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北斗的主人公是谁(金庸和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代表作有哪些呢)_少林寺_武功_少林
本文目录
- 金庸和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代表作有哪些呢
- 冼星海是个怎样的人
- 武侠小说都说少林是泰山北斗,难道少林之前没有特别厉害的门派吗
金庸和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代表作有哪些呢
说起新武侠小说,梁羽生和金庸是不折不扣的宗级别的武侠小说作家。
抱着试试的态度,梁羽生第一部武侠处女作《龙虎斗京华》面世后,新武侠小说就开始隆重闪场登场。
没有想到,这一试在香港和澳门产生了轰动效应。
梁羽生就趁热打铁推出第二部武侠小说。
而金庸呢?当时是《明报》主编,主笔,还是老板,正在为《明报》发行量低愁眉苦脸。
报纸没有发行量确实令人头疼。
金庸本来就跟梁羽生跟熟悉,现在见他试水之作如此成功,受到了启发,金庸的武侠小说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就应运而生。
随着《书剑恩仇录》在《明报》连载,《明报》的发行量几乎是爆发式增长,最高时每日递增10万份。
这就是新武侠小说的魔力。
那么,梁羽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呢?
早期梁羽生的作品故事情节较为单一,人物形象刻画也不是很丰满,好在他用最擅长的诗词嵌入作品中,增色不少。
那么个人认为:梁羽生最好看的,也属代表作品的有两个系列。
一个是“天山系列”。
天山系列小说是梁羽生公认的好作品之一。
在这套系列小说中,无论是《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江湖三女侠》还是《塞外奇侠传》……都非常的耐看。
在这系列小说中,描绘了凌未风,金世遗,易兰珠,吕四娘……这些江湖侠客如何反清复明,保家卫国,诠释了正义和侠士精神。
第二个是大唐糸列小说。
在梁羽生的作品中,不但运用了大量诗词,还喜欢植入历史事件。大唐系列就是如此。
在大唐系列中,一部《大唐游侠传》就几乎奠定了梁羽生新武侠小说宗师地位。
在这部小说中,植入大唐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把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这些历史人物全部粉墨登场,“还原”历史的真实。
小说中刻画了段珪章,南霁云,铁摩勒……一代游侠为了平叛乱,捍卫家园国土舍生取义,既悲壮又荡气回肠。
金庸作品除了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相对单薄,后面的作品越来越好,其代表作个人觉得也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射雕三部曲。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在这个系列中,金庸刻画了一代大侠郭靖侠之大者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还有张无忌力挽狂澜的侠士之风。
第二个是《天龙八部》。
在《天龙八部》中,乔峰既是侠士,也是悲情英雄,还有段誉,虚竹……个个出彩,令人难忘。
冼星海是个怎样的人
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著名音乐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称号。
一、音乐求学之路
1.1918年入岭南大学(现在的中山大学)学习音乐课程。
2.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主要是学习小提琴和作曲
3.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未毕业。(参与学潮被退学)
4.192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34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
二、音乐创作之路
分两个阶段:
1.抗日救亡时期的创作。(1935-1938.9)
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为《救国军歌》作曲,据说是5分钟之内在抗日救亡现场谱曲完成。
2.延安和苏联时期
《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中国狂想曲》《郭治尔·比戴》《游击军》等。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成为旷古音乐绝响。
三、冼星海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下图为广州的星海剧院
冼星海因为血癌和肺病,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
墓碑是用俄文写的,姓名是黄训(在苏联冼星海用母亲的姓)。
武侠小说都说少林是泰山北斗,难道少林之前没有特别厉害的门派吗
我做大哥很久了
武侠小说中分门别派的写作传统一般认为承继自民国时旧派武侠小说。
旧派武侠小说早期除了号称“南向北赵”(“南向”即平江不肖生向恺然,代表作《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北赵”即赵焕亭,代表作《奇侠精忠传》)之外,还有写有《山东响马传》的姚民哀。“向赵姚”三足鼎立。
姚明哀擅长写帮会党派。可以说,新派武侠小说写各门各派的创意始自他来。只是他并没有写什么少林武当峨眉铁掌帮五毒教天星帮。
