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语是什么意思(《水浒传》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宋江是真不懂偈语吗你怎么看)_水浒传_长老_梁山

本文目录

  • 《水浒传》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宋江是真不懂偈语吗你怎么看
  • 小说笑傲江湖中出现的佛家偈语是什么
  • 智真长老写给宋江四句偈语,却不说透,这是为什么
  • 李叔同曾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宋江破辽归来,参禅五台山,智真长老给宋江写下四句偈语,什么意思
  • 请问这句《西游记》中的偈语是什么意思
  • 得失皆有命,休与造化争人若行好事,获报自分明是什么意思o

《水浒传》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宋江是真不懂偈语吗你怎么看

《水浒传》加上“楔子”,总共也就七十一回书,所谓的第九十回不是《水浒传》,而是续书《征四寇》中的一回书。

续书的水平非常低劣,与《水浒传》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金圣叹评说《征四寇》乃狗尾续貂,实际上,金先生还算客气的,如果在狗尾后面加上个“草”字,恐怕才能准确的表述续书与《水浒传》之间的差距。

就以题主所问的“宋江五台山参禅”这回来说,简直是莫名其妙,胡言乱语。智真长老赠送给宋江的这则偈语,更是前言不搭后语,根本就没有应验。方外高人智真,被续书作者写成了摆摊卖卦的江湖术士。

谁看得懂宋江的偈子?

续书写道,宋江率领梁山好汉灭了辽国,回师途中经过五台山。于是,宋江在鲁智深的陪同下,到文殊菩萨道场参禅,拜谒智真长老。

智真长老入定归来,见了宋江鲁智深等,先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然后,效颦施耐庵,分别给宋江、鲁智深赠送了一道佛偈。宋江的这道佛偈是这样的:

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正如题主所言,宋江看了这道偈子,莫名其妙,问智真长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语,乞吾师明白开解,以释忧疑。”智真长老此时故弄玄虚,装大尾巴鹰,回答道:“此乃禅机隐语,汝宜自参,不可明说。”

别说宋江看不懂,恐怕智真长老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吧。后来,宋江把偈语送给卢俊义、公孙胜看,这两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萧让很聪明,给智真长老找面子,说道:“禅机法语,等闲如何省得?”其实,吴用也看了的,否则,书中不会说“众皆惊讶不已。”这句话。

好在“破大辽”作者放过了吴用一马,没让智多星发言,否则这则解不出不知所以然的偈语,天机星的智商就要受到严重挑战了。

偈语看不看得懂,对读者而言其实很简单,就是从书中找来故事情节来应验。只要有故事来应验,偈语便昭然若揭,根本就不用牵强附会的臆度。相比宋江的偈子,智真长老强制给鲁智深的第二道偈子则平白如话,而且,只要看完征方腊这一段续书,便能一一对上。

但是,翻遍全书,宋江的这条偈语有故事情节照应吗?别说宋江看不懂,卢俊义看不懂,公孙胜看不懂,读者能看懂吗?

续书胡编乱造牛头不对马嘴

然而,宋江偈子的头一句“当风雁影翩”似乎有应验,而且迫不及待的应验了。宋江刚从五台山下来,“宋江等众兄弟,雁行般排著,一对对并辔而行。”果然有“雁影”了。

但是,就是这个“雁影”暴露出宋江的偈子纯属胡编乱造。为何?

关于大雁的事,还在剿王庆之后出现过一次,这回书的回目是“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东京城献俘”。当时,燕青见天上飞来宾鸿大雁,便张弓搭箭射下数十只。宋江于是大发感慨,把大雁比作梁山兄弟,似乎是为后文征方腊梁山好汉战死伏笔。

即便如此,这是“当风雁影翩”吗?

且说《水浒传》被腰斩后,御用文人及书商开始陆续为之续书。据说,《水浒传》最早的版本是《天都外臣序本》,这部书有一百回,也就是我们现在见到最多的通行本的“母本”。这个本子中有佂辽的故事,也有征方腊的故事,但却没有佂田虎剿王庆的故事。田虎、王庆事是余象斗等人硬生生插进去的。

所以,智真长老送给宋江的偈子也涉嫌被插进了佂辽与佂田虎之间,莫名其妙的出笼了。然而,由于征方腊事早就写完,便不能再改动。于是,便在征王庆故事结束后,横生出燕青射雁这么个事来。

还有一种可能,宋江五台山参禅事是在余象斗等人完成《征四寇》之后,在清初把《征四寇》再次合订到《水浒传》之后,搞出一部《水浒传全传》时,为了衔接故事,又有文人插进了这段情节。

纵观《水浒传》以及“水浒传”中的隐语,都与宋江的这则佛偈不搭调,有的虽然格调很低,但却讲得平白如话,一看后文便能破解。比如,被篡改了的九天玄女隐语“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以及鲁智深所得的第二道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都在续书中得以验证,何独宋江这则就令人莫名其妙呢?

