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简介及作品(海伦·凯勒:又盲又聋的她,是如何用笔征服世界的?)_海伦_世界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海伦 世界

作者简介:小迪,弘丹写作成长学院SVIP会员,爱阅读、爱分享。怀揣一颗温暖向上的心,努力做终身成长的践行者。

她是幸运的,出生于1880年美国西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作为家中的二女儿,深受父母的疼爱与呵护。

她是不幸的,在19个月时因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直到88岁去世,她一直生活在黑暗寂静的世界。

她是伟大的,创作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14本著作,还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就是马克·吐温称之为“成功用笔征服世界的奇人”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一个沉寂在无声无光无语世界里的女孩,是如何克服困难,执笔仗剑,赢得了全世界人民尊敬的?

海伦凯勒简介及作品(海伦·凯勒:又盲又聋的她,是如何用笔征服世界的?)

01家庭与恩师,为她推开希望之窗

海伦出生时聪明可爱,6个月就能清楚地说出单词,满周岁时已学会走路。可惜一场疾病夺走了她的听力与视力,将她丢入了无边的黑暗与孤独。

幸运的是,家庭给予了她无限的关爱。作为编辑的父亲博览全书,有极强的家庭观念,经常抽时间陪海伦散步、阅读、讲故事,带她摘草莓、采葡萄。

母亲善良坚强,喜欢阅读,甚至能背下她喜欢的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她不离不弃的怀抱、抚摸与陪伴,构筑了海伦安全温暖的港湾。

父母从未放弃海伦的治疗,尽力为她寻找光明与希望。四处求医无效后,他们请来了影响海伦一生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海伦6岁零9个月时,莎莉文老师来到她的身边,开始了一生的陪伴。她的到来,为海伦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我永远也分不清,我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热爱,有多少是天生的,有多少是老师给予的。莎莉文老师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我是踏着她的足迹不断前行的。”海伦在她的自传里是这样讴歌老师的。

面对任性无知的小姑娘,莎莉文老师显示出极强的爱心、耐心和包容心。她理解并尊重海伦的天性,带着她用触觉感受实物、在她手心教她认字、教她感知声带的振动,在与在海伦的相处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她从事物的名字开始,在海伦的手上拼写单词。将事物与单词对应理解,对于一个盲聋儿童来说,极其困难。莎莉文一遍遍地重复、一次次地想办法。

有一次学水这个单词,海伦怎么也理解不了水杯与水有何不同。老师牵着她来到水井房,让水流过她的手,在她另一只手上写下了“水”这个单词。

那一刻,海伦突然找到了学习语言的决窍。她开始欣喜且主动地用触觉、味觉、嗅觉去感受物体,并记住它们的名字。知识正帮她摆脱束缚,带来光明与希望。

父母的情感支持与家庭熏陶,老师的科学教育与耐心引导,给予海伦成长的动力和探索的勇气,也播下了阅读与写作的种子,将她引入了精神自由的世界

海伦凯勒简介及作品(海伦·凯勒:又盲又聋的她,是如何用笔征服世界的?)

02热爱与坚强,助她创造无限可能

海伦写过:“对于我来说,文学就是理想的乐园,在这个乐园中,我享有一切权利。任何感觉上的障碍都无法阻止我与文学世界进行交流。”

识字后的海伦展现了强悍的战斗力与坚韧的毅力。她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凭借顽强的毅力,她甚至学会了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五种语言。

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后,老师便将故事与诗歌写在她的手上,教她阅读。从7岁第一次完整地读完一篇短篇小说后,她便踏上了正式阅读之旅。

她嗜书如命、广泛涉猎,像海绵一样,拼命地汲取着知识的养料。经过长期练习,一本20万字的书,她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说出文章大意,还能在2小时内将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的见解写出来。

大量的阅读丰富了海伦的精神世界,激发了她表达思想与观点的欲望。

12岁的海伦开始尝试写作,对她来说,写作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利用已掌握的语言去构思与组织词句,并清晰地表达出来。为此,她不厌其烦地练习、推敲、修改并不断投稿,她坚信,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她也一定能做到。

她在文字中看到了光明、听到了声音、走遍了世界;她也要用文字让世界看见她、听见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22岁时,她的书籍《我的生活》一经出版便轰动全国。书中记录自己战胜身体残疾、与生活做斗争的故事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这书后来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世界各国争相翻译。

因为对文字的热爱与坚持,身残志坚的海伦一生笔耕不断,出版了《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故事》《我黑暗中的光明》《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等作品,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03使命与大爱,让她活成了一束光

20岁的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该校第一位获取学士学位的盲人、聋哑人学生。

入学后,她常思索:“学习知识是为了以后能够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而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适合我,并且只有我才能够做的事情,但那究竟会是什么事情呢?”

随着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海伦渐渐明白,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接受高等教育,是因为幸运地拥有幸福的家庭以及莎莉文老师和许多朋友的帮助。而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未能如此幸运,她认为,必须向他们伸出慷慨的援手,播撒爱与希望。

就这样,海伦走上了献身于盲人福利与教育事业的道路。

东野圭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使命,每个人都怀抱着使命出生。”

找到了使命的海伦,除了用文字,还拼命地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她不停地用自身经历鼓励残障人士肯定自己,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在报纸杂志上大量写稿,呼吁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她奔走于世界各地演讲、募捐,建立慈善机构,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凡是能够真正帮助到别人,同时又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必将全力以赴!”海伦说到了,她更做到了。

写作、演讲、募捐、演出……她终其一生奉献于慈善事业中,像一束光,照亮了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的人,她用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大爱感动了全世界。

因为卓越的贡献,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

04写在最后

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克服了盲聋哑的三重障碍,努力阅读、写作、帮助别人,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她说,别人眼中所见的光明就是我的太阳,别人耳中所闻的歌声就是我的乐章,别人嘴角扬起的微笑就是我的快乐!

实际上,看不见光,却胸怀使命,向世界呐喊“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的她,才是别人的太阳、乐章与快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