1955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推出,金庸横空出世了。他开始以整个中国为版图,中国的版图有多大,他笔下的武林世界就有多辽阔。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史知识,构建了一个武林江湖,这个江湖宗派林立,它们有来由,有发展,有流变,有兴衰,有绝学,风格迥异,特质鲜明。或大或小的帮派教派,庞大、壮观。而后乃今,传统的武侠小说家。但凡写小说,就几乎很难跳脱这个谱系,这些帮派。
自然,金庸并不是一开始就创造了少林派。第一次提到“少林寺”几个字或许是在《神雕侠侣》第三十六回“生辰大会”(献礼祝寿)一章节。
背景是郭靖小女儿郭襄十六岁生日时。小说写道:“忽见校场入口处火光明亮,八个人高举火炬,朗声说道:“神雕侠祝贺郭二姑娘芳辰,奉上第三件礼物。”八人说毕,便即足不点地般进场而来,转眼间到郭襄身前,人人露了一手上乘轻功。中间四人各伸一手,合抓着一只大布袋,看来那第三件礼物便是在这布袋之中了。八人躬身向郭襄行礼,自报姓名,群雄一听,无不骇然,原来当先一个老和尚,竟是五台山佛光寺方丈昙华大师,素与少林寺方丈天鸣禅师齐名,其余赵老爵爷、聋哑头陀、昆仑派掌门青灵子等,无一不是武林中久享盛名的前辈名宿。”
到《倚天屠龙记》开篇二章“天涯思君不可忘”、“武当山顶松柏长”,写到少林寺内容渐渐增多。
原文摘录如下:
这少女姓郭,单名一个襄字,乃大侠郭靖和女侠黄蓉的次女,有个外号叫做“小东邪”。她一驴一剑,只身漫游,原想排遣心中愁闷,岂知酒入愁肠固然愁上加愁,而名山独游,一般的也是愁闷徒增。河南少室山山势颇陡,山道却是一长列宽大的石级,规模宏伟,工程着实不小,那是唐朝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共长八里。郭襄骑着青驴委折而上,只见对面山上五道瀑布飞珠溅玉,奔泻而下,再俯视群山,已如蚁蛭。顺着山道转过一个弯,遥见黄墙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她望着连绵屋宇出了一会神,心想:“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但华山两次论剑,怎地五绝之中并无少林寺高僧?难道寺中和尚自忖没有把握,生怕堕了威名,索性便不去与会?又难道众僧侣修为精湛,名心尽去,武功虽高,却不去和旁人争强赌胜?”她下了青驴,缓步走向寺前,只见树木森森,荫着一片碑林。石碑大半已经毁破,字迹模糊,不知写着些甚么。心想:“便是刻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却是时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瞥眼只见一块大碑上刻着唐太宗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嘉许少林寺僧立功平乱。碑文中说唐太宗为秦王时,带兵讨伐王世充,少林寺和尚投军立功,最著者共一十三人。其中只昙宗一僧受封为大将军,其余十二僧不愿为官,唐太宗各赐紫罗袈裟一袭。她神驰想象:“当隋唐之际,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驰天下,数百年来精益求精,这寺中卧虎藏龙,不知有多少好手。”郭襄自和杨过、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三年来没得到他二人半点音讯。她心中长自记挂,于是禀明父母,说要出来游山玩水,实则是打听杨过的消息,她倒也不一定要和他夫妇会面,只须听到一些杨过如何在江湖上行侠的讯息,也便心满意足了。偏生一别之后,他夫妇从此便不在江湖上露面,不知到了何处隐居,郭襄自北而南,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这一日她到了河南,想起少林寺中有一位僧人无色禅师是杨过的好友,自己十六岁生日之时,无色瞧在杨过的面上,曾托人送来一件礼物,虽然从未和他见过面,但不妨去问他一问,说不定他会知道杨过的踪迹,这才上少林寺来。
…………
这时少林寺前数百人声息全无,人人皆知这一拳是何足道一生英名之所系,自是竭尽了全力。 张君宝第三次再使“偏花七星”,这番拳掌相交,竟然无声无息,两人微一凝持,各催动内力相抗。说到武功家数,何足道比之张君宝何止胜过百倍?但一经比拚内力,张君宝曾自“九阳真经”学得心法,内力绵绵密密,浑厚充溢。顷刻之间,何足道便知并无胜他把握,当即纵身跃起,让张君宝的拳力尽皆落空,反掌在他背上轻轻一推。张君宝仆跌在地,一时站不起来。何足道右手一挥,苦笑道:“何足道啊何足道,当真是狂得可以。”向天鸣禅师一揖到地,说道:“少林寺武功扬名千载,果然非同小可,今日令狂生大开眼界,方知盛名之下,实无虚士。佩服,佩服!”说着转过身来,足尖一点,已飘身在数丈之外。他停了脚步,回头对觉远道:“觉远大师,那人叫我转告一句话,说道‘经书是在油中’。”话声甫歇,他足尖连点数下,远远的去了,身法之快,实所罕见。
…………
这三段文字已经把少林一派提升到极高的地位了。借郭襄之口说“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 “当隋唐之际,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驰天下,数百年来精益求精,这寺中卧虎藏龙,不知有多少好手。” “昆仑三圣”何足道的苦笑:“何足道啊何足道,当真是狂得可以。”向天鸣禅师一揖到地,说道:“少林寺武功扬名千载,果然非同小可,今日令狂生大开眼界,方知盛名之下,实无虚士。佩服,佩服!”一番发自肺腑的拜服更是强化了少林绝学的至尊超绝地位。(自然,更有觉远的惊天一战为证)
思维缜密的金庸写到这里,或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写作上的漏洞,那就是少林寺少林武功既然如此厉害,又隋唐之际,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驰天下,那怎么解释《射雕英雄传中》华山两次论剑,并无少林寺高僧跻身五绝?
