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_于蓝_电影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于蓝 电影

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位我的老乡,女革命艺术家,她的经历与李亚林,庞学勤很像,先做演员后做导演,再做领导,每行工作都做得很好,为人还很低调。

于蓝,原名于佩文,女,著名电影艺术家,辽宁岫岩县岫岩镇人。1921年生,1931年随全家去沈阳投奔祖父,又辗转逃难北平,后寄居天津姑母家,怀着对革命的无限憧憬,17岁的于蓝穿越封锁线,步行几千公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她还记得看到宝塔山的那一天,是1938年10月24日。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1939年转入妇女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入鲁艺实验剧团作正式演员,是中共培养的第一代文艺战士。1949年在故事片《白衣战士》中扮演医疗队长,以后又在《翠岗红旗》、《龙须沟》、《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林家辅子》等影片中担任主角,成功地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

1940年,19岁的于蓝与29岁的田方与在延安喜结连理1952年4月出生的儿子田壮壮后来成为著名导演。

1951年在影片《翠岗红旗》中扮演一名在低潮期等待革命胜利的红军家属,为当时的革命电影注入了更多人性内容。这部电影让于蓝当上全国政协委员。

1961年,于蓝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小说《红岩》的连载。不久于蓝就先后接到欧阳红缨和张水华的电话,三人决定将《红岩》改编成电影,这部电影的拍摄本改编却整整用了两年。

《烈火中永生》于1965年上映后轰动全国,江姐这一角色感动了千千万万观众,无数人从江姐身上获得了鼓舞。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场面,是江姐和许云峰共赴刑场,两位老战友以坚定的目光与同志们告别,而后相互搀扶着,步伐沉稳从容,一步一步迈向刑场。庄严的《国际歌》旋律在青山与松柏间响起,高天之上,白云舒卷……多年过去,再看这个片段,观众依旧觉得激动。这是于蓝最为辉煌、也感到荣幸的银幕贡献。

《革命家庭》中的周莲一角使她获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1961年)最佳女演员奖。

 “文革”刚刚开始,她和田方就一同被打倒,两人都被下放劳动,却不许见面。 1971年,于蓝在干校劳动时不慎从屋顶跌下严重受伤,面部神经受损,她不得不告别心爱的舞台。1974年,于蓝的丈夫田方因患肝癌逝世,年仅63岁。令她悲痛不已;不久后,于蓝又被查出乳腺癌晚期。也正是江姐坚定的信念,帮助于蓝挺过了灾难和病痛。

1974年王心刚、金征源联合主演战争电影《侦察兵后,她开始学习导演,1978年,与李伟远前往新疆,并联合执导了儿童题材故事影片《萨里玛珂》 虽然无法继续从事心爱的演员事业,于蓝的一生依然与中国电影牢牢联系在一起。

  1981年,于蓝以花甲之年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首任厂长。按照规定,60岁应该退休了,但党和人民需要去哪里,她就去哪里,没有半点犹豫。她为开创中国儿童电影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于蓝任厂长的那十多年里,儿影厂的导演阵容可谓“豪华”,张艺谋、冯小宁、张建亚、谢小晶、田壮壮……这些后来蜚声国际的导演,曾在儿影厂完成了他们最初的实习作品。十多年里,儿影厂先后拍摄了多部儿童电影,这些电影温暖和陪伴了一代代孩子的成长。

  其中,《四个小伙伴》获1982年第12届吉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应声阿哥》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儿童故事片奖;《少年彭德怀》获1986年第6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1985年,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协会成立,创立儿童电影“童牛奖”,次年增设小评委奖……直到80岁,于蓝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

 我们都不会忘记。无论是于蓝还是江姐,那些曾为国家做出不朽贡献的的革命者、奉献者、坚守者,都会被铭刻在时代的记忆中,永远闪闪发亮。

愿敬爱的老艺术家于蓝天堂安好,您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江姐红梅。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回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于蓝个人资料简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