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三国演义中,五大蛮将都有谁谁是第一蛮将
- 封神演义中三教之主他们的三位首徒分别是谁,三位首徒中谁最强
- 明朝三大开国功臣是哪三个人他们都有着怎样的经历
- 古代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指的哪三元历史上都有谁连中三元考清华与中三元哪个更难
- 古代科举考试中有没有连中三元的都有谁
- 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历史上都有谁得此殊荣,他们最终成就如何
- 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有哪些
- 科举以来,中国古代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共13人,他们都是谁
- 中国历史上最善良的人是谁
- 明朝连中三元有谁
三国演义中,五大蛮将都有谁谁是第一蛮将
五大蛮将分别是孟获、祝融夫人、兀突骨、越吉元帅、沙摩柯。其中沙摩柯是第一蛮将。
三国演义中,从头到尾,都是汉族军阀之间的争斗,好像和少数民族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三国演义的少数民族武将也非常厉害,只是被魏蜀吴三国的镇边名将的锋芒掩盖住了。那么演义中的五大蛮将都有哪些人?其中谁是第一蛮将?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第五:孟获
孟获是南中少数民族的首领,在南中的威望极高,因此在五大蛮将中占有一席之地。诸葛亮为了收服南蛮之心,“攻心为上”,七擒七纵,最后终于收服孟获,使蜀汉边境获得了数十年的稳定。如果孟获没手段,不厉害,他是不可能坐稳南中之主那么多年的。但是孟获的武功不怎么样,在三国演义中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单挑战绩,武功也只是二三流水平,因此排在第五位。
第四:祝融夫人
祝融夫人是南蛮孟获之妻,也是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在战场上厮杀的女将(另一个是孙权之妹,刘备之妻孙夫人没有上过战场)。相传她是火神祝融氏的后裔,坐骑是卷毛赤兔马,兵器为丈八长标,她善使飞刀,百发百中。
当时孟获战败,被诸葛亮打得有了心理阴影,于是向祝融夫人求救。祝融夫人在两军阵前挑战,蜀军大将张嶷出战,却被其飞刀所伤,马忠出战,却被绊马索绊倒,两人双双被擒。蜀军上下大惊,诸葛亮于是派出大将赵云、魏延两人,此二人诈败,诱敌深入,将祝融夫人引入陷马坑后,被马岱以绊马索擒住。后来,诸葛亮为了彻底收服孟获,对祝融夫人以礼相待,并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两员蜀将。
第三:兀突骨
兀突骨,身长丈二,大概是2.77米,是乌戈国国王。他们这个国家的人“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翻译过来就是,兀突骨及其族人不吃粮食,只生食蛇等野兽,身上还有鳞甲,刀枪不入。光听着,这些“野蛮人”就非常厉害,兀突骨出行骑着大象,敌人未战先怯,谁敢上去单挑,人不害怕,马也害怕大象。
他的手下军队乃是大名鼎鼎的藤甲军,刀枪不入,刚开始令蜀军束手无策,节节败退。兀突骨也是诸葛亮征讨南中路上,遇到的最后一个难对付的对手。面对兀突骨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藤甲兵,诸葛亮诱敌深入,将其引入包围圈,火烧藤甲,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可怜一代藤甲兵统帅,灰飞烟灭。
第二:越吉元帅
越吉元帅,是西羌国的元帅,他身长一丈,武器是一柄重达一百斤的大铁锤,有万夫不当之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战中,越吉应魏国大都督曹真之邀,带着15万羌兵援魏,前后夹击蜀军。两军阵前,越吉元帅通名报姓之后,大战关兴。关兴虽然拼尽全力,还是不敌,心中胆寒,于是望涧中逃去。越吉的战马很快,追上关兴,一铁锤打来,打中关兴的马胯,关兴掉入水中。这一战,关兴败给越吉元帅,非常憋屈,落荒而逃。当时关兴早已得到父亲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武功达到巅峰时期,是准一流猛将。
