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这是1950年3月11日新华社播发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引用的一句话。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一穷二白,条件异常艰苦。但是,像华罗庚一样的一大批海外爱国知识分子,胸怀爱国热情和神圣使命,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面对来自外国政府的重重压力和迫害,毅然坚持回到祖国,只为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他初中毕业后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后因家贫辍学,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他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重视。
1931年,熊庆来打破常规,邀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法、德文,并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内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关注。1938年归国后,他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他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艰难地完成了名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赴美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身在国外,华罗庚心系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时,他立即做出了回国的选择。当时,普林斯顿大学校方跟他说:“你们国家内战刚刚结束,还很乱,是不是你自己先回去看一下,如果好的话,你再把家人接走,如果不好的话,你可以再回来工作,我们给你保留着职位,你的家属留在这儿,我们替你照顾。”继续定居美国,意味着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华罗庚没有任何犹豫,义无反顾地带着全家一起回国。他希望能为国家、为民族多做些事情。
回国后,华罗庚在应用数学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发明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可在工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能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更可向无数中国人普及数学知识。为此,他编写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他的报告通俗易懂,形象、幽默,普通工人都能听得懂、容易操作。1958年起,华罗庚历时20多年,坚持普及推广统筹法、优选法,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听众有百万人之多,被誉为“卓越的人民数学家”。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