迫殉葬,就是被扣上道德不端的帽子,纷纷在宫斗中折戟沉沙,当年夺宠的良妃,成了太后口中的辛者库贱奴;当年得宠的宜妃,成了儿子谋逆牵连的反面典型。
太后才是段位最高的宫斗老手,收拾起太妃们,从不手软,尤其是对夺嫡的皇子们进行全面打压。
这时候,舒妃的手腕就显现出来了,毕竟新君登基,要以孝治天下,倘若把先帝的太妃进行大清洗,这就是大为不孝!
四阿哥刚登基,皇位还未坐稳,就算他也不敢明目张胆这么做,更何况太后呢!
于是舒妃做出惊人的举动,先帝驾崩之后,舒贵太妃恸哭不止,几度欲要殉先帝而去……
可舒妃真的想殉情吗?
她这么做,就是为了迷惑太后和皇上,保全她和儿子的性命。
原著中,舒妃和太后曾经还是一对好姐妹,当年的关系不亚于“甄嬛与沈眉庄”。
然而,四阿哥登基,太后成功上位,太后就立刻变脸了,所谓的姐妹情深,不过是虚假的利用。
用华妃的话说:“在这深宫之中,哪儿来的亲如姐妹?不过是势弱依附势强,愚笨依从聪明。今日是姐妹,明日就是仇敌,脸上带着笑,底下捅刀子。”
如此,舒太妃为了保住自己名声和性命,才以这种方式,打消太后对她的忌讳和疑虑。
舒太妃一旦就这么死了,得了个殉情的好名声,那将置于太后何地?太后是聪明人,再怎么腹黑,也不会让舒妃以这种方式死。如此一来,舒妃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名声,还保住了性命。
太后的铁腕无情,舒妃总算领教了,良妃死的早没看到,宜妃虽没被整死,但因被儿子牵连,直接被皇帝赶出宫,颜面尽失。
而此时的舒太妃,做了一个智慧的选择,自请出家,离开后宫的条件,以此换来儿子果郡王的平安,也保全了自己最体面的方式。
舒太妃主动的离开,无非是对太后的妥协和示弱,她当然不会太为难舒太妃了,太后整治那么太妃,为了给朝臣们留好印象,还专门为舒太妃修建的安栖观,允许她带着贴身侍女出宫侍奉。
舒太妃离开时干脆利落,曾经的什么金缕衣、这琴那笛、长相思、长相守、梧桐台、合欢花等,凡是与先帝有关的,一样都没带走,全留在后宫之中,在太后眼皮子底下,甚至连儿子都是归太后名下抚养。
舒太妃太聪明,她懂得在最关键的时候,如何选择退出这场权力的之争。太后虽然精明狠辣,但她不懂得舍得,权力、富贵、亲情、爱情每一样都想得到。
最后谈个黄昏恋,还被自己儿子逼着手刃情人,太后含着泪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用隆科多的死换来了与皇帝的心安。
可皇帝真的心安了吗?
并没有,太后和儿子皇上之间,彼此怨恨、互相猜忌、防备,而太后,面对亲儿子,临终还诅咒他,将受报应……
反观,舒太妃懂得舍得,选择出家,把儿子留在太后的眼皮子底下,有太后的养育和庇护,这样果郡王才能平安。
果郡王并不恨舒太妃,他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尽管不能常常见母亲,但她母子之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舒太妃果然是大智若愚。
倘若没有遇见嬛儿,果郡王这样应该可以当一个逍遥的富贵王爷,但只是没想到,没有了太后的庇护,皇上还是下决心把这个弟弟除掉。
当然,最终甄嬛也为果郡王报仇了,当上了太后,说明舒太妃的眼光比较毒辣!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宫斗中舒太妃应该就是最大的赢家!
结语
如此,舒太妃能在这场残酷的宫斗中存活下来,不光靠自己谋略和手腕,还有进退有度,虽然最后被迫出家,但也以此换来她和儿子的平安,远离后宫的是非之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要说这场宫斗谁赢谁输,或许从来都没有真赢家,只有活着才是王道!