越吉和关兴第二次交战中,天降大雪,越吉中了诸葛孔明的诱敌之计,仓皇之中向后面山谷中逃走,正好碰上关兴。两人第二次交手,只有一合,关兴大喝一声,将越吉元帅斩于马下。
第一:沙摩柯
沙摩柯,是五溪夷族首领,被马良说服,响应刘备东征。此人长相奇特,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他的兵器也非常奇特,是铁蒺藜骨朵。夷陵之战中,沙摩柯骁勇善战,在一次战斗中,一箭射杀抱病在身,来不及逃走的东吴猛将甘宁。然而,沙摩柯在蜀军被陆逊火烧连营的时候,和周泰大战二十回合,不敌被杀。可怜一代蛮将,死于非命。
结语
三国演义中,蛮将虽然不少,但是称得上猛将的只有五人,他们分别是孟获、祝融夫人、兀突骨、越吉元帅、沙摩柯。其中沙摩柯一箭射死东吴猛将甘宁,是五人之中最厉害的蛮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封神演义中三教之主他们的三位首徒分别是谁,三位首徒中谁最强
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将自己的一身本领,分别传授给了自己的三个徒弟也就是老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在他们仨人学成之时,鸿钧道人让他们下山“开山立派”自立门户,在徒弟们临行前,鸿钧道人给了他们一个装满金丹的葫芦,并让他们各自挑选金丹,用以送给将来自己的徒弟。
太上老君是大师兄,不好意思多拿,于是他只拿了一颗金丹便辞别师父下山去了,元始是二师兄,也没好意思多拿,他挑选了16颗金丹随后也下山去了,剩下的金丹自然就都归了小师弟通天,于是他带着一葫芦金丹辞别了师父也下山去了。
之后,太上老君下山开创了“人教”,把唯一的金丹给了玄都大法师并收其为徒;元始天尊下山后开创了“阐教”,把16颗金丹分别给了包括“南极子、云中子、十二金仙、申公豹、姜子牙”在内的16名弟子;通天教主在下山后开创了“截教”,起初他只把金丹给了包括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三霄娘娘(云霄仙子、碧霄仙子、琼霄仙子)在内的8名弟子,但随着拜师的人越来越多,通天教主忙得不亦乐乎,秉着多多益善的原则,通天教主索性就把剩下的金丹洒向了各个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于是,在通天教主的截教中就出现了各式各样“披毛带掌,尸身卵化”的徒弟。
这就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教主徒弟们的由来。当然,如果说到三教主的首徒,太上老君的首徒是玄都大法师,通天教主的首徒是多宝道人这两个人选是没有争议的。然而,说到元始天尊的首徒,却争议颇多,有说是燃灯道人,有说是南极仙翁,还有说是广成子,但唐古认为,南极仙翁才算是元始天尊真正的首徒,其理由如下:
一,广成子是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之首,算不上是元始天尊的首徒,因此,广成子首先被排除。
二,燃灯道人曾多次亲临前线战场,而他每次的到来都受到了姜子牙和十二金仙的尊重,按理说,大师兄被尊重也属正常现象,但奇怪的是,十二金仙和姜子牙却喊燃灯道人“老师”,也就是这一句“老师”把燃灯和元始天尊喊成了同一个辈份,因此,燃灯也不可能是元始天尊首徒。
三,南极仙翁虽然在封神演义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他每次出现都是伴随在元始天尊身边,包括元始天尊每次临凡,也都是南极仙翁在前为其开路。之所以,南极仙翁会常伴元始天尊左右,是因为元始天尊想把南极仙翁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而在古代,接班人的人选一般都会按照从长到幼的顺序依次选择,因此来说,南极仙翁才是元始天尊的首徒。
那么,在三教之主的三位首徒中,谁最强呢?
