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格格【原名曾昭斌,中国内地女歌手,笛箫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_曾格格_中国_格格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曾格格 曾格格 中国 格格

曾格格简介

曾格格

曾格格,原名曾昭斌,中国内地女歌手、音乐人、笛箫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1969年5月4日出生于北京,满族、正黄旗,演奏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自1997年起在国内外大力提倡及推广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巧妙的把竹笛,洞萧,弯管笛,葫芦丝,西藏竖笛,巴乌,尺八,排萧,口笛,埙,篪等乐器融汇表现于现代音乐当中,美丽的形象与高超演奏的完美结合深受观众喜爱,被海内外乐迷誉为“民族时尚音乐的代言人”“东方神笛”“新音乐的偶像”。

曾格格资料

外文名:Gege Zeng

出生日期:1969年5月4日

国籍:中国

相关视频

独家

1634次播放

01:03

被誉为『千年玉笛第一人』——曾格格

简介

1087次播放

01:42

曾格格深情演奏《霍拉舞曲》,旋律优美,绕梁三日|风华国乐

更多知识点

人物关系

冯晓泉

丈夫

相关合集

2022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嘉宾名单

共80个词条

4.1w阅读

于洋

中国内地主持人

陈密

辽宁卫视节目主持人

张明

辽宁电视台主持人

2022年辽宁卫视元宵晚会表演嘉宾名单

共73个词条

6564阅读

冯巩

民革中央副主席

潘长江

二炮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巩汉林

中国著名小品演员

大事件

1969年5月4日

出生

1969年5月4日出生于北京。

1994年

出道

1994年赴中国澳门演出《敦煌乐舞》。

1996年

因《敦煌乐舞》获文化奖

1996年赴中国澳门举办两场《名家名曲音乐会》;担当领衔主演之一的《敦煌乐舞》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曾格格写真

10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马宝山教授。1987年赴内蒙古参加中国艺术节。大学师从赵松廷教授、王铁锤先生、张维良教授。

演艺经历

曾格格照片

1993年曾格格应敦煌艺术剧院邀请参演“敦煌鼓乐”。2月19日,参加的“壬寅虎啸”中央民族乐团元宵节音乐会暨赴维也纳金色大厅24周年专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人物评价

曾格格写真

《天上人间》是由中国新民族音乐的领军人物,也是一对年轻的音乐人夫妻冯晓泉和曾格格推出的,这是他们的第一张新民族音乐的专辑,虽然《天上人间》并未在市场上全面铺开,但文化部组织到日本演出的以该光盘曲目为主要演出内容的音乐会,连演8场,场场爆满,引起了强烈反响,由著名的保利集团牵头筹划在国内公演的音乐会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天上人间》的大获成功,更加强了夫妻俩要将中国民族新音乐推向世界的信心。对于什么是民族新音乐,冯晓泉的解释是用现代的音乐语言和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来诠释中国音乐。流行的音乐元素、旋律上的民族色彩、乐器组合上以中国器乐为主并兼收现代流行音乐配乐方式是新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因此可以说是融民族、古典流行于一体的三体合一。它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管乐队,也可以是电声甚至有伴舞和歌声。冯晓泉认为,目前的民乐演奏家大多数只是在舞动乐器,而没有表达思想,比如笛子、唢呐,经典的曲子就那么几首,谁吹都一样,一闭眼听都听不出来是谁在演奏。一个受欢迎的演奏家应该用乐器表达对当代生活的看法。就像作家是通过书一样,照搬前人的演绎方式只会令中国民族音乐处在固步自封的境地。世界音乐语言是三合一:民族、古典、流行。而中国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惟一途径就是加入世界流行的音乐元素,就像电影《泰坦尼克》里的音乐,民族乐器苏格兰风琴在音乐背景中显得那么动听,中国人外国人都觉得好,冯晓泉说,我特不喜欢中国搞民族音乐的人成为古董。我希望能发展,有新的元素,让世界的人都承认。我们不能停留在父辈的舞台形式上,就必须学新的,反过来演绎古典的东西就会更好。作为一个成熟的音乐家必须博采众长。同行有的认为是在革命,但并非标新立异,只有对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都有很好的把握才能做出这种革命性的音乐。有趣的是,目前对这种新音乐最好的表达人是冯晓泉的妻子曾格格。演艺圈里幸福的婚姻屈指可数,而冯晓泉和他的妻子曾格格可以说是既幸福又美满的一对。丈夫冯晓泉的名字已为人们所共知,妻子曾格格是著名的青年笛箫演奏家,被人们称为“千年玉笛第一人”。当初他们的结合被喻为“龙管凤笛巧姻缘”,在圈内曾传为佳话,而今“婚龄”已不算短了,夫妻俩看起来都是一副纯真活泼的样子,看起来朝气蓬勃的,没有一点婚姻的“沧桑感”。说起他们的“秘诀”来,夫妻俩都说,是民乐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而对民族新音乐的孜孜追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有声有色。《天上人间》里的所有曲目都是以曾格格的专业笛箫为主演绎的,冯晓泉作为制作人和作曲同时也吹起了自己的专业乐器唢呐上阵。其中又加进了电子琴、打击乐等流行音乐元素。同时在舞台表达方式上,夫妻俩也做了突破,再也不是坐在板凳上机械地演奏,而是载歌载舞、配合形体动作的表演。曾格格认为,现在的艺术是视听艺术,老百姓希望看到演、奏,不是单纯的演奏,为此夫妻俩基本上为一支曲子做一身衣服,都是自费,像去年春节晚会上夫妻俩表演的民族大团结乐曲“踏春”时,采用的就是很现代的舞台形式。近年来,冯晓泉和曾格格两人经常一同出现在舞台或电视屏幕上,同唱一首歌或同奏一支曲或你吹他唱,忙得不行。虽然为了推广他们的民族新音乐奔忙不已,令人艳羡的是,无论在哪里演出,他们总是在一起。

