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输给了刘邦这个无赖,你觉得可惜吗?项羽和吕布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谁更厉害,有什么真实依据_项羽_刘备_的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万夫不当 项羽 刘备 的人

本文目录

  • 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输给了刘邦这个无赖,你觉得可惜吗
  • 项羽和吕布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谁更厉害,有什么真实依据
  • 当一个人被不理解,被万夫所指,说明这个人是什么人
  •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中“项霸李金”分别指的是谁
  • 开隋九老是哪九个隋朝开国功臣的结局都是什么
  • 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输给了刘邦这个无赖,你觉得可惜吗

小编客观的觉得挺可惜的哦!

但是,项羽的失败原因在于他个人,所以这场功败垂成是注定的。

我们来说说刘邦,草根出身,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用尽了力气去向上爬,在这个过程中,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他懂得让外人看到他的仁厚,他进军灞上,却约法三章,刷够了好感度也让百姓信任他,他得了民心,也得了天下刘邦从未放弃努力,作为一个和秦始皇差不多大的人,他的偶像就是秦始皇,他看到秦始皇的霸气侧漏进而在心目中设计好自己的目标,要是非要用什么来形容的话刘邦就是一匹黑马,在所有人看不起他的情况下,给这些人个当头痛击,项羽就是典型代表。

我们再来说说项羽,得天独厚的出身,生来高贵,没吃过什么苦,正在因为这种出身才会让项羽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仿佛永远都高人一等,也正是这样才会让他失去民心,他没有刘邦那种笼络人心的好口才,他虽然杀伐果决,却未免让别人觉得他残暴无情,越是这种残暴无情越会将他在成王的道路上越推越远,他失去了民心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会失败,所以说项羽的失败完完全全是他个人的原因。

作为一个现代人在分析这个事情,小编觉得项羽是可惜的,毕竟西楚霸王,风光一时,大概现在的人回味一下历史上的英雄都避不开项羽。

欢迎更多人一起来和小编讨论噢!

我是头条历史乌衣巷里,欢迎关注!

项羽和吕布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谁更厉害,有什么真实依据

项羽是中国古代史上武力最高,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武将。吕布在三国时期,虽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但在正史中的记载来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关羽,张辽,文鸯等武将武力肯定不低于吕布,《三国演义》有三英战吕布的记载,但史书上吕布的战绩还是比较少的,而实际上也没有“三英战吕布”。

据《史记》和《汉书》中记载,项羽最突出的表现有三次:

  1. 一次是夺取会稽郡时,独自杀死秦朝郡兵将近百人;

  2. 一次是乌江突围战,率楚军二十八骑,大战汉军骑兵数千人,独自杀近百骑兵;

  3. 最突出一次,在乌江岸边,项羽下马,短兵步战,独自杀汉军骑兵数百人,自己亦身被十馀创。

这也是华夏冷兵器史上最强的勇武表现,后世无数勇将,接近类似成就少之又少。

即使领兵打仗,项羽除了垓下之战,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也很少有失利的情况,然而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项羽可以说除了用人封赏太吝啬,心软,其他方面没得挑剔。

吕布在史书上的记载,仅有和郭汜单挑击伤之、辕门射戟两条。其他诸如“三英战吕布”,独战曹营六将等,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倒是杀丁原,刺董卓,夺徐州基本和《三国演义》记载相似。

同人小说还是小说,游戏也归游戏,不当正史来看,项羽才是真霸王。

当一个人被不理解,被万夫所指,说明这个人是什么人

谢谢邀请!当一个人出现了上述这种处境,要么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要么就是极度自私狭隘,触犯众怒而遭遇万人指点和唾弃!第一种情况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不指鹿为马,不为利益所惑,当然会在某些领域触动众人利益而遭遇抵制和指责,而真理往往就撑握在少数人手里。第二种处境正好相反,为了自身利益而放弃所有原则性,唯唯诺诺,连做人的最基本尊严都可以不要。遭遇万人指点和怒骂也是活该!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中“项霸李金”分别指的是谁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四句话,最早流传于演义传奇小说当中。

“王不过项”,指的是一代霸王项羽;“力不过霸”,指的是唐太宗那个力大无穷的弟弟李元霸;“将不过李”,指的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拳不过金”,则说的是中国武学第一人金台。

因为四人都在武学上有独到的造诣,且都是武学奇才,才被放在了一起。

不过,演义传奇小说里夸张成分较多,真实的人并没有小说里描写得那么厉害。

下面,有书君就一一来介绍下这四位鼎鼎大名的奇人。

王不过项——项羽

关于项羽,我们最熟悉的应该莫过于那句“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项羽本人在临死之前给自己做的评价,倒也不算夸大。

