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正【唐代著名道士】_道门_法相_道士

潘师正简介

潘师正(584~682),唐代著名道士。

字子真。

贝州宗城(一说赵州赞皇,今均属河北)人。

出身仕宦世家。

自幼熟读六经,并得母口授《道德经》。

13岁丧母,庐于墓侧,以至孝名于世。

隋大业年间,道士刘爱道劝其师事王远知,得受道门隐诀及符箓。

先随师至茅山,旋又与刘爱道迁居于嵩山双泉顶,最后隐于逍遥谷。

清静、寡欲,邈与世绝。

据传,居山中20余年,唯以薜荔绳床为寝,青松涧水为食。

唐上元三年(676),帝巡洛阳,礼嵩岳,对其甚为礼重。

请作符书,辞以不解;问其所须,答曰:“茂松清泉,山中不乏。

”调露元年(679),高宗再祀嵩岳,复召见,并以车舆迎送。

诏于逍遥谷建崇唐观,并于岭上别起精思院以处之。

前后赐诗数十首。

据今人陈国符考证,《正统道藏》收《道门经法相承次序》3卷,内有唐天皇于中岳逍遥谷与潘师正之问答,即唐高宗与潘师正对话录。

有弟子多人,以韦法昭、司马承祯、郭崇真为最著。

卒赠太中大夫,谥体玄先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