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的古义是什么,为什么工资又叫“薪水”?薪怎么读_薪水_柴火_教师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薪怎么读 薪水 柴火 教师

本文目录

  • “薪”的古义是什么,为什么工资又叫“薪水”
  • 薪怎么读
  • 教师有寒暑假十三薪,为什么很多人却不愿意读师范当教师了

“薪”的古义是什么,为什么工资又叫“薪水”

“薪”,本义是动词,劈柴或者割草,预备炊煮的草木燃料,也可以作为名词,就是指柴。

“薪”的古义,就和今义相差不大,就是以上两个,古文中经常出现,例如:

  • ,荛也。——《说文 • 艸部》
  • ,柴也。——《玉篇 • 艸部》
  • 如之何?匪斧不克。——《诗 • 齐风 • 南山》
  • 以蒸。——《诗 • 小雅 • 无羊》
  • 蒸材木。——《周礼 • 委人》
  •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孟子 • 梁惠王上》
  •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荛。——《管子 • 轻重甲》
  • 卖炭翁,伐烧炭南山中。——唐 • 白居易《卖炭翁》
  • 救火。——宋 • 苏洵《六国论》

薪水这个词的来历,愿意就是“柴和水”,也可以是“打柴汲水”,其实就是泛指日常生活开支。

关于薪水,其实还有一个小典故。

据《南史·陶潜传》记载:陶潜送给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说:“你每日生活开支费用,自己难以供给自己,现派一个仆人来帮助你打柴汲水。他也是人家的儿子,要好好待他。”后来人们便把工资叫做“薪水”了。

在过去,当官的发钱发什么呢?那时候有银钱的,当然也有发粮食的,有一个阶段是基本的口粮加上金钱,构成了整个工资。

人们的那么粮食发下来了,那么我们平时要吃饭,你怎么才能把生米做成熟饭呢,你就要烧柴火,然后往里边加水,所以除了粮食以外的开销就是柴火和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薪水是粮食加上柴火加上水才能做成饭,日常开销加在一起称之为薪水,这就是薪水的来历。

另外,薪水也叫薪俸、薪给、薪金,而部队、警察里称为薪饷,这都是指的是工资。

薪怎么读

薪xīn

基本释意:

1.柴火:釜底抽~。米珠~桂。

2.薪水:加~。发~。月~。年~。

3.姓。

详细释义

〈名〉

同本义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又如:薪采(采樵,砍柴);薪桂(薪贵于桂。比喻物价昂贵);薪蒸(木材);薪火相传(木柴虽有烧尽的时候,但火却可以传衍不息。比喻为师徒以道术递相传授不绝,或种族血统及文化精神之绵衍无尽)

薪水、薪金的省称 。又如:加薪;薪工(薪金,工资);薪津(薪金);薪给

〈动〉

取以为薪;打柴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南朝梁· 肖统《陶渊明传》

又如:薪采(打柴);薪苏(樵采)

教师有寒暑假十三薪,为什么很多人却不愿意读师范当教师了

回答:第一,教师有寒暑假,为什么设立寒暑假,都是从有利益学生和教师身心健康出发的,且全世界都有相关的假期,不是中国独有的专利;第二,工作很多年了,从未领到过所谓的十三薪,只知道公务员有十三薪和车补,我们这里没有,恭喜啦!第三,按照提问的指向,教师有寒暑假有十三薪,为什么很多人却不愿意读师范当老师?记得有做过调查,从来没有公务员转行做教师,相反,只有教师转行做公务员;第四,从每年高考报志愿来看,不当教师是绝大部分高三学生的心声,每年的高考状元所就读的都是和“钱”相关的专业,为什么?第五,看一下,目前的基础教育是非常不平衡,特别是小县城,从事教师行业的人都是个别二本和大部分的专科生,为什么?第六,国家的强胜在人,而强胜的人,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基础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如何吸引高素质的高三学生去读师范,这才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大问题。

综上所述,你的提问就是老师有寒暑假,有所谓的十三薪,为什么都不愿当教师。说句实话,教师是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公民,就必须给予他(她)能够有尊严做人的待遇,踏下心来从事心爱的育人行业,而不是别的,这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