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的作者真是施耐庵?)_水浒传_作者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水浒传 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

在很多读者印象中《水浒传》的作者只有一位:施耐庵。事实上并非如此,自古学界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争议很大。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的作者真是施耐庵?)

为什么读者印象中《水浒传》的作者只有一位:施耐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印象中《水浒传》的作者只有一位,施耐庵。为什么有这样的印象呢?其一,在众多《水浒传》版本中,确实有一些版本只署了施耐庵一个人的名字。其二,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也只署了施耐庵一个人的名字。官方都这么下定论了,所以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水浒传》的作者就只有一位:施耐庵。然而,这并不能反映水浒作者的真实情况。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的作者真是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的文献记载

根据现有文献可知,《水浒传》作者的署名至少有4种不同的表述。一种是施耐庵、罗贯中合著,一种是罗贯中著,一种是施耐庵著,还有一种是无名氏著。

第一种,罗贯中说。万历年间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馀》记载《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但其中有个错误,说罗贯中是南宋时人。明代王圻qí的《稗史汇编》也记载《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第二种,施耐庵说。“明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 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

第三种,施耐庵、罗贯中合作,这中间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施作罗续”,一种是“施作罗修”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二人合著的。不过他认为前七十回是施耐庵写的,后五十回才是罗贯中续的。所以他要“腰斩”《水浒传》,并在第七十回正文后面发表这样的评论:“一部书七十回,可谓大铺排,此一回可谓大结束。读之正如千里群龙,一齐入海,更无丝毫未了之憾。笑杀罗贯中横添狗尾,徒见其丑也。”这是金圣叹认为的“施作罗续”。

还有一种是“施作罗修”。明朝嘉靖残本《天都外臣序本》中,其上写明“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明朝嘉靖间高儒的《百川书志》中又写明“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耐庵)、罗(贯中)二公”。

第四种,无名氏著。这是胡适等人的观点。

为什么《水浒传》的作者如此混乱?

前面我们列举了《水浒传》作者的一些文献记载,这种署名混乱的情形,至少说明古人对著作权这个问题并不重视,尤其是白话小说的著作权。

在今天做一个小说家是非常光彩的事,比如郭敬明、韩寒,他们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到处受欢迎,尤其是知名的小说家,报纸上刊登着他们的照片和消息,各地争相邀请他们做报告,签字售书,可谓名利双收啊。

但是在古代,小说家的地位十分可怜,没法和诗人、散文家、甚至戏剧家相比,这个原因很简单。

其一,白话小说使用的是下里巴人的通俗语言,没法跟典雅的文言文作品相比。

其二,白话小说出身也很低微,它源自民间说话,那是一种下层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难登大雅之堂。

其三,小说作者的地位一般也不高,大多数是科举无望的下层文人,写小说只不过是他们的糊口手段,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但不能光宗耀祖,甚至还有辱家门。在读书人的眼中,写八股文章的才是“文人”,写诗词歌赋的才是“雅士”,写小说的,就是“文痞”,甚至是作孽的“罪人”了。因此一些小说家只肯署笔名,甚至不肯署名,这给我们今天认定小说作者带来很大的麻烦。

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先秦的散文,两汉之大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还有明清之小说,蔚为大观。诗词歌赋在各自的时期呈现着生命的茂盛和美丽。正像人生的历程一样,从垂髫小儿到豆蔻年少,从风华正茂到耄耋老人,文学样式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兴衰的历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说,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绝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条道路上出世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蔚为大观,那小说怎么能不算文学呢?其实,在正统文学的价值观当中,从来不认可小说以及小说家。但是这个并不妨碍这一重要的文学样式的蓬勃发展。所以,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受人待见是真的,小说发展的波澜壮阔,甚至在明清两代风头盖过传统诗文,这也是真的。小说一出身就像一个弃儿,他流浪在正统文学王国之外,但其生命力的旺盛却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即便是有抒情诗和史家笔法的双重挤压,小说还是绽放其光华,其魅力绵延至今,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其历史上的地位,确实。颇为窘迫,所以鲁迅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明清两代,正统的诗书之家,其家长是从来不令子孙观稗官野史的,但是不肖子孙呢,总是想方设法把那些个稗官野史、小说家流拿来当宝贝。

比如说红楼梦里面贾宝玉就让小厮从外面弄了《西厢记》来看,《西厢记》当时可是禁书啊。不仅自己看,他还请林妹妹一起看,看得两人神思恍惚,而且我们知道宝钗也看过。所以,小说的地位很有点意思。它的尊贵和口碑不在朝野,不在史传,而是在江湖在民心。正是因为小说地位尴尬,写小说也捞不着什么好处啊,无名无利,所以小说家经常不留名。这就给我们的小说史留下了大量的疑团。想当年白居易在长安给当时的主考官顾况行卷,目的是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大名。而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因为编撰了三言,他的名字却不能载入族谱,因为那是有辱祖宗颜面的行为。明代的庐陵(江西吉安)人李昌祺,学问不浅,官儿做得也不小,就因为写了一部传奇小说《剪灯余话》,结果不但生前受到嘲笑,死后还被取消了进入乡贤祠的资格。

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基本上没有著作权的观念,社会普遍对小说家的评价也低,而书商对作者的工作也是很不尊重。正因为《水浒传》作者不受重视,才导致水浒作者的信息十分混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