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烈方皇后【明世宗朱厚熜第三任皇后】_皇后_太庙_嘉靖

孝烈方皇后(明世宗朱厚熜第三任皇后)

孝烈皇后方氏(1516年—1547年),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南京)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任皇后。

嘉靖十年(1531年),封为德嫔,嘉靖十三年(1534年),张皇后被废,遂立为皇后。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人因为炼丹药一事刺杀明世宗,明世宗全依赖方皇后相救,才没有受害。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皇后崩,谥孝烈皇后。

明穆宗即位,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上尊谥曰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别祀弘孝殿。

孝烈方皇后人物生平

孝烈皇后,方氏,明世宗嘉靖帝第三位皇后,江宁(今南京)人。嘉靖帝继位十多年一直没有儿子,礼部尚书张璁上疏说:“天子册立皇后,应该同时建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中宫皇后正位有年,而未能诞育皇嗣,皇上当此春秋鼎盛之年,应该广求淑女,以充妃嫔,以备侍御,这样才能有可能多留子嗣。”

于是,明世宗按照张璁的建议,遴选九嫔。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册封方氏、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等九人为嫔。九嫔头冠九翟冠,身穿大彩鞠衣,册封的圭用次一等的玉石,谷文,册用银册,比皇妃的规格低大概五分之一,以金饰之。册封典礼上,明世宗身穿衮服和皮弁服告祭太庙,并且驾临华盖殿,派大臣对九位嫔妃行册封礼。册封以后,带领皇后朝拜奉先殿。礼节完毕以后,皇帝仍然穿皮弁服,接受大臣的朝拜。

《明世宗实录》、《明史》记载,嘉靖十年三月,方氏被册封为德嫔。

同年八月七日,封九嫔之父,包括方德嫔的父亲方锐为正五品锦衣卫正千户带俸。

嘉靖十三年(1534年),张皇后被废,方氏被立为皇后,沈氏封为宸妃,阎氏为丽妃。正月十五日,明世宗御奉天殿,遣使册立皇后,颁布诏书曰:“咨尔德嫔方氏,出自庆门,膺贤选禀,资端懿淳,良之性允,著德容庄......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

旧的制度,册立皇后,就拜谒皇宫内的祖庙就行了,但是这次,皇帝特地让礼部的大臣商议讨论册封的礼节。于是群臣根据天子立三位皇后为了广承子嗣的事实,按照礼经有庙见之文,并且参考大明礼集,制定了相关的礼仪程序。于是,皇帝率领皇后拜谒太庙,世庙,相关活动超过了三天,并且昭告天下。不同于一般。

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二十一日,追封方皇后之母孙氏为夫人,赐葬如例。

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十日,封左都督方锐为安平伯,给食米岁千石。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谋逆,刺杀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全依赖方皇后才没有受害。为了表示感激,把皇后的父亲方锐都进封为侯,起初,曹妃颇有姿色,皇帝很宠爱她,册封为端妃。杨金英等因此利用机会,用绳准备勒死皇帝。结果把绳子打成死结,刺杀皇帝未遂。一同谋逆的张金莲害怕了,就去报告方皇后,方皇后急忙赶到,把绳子解开,皇帝才得救。皇后命令太监张佐逮捕叛乱的宫人,说杨金英等人是按照王宁嫔指示进行刺杀,又说曹端妃虽没有参与,却知情不报,罪加一等。当时,世宗惊慌不能言语,方皇后遂传帝命,将曹端妃、王宁嫔及杨金英等人全部处死,并且诛其亲族十余人。然而实际上,曹端妃其实并不知杨金英等人的谋杀,后来世宗才得知其冤。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孝烈方皇后去世。记载皇后被火烧的是明末清初毛奇龄编写的的《胜朝彤史拾遗记》。明朝进士何乔远所写的《十三朝遗史》也记载说,西宫大火,世宗不准许大监救火致使方皇后被烧死。

