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桓简介
张荫桓(1837-1900) 清末大臣,字樵野,广东南海人。纳资为知县,几经升迁至道员光绪二年(1876年)权山东登莱青道。七年(1881年),授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翌年,迁按察使。赏三品京堂,命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十年(1884年),除太常寺少卿。十二(1886)年,除太常寺卿,转通政司副使。复值总署。累迁户部左侍郎。中日甲午战争中曾与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1898年3月,协助李鸿章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戊戌变法时,调任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倾向变法。戊戌政变后遭弹劾充军新疆。1900年被杀。张荫桓早年粗识字,中年才力学,骈散文及诗皆卓然成家,画亦超逸。登莱青道任内,拒英国请辟烟台之议。芜湖关道任内,能整顿关务,使关税大进。出使美、日、秘三国,遇事持国体,护侨民,奏设金山学堂和医院。著有《三洲日记》《英轺日记》《铁画楼诗文稿》《荷戈集》等。
张荫桓资料
所处时代:清末
出生日期:1837年
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去世日期:1900年
张荫桓人物简介
张荫桓(1837~1900年),字樵野,广东南海县人。年轻时就很有才干,富有冒险精神。第一次参加县试没考中秀才,便不再应试,而是埋头外语,研究洋务,另寻作官途径。二十一岁时捐钱买了知县官衔,入山东巡抚幕府掌管文秘,以识力过人、才大心细、究心世务、治事精密晋升为道员,升任安徽按察使。
1884年(光绪十年),张荫桓被慈禧太后赏识,授三品卿衔,命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跻身京堂并居要职。次年被任命为特派出使美国、秘鲁、西班牙三国大臣,侨居华盛顿三年之久,办理华工被害案获得赔偿,对西方社会进行全面考察。回国后进呈反映出使记录的《三洲日记》,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兼户部侍郎,赏加尚书衔,从此一身兼负外交、财政两大重任,成为清廷重要大臣之一。按照清制,像张荫桓这样不是科班出身,又没像左宗棠那样建立特殊功勋而居高位者非常少见,这主要是靠他的才干。他多才多艺,诗文自成一家,极为当时名流称赞,擅长作画,人称有冠世之才,而民间百姓传说他是不识字的文盲。
1897年(二十三年),张荫桓代表中国赴伦敦参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六十年庆典,之后又去了法国、德国、俄国、美国。他长期从事外交与洋务活动,有专权与纳贿的种种传闻,多遭弹劾,但都能化险为夷,安然无恙,这主要因为光绪帝的信任。他得以将比他小二十 岁的广东同乡康有为介绍给翁同龢,荐举给光绪帝。1898(二十四年),变法议起,荫桓与康有为“往还甚密”。京师设矿务铁路总局,被命主其事。
张荫桓多次出使外洋,了解欧美富强之理,每次归来都为皇上讲述,皇上感到受益良多,经常召见。变法前夕更是如此,仅在戊戌(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就连续七次召见。朝中守旧派大臣弹劾他蛊惑圣上,要求将他严谴禁锢。但这并未动摇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和对张荫桓的信任。他于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毅然颁布诏令,宣布变法,起用维新派人士。