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对项羽的评语也是“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据记载,项羽身高八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米八到一米九之间。身材高大,使得他气势逼人,自小就有与其他小伙伴不同的眼界。

一次,秦始皇坐船渡江,项羽的叔父项梁带着他在一旁观看。

项羽看着华丽的仪仗自眼前飘过,突然就开口对叔父说了一句,“秦始皇也是可以取代的”。

项梁闻言吓个半死,谁曾想,倒真的让项羽一语成谶。

几年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也和项梁一起顺势而为,起了兵。

起事过程中,项羽也曾遇到障碍,但他单枪匹马杀了近一百人,直杀得整个会稽郡府人人俯首,甘愿陪他们叔侄一起起兵。

也是在那个时候,项羽的名声开始越传越胜。可惜的是,著名的鸿门宴不但没有警告到刘邦,反倒逼出了刘邦的称王野心,纵使他可以以一敌三,用十万人将韩信的三十万前军打得落花流水,但仍没有躲过失败的命运。

然而,项羽生是人杰,死是鬼雄,王不过项,名副其实。

力不过霸——李元霸

相信看过《隋唐英雄传》的人,都对李元霸印象深刻。他性格痴憨,但却力大无穷,和宇文成都比力气,一言不合就举起了一旁的金狮子。隋炀帝杨广见状大喜,遂封他做了西府赵王。

可是,这个赵王生平只听一个人的话,那就是他的亲哥哥唐太宗李世民。他手拿两柄铁锤,李世民让他杀谁他就杀谁,死在他锤下的人大都死相极惨。

据说,李元霸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奇才,当时几乎没有人可以在他跟前走过两招。

哪怕是秦琼、罗成合力,都半点也奈何不了他。唯一硬抗过他三招的裴元庆,也是差一点就命丧黄泉。

李元霸在所有的传奇小说里,都不像是肉体凡胎,反而像个永远感觉不到累的“永动机”。在李世民带兵平反途中,他单人独马就将十八路反王打得俯首称臣,再无异心。

事实真的如此吗,不尽然。历史上关于李元霸的史料,存下来的极少。

唯一可以确定一二的,不过是他是李渊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很聪敏,还对辩论十分擅长。

但是,天妒英才,年仅16岁就去世了。

此外,关于他是否力大无穷,史料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不过,对于李元霸年轻早夭这一点,各类传奇小说倒也尊重了史实,只不过死因各有说法。

有的说他是被雷劈死的,有的说他命丧于宇文成都的老师鱼俱罗的刀下。

总而言之,在传奇里生性暴虐,视人命为草芥的李元霸,最终都死于了因果命运,也是颇富传奇色彩。

可是,史实也好,传奇也好,李元霸力大无穷的形象还是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倒也无愧“力不过霸”。

将不过李——李存孝

“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是十三太保里最有名的。据记载,他的勇猛过人,堪比李元霸,英勇善战,可与项羽齐名。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们仨要同时出现,指不定能把天拉下来,地提起来。

这个玩笑当然是夸张过度了,可在如今陕西境内流传的关于李存孝小时候为救父亲打死恶虎的传说,倒是有几分可信度。

因为,李存孝其人确实是个奇才。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后,他几乎终身伴随李克用身边,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李存孝是史上难得一见的将才,他武技非凡,又天生神力,每次充当先锋杀敌,敌人都是闻风丧胆,不战而逃。

甚至还有猛将一看对方是李存孝带兵,就死守城中,不愿迎战的。李存孝攻城,很多时候都不用浪费一兵一卒,其勇猛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存孝的身体再刚硬,仍是躲不过小人的中伤。后来,李存孝被义兄李存信挑唆,起了反叛之心,失败后被判了五马分尸之刑。

奇怪的是,五匹马不但没办法将李存孝撕成肉块,反倒被他拉得紧紧靠在了一起。

监斩官大惊,但却无可奈何,事情陷入僵局。李存孝风云一生,深知这次无论如何自己都是免不了一死了,便主动提议让人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然后才顺利行刑。至此,一代猛将含恨而亡。

好在,历史终究还是留下了李存孝最风光最辉煌的痕迹,一句“将不过李”,足以安慰亡魂。

拳不过金——金台

金台在传奇小说里被描述得栩栩如生,但是具体这个人到底存不存在,史学界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定论。