—End—
明明知道雍正登基,德妃就是太后,宜妃为何还作死的去挑衅德妃
康熙生前的四大宠妃“惠、宜、德、荣”,其中的宜妃是其较其他更为宠幸的一个。
惠妃荣妃兼管着六宫,所以因为这一层原因,所以康熙和他们之间放不开,再由于年纪大了和儿子们的影响缘故,反而显得并不是很亲密。
而德妃长得非常漂亮,唯一的缺点是没文化,而且脾气不好,但是有好处,为人不太爱争。所以康熙是挺恩宠德妃的,过了60还让侍寝,但是跟德妃之间可聊甚少。
所以宜妃基本上就成为了康熙的倾诉对象。康熙甚至出征的时候,还要专门写信给宜妃痛诉思念之苦;出巡的时候还曾两次下榻宜妃的娘家。《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康熙出门除了带三德子和和尚之外,唯一带的女眷就是宜妃,估么着就从这这里来的。
有一种说法,康熙因为担心自己克皇后,所以没有封宜妃为皇后,否则宜妃很有可能会成为康熙的第4个皇后。
康熙死后,宜妃未能及时转变身份,认清形势,从而深深的得罪了雍正。
但是康熙是暴毙于畅春园,可以说死得比较突然。而当时宜妃正在生病。出席葬礼的时候,宜妃有点着急,就让4个小太监用软榻把自己抬过去。可能是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没有意识到已经换了皇帝了。所以走得有点急,直接就跑德妃前面去了。恰恰这个场景,被雍正给撞到了。
倒不是宜妃故意去挑衅德妃。只是宜妃还没有意识到转变身份,以前排在德妃前面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德妃自己对这个事情也没有任何的不满。毕竟大家都习惯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但是雍正碰到这件事情之后,性质就都变了。雍正刚继位,比较敏感。因为大家对他都不怎么服气,连德妃自己都说,你当皇帝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但是当时看到这个场景,雍正也不好发作。毕竟宜妃算是也算是雍正的母亲。所以雍正把一帮小太监给痛骂了一顿。
其实这个事情本应该引起宜妃的重视,应该马下来给新皇帝磕个头,谢个罪啥的。但是宜妃并没有怎么做,她仍然一切照旧,到底妇道人家,并不知道宫廷政治的凶险。
结果雍正迟迟等不来这个道歉。再一联想胤禟是八王党,母以子贵,这不就是有人给宜妃撑腰吗?
于是等康熙葬礼过后的第16天,雍正还是拿宜妃开刀。发布了一道圣旨,公布了宜妃的罪状。
“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这句话里里外外,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宜妃没有拿我当皇帝。
接下来又发生一件事情,以至于火上浇油,最终宜妃连个太贵妃的名分都没有得到。
因为康熙后宫有60多个妃子。所以换了新皇帝,他们就得挪地方。按道理,这些有子嗣的都得搬出宫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去住。
惠妃很聪明,带头搬出去了,因为惠妃自己的儿子胤禔被圈禁了,她就搬到了养子胤禩假去住了;而荣妃也搬到自己儿子胤祉家去住了;德妃因为是圣母皇太后,所以她必须留在宫里。
到了宜妃这边了,她死活不肯搬。如果康熙活着,谁敢让她搬?但问题是,康熙不在了。但关键问题实际上还是在于宜妃真没有合适的地方去。
宜妃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其中胤禌其得比较早,而胤祺也不是宜妃自己带大的,养在太后宫里的,不大会说汉语,沟通起来有障碍。实际上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胤禟,而且胤禟会做生意,家里老有钱了。所以如果让宜妃选的话,她肯定更愿意到胤禟家生活。
但是雍正把胤禟差遣到西宁去了,目的自然是打散八王党。所以雍正要求比较老实的五阿哥胤祺把自己的母亲宜妃接到自己家住了。而宜妃和胤祺之间还是多少有些生分的。
雍正后来对宜妃最大的报复,也不过就是没有封她为太贵妃。儿胤禟的下场,那是另外一码事儿。
宜妃虽然各种不愉快,但是晚年不算过分,至少她活的要比德妃久得多。她一直活到雍正11年8月份才死;而孝恭仁皇后(德妃)雍正元年5月份就死掉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有什么虐文推荐,最好结局男女主没在一起的
《盛宠之下》男女主双双重生,女主到死也没算原谅男主。不是小白文,作者文笔也不错。
安陵容和甄嬛之间的嫌隙是浣碧造成的吗
《红楼梦》中有一回就是《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这嫌隙就是你若有心生就有,你若无心就不会有!
