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简介(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_茨威格_还有一个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茨威格 还有一个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他出生于犹太贵族家庭,与罗曼·罗兰惺惺相惜,与爱因斯坦通过书信,和高尔基互为知己。

在之后的岁月,战争迫使世界疮痍,无数年轻的生命化为白骨。

他曾感叹:“欧洲已经死了”。

当人们再度发现他时,他妥帖地安排好一切,安详地和绿蒂躺在一起,他的灵魂,或许注定飘荡在那些优雅而繁华的岁月里。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提到斯蒂芬·茨威格,或许你会感觉到有点陌生。但是提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群星闪耀时》、《象棋的故事》这些耳熟能详的的作品的时候,你可能会恍然大悟。

2014年,一部《布达佩斯大饭店》在豆瓣上刮起一阵旋风。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人们惊叹于导演韦斯·安德森所构造的暖色调的布达佩斯,浪漫的音乐、精致的服装还原了一个优雅的昨日欧洲。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不过就在人们感叹布达佩斯的美好昨日一去不返之时,导演却狡猾地表示:

如果你觉得这事情发生在匈牙利却是大错特错,故事真正发生的地点其实是在奥地利。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这本书曾是欧洲天才们的座上宾。

徐静蕾曾经自导自演过一部电影,改编自茨威格那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电影伴随着林海的《琵琶语》,导演絮絮地讲述了一个女人数十年不求回报的单恋,临终之时,她唯一的要求,仅希望这个男人能认出来自己。

我们也先来回顾茨威格这一生的传奇。

01 贵族

1881年11月28日,斯蒂芬·茨威格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富裕犹太家庭。他是十九世纪的婴儿,故而他的灵魂也始终飘荡在十九世纪的繁荣、富足的梦里。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那时候战争在人们眼里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人们知道为房屋上保险,为意外事故上保险,会为了养老买好储备券,甚至连佣人都会知道给自己买老年保险金,预先存一笔丧葬费,安顿好这一切之后,人们已没有任何忧虑,便尽情享受工业繁荣带来的盛世。

茨威格的父亲是这个盛世的受益者,他经营一家织布作坊,并逐渐发展成了大公司。而母亲则出身于上流贵族家庭,有着极好的教养和严苛的等级观念。

那时的维也纳是一个文化中心,站在权力中心的总理不会引人注目,手握大把金钱的富商也没有人追捧,真正惹人羡慕的是皇家剧院里的演员们,他们妆容精致,举止体面,谈吐优雅,人们不是渴望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哪怕一贫如洗,就是希望能够和这些人交谈,哪怕只是做他们的仆从。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生活于这样氛围的茨威格,常常偷偷溜进交响乐队的排练场,跑到旧书店里翻阅那些页边泛黄的古书,和朋友在咖啡馆讨论尼采,观察人类。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他17岁时便开始写诗,到21岁时,他已经写了两百多首。对于这个世界,他表现出的是这样盛大的热情。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尽管出身优渥,茨威格却烦透了那些虚伪的上流交际,上了大学之后,他逃离了那些狭窄的社交圈,在柏林他寻求到了人生难得的自由。大学毕业后,他又游历四方,结交各种人。

那段日子在《昨日的世界》里描绘得简直如同飘扬激昂的进行曲,每一天,每一天,年轻的茨威格都在结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为文学举杯,为诗和艺术欢唱。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茨威格天性温和,不像毛姆这样的作家一样刁钻、犀利,这种天赋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他很得朋友们的喜欢,他和罗曼·罗兰惺惺相惜,又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他曾与爱因斯坦通过书信,在遥远的苏联,高尔基都和他互为知己……

可以说,作家的人缘像他这样好的,十分少见!

02 战争

1914年,欧洲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茨威格是这样记述那段日子的:

大家都感到形势越来越严重。

一股不安的冷风突然吹到海滩,

把海滩上的人一扫而光。

数以千计的人离开旅馆,

向火车站奔去。纵然是最不容易受蒙蔽的人现在也开始急急忙忙收拾箱子。连我自己也在刚一听到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的消息以后,就赶紧订了一张火车票,而且也正及时。

他少年时的朋友被逼着穿上戎装,他的好友罗曼·罗兰一夜之间被朋友们出卖,而他悲哀地见到了年轻人成了尸体,欧洲,曾经的文化圣殿成为了野蛮的屠宰场。

这场战争让他见识到了人性的丑陋和文明的脆弱。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痛苦还在后面!德国战败后,他回到了奥地利。他悲哀地看到战争让奥地利陷入了贫困,物价飞涨,那些精致的精装书如今只能用来换点黑面包,贫困激发了仇恨,也煽动起了民族情绪,人们立志复仇。

1933年,希特勒上台。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已经成为明星作家的茨威格被纳粹驱逐,书籍被禁毁,自己只能流亡海外。他曾有万卷藏书,而今散落四方。

他曾是祖国的骄傲,民众仰望的巨星,而今却成了纳粹的罪人。

每一天,他都听到从国内传来的悲惨消息,他曾自由游历各国,如今却需要看别人用钢戳标记自己的护照。每一下都是屈辱印记。

“欧洲已经死了。”

正是这样的悲哀,让已经衰老的茨威格感到绝望。

他曾写诗勉励自己:

“只有离尘遁世,才会更加真挚地热爱生活。”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然而曾让他快乐的写作也无法拯救他。75年前,也就是1942年2月22日,一个星期日中午,他送走了自己的女管家,并写下了一封给世界的遗书: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你们在经过这漫漫长夜之后,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急性子的人要先你们而去了。”

当人们发现他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他和绿蒂躺在一起,仿佛睡着了一样,安宁,平静。旁边的柜子上放着他一个星期以来写好的给亲友的书信,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宠物狗的信件。

他妥帖地做好这一切,仿佛是一次平常的旅行,而这次名为死亡的旅行却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已经安全的他不能再坚持一会儿,等到胜利。

03 文坛大家

茨威格的作品一度很受欢迎,也正因此他被文学批评家忽略,以为他并不重要,只是个普通的畅销作家。

茨威格绝对是个对读者很善良的作家,他的作品不摆花架子,平易近人。

他说自己最讨厌那些节奏缓慢的小说,因而要求自己写作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不断。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或许是出于对人的兴趣,茨威格写下了许多传记文学:

比如说——

《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

读他的书,你会发现这家伙涉猎极广,又极有艺术品位,却又如此谦逊、温和。

茨威格留下的不只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一个死亡迷局

就连那些曾忽略他的批评家们阅读他,研究他,也会情不自禁地着迷和感叹:

茨威格深受好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他创造出的人物都有着幽深曲折的心理,孤独而耐人寻味。

也许是他曾游历四方经历太多人与事的原因,他洞悉人类,可是那座精神家园中到底有些什么?恐怕那些阅读批评他的人却也只能从他的著作里寻找着那一点残垣断壁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