事后感慨“后救我,而我不能救后”。世宗下诏:“皇后救过朕的性命,奉天济难,应该以元配皇后的礼仪入葬。”于是称方皇后葬地为永陵,谥号孝烈皇后。

嘉靖皇帝亲自制定追谥的礼节,并且等待礼仪完毕,还颁诏天下。等到出了丧期,礼部的大臣按照制度应该把孝烈皇后的神主安放在奉先殿的东侧室,皇帝说,东侧室,不是正殿,孝烈皇后应该祔太庙。于是大学士严嵩等请求把孝烈皇帝神主设位于太庙东,皇帝母亲献皇后的神位旁边,明宪宗邵皇太后明世宗亲祖母右册,以从祔于祖姑之义。皇帝说祔礼是很正式隆重的事情,不可以随随便便,皇后不是皇帝,是陪从皇帝的,要有一定次序,哪里有随便祔礼在其他皇后旁边的道理,应该按照朕的次序祔礼,不能随便乱来。严嵩说,祔礼的顺序,不是臣下随随便便说的,所以还是按照先朝惯例比较妥当。还是祔礼在明世宗母亲献皇后旁边。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明世宗还是想把孝烈皇后祔礼在太庙,尚书徐阶说,这不可行,给事中杨思忠同意尚书徐阶的意见,其他人都不说话。后来大臣上疏说,孝烈皇后位居中宫,按照礼仪制度可以祔礼太庙,但是涉及到皇帝的数位皇后次序,这样我们臣子的意见,还是应该遵照先祖惯例,不应该破坏这样的规定。皇帝震怒。这时徐阶、杨思忠惶恐进言,周代建立天子九庙,三昭三穆,本朝的祖庙,是一个宫堂,但是不同宫室,跟周礼不同,今天太庙九个位置都满了,如果按照当今皇帝的辈分,明仁宗皇帝应该当祧,因为明仁宗是陛下的五世祖,如果在太庙增加两个位置,那么仁宗神位可不必祧,孝烈皇后的神位也能安放。这样陛下也就没有为了安放孝烈皇后神主而祧仁宗皇帝神主的嫌疑了。皇帝说,当祧当祔,臣子可以根据礼仪规定提出请求,何必犹犹豫豫呢?于是首辅大臣徐阶说,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躬论,仁宗于礼当祧,孝烈皇后于礼当祔。请祧仁宗,祔孝烈皇后于太庙第九室。

后来,涉及到忌日祭祀的问题,皇帝依然坚持原来的建议,把方皇后按照元配皇后对待,大臣说孝烈皇后是后续皇后,不是元配,不能按照元配皇后的规格祭祀。皇帝大怒,对严嵩等人说,礼官当初按照朕的意思,把皇后祔在太庙,是很勉强的,如今他们不忍祧仁宗,就像安置皇后神主在别的宗庙,将来由臣下议处。皇后忌日,祭奠一杯酒,又能怎么样呢?于是礼部的大臣也不敢坚持了。后来,坚持反对意见的杨思忠因为贺表的事情,得罪了皇帝,被廷杖免职。隆庆初年,跟孝洁陈皇后一天上尊谥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不系帝谥,别祀弘孝殿。

孝烈方皇后史料记载

《明史后妃传》

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也,江宁人。帝即位且十年,未有子。大学士张孚敬言:“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以广嗣也。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从之。十年三月,后与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同册为九嫔,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谷文,册黄金涂,视皇后杀五分之一。至期,帝衮冕告太庙,还服皮弁,御华盖殿,传制,遣大臣行册礼。既册,从皇后朝奉先殿。礼成,帝服皮弁,受百官贺,盖创礼也。张后废,遂立为后,而封沈氏为宸妃,阎氏为丽妃。旧制:立后,谒内庙而已。至是,下礼臣议庙见礼。于是群臣以天子立三宫以承宗庙,《礼经》有庙见之文,乃考据《礼经》,参稽《大明集礼》,拟仪注以上。至期,帝率后谒太庙及世庙。越三日,颁诏天下。明日,受命妇朝。