安陵容心地匾窄,遇事就不客观,把人往歪处想,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是:她自身卑微,就仰望羡慕有权势之人,自觉不自觉地对身边的姐妹生抵触、生嫌隙。
安陵容还没有获宠之前,父亲安比槐涉嫌贪污军粮案获罪。此时的安陵容根本与皇上说不上话,皇上也不可能见她,安陵容就像一只无头苍蝇,急得乱转。
其实这时眉庄与甄嬛同样着急,眉庄已经给父亲沈自山去信求助(这军粮案属沈自山所辖),而且眉庄多次去养心殿求见皇上,皇上都因讨厌贪墨案烦别人说情,不见眉庄。
皇后与华妃也去见了皇上,甄嬛知道直接求皇上,必然会被一句,后宫不得干政顶回。所以甄嬛先与皇上闲聊,再切正题。甄嬛先拿起带着华妃香气的扇子打趣皇上,有红袖添香。引得皇上开心让她猜皇后与华妃的意见。
甄嬛也是给两人戴高帽,说皇后娘娘仁慈,必然是求情,华妃娘娘刚直不阿,必是要严惩不贷。皇上笑问甄嬛的意见。
甄嬛一再申明后宫不干政,却以史为鉴,陈说因由:责其首宽其从,恩威并施,使臣民敬畏之外,更感激天恩浩荡。现在外有战事,内有刑狱,二者清则社稷明,望皇上重新明查不使一人含冤。
皇上因甄嬛通史书国策,龙颜大悦。重审安比槐一案实在是甄嬛的功劳!
可是到了剪秋的口中,这都成了皇后的功劳,说了皇后出马没有办不了的事,安陵容深信不疑。
安陵容对权力的膜拜,对皇后的膜拜从此开始,与甄嬛和眉庄的嫌隙也始于此时,与浣碧没有太大关系!
但浣碧的确是个爱给甄嬛制造麻烦的人,是一个讨人嫌的人。甄嬛把安陵容送给她的浮光锦赏给浣碧,这有什么错呢?好东西多了去,主子能用多少,多数就是赏给身边的人!关键是安陵容自以为自己漂亮,到处招摇,处处拿自己与安陵容比较,奴才能与主子相比吗?浣碧确实没规矩!
浣碧的无知招摇,再遇上小心眼的安陵容,还有安陵容身边的宝鹃再挑唆,让安陵容与甄嬛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男主有苦衷不能和女主在一起的小说有何推荐
1、鼓足勇气,把苦衷说出来,努力一把,争取一下;2、实在不能在一起就不在一起,能做朋友做朋友,不能做朋友就当路人,坦坦荡荡。
推荐几部,最后结局是女主没和男主在一起的小说
《魔剑录》《龙璧奇遇》《幻城》《涿鹿》《历史的尘埃》《曾许诺》桐华《散落星河的记忆》桐华《七夜雪》沧月《星空》沧月《东宫》《良仙难求》《殇璃》《芈月传》《十年懵懂百年心》《盛宠之下》《妃运》《北落师门》《黑铁之城》《六铢香》《胭脂债》一度君华《水煮大神》一度君华《奔月》蜀客《千金散尽还复来》蜀客《墨间花》《引魂曲》《忘川归来》《昭奚旧草》《孤城闭》《匣心记》《鹤唳华亭》
《甄嬛传》沈眉庄也是有心计的人,怎么那么容易被陷害假孕争宠
【《甄嬛传》沈眉庄也是有心计的人,怎么那么容易被陷害假孕争宠? 】
