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莫尔简介
托马斯·莫尔(St.ThomasMore又作SirThomasMore,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
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托马斯·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他的父亲约翰·莫尔(JohnMore)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托马斯·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因此,幼小的托马斯·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十三岁时,父亲将托马斯·莫尔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Morton)的家中作少年侍卫。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0官,对此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从他那儿托马斯·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托马斯·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
1492年,托马斯·莫尔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在这里他又
十六世纪初期英国
学习了希腊文,这使得托马斯·莫尔可以尽情地阅读柏拉图、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其中,尤其是柏拉图的思想对托马斯·莫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评论家中有人干脆将《乌托邦》称为柏拉图《理想国》的续篇。在这里,托马斯·莫尔还学习了不少人文主义学科,并与在此任教的著名人文主义者科利特、格罗辛、林纳克等人有很深的交往。托马斯·莫尔还对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庇科(Pico,1463-1494)的作品很感兴趣,曾将他的作品《十二把利剑》译成英文。这些人文主义者,以及后来托马斯·莫尔所接触的欧洲大陆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ousErasmus,约1466-1536)都对托马斯·莫尔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老莫尔认为儿子从事古典创作没有什么前途,便逼他改学法学。
1494年托马斯·莫尔被迫离开了牛津大学,进入了新法学院(NewInn)学习法学,后又在林肯法学院(LinconsInn)攻读英国法,在法律方面的苦心钻研,使他的知识更为丰富,也培养了他的现实主义态度。
1496年2月,莫托马斯·莫尔被获准进入林肯法律协会,1501年成为外席律师。托马斯·莫尔有着广泛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工作能力,在从事法律的研究和实践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文学的爱好,以各种文学形式,包括戏剧和诗歌,磨练自己的才能,以求笔锋的自由流畅。
十六世纪初期的英国,虽然表面上相对平静,实则蕴含着矛盾与危机。此时,王权已经对贵族(无论是新贵族,还是那些旧贵族)和教会势力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农民和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的确是“宁可要秩序,也不愿意要自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王权的维护者。而且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有着属于本阶级的特殊利益,从十五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正是由他们发起的。在欧洲大陆上,由马丁·路德发动的代表着下等阶级利益的宗教改革,以及由此而激发起来的各阶级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风起云涌,虽然也波及到了英伦三岛,但宗教改革在这儿却完全改变了方向。
尽管如此,不同阶级之间,乃至统治阶级内部的磨擦和斗争却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同时与罗马教廷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一系列纠纷。这便是托马斯·莫尔所处的英国的历史背景。
婚姻家庭
在1505年,27岁的托马斯·莫尔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小他十岁的珍·考尔。根据他女婿和第一位的传记作者──WilliamRoper,托马斯·莫尔原本打算娶约翰·考尔的第二个女儿。但是,后来又觉得这样子珍·考尔会感到羞辱与丢脸,因为她妹妹比她早结婚。这段婚姻很快乐,他们有四个小孩,三个女儿──玛格利特(莫尔最喜爱的小孩,昵称为Meg)、伊莉莎白(Beth)和Cicely(Cecy),和一个儿子──约翰(杰克)。他们家,不仅仅只有他自己的小孩,他另外还领养了一个孤儿──玛格利特·Giggs。托马斯·莫尔是一位很忠实的父亲,当他不在家时,他通常都要求他的孩子们给他写些东西,即使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和他说。