二十一年(1542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又曰:曹端妃虽不与,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砾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乙未,后崩。诏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预名葬地曰永陵,谥孝烈,亲定谥礼,视昔加隆焉。礼成,颁诏天下。及大祥,礼臣请安主奉先殿东夹室,帝曰:“奉先殿夹室,非正也,可即祔太庙。”于是大学士严嵩等请设位于太庙东,皇妣献皇后之次,后寝藏主则设幄于宪庙皇祖妣之右,以从祔于祖姑之义。帝曰:“祔礼至重,岂可权就。后非帝,乃配帝者,自有一定之序,安有享从此而主藏彼之礼!其祧仁宗,祔以新序,即朕位次,勿得乱礼。”嵩曰:“祔新序,非臣下所敢言,且阴不可当阳位。”乃命姑藏主献皇后侧。

二十九年(1550年)十月,帝终欲祔后太庙,命再议。尚书徐阶言不可,给事中杨思忠是阶议,余无言者。帝觇知状。及议疏入,谓:“后正位中宫,礼宜祔享,但遽及庙次,则臣子之情,不唯不敢,实不忍也。宜设位奉先殿。”帝震怒。阶、思忠惶恐言:“周建九庙,三昭三穆。国朝庙制,同堂异室,与《周礼》不同。今太庙九室皆满,若以圣躬论,仁宗当祧,固不待言,但此乃异日圣子神孙之事。臣闻夏人之庙五,商以七,周以九。礼由义起,五可七,七可九,九之外亦可加也。请于太庙及奉先殿各增二室,以祔孝烈,则仁宗可不必祧,孝烈皇后可速正南面之位,陛下亦无预祧以俟之嫌。”帝曰:“臣子之谊,当祧当祔,力请可也。苟礼得其正,何避豫为!”于是阶等复会廷臣上言:“唐、虞、夏五庙,其祀皆止四世。周九庙,三昭三穆,然而兄弟相及,亦不能尽足六世。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躬论,仁宗于礼当祧,孝烈皇后于礼当祔。请祧仁宗,祔孝烈皇后于太庙第九室。”因上祧祔仪注。

知已而请忌日祭,帝犹衔前议,报曰:“孝烈继后,所奉者又入继之君,忌不祭亦可。”阶等请益力,帝曰:“非天子不议礼。后当祔庙,居朕室次,礼官顾谓今日未宜,徒饰说以惑众听。”因谕严嵩等曰:“礼官从朕言,勉强耳。即不忍祧仁宗,且置后主别庙,将来由臣下议处。忌日令奠一卮酒,不至伤情。”于是礼臣不敢复言,第请如敕行。乃许之。后二年,杨思忠为贺表触忌,予杖削籍。隆庆初,与孝洁皇后同日上尊谥曰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不系帝谥,别祀弘孝殿。

相关诗词

《明宫词》清代 程嗣章著

慈旨传来选九嫔,

黄金册宝玉嶙峋。

奉先殿内初成礼,

耀首争看翟羽新。

〖嘉靖十年(1531年),奉章圣皇太后旨,选九嫔。先是,祖制无九嫔名目。后妃下杂置诸嫔宫,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诸位号。虽稍参汉制,要其所以为储嗣计,未尝乏也。至是特用张璁言,谓上未有子,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广储嗣。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似续计。于是下慈旨为九嫔之选。三月,方氏、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九人,并受册,并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谷,文册黄金涂,视皇后杀五分之一。至期,上衮冕告太庙,还服皮弁,御华盖,殿传制遣大臣行册礼。既册,乃从皇后朝奉先殿。礼成,百官入贺,上仍服皮弁受之。〗

漫说天圆与地方,

宰臣希旨自无妨。

恪恭原善将禋祀,

宸眷优崇内德彰。

〖方氏册名德嫔。上以其行礼敬,且升降有仪度,悦之。越二年,张皇后废,欲立后,以问夏言。言故逆上意,顿首曰:“臣请为陛下贺。夫天圆而地方者也。”上大喜,遂以其年立为后。上尝上高祖及高后尊号,后捧高后主亚献,上称其有礼。睿皇后升祔及禁日,后亲扶宝幄,尚匕挟惟谨。睿皇后祥,后奉几筵,帅嫔御行享祀,皆恪恭称上意。上尝特褒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