《征四寇》原本以单行本刊印,为了接续故事,便不断的有人往里插内容。最典型的就是在“柴进簪花入禁院”中,宋徽宗屏风上的所书盗寇名单被不断增加。续书文人你一言我一语,前言不搭后语,竟然把宋江的这则偈子写丢了。

被写丢的隐语还有一处,就是伪造的罗真人给弟子公孙胜的八字嘱托:“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逢幽而止”了吗?所以,金圣叹批书时,毫不犹豫的删掉了这八个字。

因为续书的胡言乱语,前言不搭后语。所以,宋江的偈子所有梁山好汉都看不懂,绿野老道也看不懂。

续书诋毁《水浒传》

绿野老道认为,现在的“容与堂”本《水浒传》也涉嫌作伪,最早的续书肯定没有佂辽的故事,也是后面加上去的。此话怎讲?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97央视版《水浒传》,直接从招安后去打方腊。这应当是有依据的改编,被腰斩后的《水浒传》在明嘉靖年间初刊时,应当没有佂辽、剿田虎、灭王庆这“三寇”的故事,而是在梁山招安后,立即去打方腊。即便是要写佂辽,其故事也应当在打方腊之后。

但是,写方腊故事的作者占了先机,把梁山好汉写死了大半,再去佂辽就是残兵了。于是,便无奈的把破大辽的故事摆在了最前面。余象斗等人不知从何处又弄来了田虎、王庆事,让公孙胜继续参加杀人战斗。这样,罗真人的智商便被侮辱了一把。

宋江的偈语怎么能出自方外高人智真长老之口呢?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是这样写这位高僧的:

焚起一柱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

智真长老入定,真魂出窍,前往调查鲁达的来龙去脉,得知此人上应天星,便力排众议,剃度了这个“形容丑恶,相貌凶顽”的杀人凶身。施耐庵主张佛道一体,智真长老所去之处,一定是道家紫府,查阅了梁山机密,这才能够知晓鲁达的来历,以及他日后的正果。

难道智真长老看错了?难道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的那条偈子算错了?续书完全没有搞懂施耐庵的创作意图,把智真长老写成了江湖贩子。一面给鲁智深再下一道偈子自己打脸,一面又故弄玄虚,给宋江的那则偈子不知所云。

不仅宋江的偈子把智真长老写得非常拙劣,鲁智深后一道偈子更是诋毁了《水浒传》。“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讲得通吗?

“潮”便是钱塘潮,“信”则可理解为信息,这两个字连起来解释,应当是钱塘潮尚未到来,便先听到了巨大的声响,续书就是这么写的。但是,“听潮”讲得通,“见信”作何解释?声响能见到吗?

“圆寂”本是佛门的专用名词,本译“涅槃”,能分开为“圆”、“寂”吗?

这不仅是诋毁了《水浒传》,也是对佛门的大不敬。

所以,宋江的那道佛偈也根本讲不通,也难怪宋江看不懂,卢俊义看不懂,公孙胜也看不懂了。

续书为什么这么写

施耐庵做《水浒传》主要蓝本是《大宋宣和遗事》,这部笔记野史讲的是梁山被张叔夜招降后,前往江南征讨方腊,与正史一致。施公作书非常严谨,《水浒传》中有很多细节节点与历史相吻合,可以从《宋史》、《挥塵后录》、《三朝北盟会编》、《东都事略》中找得到依据。

以历史记载的历史真实,征方腊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与金国联盟夹击辽国,则是宣和五年的事情,梁山好汉怎么会提前去打辽国呢?谁派他们去的?如果把《征四寇》也说成是《水浒传》,这岂不是在侮辱施耐庵先生的智商吗?

所以,宋江的偈子就是胡编乱造的,根本就不是《水浒传》。

写鲁智深偈子也是一样。五台山参禅时,花和尚俗不可耐,竟然“将出一包金银彩缎来,供献本师。”鲁智深为何要给智真长老搞这一套,原因是刚见到师傅时,智真长老便一改对待鲁智深的态度,劈头盖脸的斥责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智真这是在自扇耳光吗?早在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智真长老就断定他“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鲁智深的一切,智真长老了如指掌,如何说出这等出尔反尔的话来呢?