可是,在传奇小说的世界里,金台是不可多得的武学大家。据说,他曾连续赢过72场擂台,一场拳赛就赢走了官府10万两白银。

这样一位活在小说世界里的奇人,身世也颇有传奇色彩。他早年便失去了双亲,孤苦伶仃游荡于世间。但是,但凡奇人,必有奇遇。

所以,不久金台就遇到了成就他一生传奇的师父——莲花洞活佛蛋子僧。

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之下,金台的进步堪称飞速。

到了他老年时,恰好遇到了已经趋近于半仙的杨五郎,他一出拳,杨五郎便大声呼奇,一场比试打得是酣畅淋漓,金台的武技可想而知到了什么境地。

甚至,传说,北宋末年的武学大师周侗的功夫也全部传承自金台。后来,周侗又教出了卢俊义、林冲、武松等梁山好汉,最后还收了岳飞做关门弟子。

金台的名声,虽然没有一众徒子徒孙的大,但光看他这些徒弟、徒孙们的作为,金台也已然不负“拳不过金”的名声。

更何况,连有人怀疑他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都被人说是低估,“拳不过金”武功古今天下第一人的美称,想来也不是徒有虚名。

四位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武学绝技别无二致,人生际遇却是大有不同,也是遗憾。

好在,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谱写出的画卷上总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也算没有白精彩一场。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开隋九老是哪九个隋朝开国功臣的结局都是什么

“开隋九老”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小说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

1.伍建章,字德良,号安公,安徽蒙城县王集乡人。大隋开国,伍建章因为功高盖世,受封为忠孝王,果然人如其名,以忠孝为本,在朝中和民间声望颇高,并且将家传枪法刀法传授给儿子伍云召和侄子伍天锡,两人分别成为隋唐第五条好汉和第六条好汉,此后伍云召受封为南阳侯,坐镇南阳关,而伍天锡则上山落草为寇。后杨广杀父弑兄,谋国篡位。忠孝王得知之后在庭上大骂杨广,被敲牙割舌,满门抄斩!得知家门遭难,伍云召在南阳起兵,为父报仇,掀开了反隋热潮!

2.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杨坚妻父的僚佐,官至刺史。隋朝建立,高颎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为当朝首相。他明达世务,自任宰相后,竭力协助隋文帝杨坚处理朝政。政刑大小,无不筹划;荐引文武人才为隋出力;综合前朝旧法,主持修定隋律;创立输籍定样,招徕大量浮客,增加了国家编户。高颎因灭陈有功封为齐国公。隋文帝拟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时,高颎反对,渐被文帝和皇后疏忌;开皇十九年被人诬告免官 。隋炀帝即位,高颎复起为太常卿。后因对炀帝的奢侈和当时政事有所非议,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日被杀。

3.杨林,《说唐》书中描写: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

4.贺若弼字辅伯,洛阳人。隋开皇元年,经尚书左仆射高□推荐,任吴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作灭陈准备。献取陈十策,获文帝杨坚称赞。攻陈前,多次将换防兵卒集中于沿江要地,大张旗帜,又组织部众沿江射猎,佯作即将渡江之势,以迷惑麻痹陈军,使其习以为常,不复设备。挥师进据钟山后,率8000甲士,奋力击溃陈军主力,擒获陈将萧摩诃,从北掖门进入建康城。因灭陈有功,加位上柱国大将军,进爵宋国公。后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大业三年,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5.鱼俱罗,冯翊郡下邽(陕西省渭南东北)人。跟随晋王杨广平定南陈,因功拜开府。随杨素平定江南高智慧。每战有功,加开府,高唐县公,为叠州总管。后来,随从杨素征讨突厥,因功加封为丰州总管,后转为安州刺史、赵郡太守。613年,随隋炀帝征高句丽。征讨还师,刘元进反叛,命鱼俱罗平定。鱼俱罗连克朱燮、管崇,后来为自谋财物,在东都卖谷米,因杨玄感之乱,东都物价奇贵,鱼俱罗获得暴利。隋炀帝怀疑他有异志,事泄被杀。

6.邱瑞出自单田芳版隋唐,秦琼的姨父,尚师徒的义父。邱瑞为人刚正不阿,在朝中和中正太师伍建章、李渊一起与宇文化及等奸臣抗衡。杨林带兵讨伐瓦岗摆下一字长蛇阵,前往助阵的邱瑞看破昏君奸臣,遂投瓦岗;打铜旗阵时,秦琼被邱瑞的义子尚师徒追赶,马坠枪折退到小庙正遇邱瑞,邱瑞劝说尚师徒归降不成,一怒之下向他撞去,不慎触柱而死。

7.韩擒虎原名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东)人。北周时,任都督、刺史等职,袭爵为新义郡公。陈朝出兵进逼光州(今河南光山),他任行军总管,率军将其击退,后又屡挫陈师。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举攻陈时,领军为先锋,从右翼进攻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江南父老久闻其威名,登军门拜访者昼夜不绝。陈军畏惧,镇东大将军任忠等相继投降。因功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后以行军总管屯金城(今甘肃兰州),旋任凉州总管。十二年,还京后病卒。