在103天的变法期间,张荫桓做了四件大事:一是为光绪帝与康梁维新派上下联系:二是主持铁路矿务总局;三是条陈新政建议;四是引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会见光绪帝。为此慈禧深恨之。
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发动政变,宣布训政,捉拿张荫桓,准备处死。由于外国列强的干预,使张荫桓得免死。在谭嗣同等六君子被害的次日,9月29日(八月十四日),慈禧以“张荫桓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等空洞无实的罪名,下令将他“发往新疆,交该巡抚严加管束”。他在第二天即被押解上路。
八国联军武装入侵的前夕,慈禧向列强宣战又求和,把怨恨倾泄到对开战有异议的大臣身上,处死五大臣之前,先想到曾长期与列强打交道的张荫桓,下令在戍所处死。张荫桓于1900年7月31日(二十六年七月六日)被杀,时年六十四岁。是继六君子之后为变法捐躯的又一人,也是参与变法的朝廷大员中的惟一殉难者。尸棺暂厝于红山下,次年春,由其子垲征将灵柩运回佛山安葬。在美英驻华公使照会下,慈禧为张荫桓平反,恢复官职。
说到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维新运动,人们总要谈起康有为、梁启超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等人,而往往忽视了张荫桓,实际上他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为此,他在戊戌政变之际被革职流放新疆,又被杀害。主要是康有为在政变后故意淡化他与张荫桓的密切关系,宣传帝师翁同龢荐举康有为,以争取世人对其保皇活动的支持,造成人们忽视张荫桓与戊戌维新的关系,致使他在晚年悄然消失后,一直湮没无闻。
张荫桓流放新疆
关于张荫桓流放新疆的情况,清末官方史书极少记载,我们只能从他的《铁画楼诗钞》中的《荷戈集》里可略知点滴。他出嘉峪关时租赁了一辆四马带篷高轴大车,铺上卧具,备上食物,昼夜可行。在哈密受到哈密王沙木胡索特的热情款待,并品尝了“窖藏秋蒂斑如花”的著名特产哈密瓜。他久任清朝使臣,遍历欧美各国,可谓见多识广,却对哈密瓜赞不绝口:“欧罗巴洲诩奇产,持较哈密谁比数?”还有诗《哈密谒左文襄公祠》:“崇祠香火彻青霄,万里花门挞伐遥。冰雪极天曾驻节,山河如旧此回镳。”对左宗棠驻节哈密,指挥收复新疆,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给予高度赞扬。
1899年4月1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张荫桓抵达新疆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租住直奉义园院内(原红山宾馆,现新世纪大厦一带),隔乌鲁木齐河与鉴湖相望。许是思念被囚禁瀛台的光绪帝,许是企冀流放待遇有所好转,他在夏秋之际捐修了鉴湖中的鉴湖亭。
来年春天,他有诗《春分》:“暮市酒旗谁是客?北门锁钥尚屯营。阴山雪尽开真面,时见峰峦拥百城。”诗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出清末乌鲁木齐的风貌。北门锁钥既比喻乌鲁木齐为北方重镇,又实指迪化城北门外屯兵驻防。阴山即天山,元代人常称新疆的天山为阴山。春天积雪消融,晴空澄澈,博格达峰下的乌鲁木齐,别有一番边塞风光。
清明时节,他出北门为两广乡人扫墓,赋诗:“忧时倍触泷阡泪,去国惟期社稷安。”他忧国伤时,不禁潸然泪下,身在边疆流放之中,心却在祝愿国泰民安。
张荫桓赴日交涉