《甄嬛传》里,沈眉庄和甄嬛是一对情深义重的姐妹,这是毋庸置疑的,眉庄的存在,对甄嬛来说,是莫大的精神支柱,这一路,无论宫内宫外,眉庄帮了甄嬛无数。
眉庄难产而死的那一集,甄嬛泪崩,也意味着甄嬛的真情时代彻底结束,此后的甄嬛开始黑化。所以,纵观眉庄短暂的一生,让人可敬可爱可叹。
眉庄有心计不假,但更有风骨。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她喜欢菊花,皇帝给她的住所赐名“存菊堂”。她的人品像极了有韵味有风骨的菊花。
若论眉庄的心计,不同于皇后、华妃她们那种自私谋求算计不惜害人的那一种,也不同于甄嬛后期黑化冷酷的那一种,她的心计仅限于防人和小心谨慎而已。
比如,在安陵容欲挑拨她和甄嬛关系时,她就非常冷静和理智。比如,当她看透了皇帝凉薄的本性,又历经了被禁足等挫折后,她选择了依傍太后。得空便往太后宫里跑,宁可费心孝敬和陪伴太后,也不肯把心思用在皇帝身上。
这固然不违背她的真性情,同时也是一种迂回的心计。毕竟这宫里,太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无论是她请求太后庇佑出宫的甄嬛还是她自己有孕后,太后也确实给了她得力的照拂。
这些都是“种善因得善果”,不得不佩服,眉庄不光有才有貌也有智慧,这里的智慧也可理解成心计。
只是她的心计被她的风骨掩盖了,她出身名门,心性极高,给人的感觉永远是端庄大气的大家闺秀。那些阴暗的,龌龊的,低级的伎俩,她都不屑一顾。
所以,从头至尾,观众们几乎对眉庄都是喜爱,欣赏和惋惜。哪怕她与温实初的一段苦恋,也都可以让人理解她的苦衷,这就是她作为菊花女子的魅力!
可以说,她是后宫里的一个奇葩,一个从头到尾至情至性的人,且作为甄嬛从闺阁再到后宫里唯一的好姐妹,她是从始至终情深义重不离不弃!这点让所有甄嬛迷们羡慕和感叹不已。
“假孕争宠”事件
眉庄之所以被轻易陷害,是在特殊的背景下。
一则,眉庄当时盛宠之下,以为自己有孕是极自然的事,根本不需要多心多疑。
二则,给她药方和告诉她有孕消息的刘畚太医是她的老乡,她从心底是亲近和相信老乡的。
三则,她那时的月事不准出现假象极易被迷惑,且当时身边的贴身侍女又被收买一起陷害她。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小人之心防不胜防。旁观者清,谁都知道,以眉庄昔日盛宠又何需靠假孕争宠?以眉庄心性高洁且通透的智慧,怎么会故意犯那种低级错误?
说到底,“假孕争宠”事件不过是华妃蓄意对付眉庄的手段。也难怪华妃嫉妒和拿眉庄开刀,因为集宠爱于一身也是集怨恨于一身!
虽然不是眉庄自身的过错,但那时候皇帝有意栽培眉庄,想让她日后协理六宫,所以小量善妒的华妃怎能不拿她出气?怎能容得下眉庄?