8.定彦平与罗艺、杨林是拜把子的兄弟。起初定彦平为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辞退曹州大帅,归隐田园,后来定彦平巧遇发兵攻打瓦岗的靠山王杨林,杨林摆一字长蛇阵攻打瓦岗寨,邀请定彦平助阵,为一字长蛇阵做阵胆。后在罗成破阵时被罗成用自己教罗成的破双枪的方法刺伤,落荒而逃,后来在北平出家,法号自然,外号云龙僧。

9.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弘农杨氏之后,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引言

赵云,这是三国中一个近乎完美的武将。

这是一个集骁勇、智慧、忠义、低调、胆识、胸怀、长寿于一身的武将。起码,在《三国演义》里面的赵云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正史上的赵云也是这个样子的么?准确地说《三国演义》的确把赵云过分地夸张、完美化了。但真正历史上的赵云,和小说中的赵云相比,其实也相差不多。否则,罗贯中为什么不去美化别人,而偏要美化赵云呢?

分析

如果说,仅从一个维度去看赵云的话,单维度范畴内的赵云在中国历史上算不得优秀的将领。

可如果把众多的维度都集合在一起,赵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级将领,但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先锋级将领。毫不夸张地说,赵云是一个适合任意时代,任意君主的将领。

他可以上马杀敌冲锋陷阵,可以谏言君主尽职尽责,可以恪尽职守却有紧守为臣之道,有大功却绝不自傲,有小过便自省自谦。

  •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

一身是胆这个成语就是来形容赵云的。可如果你以为这个成语是从《三国演义》中来的那你就错了,这个成语是从正史中来的。

他从追随刘备开始,就被委以重任:

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赵云的工作职责是给刘备管理骑兵。那个时候的刘备才有多少兵马,骑兵对刘备而言那就是命根子,能把命根子交给赵云去管理,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当然,赵云也从来没有辜负过刘备的信任,无论刘备是低谷还是得势,赵云对刘备也从来也没有过背叛。他就像一个保命符一样,始终护卫在刘备身边。

长坂坡的凶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刘备自己造成的。刘备自己失去了最佳战机,最终导致曹魏的追兵在后面紧追不舍,结果就是老婆孩子与战斗中失散。如果没有赵云,那可能真的没有后来的刘禅: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有没有长坂坡激战这点我们还真没法给出准确答案。但救护幼主和主母这是的确发生过的,而在当时的危机之下,能够完成这件事情,其实也足以说明赵云的勇武和忠义了。

至于“一身是胆”这个成语,是出自于汉中之战:

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大家有没有感觉比较眼熟,赵云的这一计策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空城计。“虚而视之实”,赵云给曹操摆了这么一道,还真把多疑的曹操哄住了,此种胆魄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至于后人对赵云的评价有多高,只拿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无敌之将于古能得数人焉,汉则霍去病,三国则赵云马超。

或许这个比喻有些夸张,横扫匈奴的霍去病怎么是赵云可以比的呢?但以赵云一生的战绩来看,局限他的是他的平台,而并非是他的能力。

  • 德才兼备的顺平侯

“顺平侯”是赵云死后的谥号,而赵云为什么能得到这一谥号呢:

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从这个谥号中我们就可以基本了解赵云的一生。低调、平和、贤德、仁爱,做事有法度,行事有依据,更为关键的是,他有“克定祸乱”之功。

有人说,赵云其实就是刘备的一个保镖,所以刘备对赵云并没有委以重任。不给他像关羽、张飞那样的军权。可事实真是如此么?刘备封赵云的是翊军将军。

翊是什么意思,那是辅佐的意思。说白了,刘备之所以不让赵云统领一方,不是忽略了赵云的能力,更多的是让赵云给他查漏补缺。

因为赵云这个人胆大心细,从赵云对刘备早期的谏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赵云的话既中肯且准确: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赵云不居功自傲的性格让他不会迷失于眼前的得失。这样的人势必比旁人看得更远,更准,所以,刘备需要这样的人在身边时时提醒自己。而赵云也做到了: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虽然刘备最后并没听赵云的建议,但这并不影响赵云给刘备谏言的事实。而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也幸亏是有赵云的存在,才给挡住了东吴的追兵。

结语

从赵云的经历和战绩上来看,他的确是胜多败少。虽然没有被人称之为“万人敌”,但其骁勇也是事实。

至于说“常胜将军”,在历史上也确实没有人这么称呼过。不过确实有着子龙身经百战未尝败的评价。

当然了,赵云也并非没有失败过。“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道理大家都懂。蜀汉军事集团本身综合实力就不济,赵云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呢。

更何况,一生都活跃在战场上的将领,在战场上打了四十多年仗,若真是一次败仗都没有,那才是稀奇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