先来看看通天教主的首徒多宝道人;多宝道人实力最经典的表现是在“广成子三谒碧游宫”时,在这一战中,广成子祭番天印打多宝道人,结果多宝道只被番天印打的摔了个跟头。要知道,当初收殷郊时,是因为集齐了四面仙旗,再加上四位金仙的法力,最终才降服了使番天印的殷郊,由此可见,番天印的威力是十分强的,而多宝道人只被番天印打的摔了个跟头,他的实力应该已经达到准圣人级别了。
再来看看元始天尊首徒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在封神大战中并没有太出色的表现,对战赵公明被赵公明祭起的定海珠吓得落荒而逃,对战三霄和孔宣也都只有跑得份,但是能从这些准圣人的手下全身而退,证明了南极仙翁的实力,应该在大罗金仙级别。
最后看看太上老君徒弟玄都大法师;玄都大法师在封神大战中基本没出过手,但是就凭着他是太上老君唯一的徒弟,经过太上老君一对一的传授,其实力也应该在准圣人的级别,且优于其他准圣人。
经过对比可以看出,玄都大法师的实力要优于多宝道人,多宝道人要优于南极仙翁,因此来说还是太上老君的徒弟玄都大法师实力最强!
明朝三大开国功臣是哪三个人他们都有着怎样的经历
明朝的建立极具传奇色彩,我认为刘伯温、徐达和李善长功不可没,可以称他们为明朝开国元勋。
1、李善长
朱元璋带兵攻打滁州时,他的老乡李善长来投奔他。李善长曾经在家乡担任祭酒,通晓法家学说。李善长的加入让朱元璋如虎添翼,朱元璋率军出征,李善长就坐镇后方,为大军运输粮草,安定后方。
李善长与朱元璋并肩作战半生,出生入死,朱元璋将他比作“萧何”,官至丞相。
2、徐达
徐达元朝末年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有了徐达的加入,朱元璋连克强敌,至正二十三年,徐达率军在鄱阳湖打败了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四年后,清除了张士诚的割据势力,被封为征虏大将军;同年北伐中原,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千古一帅”徐达,位列明朝开国元勋名副其实。
3、刘伯温
刘伯温通天文、晓经史,懂得兵法谋略。早期在元朝为官,后来追随朱元璋,为朱元璋献上实务十八策,担任军师。
朱元璋讨伐陈友谅和张士诚时,在刘伯温的谋划下,彻底消灭了朱元璋的两个死对头,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后来北伐中原,也是在他的谋略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多次称其为:“吾子房(张良)也。”
总结:
明朝有开国元勋三十四人,但无论是功劳还是贡献,没有其他人能与李善长、徐达和刘伯温相比较。李善长安定后方,徐达攻城略地,刘伯温运筹帷幄,三人各司其职,堪称明朝的中流砥柱。
古代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指的哪三元历史上都有谁连中三元考清华与中三元哪个更难
谢友邀。
所谓“连中三元”,是指中国自开科取士后,单人连获解元、会元、状元,即称三元。自隋大业初年至清光绪末年近一千三百年之间,共产生了十七名连中三元的才子。
古代科举,自县、州、府至殿试,一级级进行科考。最基层一级为县学,称童子试。赴考者为童生,考试中者叫秀才。取得秀才资格也不容易,往往一个县每年只有个位数能中。古人道:“七十老童生,三十少进士。”即许多人到老年也不能中个秀才。
中秀才后,接下来就要去省一级行政机构赴考,称为乡试,中者为举人。乡试第一名则为解元。唐寅就是中了解元的才子。在古代,中了举人可了不得,平均每个县一年也不能有一个。中举后可享受国家特殊待遇,还可做官。明朝的海瑞,清朝的左宗棠等,都是举人出身。做官递名帖,或者死后进祠堂,则可填上“赐同进士出身”,相当荣光。所以,范进中举后,会喜极而疯!