而且,智真长老能叫鲁智深“徒弟”吗?施耐庵写得很清楚,因为赵员外与智真以兄弟相称,而赵员外又称鲁达是自己的表弟。所以,智真长老给鲁达赐法名“智深”,这是平辈关系,称“师弟”才合适。

其实,施耐庵所隐藏的深意并非仅是因为赵檀越,鲁智深才与智真平辈,而是智真长老得知花和尚的正果与自己相当。智真长老说鲁智深正果非凡,五台山所有僧众自他以下都不及鲁智深。因而,鲁智深将会做到五台山或者东京大相国寺住持方丈,这才配得上“智”字辈。

续书反转《水浒传》,要为被施耐庵黑掉的皇帝翻案,为亡国祸民的宋徽宗涂脂抹粉,化妆美容。所以,对每一个施耐庵笔下的高人都要进行改写和诋毁。智真长老与赵员外是一对矛盾,施耐庵写这个人物也隐含了对宋徽宗“崇道抑佛”,大肆破坏佛教揭露和批评。在续书这样的立意下,宋江被抹黑,梁山好汉也悉数不能幸免。

比如,打虎英雄武松乃顶天立地的好汉,他最早提出了招安。梁山大聚义时,武松与所有好汉一起,跟着宋江盟誓“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但是,盟誓刚刚完成,武松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招安。难道武二爷是这等出尔反尔的小人?假如武松反对招安,以他的个性,早就回二龙山继续造反了。

续书反转施耐庵,自然也不会饶过智真长老。通过鲁智深的第二道偈子,让智真打脸。以宋江的偈子,讥讽智真长老不过如此,涉及到朝廷皇帝的事,纵是佛门高僧,也无法预测得准。

小说笑傲江湖中出现的佛家偈语是什么

我说几个吧,可能答非所问,笑傲江湖确实值得一看,在金庸小说里也属于上乘之作,很值得一看,里面牵涉到佛教的有少林和恒山两派,偈语大多也应出自两派口中。

第一段 仪琳慢慢伸出手去,接过了茶杯,踌躇了一会,心想:“师父常道,出家人慈悲 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算此人不知道令狐大哥尸首的所在,既是命在顷刻,我也当救 他

第二段 他曾听师父说过,一人受了刀剑之伤后,倘若发烧,情势十分凶险,情急之下,不由自主的念起经来:“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 ,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她念的是“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初时声音发颤,念了一会,心神逐渐宁定。令狐冲听仪琳语 音清脆,越念越是冲和安静,显是对经文的神通充满了信心,只听她继续念道: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持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 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 ,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凭断坏,即得解脱……”令狐冲越听越是好笑,终于“嘿”的一声笑了出来。仪琳奇道:“ 甚……甚么好笑?”令狐冲道:“早知如此,又何必学甚么武功,如有恶人仇人要来杀我 害我,我……我只须口称观世音菩萨之名,恶人的刀杖断成一段一段,岂不是平安……平安大吉。”仪琳正色道:“令狐大哥,你休得亵渎了菩萨,心念不诚,念经便无用处。 她继续轻声念道:“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蟒蛇及螟蝎, 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遍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令狐冲听她念得虔诚, 声音虽低,却显是全心全意的在向观世音菩萨求救,似乎整个心灵都在向菩萨呼喊哀恳, 要菩萨显大神通,解脱自己的苦难,好像在说:“观世音菩萨,求求你免除令狐大哥身上痛楚,把他的痛楚都移到我身上。我变成畜生也好,身入地狱也好,只求菩萨解脱令狐大 哥的灾难……”

第三段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不是佛教相关的,姑且拿出来看看 令狐冲闭上了眼睛,但只过得一会,便又睁了开来,道:“我只道这里风景好,但到得瀑布旁边,反而瞧不见那彩虹了。”仪琳道:“瀑布有瀑布的好看,彩虹有彩虹的好看。”令狐冲点了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一个人千辛万苦的去寻求一件物事 ,等得到了手,也不过如此,而本来拿在手中的物事,却反而抛掉了。

应该还有不少,也不列举了,可以建议你看看这本小说,权当消遣也好。

智真长老写给宋江四句偈语,却不说透,这是为什么

在水浒的英雄好汉中,个个都是耿直的汉子,头脑简单,效忠于宋江,装着替天行道的思想,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他们的追求。

在这样一群好汉中,假如有那么几个稍微聪明点儿的人,懂得了这些道理,就会慢慢的这些人听从他们的安排和指挥,这几个人是谁呢?