与冯晓泉:比翼齐飞

曾格格写真

冯晓泉 中国著名音乐人,歌手,作曲家,新民乐开创者。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自1999年起,开创民族新音乐即新民乐,大力推广民族音乐之创新,并出任央视海外中心文艺部(新民乐)栏目音乐总监。2001年央视春节晚会,冯晓泉与曾格格表演的《天上人间》走进了千家万户,打动了海内外亿万观众,从而揭开了民族音乐新的篇章。从《中华民谣》到《霸王别姬》,从《冰糖葫芦》、《秋水长天》到《壮志飞扬》,再到《天上人间》,冯晓泉、曾格格这对乐坛伉俪成为当今流行乐坛里集创作、演唱、演奏、制作人为一身的全能型音乐人,更是新民乐的发起人及开创者,他们的作品备受亿万中国观众喜爱,他们的成长故事也被乐坛传为佳话。

感受父亲严厉的爱冯晓泉是哈尔滨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华民谣》的词作者;曾格格是北京人,青年笛箫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冯晓泉6岁起便随父亲冯永兴先生学吹唢呐。父亲介绍说,晓泉四五岁时就显现出音乐天赋,那时他每天在练习唢呐时,晓泉在地上玩儿,可他吹的曲子,包括小间奏什么的,晓泉都能记住。父亲非常高兴,于是在冯晓泉6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晓泉吹唢呐,一练就是五年,晓泉学会了43首独奏曲,包括难度很大的《百鸟朝凤》。1981年晓泉10岁的时候,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晓泉赴京那天答应父亲,25岁谈恋爱,30岁结婚。但很快,晓泉的诺言就被迎面而来的女孩曾格格打破了。

爱情打破恋爱诺言曾格格,本名曾昭斌,和冯晓泉一样也是六岁起开始学习乐器,同是父亲为启蒙老师,并考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吹奏乐,但她比晓泉小一届。晓泉是曾格格的大师哥。由于冯晓泉的学业非常优秀,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82年,晓泉参加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获得了金牌。1985年,他又被评为“北京十大优秀文艺工作者”,他是其中最年轻的,才14岁。老师经常把冯晓泉当做榜样来教育其他同学,曾格格对晓泉的印象也非常好。晓泉也爱听格格吹笛、箫,一听就是大半天。很快,两人就开始恋爱了。

格格慧眼识《中华民谣》

早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时,冯晓泉就已经开始写歌了,在1988年、1989年,国内流行歌曲的创作正处于一个低潮。晓泉考虑打开一个新思维,晓泉一连写了几首歌曲,特别是那首《中华民谣》,他非常有激情地写了好几个晚上,当时《中华民谣》并未被人们接受,还是格格认准了这首歌,一段时间后,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晓泉也从此声名远扬。1992年,晓泉大学即将毕业,对于这位优秀的毕业生,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歌舞剧院、中央歌舞团、总政歌舞团都表示想要他,最后,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刘文津把晓泉留下了。