举人再往上考,就要进京了。古代科举大都是三年一次,特殊情况下有恩科。比如新皇登基、册封大典等,在三年之内再恩加一次,但这种情况极少。京考称为会试,由礼部主持。中者叫贡生,贡生中第一名则为会元。凡是贡生都可以做官,一般从基层做起,大概七、八品。
最后就是殿试了。由皇帝亲自主持,不光看你的文笔,还要考查家庭出身,面试你的“身、言、书、判”。即相貌、口才、书法、思维判断能力等。各方面都达到皇帝的标准了,由皇帝亲点,列出一甲、二甲等。一甲三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数十名不等。明朝有位首辅商辂,就是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大才子,其余十几位连中三元者都名气不太大。
至于说中状元与如今的北大清华学生相比,我以为很可笑。可以想象,一个国家三年出一位状元,那是何等的稀缺与尊贵。如果说非要相互比较,我觉的如今的北大清华生最多能够与古代的秀才相当,甚至还不如秀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代科举考试中有没有连中三元的都有谁
“连中三元“是一个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拿下第一名故此中了三次。一个考生在县里、省里和全国都考第一,那是绝对牛气冲天,标准的学霸。当然这样的难度也是高的很,所以连中三元的也就少的很。唐代有二个,宋代最多五个,元代一个,金朝二个,明代有二个。清朝二人。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21人三元及第,他们是文科17位: 1、唐朝: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2、宋朝: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3、金朝:孟宋献; 4、元朝:王宗哲; 5、明朝:黄观 。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历史上都有谁得此殊荣,他们最终成就如何
三元指的是,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一个人接连在三次考试中都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那么我国历史上都有哪些人连中三元呢?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人,一共20人,文三元的16人,武三元4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都有哪些成就。
文三元:
唐朝3位:
崔元翰,唐德宗时期,辛酉科状元,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他通经史,工诗文,善长对策,奏记等,《全唐诗》收录了他七首诗。
武翊黄,洛阳人,唐宪宗时期的状元,官至大理卿,史书中记录他的事很少。《全唐诗》收录他的一首诗。
张又新,深州陆泽人,唐宪宗时期状元,撰写了一部茶道研究著作《煎茶水记》。
宋朝6位:
孙河,宋太宗时期壬辰科状元,著有《驳史通》十篇,文集四十卷。
王曾,大家很熟了,电视剧《清平乐》中有他的演绎,他是宋真宗时期壬寅科的状元,官至宰相,宋仁宗时期的名相,著有《王文正公笔录》。
宋痒,宋仁宗甲子科状元,因弹劾范仲淹,被贬到扬州。
杨寊(zhēn),宋仁宗壬午科状元,担任了将作监丞,颍州通判。
冯京,宋仁宗乙丑科状元,与王安石不合,多次被贬,后被司马光看重。
王岩叟,官至宰相。
辽朝1位:
王棠,辽兴宗丙戌科状元,官至宰相。
金朝1位:
孟宋献,金世宗时期的状元
元朝1位:
王崇哲,元顺帝左榜(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
明朝2位:
黄观,明太祖时期状元,靖难之役时,他得知明惠帝已死,便投江自尽了。
商辂(lù),明英宗乙丑科状元,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称赞他为“一代贤相”。
清朝2位:
钱棨(qǐ),乾隆辛丑科状元,一生没有建树。
陈继昌,嘉庆庚辰科状元,官至江苏巡抚。
武三元:
尹凤:嘉靖丁未科状元,官至参将,随俞大猷抗倭有功,万历时为都督佥事。
王名世,万历戊戌科武状元,崇祯之前没有殿试,因此会元也算状元。
王玉碧顺治时期的武状元,官至总兵,治军很有成效。
顾璘,乾隆甲戌科武状元,官至头等侍卫。
总的来看,状元有成就的不多。
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有哪些
连中三元是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的衍生品,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无限才华,学富五车,知识水平超群。古时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考秀才是初级考试,俗称“小考”。乡试才是科举正式考试的开始。
秀才是初级考试,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乡试才是科举正式考试的开始,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自此才可以称为元。再就是会试,会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最高层次的考试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殿试在皇帝的金銮殿举行,参加考试者是贡士,考中以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考生在这三次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为同一人获得,才能称为“连中三元”。因此,在科举考试历程中,能够摘下“三元”桂冠的,仅仅17人,平均百年才有一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qíng)、陈继昌、戴衢(qú)亨和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史之俊彦,人杰中的人杰,奇才中的奇才。
江西南昌有一座桥,因其名称包含“状元”二字,每逢重要考试,总有不少学子踏桥祈求好运。其实,这座状元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7年),起先为石拱小桥,称为“广济桥”,至清代,因为从省内大余县走出的一位名臣而改称“状元桥”。
科举以来,中国古代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共13人,他们都是谁
一、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21人三元及第,他们是文科17位:
1、唐: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2、宋: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3、金:孟宋献;
4、元:王宗哲;
5、明:黄观、商辂、李骐;
6、清:陈沆、钱棨、陈继昌。
二、历史上也出过四位“武三元”。