聪明的读者一定会猜到,那就是以宋江为代表的吴用等人为主的梁山泊的智囊团。其中尤以宋江为核心,之所以是宋江而不是军师吴用,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宋江是一个懂得装的人,这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必备条件之一,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宋江真的不懂那些事情,那些话语的真实含义吗?

恐怕未必。

这一次,宋江照例来到了五台山,向智真禅师问了一下生死前程,智真长老给出了四句:且看:

至晚,闲话间,宋江求问长老道:“弟子与鲁智深本欲从师数日,指示愚迷,但以统领大军,不敢久恋。我师语录,实不省悟。今者拜辞还京,某等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万望吾师明彰点化。”

智真长老命取纸笔,写出四句偈语:

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写毕,递与宋江道:“此是将军一生之事,可以秘藏,久而必应。”宋江看了,不晓其意,又对长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语,乞吾师明白开解,以释某心前程凶吉。”

这是宋江第二次问得道高人,期间这么久,宋江这么聪明的人,能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智真长老道:“此乃禅机隐语,汝宜自参,不可明说。恐泄天机。”长老说罢,唤过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

也与汝四句偈去,收取终身受用。”偈曰: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于身边,拜谢本师。智真长老道:“吾弟子记取其言,休忘了本来面目。”

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的这几句偈语,鲁智深最后都是懂得了这些的,何况是宋江这样聪明的人呢。

又歇了一宵,次日,宋江、鲁智深并吴用等众头领辞别长老下山,众人便出寺来。智真长老并众僧,都送出山门外作别。

不说长老众僧回寺,且说宋江等众将下到五台山下,引起军马,星火赶来。众将回到军前,卢俊义、公孙胜等接着宋江众将,都相见了。宋江便对卢俊义等说五台山众人参禅设誓一事,将出禅语与卢俊义、公孙胜看了,皆不晓其意。

当宋江从五台山回来之后,照例向没有去的弟兄们说了五台山之行的一些见闻,尤其是见到了智真长老的事情,特别是那个禅语,给卢俊义和公孙胜看了,众人皆不知道其中的意味。

萧让说了一句:“禅机法语,等闲如何省的!”众皆嗟讶不已。

这里,虽然没有说谁懂了这些话的含义,但是表明,萧让是懂了这话的含义的。因为,后面萧让是被留了下来,而不是去远征方腊。

其实,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一点,那就是,这时候的宋江,没有了之前诏安前的替天行道的口号了,这时候,兄弟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生死。

怎么办?

去参拜罗真人是道家高人。

去五台山请智真长老真言,是当世活佛。

重要的不是宋江去求到了怎样的结果,而是宋江这样的做法,给手下弟兄们的样子是,当老大的还是关心弟兄们的前途,在不断的请求高人指点。

因此,每次,最后,宋江都会说话,只愿:弟兄们同生死,世世相逢!

然后,就装作不懂,于是让真人们,写出几句真言,拿回来,说的不让给弟兄们看,结果一回来就给弟兄们看了,装作不懂,还让吴用、公孙胜看一下,也是不懂。

于是众兄弟们皆服。

李叔同曾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谢邀。

李叔同为弘一大师,与宣化上人在近代佛教史齐名的楷模。而我则是一个深陷红尘,酒色财气尽染的红尘中人,岂敢妄断大师禅意?

只是在我读《红楼梦》时,见到曹雪芹老夫子有类似的偈语: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而弘一大师偈语是: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扏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曹老夫子偈语大意为:

由空一一色一一情一一色一一空,

由空到欲又回到了空,而阐明了人生规迹就是画了一个圆。

弘一大师说的“华枝春满“的春意最终也是“天心月圆“的圆。

这两个圆的含义何其一致!是呀,人光着身子来到红尘世上,沒带来什么,到死时又光着身子离开,什么名利地位,金钱美女統统归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生如空似梦更是圆。

宋江破辽归来,参禅五台山,智真长老给宋江写下四句偈语,什么意思

远离朝廷本潇洒,名利塞心把命搭。

一百豪雄魂归西,招安垒起尸骨塔。

看过《水浒传》的人皆知在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中,宋江大破辽军后带领兄弟们上到五台山,鲁智深的师傅智真长老赐给他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宋江为何要到五台山参禅求赐语?宋江参禅和燕青遇故为何会被写在一回中?智者长老对宋江的赐语到底有着怎样的暗示与点拔?宋江悟透了吗?遵照大师的禅语做了吗?最终结局如何?