夫妻同台天下闻名

1993年12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晓泉和格格携手来到婚姻登记处登记,领取了结婚证。结婚后,晓泉一心搞创作,写出了一批曲子,如《冰糖葫芦》、《稻草人》、《苦涩的歌》等。随着人们对民乐喜爱的回潮,晓泉的作品终于得到很多同行的肯定和观众的欢迎。1994年,由冯晓泉作词、作曲的歌曲《中华民谣》获“中国十大金曲奖”、中央电视台“全国优秀作品一等奖”。1996年创作的《冰糖葫芦》又获“1996中国十大金曲奖”,并成为19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独唱歌曲。而格格也毫不落后。1993年,她应敦煌艺术剧院邀请参加“敦煌鼓乐”,第一次把千年玉笛、玉箫搬上舞台,被誉为“千年玉笛第一人”。1994年春节,她又录制了《浔阳遗韵》,被誉为中央电视台经典之作。冯晓泉和曾格格不仅在国内巡演推广新民乐,还在新加坡、日本、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15场专场音乐会,推出《雪山》、《雨中花》等众多优秀作品,使他们成为中国民族新音乐的领军人。他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大厅、悉尼歌剧院等音乐圣殿的表演震撼了观众,让所有的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音乐的无限魅力。

个人经历

曾格格,原名曾昭斌,1969年5月4日出生于北京,满族、正黄旗,青年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国德力西集团的形象代言人。中国敦煌艺术剧院特邀艺术家。6岁起随父习笛,后师从何维清教授。10岁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马宝山教授。中国巴乌葫芦丝学会副会长,中国埙学会副会长,曾任第一、二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决赛评委。曾获得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第八届中国金唱片奖、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曾在世界多个著名艺术殿堂传播中国音乐,并举行过18场个人专场音乐会。1987年赴内蒙古参加中国艺术节,她精彩的表演获得好评,被誉为“小神笛”。大学期间师从著名笛子大师赵松庭教授、王铁锤先生、张维良教授。200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班。作为华人世界的优秀笛箫演奏家,曾格格的艺术足迹踏遍世界各地。1993年把失传千年的玉笛,玉箫搬上舞台,演奏著名的敦煌千年古曲《伊州》《箫韵》。被海内外观众爱称为“千年玉笛第一人”“玉笛圣手”。2001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天上人间》。向人们展示了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最新结合的开始。向全球的华人展示了民族音乐的创新。使“新民乐”这种新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认知。2008年与丈夫冯晓泉被奥组委选为奥运福娃海外宣传形象大使,制作了一套极具特色的福娃埙,并被奥组委永久保存,并且二人一起前赴英超联赛表演曲目《喜洋洋》

儿时经历

如果曾格格的名字让你想起电视剧,那并不奇怪。曾格格本就是满族人,祖上属正黄旗。而且,曾格格确实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故事一。曾格格小时候并不喜欢练吹笛子,尤其是吹一会儿笛子之后,就会感到头晕。但一生酷爱笛箫的父亲常会把她关在屋里“强制练习”。一天,终于有机会在外面逍遥的小女孩玩儿到天黑了才回家。焦急的父亲气得抄起一样东西半吓唬似的就打,小女孩本能地用手捂住屁股。结果,东西打到了手指上。“那种钻心的疼我至今都记得。可我哭着哭着就笑了。你问我为什么?老爸也奇怪是怎么回事。我看着肿起的手指说:一星期都不用练笛子了!”

故事二。10岁那年,曾格格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一天中午,这个安静的一年级女生正在教室里写作业,突然一前一后冲进来两个二年级男生。后面的男生端着滋水枪一路追杀,狂扫狂射之后,小女孩儿的书本上已是“弹痕累累”。不甘示弱的女生找到老师那里告了恶状。多年以后,冯晓泉还对贤妻当初的告状行为“耿耿于怀”。“我最初对他的印象并不太好。他调皮,但功课好,总是当三好学生。而老师们都不知道很多使坏的主意都是他想出来的。”

事实上,曾格格在演奏的风格上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从传统的“丁”字站步,到融入歌舞等多种音乐元素的新民乐形式,曾格格说,她最初是得益于1993年应敦煌艺术剧院邀请参演“敦煌鼓乐”。那是第一次把千年玉笛、玉箫搬上舞台,她从中领悟了眼神和肢体语言在音乐表达中的独特作用。