一句话,眉庄被陷害只是因为当时太善良了,低估了后宫的凶险,没有害人之心,也缺防人之心罢了。
了解更多@含灵美文
在甄嬛传中十分受宠的丽嫔,为何最后消失不见了
丽嫔疯傻后进了冷宫,甄嬛第一次小产后,心灰意冷,眉庄就带甄嬛去冷宫看到过丽嫔。
至于说丽嫔十分受宠,那可说不上!丽嫔封号为“丽”,自是长得漂亮,剧中也提到过她曾一夜承宠三次。但后宫中从来就不缺美貌的女子,单纯的漂亮只能让皇帝有三分钟的热情,要想有长久的圣宠还得聪慧、贤良、有才艺、有手段。
这些丽嫔都没有,她的恩宠还及不上后来的余莺儿,余莺儿会唱昆曲儿,只此一样就能见着皇上。丽嫔既不聪慧又没才艺只能依附华妃。
甄嬛自从御花园与皇帝相遇后,圣眷优渥,几乎专宠,恨得华妃、丽嫔、余莺儿牙根痒痒!此时眉庄、甄嬛与安陵容还是姐妹三人团,而皇后一直与华妃较着劲,自然是支持甄嬛与眉庄这些新入宫的小主。
华妃、丽嫔、曹贵人一起设计让余莺儿在甄嬛的药膳里下毒,甄嬛差一点就无声无息地死了。事发后,余莺儿不肯就死,小厦子在安陵容苏培盛授意下用弓弦勒死了余莺儿。
余莺儿死后,甄嬛与槿汐盘点此事,认为余莺儿是个宫女出身,也不通药理,此事多半是曹贵人出谋划策,华妃丽嫔她们授意的!甄嬛与眉庄、安陵容合计揪出真凶,她们让小允子扮鬼,先吓唬最胆小的富察贵人,吵嚷的整个后宫都知道在闹鬼,皇后决定在宝华寺作法。
这天,后妃们都在皇后宫中请安议论此事,天气骤变,一会儿就黑沉沉的,为防止雷雨突降,众妃嫔赶紧告退回宫。在景仁宫门口甄嬛与安陵容还有那个愚蠢胆小的富察贵人一唱一和先吓唬了丽嫔一通。不过,是蠢货华妃先挑的话头:
华妃:莞贵人,本宫瞧你这脸色不大好,这恶梦缠身的滋味不好受吧?
甄嬛:娘娘别说,那东西有灵性会缠人的。
华妃:你当真是吓的不轻,竟敢在本宫面前胡言乱语!
安陵容:华妃娘娘恕罪,姐姐确实受惊不小,不过实在是很多人都亲眼看到过的。
富察贵人:是,是,是嫔妾就亲眼见到过。
甄嬛:若不是真的有冤魂,为何皇后都要举行法事超度,只是那冤魂怨气冲天的,也不知法师能不能压得住!
丽嫔紧张地问:法师也压不住吗?
富察贵人:她死的那样惨,一定怨气很深的,不是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吗?
甄嬛:听说皇上当日赐她自尽时,平日里与她交好的妃嫔们没有一个替她求情,才使她惨死冷宫,心生怨念。
丽嫔更加紧张害怕,下意识地绞着手绢,这些当然逃不过甄嬛的眼睛。华妃见斗嘴根本不是甄嬛对手,赶紧带看丽嫔回宫,临行甄嬛还补了一句:只要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丽嫔更害怕了。
甄嬛要出手了,小允子披着白披风扮成鬼影专门在丽嫔轿前晃动,丽嫔吓得高声尖叫,喊着有鬼、有鬼抱头哆嗦着蹲在墙根,富察贵人也赶过来问:她来了,是不是?
华妃赶紧厉声说道:谁再敢胡言乱语,立刻发落去冷宫。
而甄嬛听到丽嫔的尖叫后,也赶紧让槿汐去请皇后。她们姐妹一行则赶到丽嫔前,尽量跟华妃周旋,等皇后到来。丽嫔受惊后,已经失心疯,胡言乱语,说出当初余氏下毒之事,华妃怕她继续胡说,让周宁海捂住她的嘴巴。
皇后适时赶到要把丽嫔带回景仁宫审问,华妃百般阻挠,怎禁甄嬛巧舌如簧助皇后,华妃眼睁睁看着丽嫔被带走。
无计可施的华妃只有找曹贵人问计,曹琴默支招:疯子的话怎可当真?只要咬死丽嫔是失心疯,再去太后处说情,就大事化小。
太后从大局出发,要考虑年羹尧,那么就不能为难华妃,这事还有什么审头?把丽嫔就当做疯子打入冷宫!
愚蠢的丽嫔成了后宫争斗的牺牲品,她和余莺儿一样,都做了华妃的炮灰。
《甄嬛传》中最聪慧的人是谁
个人以为是端妃,看似受到华妃伤害最终却大仇得报,看似不问后宫世事却能在关键时刻帮助甄嬛,看似不受皇帝宠爱位份却是皇贵妃。端妃平日不出手,关键时刻说一两句话就可以稳坐后宫,还不受嫔妃的嫉妒和陷害,真的是很聪慧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