在未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首先想到了清朝曹雪芹笔下的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 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有道理吗?不仅仅是有道理,几乎就是真理!

言归正题。中国的文字是很精妙的,之所以说“博大精深”是不无道理的。大师的第一句赐语“当风雁影翩”有双重涵义。一是指鸿雁在风中翩舞,一是指在风中攲落。而用在此处宋江该如何去解其真意?其实他是事先有预感、能够悟到真义的。因为在燕青秋林渡射雁一回中,宋江得知燕青在初学弓箭中居然一连射落了十几只鸿雁。在宋江眼里,成群的鸿雁就是代表五常的吉祥物,也如梁山的兄弟姐妹。而这十几只哀雁哀被击落又出现在他征辽参禅之前意味着什么?在这种情形下求禅,能体现出宋江心里对未来他和众将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忐忑。因而“当风”的风在这句禅语中应当是西风而该不是和风了。“西风烈,长空雁叫...”这也说明燕青射雁是文中早已留下的伏笔,更是后来梁山好汉悲惨命运的预兆。

“东阙不团圆”已经指明了:你若去归顺朝庭不会得到圆满的结局了,更不会让大家有团聚的一天了。“阙”指华丽的殿前建筑。“东阙”指皇帝所处。

“只眼功劳足”这是大师对宋江的劝解之词。所谓“见好就收。”只需要把目光定格于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前就足够了,言外之意是说:切莫为了这些名利而奋不顾身、赴汤蹈火再继续向前了,否则的话你会很惨烈的。宋江悟到了吗?肯定也悟到了。只是人性中寻求功名利禄富贵虚荣的弱点还是吞噬和打败了他。最终以“造福儿孙”为旗号,把众将带领到朝廷早已设置好的深渊中,葬送了梁山英雄。

“双林福寿全”其实这是智真大师给宋江指点的最好出路。因为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归隐。在双林镇中有位隐士许贯忠。此人曾对浪子燕青道出当世之弊:“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往往峨冠博带。而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这使燕青最终受益隐归双林保全了自己,还有传说李师师的神秘失踪就是同他一起隐归去的。此时如果宋江征辽后就此打住,听从了大师的指点,也是来得及的。但是他没有。在明知前路凶险中继续向前走,直至在和方腊的战争中惨归。应该说宋江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前进难保众兄弟性命,更别说奢求得到未来的功名富贵。后退又怕朝廷和世人评价他是真正的永远的贼寇,不能为国家效力,为朝廷所用。所以在万般无奈的挣扎中,他选择了荣誉,选择了名利,不管是真功名还是假功名,最后还是弃隐暗而向公明,带领兄弟姐妹们“为国殉身”了。

请问这句《西游记》中的偈语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重点字是心,说是人有两面,一面“真”,一面“妄”, 真要挽救妄,这个偈子就这个意思。

得失皆有命,休与造化争人若行好事,获报自分明是什么意思o

得失皆有命,休与造化争。人若行好事,获报自分明。是说人的得与失都是有命运决定的,不要采取行动去和自然变化争取得与失。人如果做了好事,就会获得好结果。

得失皆有命,休与造化争。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生活观点,如果人的得与失都由命运演绎,不去努力奋斗而得,不去采取行动避免失去,都由造化决定,这样的生活态度与知行活动,所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必定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人只有在通过学以成人,学有所获,学而致用,具备生活能力的基础上,选准和运作生活目标,以自觉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奋斗,以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攻坚克难,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与业绩。

人若行好事,获报自分明。这是人的知行活动秉持正义守住良善以德化智的善有善报的结局。人生活于人世间,只有大多数人的行为活动都不危害生态不危害社会不危害他人不危害自已,并对极少数人的危害行动予以制止制裁,社会生活才会得以正常运转。人若行好事,获报自分明鼓励人们维护好共同的美好生活,通过不断做好事,好人有好报的因果关系来实现,这是坚持人的正向活动的正常体现。只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人的正向活动正常体现,人的生活就会向着美好方向演绎。

总之,人的知行活动都是受着一定观点与意念导向的,正确分辩一定的观点与意念,辩析何种观点与意念有益有助于人的知行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对于得失皆有命,休与造化争的观点与意念正确认知,对于人若行好事,获报自分明的观点与意念正确采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