无论是孩提时对笛子的“逃避”,还是中学时对冯晓泉最初的“敌意”,曾格格后来的转变都可以归结为是“魅力”使然。前者是音乐与声音的魅力,后者是人格与才华的魅力。精通笛、箫、埙、笙等众多吹奏乐器的曾格格说,她最喜欢排箫的那种极富性感的音色。在冯晓泉和曾格格合作的专辑《天上人间》里,你能发现兼糅并蓄的音乐元素,能领略到更富有节奏、更具有开放和互动性民乐形式和其中洋溢的爱意。

成长历程

作为华人世界的优秀笛箫演奏家,她的艺术足迹踏遍世界各地。

1993年把失传千年的玉笛,玉箫搬上舞台,演奏著名的敦煌千年古曲,.被海内外观众爱称为.。

1994年赴中国澳门演出。

1995年赴中国香港 演出。

1995年参加文化部春节歌舞晚会演奏。

1995年赴中国台湾 首演协奏曲。

1996年赴中国澳门举办两场。

1996年曾格格担当领衔主演之一的荣获文化部颁发的。

1997年由中国台湾 任诗杰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个人专集唱片。

1998年春节,在维也纳著名的金色大厅演奏,。她极具东方的美妙的演奏风格,给欧洲和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3月赴英国演出,在英国巴比肯音乐厅表演笛曲、,埙、箫。

199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表演。

1998年赴日本东京、日立、大坂、神户、仙台等城市巡演。

1998年6月,在上,演奏经典乐曲及在美国林肯会议中心曾格格出色的表演受到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等多国元首的高度赞扬。曾格格代表华人赠送克林顿总统中国的玉笛和箫以做为永久的收藏。

1998年10月赴俄罗斯克林姆林宫参加为中国喝彩大型演出。表演。

1999年春节二次赴维也那金色大厅参加演出。

1999年2月赴德国、丹麦、瑞典巡演。在伯林爱乐音乐厅表演。

1999年赴韩国参加中、日、韩三国大型歌会。表演。

1999年9月赴美国纽约、华盛顿、旧金山、芝加哥等十几各城市巡回演出。

1999年与冯晓泉共同开创并推广。

1999年获文化部颁发中央直属团体—演奏奖。

1999年赴韩国巡演,在汉城国立音乐厅表演。

199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迎中国澳门回归大型音乐会。

2000年参加文化部春节歌舞晚会演奏。

2000年春节赴澳大利亚Daling Haber及悉尼歌剧院演出、、、等新民乐作品。2000年赴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等国家巡回演出。

2000年9月赴美国林肯会议中心表演。

2000年10月赴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

2000年10月底赴南非SUN CITY参加。演出在约翰内斯堡演出、。

2000年11月在日本东京举办8场。

200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

2001年应邀成为中国德力西集团形象代言人。

2001年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表演、等新民乐作品。

2001年9月赴日本东京艺术剧院演出。

2001年10月赴希腊参加为中国喝彩大型综艺晚会,在雅典卫城希罗德古剧场与希腊乐团合作演出、。

2001年出版发行首张中国新民乐唱片---。

2001年赴西班牙巡回演出。

200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表演。

2002年底赴澳大利亚慕尔本、悉尼参加。

200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表演。

2003年参加广西民歌节,表演、。获最佳编曲奖。

2004年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

2004年5月赴印度演出,表演、。

2004年8月在北京颐和园参加迎奥运演唱会。

2004年9月赴朝鲜平壤演出。

2004年9月赴山东曲阜参加大型演唱会。

2005年1月9日参加首都体育馆。

2005年1月14日与点睛唱片合作,推出新专辑唱片,,。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

2005年2月8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

2005年2月26日赴南非演出。2008年12月2日晚,曾格格赴日本参加中国文化节的开幕演出。带着自己08年的新单曲《花月夜》亮相东京新宿大剧场

2008年与丈夫冯晓泉作为奥运福娃海外宣传大使共赴英超表演曲目。

2010年3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与中央民族乐团120人组成的乐团一同上演“泉释风格——冯晓泉曾格格2010专场音乐会。

2011年12月1日晚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三门峡》

2012年8月11日,由央视音乐频道主办的《光荣绽放——十大演奏家歌唱家系列音乐会》第四场《十大竹笛青年演奏家音乐会》在北京中国剧院上演,曾格格领衔演奏。

2013年参加辽宁卫视春晚演奏《喜地欢天》

社会活动

1.2010年3月12日,民乐演奏家冯晓泉、曾格格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一场“泉释风格——冯晓泉·曾格格2010音乐会”,这对音乐界的金童玉女与中央民族乐团和合唱队共120人的豪华阵容一起演绎一批精品力作。

