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天行道的意思是什么(替天行道,替的哪个天行的什么道)_梁山_替天行道_水浒传
本文目录
- 替天行道,替的哪个天行的什么道
- 《水浒传》之梁山英雄的“替天行道”的“天”是指北宋朝庭吗为什么
- 如何理解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
- 梁山好汉真的“替天行道”了吗
- 《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替天行道,替的哪个天行的什么道
替天行道,“天”指上天,“道”指公道,替上天行使公道。也可延展为受上天之意,替天下受苦受难、受压迫受奴役的普罗大众,行仁义之道,公平之道,正义之道。今天,普京的行为就是在“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水浒传》之梁山英雄的“替天行道”的“天”是指北宋朝庭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从原著入手来讨论。首先“替天行道”的口号并不是宋江“原创”的,而是九天玄女给他送书的时候和他说的:
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吾有四句天言,汝当记取,终身佩受,勿忘勿泄。”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宋江只是想单纯的服完刑再回去当他的孝义黑三郎去,根本不知道自己是魔星,也没想过自己的肩上有这么重的担子。
结合梁山好汉的魔星身份,那么九天玄女所说的“天”无疑就是老天爷了,但之后又让宋江他们“辅国安民”,则证明九天玄女还是希望这108魔星能够好好的辅佐真命天子也就是赵佶的。宋江很好的贯彻了这个思想,所以梁山上的天,理解成“天子”其实更为贴切。
所以这么一来一切问题就都能说得通了,为什么宋江要力行招安政策,什么宋江要笼络人心夺权上位,为什么宋江捉了高俅还把他放了,一切的原因都出在神明身上。但遗憾的是,他们所要帮助的“天”貌似对他们并不感冒,你想想看,一个朝代之所以衰败其责任和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爱文艺不爱朝政的皇帝,自然更喜欢和一群能给自己提供文艺素材的臣子们在一起。反观梁山众人,他们当中仅有不到一成的人符合赵佶的口味,倘若梁山之主是乐和、萧让、金大坚等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把梁山打造成文工团,那么赵佶自己会对这群人刮目相看,说不定高俅、童贯等人的位置也会被重新安排呢。
所以,宋江一群人从一开始做的就是无用功,最后分崩离析也不值得可怜了。
文/逻辑文史游
要是宋江一直走诗人路线,他至少能活到60…
如何理解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
《水浒》中第一次关于“替天行道”大旗的出现是这样描写:卢俊义寻思道:“须是赶翻一个,却才讨得车仗。”舍着性命,赶转山坡,两个好汉都不见了。只听得山顶上鼓板吹箫,仰面看时,风刮起那面杏黄旗来,上面绣着“替天行道”四字。
替天行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代替上天来主持公道。简单来说,这个就是一个宣传口号。说复杂一点,水泊梁山如果是一个企业,那么它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
要知道水泊梁山藏龙卧虎,一百单八将各怀绝技。梁山好汉们绝对不是一群乌合之众,相反这些人有着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单是这些人能搞出这样一个富有内涵的企业文化也是了不得。
大家知道,古人干一件事情,尤其是大的事情,一定要“上顺天意,下顺民意”,要不然谁会支持。因此,都要找一些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尤其各朝代第一个皇帝基本上都会找出一些“祥瑞”,来作为上天支持自已登基的证据。陈胜、吴广起义不是还在鱼肚子装着写有”陈胜王”的帛书,让人来相信他们的言行是上天的意思。三国刘备不是打的“中兴汉室”的大旗,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争夺皇位时不是打着“清君侧”的旗么,这些就叫师出有名。不管是帝王,还是各朝各代的农民起义都有自已的套路,用来显示自已事业的“合法性”,也可作道德或者道义的合法。因为古人法律约束薄弱,大多时候靠道德来约束行为,所以当他们做一件事首先要占领道德高地。很难想象那个时候的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没有道义的支撑,会是何种状况。
