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培【中国京剧演员,工老生,曾演武生】_老生_长庚_唱腔

谭鑫培简介

谭鑫培

谭鑫培(汉语拼音:Tɑn Xinpei;1847-04-23~1917-05-10),中国京剧演员。

工老生,曾演武生。

本名金福。

堂号英秀。

湖北江夏(今武昌)人。

幼年随父到北京,入金奎科班习艺,学老生。

父名志道,演老旦,有“叫天”之称,故鑫培艺名为“小叫天”。

出科后搭永胜奎班。

变声期倒仓,改演武生,曾在京东一带农村演出。

不久回北京,入三庆班,演武生兼武丑。

班主程长庚对谭十分器重,收为义子,并让他兼武行头目。

嗓音恢复后,又开始演唱老生戏,并向前辈名家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卢胜奎和同时代人如冯瑞祥、孙小六等虚心学习,但此时仍以演出武戏为主,长靠戏如《挑滑车》,短打戏如《神州擂》,箭衣戏如《一箭仇》,武丑戏如《五人义》以及《金钱豹》、《芭蕉扇》的孙悟空等,均为观众所赞赏。

清光绪六年(1880)程长庚去世后,谭脱离三庆班,转入四喜班,与孙菊仙同班,不久即自组同春班。

1890年任昇平署外学民籍教习,此时已专演老生。

他博采众长,对老生唱腔进行改革,创造了细腻婉转的新腔,自成一派,人称“谭腔”,当时与孙菊仙、汪桂芬并称“老生新三杰”。

又得王瑶卿和琴师梅雨田的辅助,声誉渐出孙、汪之上。

1900年后,谭鑫培演技愈趋成熟,每一演出,必轰动北京;几次去上海演出,也深受观众欢迎,人以“伶界大王”称之。

梁启超赠诗有“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之句。

1917年,广西军阀陆荣廷到京,北洋军阀隆重接待,特办堂会邀谭鑫培参加演出,他被迫登台演《洪羊洞》,回家后心情抑郁,不久即因病去世。

子小培,小培子富英,富英子元寿,元寿子孝曾,均演老生;入室弟子仅王月芳、余叔岩两人。

但全国众多老生都宗法于他,世称谭派。

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

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演《五人义》之周文元富有市井味,不同作品而各具神似。

他塑造人物时,不仅注意形象的真,而且讲求艺术的美,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

当时的“老生三杰”中,孙菊仙的唱善用“膛音”,以慷慨激昂胜;汪桂芬善用“脑后音”,以雄健刚劲胜;谭鑫培不取孙、汪的实大声宏、满宫满调的实力唱法,而用“云遮月”的嗓音,以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取胜。

同一剧目如《文昭关》、《捉放曹》、《鱼肠剑》等,三人演来,各有特色。

谭的唱腔不但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唱法之大成,而且广泛吸取了青衣、老旦、花脸各行的唱法以及昆曲、梆子和大鼓的音调,巧妙地融于老生唱腔中而不露痕迹,又能统一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之中,自成一家。

他还善于运用衬字、虚字润腔,灵活地转变板眼,因而他的演唱玲珑活泼,变化多端,于平淡中见灵巧,并能细腻而鲜明地表现不同人物的感情。

他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手矫健稳练,所以无论演靠把戏、箭衣戏或褶子戏,都能做到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练,在很多戏里表现了独特的技巧。

谭鑫培在艺术上富有革新精神,代表性的剧目为《空城计》、《当锏卖马》、《李陵碑》、《击鼓骂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园寄子》、《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湾》、《定军山》、《战太平》、《连营寨》、《南阳关》、《珠帘寨》、《打渔杀家》、《八大锤》、《琼林宴》、《胭脂褶》、《南天门》、《坐楼杀惜》、《清风亭》、《战宛城》、《别母乱箭》等。

唱腔资料有百代公司灌制的唱片七张半和陈彦衡整理的《谭鑫培唱腔集》三册,收《空城计》等十个剧目。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和“交锋”等场面,共三本,为中国人自己摄制电影之滥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