音乐会除演奏传统经典乐曲《牧民新歌》、《百鸟朝凤》以外,更以小、中、大型乐队伴奏及人声与器乐的对话等多种表演形式,用竹笛、唢呐、洞箫、玉笛、葫芦丝、巴乌、西藏竖笛、筚篥等多种民族吹奏乐器来诠释《阳光》、《雨中花》、《赶牲灵2010》、《花月夜》、《雪山》、《天上人间》、《国乐飞扬》等融汇了民族、古典、现代多种元素、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

2.2012年8月央视音乐频道举办《光荣绽放--十大演奏家歌唱家系列音乐会》第四场“十大竹笛青年演奏家音乐会”在中国剧院亮相。“十大竹笛青年演奏家音乐会”汇集了中国竹笛领域的十位顶尖青年名家:曾格格、侯长青、陈悦、王华、陈莎莎、王溪、赵逊、王俊侃、屠化冰、张钟中,他们联手为当晚到场的观众奉献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竹笛演奏盛宴。

冯晓泉为爱妻助阵 四大名笛演绎“竹笛协奏曲”

竹笛演奏家曾格格除了在音乐会上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曲目外,更有作为民族新音乐领军人物的冯晓泉以“家属”身份亮相,在本次“十大竹笛”音乐会上,为曾格格助阵。

“四大名笛”之曾格格、陈悦、陈莎莎、张钟中更是尝试用竹笛、电声乐队,钢琴和大提琴混搭编曲演绎全新的《花月夜》。本场音乐会的导演夏雨则表示这个曲子编曲走的是“竹笛协奏曲”曲风,向观众展示竹笛这个历史悠久的乐器在任何编曲形式中都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旋律姿彩。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丈夫为冯晓泉。

爱情打破恋爱诺言

“格格”在满语中即公主,在这位可爱的小公主6岁时,父亲开始教她吹竹笛。虽然她天赋很高,可还是免不了受到父亲的严格训教:有时动口,有时还要动手。

一日她玩得尽情,认错态度还不老实,父亲被气坏了,拿擀面杖打她屁股,她一双小手护驾被打肿。

再大一点,终于,曾格格传承了父亲对笛子艺术的热爱和悟性。不仅如此,她还拥有了父亲所没有的幸运:1982年,她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附中。

也就在这一年,曾格格遇到了终身相伴的人——冯晓泉,这个最终以《中华民谣》、《冰糖葫芦》等歌曲的创作成名,之前又早在民乐圈里颇具名气的大男孩。

和曾格格一样,冯晓泉也是6岁起开始学习乐器,同 是父亲为启蒙老师,是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吹奏乐,又同在中国民族乐团工作,同样,他小时候也很调皮,一开始不爱学东学西,但他天然悟性极高,又极聪明,什么东西,沾手就会,“也因此,我小时候就比格格少挨很多打了!”冯晓泉有时就当着外人的面气曾格格。

相恋本自天成

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那一年曾格格11岁。开学那天的下午,一个师哥来为刚下车,在校门口筋疲力尽的格格提包——他就是冯晓泉,比她早到一年。就这样,上天的缘分让他们相识了。

格格眼中,当时的冯晓泉是一个大哥哥的样子:经常会穿一身运动服,整天跑来跑去,身体特别好。其实,在初中和高中的5年多时间当中,格格没有和冯晓泉有过多接触,“也因为当时他眼中的我们都太小了,呵,他那时喜欢跟同届的或更大一点的孩子一起。”

“甚至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晓泉印象特别坏,因为他总在班上出坏主意,所以我觉得他是个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后来,我慢慢地了解到他其实学业非常优秀,连续3年6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专业课也全部5分。而且,他不是死学习的那种孩子,踢足球、跳高、速滑、短跑样样出色,经常听老师把冯晓泉当作榜样来教育其他同学,所以我对晓泉的看法也慢慢地改变了。”

就这样,两人都上了大学,也在一个学校。此时冯晓泉还是大曾格格一届。但也就是在这时,冯晓泉开始找曾格格玩了。冯晓泉是保送的,所以他每天没什么压力,跑到格格那献殷勤就成了家常便饭,和她说些“哎,你那个地理复习怎么样,你那历史复习怎么样了”的话,曾格格知道他是故意来没事找事的……“哎,这个星期六你能不能看我们去踢足球?”就这样,慢慢地,他们的接触多了许多。