无疑,梁山的这个企业文化至关重要。梁山的”替天行道”大旗不仅关乎梁山泊的形象,还关乎整个梁山的存亡兴衰。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有了这杆大旗,梁山的好汉们才能同甘共苦豪气冲天,才能舍生取义看淡生死,才能在道义上面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尽管干着正义的事业,在大宋统治者和外人的眼里,永远只有梁山贼寇。
这个,才是真理。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
梁山好汉真的“替天行道”了吗
开宗明义,梁山泊好汉真的“替天行道”了。但是,因为宋江错误的把皇帝当做“天”,“替天行道”最终没有完成,而且,宋江等也因此“罪下酆都”。这一点,在《水浒传》前七十回中就有暗示伏线,施耐庵为梁山好汉设定了最终的结局,后半部书讲的就是大聚义后,宋江以及108人“替天行道”的故事。
且从梁山大聚义讲起
贯华堂本《水浒传》第七十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讲的是梁山好汉聚齐108人,按照石碣上的天文排定了座次。然后,在山顶上竖起了一面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正式确立了梁山泊的纲领和宗旨。
一切安排妥当,宋江选择了一个吉日,焚香一炉,鸣鼓聚众,对众人说:“今非昔比,我有片言。今日既是天星地曜相会,必须对天盟誓,各无异心,死生相托,患难相扶,一同保国安民。”
听了宋江的话,梁山好汉“众皆欢喜”,一齐跪在忠义堂对天盟誓:
……但愿共存忠义於心,同著功勋於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
众人盟誓完毕开怀畅饮,俱各大醉。这天夜里卢俊义做了一个恶梦,梦见张叔夜将梁山好汉全伙擒获,并准备开刀问斩。写到这里,《水浒传》的故事便结束了。
容与堂本就此腰斩了后面的故事,并以陆续补写了佂辽、征方腊、剿田虎、灭王庆的故事,以“征四寇”来作为《水浒传》的大结局。
续书这么写,完全曲解了“替天行道”的本义,把宋徽宗这个祸国、亡国帝王当做了“天”,宋江摇尾乞怜,死活要替宋徽宗行道。这是在美化宋徽宗,贬低梁山好汉。按照续书这么写,梁山好汉就不是“替天行道”,而是替“天子”行道。
金圣叹实在看不下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容与堂本学习,一刀将续书腰斩。并且,在他的批点本中,删改了梁山好汉聚义后盟誓内容,去掉了誓言中“替天行道”的文字。金圣叹这么干,也是没有道理的,更是自相矛盾的。
九天玄女的故事是全书提纲
在金圣叹的贯华堂版本中,同样有九天玄女这个故事,也有九天玄女下法旨,要求宋江“替天行道”,所说的话基本上与梁山好汉的誓言一样。当时,九天玄女这样嘱咐宋江:
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勿忘勿泄。
照录这句话后,金圣叹很不服气,说这是后人续貂加上去的,宋江是假托九天玄女到梁山骗人的。并且说,九天玄女的故事根本就不是《水浒传》的提纲。
这就有点不讲理了。虽然我很赞同金圣叹腰斩续书,但对他偏激的点评却不尽以为然。九天玄女这个故事就是施耐庵的原版故事,并非后人续貂所加。《水浒传》这部书就是讲的“替天行道”,如果连这个都否定了,还叫什么《水浒传》呢?
在金圣叹的“楔子”中,很明确的讲了全书的总纲,赵匡胤是道家上界雷部下派的霹雳大仙,代表着“天道”。九天玄女则是道家最高阶神,当然也管着雷部,给宋江下法旨,则是要求宋江执行上界“雷部”之道。这一点,金圣叹是认可的,因为要贬低宋江,金大师便显得蛮横无理,在后文的批点中自相矛盾了。
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替天行道的主要任务是“全忠仗义,辅国安民”。梁山好汉的誓言讲的则是“共存忠义於心,同著功勋於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意思是一样的,这的的确确就是《水浒传》的核心内容,这部书写的就是“忠义”和“天道”。九天玄女庙点明主题,就是全书的提纲。
那么,宋江完成了九天玄女“替天行道”的任务了吗?他能向这位道家最高阶神缴旨吗?
替天行道的本义是什么
金圣叹的“楔子”的正文开篇诗一首邵雍的七律,是这样写的: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说的是北宋王朝建立,结束五代战乱,迎来了“天下太平”的世道。这有什么不对呢?施耐庵的“天道”就是天下太平,寻常巷陌罗绮遍陈,百姓享受着美好的生活。金圣叹也不得不为此点赞,大呼“好诗”!
接下来,便是赵匡胤从雷部下凡,替天行道,让万里江山“云开复见天”。书中以陈抟、邵雍这两位在人间行道的高人为代表,为世间迎来太平盛世感到欣慰,一个高兴得从驴背上滚下来,一个则作诗以称贺。所以,天道即民心,“替天行道”就是妖魔还道(还道村的寓意),朝政去邪,“保境安民”。施耐庵的《水浒传》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那么,宋江及梁山好汉真的“替天行道”了吗?或者说,梁山好汉招安之后,是去“保境安民”吗?