1、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2、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3、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4、清朝乾隆年间顾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顺天乡试解元,后连捷为甲戌科会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顾麟又在天下数以百计的贡士中独占鳌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
5、连中三元,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一,皇帝心中第一。
中国历史上最善良的人是谁
中囯历史上最善良的人是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高喊“人民万岁”的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当建国面临着许多困难,艰苦创业,毛主席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疾苦,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最高宗旨为了解决人民的疾苦明确指出: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懂得人民的疾苦,解决人民的疾苦,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是善良的好心人。
明朝连中三元有谁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年号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年号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年号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年号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年号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年号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年号景泰,在位 7年。
八、英宗祁镇,年号天顺,在位 8年。
(复辟)
九、宪宗见深,年号成化,在位23年。
十、孝宗佑樘,年号弘治,在位18年。
十一、武宗厚照,年号正德,在位l6年。
十二、世宗厚熜,年号嘉靖,在位l6年。
十三、穆宗载垕,年号隆庆,在位 6年。
十四、神宗翊钧,年号万历,在位47年。
十五、光宗常洛,年号泰昌,在位 l年。
十六、熹宗由校,年号天启,在位 7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祖,名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满族人,在位11年。在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一说为患痈疽而死),终年68岁。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
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宗,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太祖死,他被推举为汗。在位17年,病死,终年52岁,火葬,墓在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顺治皇帝--福临
清世祖,名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8-1661年),太宗皇太极第九子。
皇太极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因爱病殁忧伤过度而死(另一说为出家后病死)。终年24岁。葬在河北孝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康熙皇帝--玄烨
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
顺治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二个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病死(另一说为大臣隆科多害死),终年69岁,葬于景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雍正皇帝--胤祯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 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
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乾隆皇帝--弘历
清高宗,名爱新觉罗· 弘历(公元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
在位60年,病死,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嘉庆皇帝--颙琰
清仁宗,名爱新觉罗· 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在位25年。
病死,终年61岁。葬于昌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道光皇帝--旻宁
清宣宗,名爱新觉罗·旻宁(公元1782-1850年),嘉庆皇帝次子,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咸丰皇帝--奕宁
清文宗,名爱新觉罗· 奕宁(公元1831-1861年),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病死后继位。在位11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河北定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同治皇帝--载淳
清穆宗,名爱新觉罗· 载淳(公元1856-1874年),咸丰病死后继位。
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终年19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
光绪皇帝--载湉
清德宗,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寰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
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
宣统皇帝--溥仪
清逊帝,名爱新觉罗· 溥仪(公元1906-1967年),道光皇帝曾孙,醇亲王载丰长子。
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患肾癌而死,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