随着对冯晓泉接触机会的增加,曾格格越来越全面地了解了他,她开始慢慢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语言,而且冯晓泉很会关心人,对她也非常好,于是——恋爱开始了。·

冯晓泉的爸爸最初很反对晓泉在上学的时候谈恋爱,发现了冯晓泉有陌生女孩的来信和来电之后,他开始百般盘查。“亏得晓泉聪明,要不然,不知道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起呢?”曾格格开始笑着调侃起来。

恩爱修炼得来

回想最初两人所受的苦,冯晓泉心里无限感慨:“我刚分到中央民族乐团时没房子,没办法,我就租了一个地下室。”冯晓泉深切地记得,那个地下室没有窗户,没有阳光,甚至没有通讯信号,9平米的房间,处处传来发霉的气味。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惟一让他感到欣慰的就是曾格格一直陪在他的身边。

“当时我每天在家里创作,一心一意地投入其中,所以格格有的时候要出去参加一些演出来赚点钱。因为没有办法,有时候也得生存嘛。格格常去王府饭店、三里屯、天伦王朝等地方演奏唱歌,每天总是大半夜才回来,非常辛苦。”看着曾格格日渐憔悴的面容,冯晓泉甭提有多心疼了。

“经过半年多的苦捱,我终于创作出了凝聚着心血的一批歌曲。当时是92年。我准备把这些曲子做一批歌曲的小样,然后准备把它投到电视台,投到一些唱片公司。可是这要花费四、五千块钱,我当时所有的钱加起来也只有2500元,还差3000块钱,怎么办?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么多钱呢?难道我的心血就这样夭折了吗?”

就在冯晓泉为钱发愁的那晚,曾格格回来的时候却非常兴奋和快乐,她的手里拿着不知从哪里凑来的一把钞票,冯晓泉当时一看就傻了:那是些什么样的钱呀,最大面值50块,还有10块的,5块的,甚至还有几毛的……他不知道格格是经历怎样的艰辛才凑到了这些钱。接过钱,冯晓泉哭了,他感觉那钱浸透着浓浓的爱意……

苦尽必然甘来。终于,《中华民谣》、《霸王别姬》出名了,冯晓泉也走出了困境,两人的生活进入了新境地。

在曾格格的回忆中,每次想起从前,都会感到一股甜甜的味道涌上心头。因为她发觉,勇敢地喜欢一个人,真的是人生最甜蜜的事。

“其实在我后来这么多年的音乐道路上,她也是我第一个听众,我觉得她对我的支持是非常大的。”回首曾经和曾格格一起走过的日子,经历的酸甜苦辣,冯晓泉内心充满了对格格的爱和感谢。曾格格总是问冯晓泉一个相同的问题:你爱我吗?面对她这样的问题,冯晓泉总是不好启齿。但他心里想的却是:谢谢你给我全部的爱,所以,我要今生和你一起走,走过轮回的四季,走过人生的坎坷,一直爱你到白头。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冯晓泉和曾格格双双登台,真情合唱了一首《手心手背》——至此,这一对人间仙侣开始为更多观众熟知,为他们喜欢,并迷恋上他们可爱、绵长的一世恋情。

家庭生活

由冯天一、曾格格、冯晓泉共同演绎的新歌《不倒翁》神秘上线各大网络。一时虏获了不少网民的好奇心,这是冯晓泉曾格格的夫妻作品中第一次出现“第三人”,听过《不倒翁》歌曲的网民也会发觉这个冯天一的歌份比重还真不小。当然也只有这对神仙眷侣的至爱宝贝---儿子冯天一才能请得新民乐圈里举足轻重的人物甘愿为其陪衬做绿叶了。父母爱孩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明星也一样,早闻众明星为孩子写书、为孩子献歌,但是一家三口共同献声一首歌看来还是音乐圈里的头一遭。歌曲《不倒翁》中,曾格格冯晓泉的温柔献唱与冯天一的稚嫩童声温暖呈现相得益彰,幸福三口的温馨演绎给新年的歌坛倍增新意。与其说是夫妇俩献给宝贝的歌,不如说他们献给全天下三口之家的幸福之歌。

谈起儿子冯天一,已为人父母的曾格格冯晓泉脸上写满了幸福与满足。这对音乐圈里的金童玉女,充分享受着儿子带给家庭的天伦之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