《水浒传》后七十回还有故事吗
无论容与堂本还是贯华堂本,以及其他什么版本,《水浒传》都是一部残书,故事根本就没有完结。那么,后七十回书的真故事就无从探轶了?也不尽然,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书中是有伏线的。
在全书之首,有一首开篇词,讲的是“评议前王并后帝”,也就是要逐个点评北宋九代皇帝。在宋徽宗之前,已经重点写了宋太祖、宋仁宗(误走妖魔)两位皇帝,还依次点到了宋太宗、宋真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接下来就是宋徽宗登场,演绎宣和年间的故事。这样,北宋八位皇帝全部到场,接受了施耐庵的评议。那么,宋钦宗是否也有被评议呢?是有的。
宋江从九天玄女殿出来的时候,两个青衣女童站在一座石桥上,要宋江看桥下的“二龙相戏”。宋江低头往下看时,果然见到了“二龙戏水”。接着,青衣女童一把将宋江推了下去。
这个场景施耐庵暗示,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在国难当头之时相互争权,导致亡国,然后一并坐井观天,在井里“戏水”。
这是一处非常明显的伏笔,如果施耐庵写完了《水浒传》,就一定是这个思路:宋江以及梁山好汉坚持到了靖康之难。
那么,这与“替天行道”有什么关系呢?
梁山好汉真的“替天行道”了
按照《宋史》、《三朝北盟会编》、《东都事略》等记载,宋江是在被张叔夜打败被俘后,得到了宋徽宗的赦免,然后被招安了。这一点,卢俊义的恶梦也是伏笔。但是,梁山好汉并没有被斩首,而是被编入童贯的部队去打方腊了。方腊失败后,宣和四年的时候,童贯带兵北上,应金国之约去攻打辽国都城幽州。在攻打幽州的军队中有一支敢死队,首领就是“招安巨寇”杨志。
幽州之战,宋军呈奔溃式惨败,杨志随即转入到别种师中的部队。当童贯惧怕金人要挟,从太原逃回汴京之后,杨志又投入到抗金战斗中。种师中在榆次杀熊岭兵败殉国,杨志将残部带出,投奔了到两河宣抚副使刘韐部队。北宋抗金名臣李纲在他的《梁溪全集》中便讲到杨志的事迹,并认定他有功。
从这段事迹中可以看出,梁山好汉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保境安民”,这难道不是“替天行道”吗?由此而论,梁山好汉是真的“替天行道”了。
宋江背离天道遭到惩罚
童贯率领几万胜捷军从太原逃回时,宋徽宗已经让位给宋钦宗。宋钦宗面对金兵南下的局势,决定效仿宋真宗御驾亲征,便命童贯留守汴梁。童贯仰仗宋徽宗的势力拒不受命,便带着几万胜捷军与宋徽宗南逃。到了镇江这个地方,与留守蔡翛(蔡九知府的原型)及蔡翛的哥哥蔡攸密谋,鼓动宋徽宗复辟。宋徽宗也巴不得复辟,便断绝与汴京的通信,阻止南方军队北上勤王,劫持了运往北方的粮食。
这样分裂国家的行为简直就是叛国,宋徽宗如此行径竟然在续书中被美化,真的是天道不容!所以,施耐庵在宋徽宗出场时,就把他写成一个玩物丧志、宠幸奸佞的失道昏君。如果七十回后有故事,宋徽宗难逃笔伐。
梁山好汉作为童贯部队之一支,在北上攻打幽州时,大概已经被分别编入各支不同的部队了。比如杨志,依然在北方参与抗金。宋江则是随童贯南渡到了镇江的,这在九天玄女庙故事中就有伏笔暗示。而且,宋江江州题反诗,也是这个结局的提前预演。可以说,宋江参与了宋徽宗复辟活动。最后,在宋钦宗的严厉追究下,童贯、蔡攸、蔡翛先后被诛杀。仅仅只是一个招安巨寇的宋江,自然也难免屠刀。这就是九天玄女殿所预示的:宋江被青衣女使推下石桥,给“二龙戏水”殉葬了。
最终,宋江背离了“天道”,就不再是“替天行道”,而是替“天子”行道了。这样的结果,九天玄女早就警告过: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原本有望“重登紫府”的宋江,因为“罪下酆都”做鬼,比镇锁在伏魔大殿地窖中还要悲惨。
《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泻药
“替天行道”看过水浒的都在喊。但是当你看了很多遍你就不会喊了。
梁山好汉所谓的“替天行道”不过是借口而已。“天”是天子,“道”是道义。要”替天行道“反而归顺了”天子“所行的”道义“就是烧杀抢掠。
“替天行道”您可以理解为 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不惜犯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