托马斯·莫尔希望女人和男人一样聪明,所以他教育他女儿的时间和精力就和他教育他儿子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的,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1511年,珍去世,托马斯·莫尔以最快的速度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这样他的小孩子们才会有母亲。托马斯·莫尔的第二任妻子──爱丽丝·Middleton大他7岁,是个寡妇。她和托马斯·莫尔并没有小孩,即便如此,托马斯·莫尔仍认养了一个小孩并命名为爱丽丝。托马斯·莫尔说他的第二任妻子“既不是珍珠,也不是女孩。”(原文为“necbellanecpuella”)其意义为她既不漂亮也不年轻。伊拉斯谟甚至刻薄的描述了她的鼻子是“鸟身女妖的鹰勾鼻”。即使在现实上他们的角色大不相同,但是托马斯·莫尔和他的妻子显然的变成很充满深情的面对对方。虽然他不会用他教育或训练珍的方式来教育她。在他写给他自己的碑文中,托马斯·莫尔赞扬珍帮他生了四个小孩,也赞扬了爱丽丝当了个温柔的继母。托马斯·莫尔公开宣布他无法说出他最爱哪一任妻子,也表示希望他们死后能够团圆。
律师生涯
托马斯·莫尔在宗教信仰方面,浸沉较深,他认真研究过奥古斯丁的作品。托马斯·莫尔曾在法律协会附近的卡尔特修道院住过四年,尝试修道生活,但当他意识到出家人不能有婚姻生活时,便“宁肯做一个纯洁的丈夫,不愿做一个不纯洁的神父”,毅然回到尘世。决定以世俗的基督教徒身份献身于上帝和他的同胞。
1504年他年仅26岁就被选为议员。风华正茂的托马斯·莫尔,在国王亨利七世无理要求一笔补助金时,在议会中起而反对,使国王未能如愿以偿。为此事亨利七世将托马斯·莫尔的父亲投入监狱,并罚以巨款。托马斯·莫尔也无法继续从政,回到律师界并从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1504年末或1505年初,托马斯·莫尔与埃塞克斯郡一个乡绅之女珍·考尔特结婚。托马斯·莫尔继续过着虔诚的生活,不曾改变早起、长时间的祈祷、禁食、穿粗毛衫等习惯,上帝仍然是他生活的中心。
托马斯·莫尔与欧洲著名人文主义学者鹿特丹的伊拉斯莫有着深厚的友谊。伊拉斯莫1499年夏天来到英国,与托马斯·莫尔结识。在伊拉斯莫第二次在英逗留期间(1505—1506),他已是托马斯·莫尔家中的常客了。为增强运用拉丁语的能力,也为掌握讽刺对话艺术和雄辩讲演的技巧,两位朋友竞相翻译公元二世纪希腊作家吕西安的作品。他们的译文于1506年在巴黎出版并多次再版。其间,托马斯·莫尔还将《约翰·皮库传》一书译成英文。
1509年伊拉斯莫来英作时间最长的一次侨居,他在托马斯·莫尔的家中写出了杰作《愚颂》,该书是在托马斯·莫尔的建议下写作的。
1509年,亨利八世即位,托马斯·莫尔重返政界,起先是承担出使国外的工作。1509年托马斯·莫尔代表部分伦敦商人与安特卫普的商人代表进行谈判,解决纠纷,从而赢得了伦敦商人的信任。
1510年,托马斯·莫尔担任了伦敦司法长官,在以后数年间,英王两次委派莫尔到荷兰及加来,调停与当地商人发生的商务纠纷。
1511年,托马斯·莫尔年轻的妻子去世,留下四个子女。数星期后他又与伦敦一位纺织品商人的遗孀阿利丝·米德尔顿结婚。
政治生涯
在1510年到1518年,服务于伦敦市两个行政司法长官中的其中一位的底下。托马斯·莫尔的身分属于重要的、负责任的地位,他在那里学到要赢得信任就是要诚实以对和做一个公家机关的仆人。
1517年,以一个律师的身分进入皇宫服务国王和做一个“私人的仆人”。托马斯·莫尔在在担任律师期间,他接触了大量涉及到下层社会的讼案,目睹了广大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托马斯·莫尔主持公道,能够替受屈的人们撑腰,因而在伦敦很有名望。亨利八世早期反对宗教改革,这与托马斯·莫尔的观点相吻合。因此托马斯·莫尔深受亨利八世宠信。
1518年托马斯·莫尔被任命为王室申诉法庭庭长,枢密顾问官。
1521年托马斯·莫尔任副财务大臣,并被封为爵士。
1523年经0官托马斯·沃尔西提名,托马斯·莫尔被选为下议院议长,1525年受命为兰开斯特公爵领地大臣。
1529年又取代沃尔西成为英国0官,这是英国仅次于英王的第一号要人。.
1533年,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后与安妮·博林结婚。托马斯·莫尔拒绝参加安妮·博林的加冕典礼。次年,议院通过《至尊法案》,宣布亨利八世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全国臣民都要宣誓承认,托马斯·莫尔拒绝宣誓因而被关进伦敦塔。
在被囚禁的日子里,托马斯·莫尔写了《耶稣受难史》,但写到圣餐制的设立时,由于狱中没有精确的参考资料而辍笔。他又另写一部著作,题为《快乐对苦难对话录》,书中点缀着不少圣经的训诫和幽默的趣闻轶事,其中有些情节带有自传性质。
在狱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三次拒绝宣誓,由于他坚不吐露拒绝宣誓的理由,所以无法审判定罪。在狱中托马斯·莫尔曾与朋友诺福克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诺福克∶在英国,谁不服从国王,就没有好结果。托马斯·莫尔∶我已经再三思索考虑了,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诺福克∶托马斯,我怕你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托马斯·莫尔∶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然而,即使是最低级的奴隶,如果他肯付出代价,也能享有自由。
后来亨利八世的检查官作假证诬告托马斯·莫尔说过“议会无权宣布亨利八世为教会的最高首领”的话。尽管托马斯·莫尔据理抗辩,可是陪审团还是一致裁决他“有罪”,应处死刑。在审判他的法官中有新王后安妮·博林的父亲、哥哥和叔叔。
托马斯·莫尔被判定为叛国罪,国王将肢解刑从轻改为斩刑。当托马斯·莫尔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声说:“求天主保佑我的亲朋,免邀此种恩宠。”这句诙谐语是对亨利八世-暴虐的嘲讽。在临刑前的五天时间里,他写好了一篇漂亮的祈祷词和告别信。1535年7月6日托马斯·莫尔走上断头台,临刑前还幽默地对司狱长说:“请帮我上去,至于下来,我自己安排好了。”第二天,托马斯·莫尔的头被悬挂在伦敦桥上示众。这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