晚年张荫桓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军海陆接连败北,辽东、辽南诸城镇先后陷敌。清廷不得已向日本遣使乞和。1895年1月5日,那拉氏特降谕旨: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会商事件,所有应议各节,凡日本所请,均著随时电奏,候旨遵行。”六日,张荫桓出京,十三日到上海与邵友濂会晤。十六日,率随员自上海出发,二十九日抵长崎,三十一日到达广岛。中国议和使节赴日前,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根据当时的战争形,认为和谈“十之八九,不能达成协议”,决定在中国代表的“全权”问题上寻找借口,破坏谈判。
二月—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广岛县厅举行第一次会晤。首先互相检阅对方的全权证书。张萌桓等所持证书虽明确载有“全权”字样,但日方代表却硬说中国代表“全权不足”,拒绝谈判,要求书面答复。
二月二日,张荫桓等首先以书面照会日本代表。指出:“本大臣系蒙该国大皇帝畀以讲和缔结会商条款署名画押之全权,至所议各条款,以期迅速办理,自应电奏该国,请旨订期画押,再将所议约本赍回中国,恭候大皇帝亲加批阅,果系妥善,批准施行”。
当天下午四时,双方代表在广岛县厅举行第二次会晤。伊藤博文首先在会上大放厥词,公然违反国际外交准则,大肆攻击中国政府不讲求“敦睦邻邦之道”,不遵守“公明信实二者”。并断然表示:日本政府“对于未合全权定义之中国钦差大臣,决不与之举行一切谈判”。伊藤演说毕,陆奥宗光立即取出事先难备好的备忘录,向中国代表宣读,宣布“此次谈判至此停止”。
中国代表张荫桓等对日方的无理挑剔,进行了据理驳辩。指出此行奉有全权与日方相同。并声明,如日方认为敕谕有不完备之处,可电请该国政府补正。但决心以“全权不足’为借口,行破坏和谈之实的日方代表坚不同意,谈判被迫停止。
日方代表悍然破坏谈判后,又以广岛为军事重池,不准敌方人员滞留为由,要求张荫桓等早日离境。二月五日,日本政府通过强迫手段将中国代表逐往长崎。张荫桓等到长崎后,通过美国驻日使馆致电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总理衙门转告被拒情形。清政府害怕谈判破裂,电令张荫桓等暂留长崎,幻想补加全权手续后,再与日方恢复谈判。六日,那拉氏在养心殿召集军机大臣会议,决定修改国书,添定约画押字样,再托田贝经美国驻日公使谭思转达日本政府。电文重申中国全权大臣之委任状中,“已有‘全权’之语,故认为完全可以缔结条约并画押。……但日本对该委任状之效力如有疑义,中国不妨更改。可在委任状中记明:全权大臣可在经两国全权大臣所议定的条约上签字,以及该条约在批准交换以前,须经皇帝之认可,然后方可发生效力等事项。并可将此已加修改之委任状寄送张、邵二使,递交日该国当局。”
但日方破坏谈判之意已决,无可挽回。八日,日本政府以“若尚候敕书己来不及”为借口,通过美使转告清政府说:“若中国政府果有诚意希求和平,派遣位高望重,携有正式全权委任状之全权委员前来日本时,日本政府在任何时期均可同意重开和谈。但对一度谈判不协调的此次使节尚留日本等待该国政府的训令,则不能应允。”和谈既已无可挽回,张荫桓等一行乃被迫于二月十日由长崎回国。明年,奉命与日本驻华公使林董“赓续商约,荫桓力争优待利益、征收税则二事,成通商行船二十九款”。
张荫桓人物作品
张荫桓
著有《三洲日记》。作品节选:正月初八日(卷三,页五上)
贺璧理来言,旅顺口近雇法人承修炮台,法日报谓该口地势险要,孤拔所不能到者,近则一商人肩其任云;言亦夸矣。又言曾劼侯近著一论,叙述中国自强之意,语多透辟,宜购此书备览。又述赫德夸美总署近政。又言中国香港 烟土事未成议。顷将挈妇往鸟约,有一月之别,特来长谈。贺璧理为赫德高足,西人之能者,余以总署旧识,亦厚遇之。
◎正月初十日(卷三,页七下)
......得盛杏荪书,言织局虽不难于集资,难于得人。托详查丹科手艺,又请代物色矿师,因黑龙江商办金矿,欲得良工指导之也。又书言中国宜自铸银钱以塞漏危,制内河小轮船以拓利源.......