金庸真是厉害,马上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距此七十余年之间,少林寺的方丈是苦乘禅师。这年中秋,寺中例行达摩堂大校,由首座考较合寺弟子武功过去一年中进境。由达摩堂首座苦智禅师升座品评。一灶下烧火的火工头陀大声发难,辱骂苦智禅师。这火工头陀出手极狠辣,他连败达摩堂九大弟子,不是断臂便是折腿,无不身受重伤。 原来火工头陀一直受到监管香积厨的僧人拳打,使他恨上了全寺的僧侣。二十余年间偷学练成了极上乘的武功。自忖武功已胜过合寺僧众,出手毫不容情。
苦智禅师和他较量。手下容情,不忍伤他性命,在使出 “分解掌”,借力卸力,希望双方一齐退开,停手罢斗之时。火工头陀双拳齐击。禅师回掌不及,内脏震得重伤。当晚伤重逝世。合寺悲戚之际,火工头陀又偷进寺,将平素和他有隙的僧人使重手打死。合寺大震寻遍了江南江北,丝毫不得踪迹。寺中高辈僧侣更为此大起争执,互责互咎。罗汉堂首座苦慧禅师一怒而远走西域,开创了西域少林一派。经此一役,少林寺的武学竟尔中衰数十年。
读到这里,我们自然明白:二次华山论剑正值少林寺元气受损且“中衰数十年”之时,故此两次均未有登场。
这样的插叙,前后勾连,合理维护了少林寺少林功夫的赫赫威名,免除了读者的质疑。
金庸由此一路强化一路渲染,到了《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少林寺少林武功的无人可以撼动的地位终于确定。
自此,武林世界中个人武功第一的,可能不出自少林,但作为一个整体,少林必须第一。
体操等团体比赛永远第一,意味着什么?极其深厚的底蕴,无可匹敌的实力!
武林世界把少林放在第一的地位,似乎没多少道理可讲,或许就是文学上的道理、经典的魅力。作品成经成典,别人就拜服就接受,就觉得合理。若少林寺平均武功水平很低,倒叫人难以接受,觉得是胡说八道,作品定不入流。
武林世界把少林放在第一的地位,真的没多少道理可讲吗?
答案是:有!
这样写或许是受到平江不肖生的启发和影响。
金庸不会武术,而前辈平江不肖生懂武术,还出版过武术方面的著作。他把武功分为“内家”和“外家”,即“内功”和“外功”。
平江不肖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讲,霍元甲虽武功很高但壮年就去世是因他的功夫是凶猛的“外功”,“内功”练得不好。他形容内功和外功的区别:一个铁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玻璃,外面看上去坚固无比,怎么打这个铁箱子都不会坏的,但是里面的玻璃已经碎了。一艘商船,上放大炮,一炮放出,固能把敌船打沉,但自己的船也被震坏了。
他说霍元甲五脏六腑没练好,一拳打出, 固然把敌人伤得很厉害,但自己的内脏也受了伤;伤积累下来,终会不治。
所以,重视推崇内功,有了生理方面的依据。武功高低,常取决于内力强弱,几成定见,这样一来,重视内功的少林派就有理由被推为武林第一门派。
此外,内力离不开修习。这样的设定也暗合儒家(或者也有道家佛家)文化的追求。
《论语·为政》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说自己从不冀望于“机巧”,而是踏踏实实,以十年为一个时间单位,持之以恒,不断追求,不断修习,不断精进,以期达到心中理想的境界。
内力得来的渠道或许有机缘巧合,能不能修炼成超凡的内功,需要下苦功夫,很少有一蹴而就的。这也符合“天道酬勤”的公平原则。
最后,武侠小说不是武打小说,一字之差,主张天差地别。 “ 武打”是向外的攻击侵略型,“武侠”是向内的自强自守型。武侠小说,对武功功能的定位是“止戈为武” ,是用“武”来行“侠”,“战”是为了“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可(必)诛。
也可能,以内功见长的少林派排第一,是因之才没多少异见的吧?
武学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僧众持平公道,磊落正大。协和诸派宝相庄严。第一,没毛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