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皇,1762~1796,又称凯萨琳二世或凯萨琳大帝】_二世_琳娜_俄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简介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汉语拼音:Yekajielinna Ershi;英语:YekaterinaⅡAlekseyevna;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05-02(俄历04-21)~1796-11-17(俄11-06)]),俄国女皇(1762~1796)。有些译法依照英语(Catherine II 或 Catherine the Great)而称呼她为凯萨琳二世凯萨琳大帝。原名索菲娅·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于奥得河畔的施泰丁(今波兰什切青)。父亲是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王族的职业军官,母亲是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1745年8月,同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大公,即后来的彼得三世结婚,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彼得三世执行亲普鲁士方针,损害俄国利益,引起了贵族的不满。1762年7月9日(俄历6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近卫军军官奥尔洛夫兄弟帮助下发动宫廷政变,处死彼得三世,登上皇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维护和发展农奴制度。18世纪60年代,自诩“开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同伏尔泰、狄德罗等西欧启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联系。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这个委员会写了《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扩大贵族特权。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后,转向公开的反动统治。177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全国划分为50个省,省级机关和军队都直属总督领导,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178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使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位期间,叶卡捷琳娜二世将农奴制度强加给乌克兰人,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外政策方面,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1768~1774、1787~1791),打通了黑海口,占领包括克里木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广大地区。1788~1790年同瑞典进行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于1772、1793年和1795年3次瓜分波兰。占领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猝死于皇村(今普希金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