◎正月十一日(卷三,页八下)
科士达偕总兵魏森礼来晤。魏本津门旧识,客冬又于鸟约遇之。此来为言比得招商局电询火车办法,欲自大沽巩自新城,自新城至紫竹林,商局自办,余叩以金矿师有精良者否?魏言数日前曾为北洋物色煤铁矿师一人赴华,金矿亦可兼也。余告以开金之地在黑龙江省,舟航不通,须由陆路,恐西人不便。魏言西人在华乘车亦不觉苦。
◎正月二十日(卷三,页十九上)
......亥正,赴劳令公会,有矿师阿希曾,在津承阅开平、平泉各矿,深为欢赏。为言吾华佳矿甚多,惜未开采,颇以客华日浅未及遍览为憾。
◎二月十二日(卷三,页四十三下)
使馆居停士雕鹘来晤,新举上议院议绅,从西省来也。欲中国为购此屋,索价十五万元。士雕鹘以开矿致富。与谈矿务,云矿师甚不足靠,如须寻觅,可荐之来。余属以遇便留意,不必专荐,视其技能何如再定延雇耳。士雕鹘又言华人之业矿者大有能手,矿上之事优为之,矿内之秘则土人禁不使窥也。中国开矿不如择此类三五人回华办理,当有明效。曩因盛杏荪托觅金矿师,故询之;复山东矿局书,遂详述此事。
◎二月二十三日(卷三,页五十二上)
昨检同治七年中美续约,校阅志克庵日记与总署刊本间有一二字脱漏,然大致不差;且每条详疏命意,惜美廷不克遵守耳。克庵此记,详于各国制造船械、枪炮、农具、金银、自来水、煤气灯及织造毡毯、布匹、绸绫、树胶器皿,记载精细,若并算法而引伸之,裨益较大。惟矿务不甚推求,其时中国方以开矿为罪,故不愿考究。所载比利时海口炮台,特详其式,守国有险,复建此台,庶几可以自固。克庵驻法,正当津案构衅时,法人颇有仇视使者之意。记辛未之冬,余在鄂晤孙稼生,述法兵败挫,臣民离散、土匪抢掠之状,视克庵此记为详。然此种札记,总为有用之书,足资考据。
溯克庵来时,度金山附船至巴拿马换船抵鸟约,水程多阅两旬,当日金山至美都尚无铁路。自蒲安臣之约立,华人纷至佣工,然后铁路始成;乃铁路成而厌恶华人之衅起矣。今昔情形不同如此。
◎三月二十八日(卷三,页七十二下)
格总统长公子来展别,详论火车、银行两事,为言中国现销墨西哥鹰银,系英商以中国畅销因而仿照,非墨西哥物也。叩以“仿造他国银元不悖公法否?”格云:“不悖。但能悉仿成色不伪,虽美银亦不禁人仿铸也。”......
◎四月十二日(卷三,页七十八上)
竹篔函订两点钟访法外部,届时来寓同去,因早餐以待。遂偕希九、仲兰、震东、法文参赞庆蔼堂同去外部,规模华丽逾于美都。其部臣福鲁昂,才器似逊叭嗄。握手后,告予以“中法之交从此益睦,恭思当驻华系了事之人,非生事之人,所办必能相得。”又言“中国如此大国,必须有铁路以转输,微闻近已创办于津门。”余答以出京后便不知铁路消息。竹篔告以商约闻将妥订,又谢其安顿游艺诸生;福鲁昂谦让不置。
◎六月二十九日(卷四,页六十二上)
闽厂学生分往英、法学习水师、制造、律例诸务。寓法者,周子玉已带见,多有可造之材。其寓英者,始在水师学堂,续送入练船,艺益精进。而外部颇吃力,刘芝使数次婉商而就,欲再往水雷船,则外部难之,以练船原不准他国人往看。中英谊洽,既允闽厂学生就学,日本则援以为请不能不允,设俄亦以为言,则大费周折,俄之眈眈,各国共知见者也。水雷船之不能就学,盖事势所不得不已者。芝使又言今年英后得位五十年之庆,奉旨致贺,井有国书须亲递,又寄赠珍玩各物,内磁器两件,涂次摔坏,颇费踌躇。余劝以权将使馆所陈设者补足此数。芝使沈吟久之。余谓为期太迟,若电请续寄,至速亦须三月,且能保舟车搬运必不再摔乎?但将碎破原物寄还总署,声明自行补足。总署既不疑使署托辞更换,且省却无数周折。设余遇此等事,即如是办理,似无须筹虑也。芝使颔之。适海军派来图南兵船为新制快船之先导,闽厂学生既可相观而善,带寄什物亦复妥便。
张荫桓人物关系
黄遵宪
同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